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的學校,實際上要追溯到1717年,普魯士的弗利特烈一世搞全民義務教育開始。國家分配辦學,統一教材,統一課程,統一課時,統一學齡,統一考試,統一校服,統一獎懲。八點進階課堂,一堂課40分鐘,按鈴聲上下課,學生上課手背在身後,回答問題先舉手。一直到現在,學校的模型都是這樣的。重新到這個源頭,我們就明白了,現代學校的原型不是私塾,學院,書院,其實是兵營,老師就是長官。是為了動員更多的人力資源加入到國家的行動目標中。
- 他開辦的幼兒園裡面,他發明了很多玩具,某些像積木,彩色紙帶這些東西。這些玩具的發明思路都是共通的,就是用小孩的雙手,通過拼拼貼,親手創造一個世界。
- 小學生上課,那是在學習,而幼兒園裡搭積木,那是在玩。
- 就像搭積木,很多小孩的動手能力,對建築結構的了解,都是在搭積木的時候學的。所以區別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是在獲取知識的方式上。
- 他的行動可以確定性地得到一個結果,他的努力可以兌現現為世界上的一個變化,有這麼個“從行動到結果的閉環”
- “學”,是一種任務模式。目標是別人為我定的。
- “玩”正好相反,目標是我定的。我要用積木搭一個大城堡,我要在圍棋賽中獲勝,是我們先知道這個目標,然後我們自己去找方法去實現它。
- 未來時代,全人類都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怎麼培養人的創造力?道理很簡單,在我們這麼快速變化的時代,任何存量的知識,都應付不了湧現出來的大量的新問題。
- 創造力之所以如此缺乏,是因為過去的教育都是學校的“任務模式”的學習,在別人給定的任務下,本來充沛的創造力也會被阻止制住。只要把教育切換到“目標模式” ,每個人的創造力都會源不絕地流淌出來。
星期六, 11月 16, 2019
NO.833 幼儿园为什么是伟大的发明?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Hf.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