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1, 2022

行為決策與財務

  • 新古典經濟學派
    • 假設
      • 人們通常擁有理性的偏好
      • 人們會極大化效用並公司會使收益極大化
      • 人們會應用所有可得資訊,做出獨立的決策
    • 機會成本
    • 沉沒成本
    • 偏好
      • 完整性:人們可以對「所有」可能的選擇可以做出適當排序
      • 遞移性
    • 效用函數
      • 效用遞減, 一次吃一碗飯,一次吃兩碗飯,一次吃三碗飯
  • 行為財務學: 
    • 假設: 人們是有限理性的
    •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 個人的價值感受(效用),建立於收益和損失,而非財富水準
      • 面對獲利時選擇規避風險
      • 面對損失時選擇追求風險
      • 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
    • 效率市場的困境
      • 市場泡沫
      • 市場異常現象
      • 投資者情緒
      • 可預測的報酬型態
    • 行為偏誤
      • 本質主義(Essentialism)
      • 後見之明(Hindsight)
      • 代表性偏誤(Representativeness)
      •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 越是能力不強的人,越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無法認知並正視自己能力不足
      •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 把賭博當投資,把投資當賭博
      • 框架效應(Framing)
      • 錨定效應(Anchoring)
        • 買賣決策應該基於公司的未來前景,而非過去的表現。
      • 有限注意力(Limited Attention)
      • 自我歸因偏誤
        • 人們最擅長的事就是將新訊息作出解釋,用來確保原來的結論不會改變
  • 投資應該像是在看油漆乾掉,或看著草長大一樣慢慢來。如果你需要刺激的話,拿800 美元去拉斯維加斯賭一把。

2022最後一天

盤點2022投資,投資還是外在環境影響大

豬在風口都能飛

順勢而為,別狂妄自大!!

2019 2020 2021 2022

11.60% 19.13% 27.55% 17.04%

星期四, 12月 22, 2022

自我

漸漸的理解,需要盡量控制自我的大小

自我的大小越小,才有機會聽到及看到一些事情

也才有機會作相對完整的決策

星期四, 12月 15, 2022

維度

星期六, 12月 10, 2022

NO.1948 临时被点名发言,怎么办?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44.html

  • 第一種,公司或者部門開會,你突然被領導點名,要說兩句,應該怎麼說?
    • 有一個即興發言公式叫,即興發言=講感受+說行動。
      • 第一步,講感受。這三個字就很微妙。因為感受沒有對錯,所以不用擔心說錯話。表達感受的好處是,會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在心理上離得更近。
      • 第二步,說行動,也就是下一步我會怎麼做。這是對對方影響力的加碼。這次會議不光讓我有感受,還會影響到我的行動。
  • 第二種,作為管理者,臨時被要求給下屬講話,又該怎麼說?
    • “嘿哈”法。
      • 首先是“嘿”,注意啊,這是一個語氣詞。目的是先反擊一下這個“起哄”的下屬。你要有點無奈地笑著說:這是一方面是在放下“偶像包袱”,另一方面,也是在降低大家的預期。
      • 接下來第二步,是“哈”,表達今天會議的收穫很大,有讓人“啊哈”的驚喜時刻。具體可以說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細節。
  • 第三種,年底飯局上,不得不給其他人敬酒,應該怎麼說?
    • 敬酒萬能公式=肯定過去+看向未來。

                  NO.1947 未来3-5年投资该怎么做?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4c.html

