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無法知行合一
因為知道What,不知道Why,不知道How
就無法真正達到知行合一
心理學的課題分離(Task separation)是指在心理治療或諮商過程中,將個人問題的責任區分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以幫助個體厘清問題的根源,並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避免過度涉入他人事務而感到困擾。
課題分離的原則:
課題分離的三個例子:
課題分離的好處:
以下提供更多關於課題分離的例子:
人際關係:
個人成長:
其他:
彼得效應 (Peter Principle) 是一個管理學的概念,指的是在層級組織中,有能力的員工會持續晉升,直到他們被晉升到一個無法勝任的職位為止。這個職位就是他們的「無能等級」。由於他們在這個職位上表現不佳,所以不會再被晉升,最終導致組織中許多高階職位都被不稱職的人佔據。
舉例說明:
假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軟體工程師,他非常擅長編寫程式碼,並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因此,他被晉升為專案經理。雖然小明在技術方面很強,但他缺乏管理和溝通技巧,無法有效地領導團隊和處理衝突。結果,他所管理的專案進度落後,團隊士氣低落。小明已經晉升到他的「無能等級」,他無法勝任專案經理的職位,但由於他在這個職位上表現不佳,所以不會再被晉升。
彼得效應的影響:
如何避免彼得效應:
彼得效應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它提醒我們在晉升員工時不能只看他們過去的表現,還要考慮他們是否具備未來發展的潛力。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307
https://kknews.cc/zh-tw/tech/zkzyy8l.html
有些決策是不可逆的或幾乎不可逆的單向門,這些決策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和協商,有條不紊地、謹慎地、緩慢地做出。如果你走過去,不喜歡你在另一邊看到的東西,你不能回到你以前的地方。我們可以稱之為第1類決策。
但大多數決策都不是這樣——它們是可變的、可逆的——它們是雙向的。如果你做了一個次優的第2類決策,你不必忍受這麼長時間的後果。你可以重新打開門,然後回去。第2類決策可以、也應該由高判斷力的個人或小團隊迅速做出。
隨著組織變得越來越大,在大多數決策中,包括許多第2類決策,似乎傾向於使用重量級的第1類決策過程。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決策緩慢,不考慮風險規避,未能進行充分的實驗,從而削弱了創新。我們得想辦法克服這種傾向。
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 是指個人或企業實際繳納的稅款佔其應稅收入的百分比。
舉例說明:
假設某公司2023年的稅前利潤為1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為80萬元,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為16萬元。
那麼,該公司的有效稅率為:
有效稅率 = 實際繳納的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 = 16萬元 / 80萬元 = 20%
這意味著該公司的實際稅負是其應納稅所得額的20%。
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