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川普策略有感...
「雖圍必闕」典故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文為:「圍其闕,則兵力全,其勢必得。不然,闕不可塞也。」
典故解釋
- 圍其闕: 指包圍敵人時,故意留出一個缺口。
- 兵力全: 避免己方兵力過度集中於一點,而遭受敵人反擊,保存實力。
- 其勢必得: 給予敵人逃生的希望,使敵人喪失鬥志,進而瓦解敵人的心理防線,攻破城池。
- 闕不可塞也: 強行圍堵反而會激發敵人死守的決心,形成困獸之鬥。
典故意涵
「雖圍必闕」強調以策略性思維應對戰事,不追求全面封鎖,而是留有餘地,瓦解敵方心理防線,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亦可引申為做事要留有餘地,避免過於強硬或極端。
舉例說明
- 戰爭: 戰場上,若是將敵人團團包圍,反而會激發敵人背水一戰的決心,此時若是留出一個缺口,敵軍便可能爭先恐後逃亡,反而更容易瓦解敵方的軍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談判: 在商業談判中,如果雙方都寸步不讓,談判很難有進展,此時若能一方先讓一步,反而可以緩和氣氛,為後續的談判創造空間。
- 教育: 在教育孩子時,過於嚴厲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此時若能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間,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 管理: 公司管理方面,如果處處設限,會抑制員工的積極性,此時若能給予員工足夠的自主權,反而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讓員工擁有自主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