對客戶:
提供平價實用穩定的產品...讓客戶可以真正藉由我們的產品提昇工作效率,協助我們客戶達到真正的成功
對員工:
如同家人般的夥伴關係,盡量全力達成員工家庭跟工作的最佳平衡,並協助每個人藉由工作獲得自我成就感及尊嚴
星期五, 2月 23, 2007
[理論] 推大石理論

推石上金字塔:從專案管理到領導哲學
組織專案或目標的推動,就像是一場推動巨石登上金字塔頂端的史詩之旅。這個比喻不僅生動有趣,更能讓我們從中獲得寶貴的管理與領導智慧。
召集夥伴:凝聚共識的力量
要推動巨石,單憑一己之力是不夠的,你需要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這時,領導者需要展現出色的溝通能力,清楚說明計畫的願景與目標,讓大家相信這是一趟值得付出的旅程。除了理念的感召,適度的獎勵機制也能激發團隊的動力。
面對挑戰:容錯與鼓勵的藝術
在推動巨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夥伴犯錯的情況。這時,領導者需要展現寬容的胸襟,理解錯誤是難以避免的。與其責備,不如將重點放在目標上,鼓勵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難。
激勵士氣:領導者的關鍵角色
在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團隊的士氣很容易受到挫折。此時,領導者需要扮演啦啦隊的角色,不斷鼓舞大家,提醒他們已經取得的進展,以及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正向的鼓勵能為團隊注入新的動力,幫助他們堅持下去。
確保方向:領導者的指南針
領導者還需要扮演指南針的角色,確保團隊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方向錯誤,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因此,領導者需要定期檢視目標,並與團隊成員保持溝通,確保大家對方向有共識。
共享成果:建立互信的基石
當巨石終於登上金字塔頂端,達成目標的那一刻,是團隊共享成果的時刻。領導者需要確保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並獲得應有的獎勵。這種共享成果的經驗,將為團隊建立起互信的基礎,讓大家更願意在未來繼續與你並肩作戰。
星期四, 2月 22, 2007
GPS應用

今年過年到墾丁走了一趟,使用GPS,大概有下列的心得
目前設計好的地方
目前設計好的地方
- 在高速公路上面會標示最後下交流道的距離
由高雄到台北大概會有300多公里的距離,但有標示,開起車來對於自己的後面時間預估會比較有一種安全感 - 會告知下三個重要的交流道或者收費站資訊
一樣,人對於資訊的渴望超乎想像,越多的資訊可以更容易滿足消費者 - 告知目前的高速公路位址,例如北上170公里
這樣在收聽警廣,就非常容易確認目前發生問題的位置是在前方還是後方
但覺得GPS還是可以更好的可能性
- 跟通訊錄結合
把個人的通訊路整合進去,我們去一個點,往往是拜訪客戶,拜訪朋友,或者去一家別人介紹的店,一個一個輸入,實在太辛苦,而且不可能隨身攜帶...如果GPS可以跟名片機整合,只要選通訊錄人名"王小豪",自己就導航到名片中的地址,不是方便許多?? - 替代道路的規劃
替代道路,也許可以自動把某幾個道路跟幾個替代道路關聯,所以當我們需要走替代道路..只要點選一下,就可以自動規劃替代道路呢? - 大地圖的好處
大地圖存在的好處是簡單,易看...我想要從台北到台南,只想看到幾個重要道路怎麼走...而不是看到一堆訊息,如何可以簡易切換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上述問題可以更有效的解決,應該GPS的應用層面可以更廣泛
星期三, 2月 14, 2007
人力資源管理
且每週可以根據記錄的工時來Review,第一個每週5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禮拜是否有達40個小時的時間記錄,
然後再分析這40小食如何分配,就可以協助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形,是否有重心偏移的現象,或者需要輔導的情形...
星期一, 2月 12, 2007
拉式生產架構

Toyota目前的生產架構,話說是由老闆觀察便利商店而想到的,主要的邏輯就是,便利商店的貨價上面有許多貨物,假設目前一位從店裡面買走一罐可樂,系統上面發現少了一罐可樂,店裡面就會先補一罐,然後跟後端定一罐,然後後端就送一罐,送一罐來就發現須要製作一罐,製作一罐,就需要買鋁罐等等這樣一層一層往後拉,架構大概如下
買一罐可樂->補一罐可樂->送一罐可樂->生產一罐可樂->灌一罐可樂->生產一個鋁罐->買鋁錠
其強調的好處是架構的庫存比較少...而且可以符合少量多樣的生產...真正符合客戶的需求來生產....但自己在想這個架構的時候,比較想不通的是交期及基本量的解決,由於每個零件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交期及基本量...為了應付這些,又變成庫存...如果都不準備庫存,又如何符合即時交貨的需求,除了這整套電腦化系統要一路貫穿到很後端...甚至把零件的庫存放在零件生產商那邊(因為他可以流通,所以庫存問題少)...
買一罐可樂->補一罐可樂->送一罐可樂->生產一罐可樂->灌一罐可樂->生產一個鋁罐->買鋁錠
其強調的好處是架構的庫存比較少...而且可以符合少量多樣的生產...真正符合客戶的需求來生產....但自己在想這個架構的時候,比較想不通的是交期及基本量的解決,由於每個零件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交期及基本量...為了應付這些,又變成庫存...如果都不準備庫存,又如何符合即時交貨的需求,除了這整套電腦化系統要一路貫穿到很後端...甚至把零件的庫存放在零件生產商那邊(因為他可以流通,所以庫存問題少)...
從王朝興衰看組織創新:決勝未來的關鍵特質
歷史上,一個王朝或王國的崛起,往往源自於某個關鍵的結構性創新。這個創新可能是新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或是社會文化變革,它正好回應了時代的需求,解決了時代演進所帶來的問題,因此被大眾所接受,最終成就霸業。
同樣地,現代組織的成功也取決於其是否具備足以應對時代挑戰的特質和創新能力。那麼,究竟哪些特質有助於提升組織的整體競爭力呢?
重拾古老智慧,打造競爭優勢
傳統宗教強調的博愛與互助精神,其實正是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關鍵。博愛能促進團隊合作,互助則能激發成員潛力,兩者皆是組織成功的基石。
洞悉時代需求,凝聚共同信念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組織必須具備以下特質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交互教學: 知識共享、經驗傳承,打造學習型組織。
- 積極引入外部知識: 保持開放的心態,汲取外部資源,避免組織陷入「智障」狀態。
- 學習慾望: 持續學習、精進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清楚方向: 明確的目標和願景,才能引導組織前進。
- 先滿足客戶再談價格: 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贏得市場。
- 成就感: 賦予員工使命感,讓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才能激發他們的潛力。
- 家庭工作平衡: 關心員工身心健康,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才能留住人才。
這些特質不僅是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關鍵,更應成為組織的共同信念,引導組織不斷創新和發展。
創新流程與架構,滿足客戶需求
當組織內心充滿對成功的渴望,並將上述特質融入組織文化中,自然會發展出創新的流程和架構。這些創新將有助於組織更好地滿足客戶(內部或外部)的需求,進而擴大規模,邁向成功。
放眼各種類型組織,皆有共通點
無論是家族、教會、公司還是國家,任何組織的成功都離不開上述特質和創新精神。組織的類型不同,規模大小各異,但成功的法則卻是相通的。
結語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組織必須不斷學習、創新和進化,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以史為鑑, embrace 時代需求,凝聚共同信念,打造一個充滿活力、持續成長的組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