                  • 首先定義一下中產家庭。無論是福布斯還是麥肯錫,不管在哪種國際標準下,10萬(人民幣)的年收入算是邁入中產了。
                  • 家庭資產來看,判斷“中產”的標準是什麼呢?有個簡單的辦法,中國居民部門的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信託、銀行存款)大約是150萬億,房產則是400萬億左右,按照5.2億戶計算,一個家庭擁有100萬左右的資產就算中產。
                  • 什麼叫高淨值呢?按照現在很多銀行的標準,1000萬金融資產(即家庭總資產3000萬左右)是門檻。高淨值的上限比較難畫,但大體上超過1個億人民幣(1500萬美金),這個標準放全球也是一樣的。
                  • 100萬到3000萬左右資產的,算一般中產家庭;3000萬到1億總資產的,算高淨值中產家庭。再往上的是富人
                  • 往高線購置房產仍然是你進入中產最穩定的途徑。但是記得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不要把負債率放太高,也不要超過自家能力來購置。
                  • 年輕人的學歷和學校溢價很高,將錢花在進修提升上是王道。不要一味聽信市面上的各種雞湯心靈課程、理財暴富課程之類。
                  • 在仔細思考了未來三五年的通脹情況後,我認為找抗通脹的資產是需要嚴肅納入決策的問題。好城市、好地段的房產仍然是非常優質而穩定的資產
                  • 3000萬以上的高淨值家庭同樣適用於以上原則,尤其現在北上廣深有的家庭,一套房產就2000多萬,佔了資產的一大半。但這個房子有居住屬性,根本沒法創造現金流,所以不算嚴格意義上資產,所以同樣要買二套,買足名額、買好地段。
                  • 如果在高線城市持房二套以上,沒法再買房,手裡的流動資金超過1500萬甚至2000萬,可以考慮海外置產。記住,是海外的大城市,非發達國家,低於500萬人口的城市不需要考慮。
                  • 一定要留足流動性資金。因為金融投資產品的價格是波動的,實現收益需要一定的期限,當你有緊急流動性需求的時候,往往會犧牲收益。
                  • 這個流動性資金要多少呢?大家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消費水平來,我的原則是乾脆按照央行存款準備金率(8.4%)留現金或者活期存款。當然,信用卡額度也是一種流動性儲備。
                  • 剩下的資金,如果以3-5年為期,不管你是100萬、1000萬、2000萬,大體上都可以按照4:6-1:9的比例,配置在債和股上。
                  • 3年內國債的年化收益應該在5%或者略多。考慮到中國國債幾乎為0的違約率,在全球安全資產1%的大背景下,5%是相當可觀的收益率。
                  • “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構成了高增長的部分,這些領域包括電子,機械設備、電器設備、醫藥生物等。
                  • 4:6到1:9的配置比例,這就要根據家庭風險承受能力、資金大小、年齡結構等因素來做考慮了。一般來說,千萬以上的資金建議要稍微在債上略微多配點,因為資金量大,跌10個點都心疼,債券雖然回報低點,但穩定性還是比較好。

                                            星期四, 12月 01, 2022

                                            NO.1945 怎样找到理想的工作?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4d.html

                                            • 現在中國年輕人就業形勢很嚴峻。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2年7月,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是19.9%。
                                            • 考察國外的經濟體,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來都沒有哪個國家發生過“大學生太多了”的事情。大學生只有不足,沒有過剩。
                                            • 有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說,不管是看中國大學擴招之前、還是擴招之後的數據,都表明高等教育的回報率比低教育階段高。
                                            • 到2009年,大學生的平均工資已經比高中生高出49%,而且還在繼續提高。
                                            • 哈佛校長有句話說你要是覺得大學貴,那你試試無知的代價。
                                            • 高等教育的真正優勢在於它提供了靈活性。
                                            • 據說領英的研究報告顯示,以前70後都是第一份工作幹4年才換工作,80後是3.5年換,90後是19個月就換,95後則是第一份工作幹7個月就辭職了,而且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沒有找好下家就裸辭。
                                            • 成熟市場經濟裡的年輕人本來就應該頻繁跳槽。我們看美國的數據 [4],20-24歲的年輕人每年換工作的概率超過30%。人總是到了35歲以上才穩定下來。
                                            • 如果你屬於工資排在前25%的高收入群體,你最好謀求在公司內部升遷。因為統計顯示內部換崗會比跳槽的收入高6%。
                                            • 大學真正教你的不是具體知識,而是學習和適應能力,是能隨時轉換為流行技能的內功。
                                            • 簡單說 [9],你要先有一個「探索(explore)期」,再接一個「深耕(exploit)期」。
                                            • 所謂探索期,就是在幾年內,你各種題材、各種風格都嘗試一下,尤其是最好嘗試一些此前沒人做過的、實驗性的東西。等你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也最有前途的方向,就進入幾年的深耕期,專門在這個方向上用力。這個深耕期,就有可能給你帶來連續火。
                                            • 探索期帶給創造者的應該不僅僅是找到了一個好方向,而是自身技能和視角的豐富,是氣質的全面提升。你不是突然發現你是誰。你得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經歷過很多很多事情,才能*成為*那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