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20, 2021

NO.1580 生存竞争有哪三种形态?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Ms.html

  •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說得很明白,生存競爭不光只有一種形態,甚至達爾文都避免使用“競爭”這個感情色彩比較強烈的詞,他的原文是“struggle for existence”,可以直譯為“為了生存而努力”。更具體來說,在達爾文看來,生存競爭有三種形態——種內競爭種間競爭環境競爭
  • 兩個人到非洲草原旅行,突然出現一隻獅子,兩個人撒腿就跑。一個人氣喘吁籲地問另一個人,你跑那麼快乾嘛?你再快還能比獅子快不成?另一個人說,我不需要比獅子快,我只要比你快就可以。
  • 兩者合作保證了地衣在惡劣環境中生存,這就是一種你好我也好的所謂“共利共生關係”。
  • 既然都是為生存而奮鬥,為什麼相比種間和環境競爭,種內競爭的表現方式會有那麼大的區別呢?
    • 第一個原因是,競爭的同質化程度不同
    • 第二個原因是競爭的載體不同,導致競爭的持續時間不同
  • 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各種特徵的相似度很高,對環境資源的需求也完全一致。這樣一來,任何一個特徵的微小差異,比如動物捕食時誰能多衝刺一次,植物生長時誰能高零點幾米,細菌分裂時誰能快零點幾秒,可能就會決定生死存亡。所以在頭對頭的種內競爭中,生物個體互相比拼的方式是簡單粗暴的。
  • 生活在同一塊物理空間裡的兩種生物,其實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彼此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
  • 在種間競爭開始的時候,兩個物種的生態位是高度重疊的。但在競爭的壓力下,它們分別演化出了不同的生存能力,佔據不同的生態位。相反,在生態位重疊的部分,兩個物種反而可能因為高強度的同質化競爭,而活得都不是很好。兩個作用疊加,就形成了不同物種盡量避免競爭,爭取和平共處的局面。
  • 種內競爭的載體就是一個個生物個體,競爭的時間最長也不超過個體生存的總時間。在這麼狹窄的時間窗口裡,同一物種內部高度相似的生物個體來不及發展出什麼獨特的競爭優勢,比拼的只能是現有能力的微小差異。
  • 贏得種內競爭是個體生存的基礎,但想要長期生存和繁榮,更重要的是尋找獨特的生態位,和其他物種、環境和諧相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