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李瑞華老師課程中,恩師有教一個心法,叫PDA原則
PDA原則是由三個英文字的字母拼起
- 目的: Purpose
- 要: Desire
- 行動: Action
基本上做任何事都可以採用PDA原則來思考
例如想要寫一封信件給一個供應商
- 第一個需要思考,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是甚麼?
- 確認目的以後,我們第二層需要思考
我們*希望*供應商有哪些行為?
同時思考我們*不希望*供應商有哪些行為?
特別是*不希望*的部分, 將不希望的部分列出可有助於釐清我們正確的行動 - 確認(1)目的 (2) 希望的行為 (3)不希望的行為, 我們就可以來安排我們的行動, 這些行動包含準備哪些資料? 溝通的先後順序? (先打電話還是先發信?) 溝通的對象的選擇, 溝通對象的優先順序等等
PDA原則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我們行動過程中,隨著時間流動而忘了初衷
初期使用建議寫下來,方便協助自己釐清
工作上也常發覺同仁在一些決策時刻會感覺到”糾結”,因無法判斷而卡住
深入了解,發覺是因在行動前沒有把PDA寫清楚
特別是我們將不希望(ND)的事情列出來就可以建立明顯的”問題邊界”
問題邊界可清晰地把決策判斷標準列出
所以當覺得糾結的時候,試著把PDA原則手寫列出來
很多問題就可以更加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