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c8.html
- 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中東就是一個戰亂和衝突不斷的地區。那衝突的根子是什麼呢?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面,這根子就是以色列要復國,阿拉伯國家不允許,所以“阿以矛盾”——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就是中東地區的主要矛盾。
- 2003年發生了什麼事?那就是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報告說,這場戰爭受益最大的就是伊朗,因為原先一直壓制它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了,使得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迅速擴展,這樣一來,沙特、阿聯酋這些阿拉伯國家就感到了新的威脅。
- 伊朗這個國家在民族和宗教派別上和主流阿拉伯國家差別比較大,而且它在歷史上曾經是統治大半個中東的波斯帝國,所以伊朗和主流阿拉伯國家明里暗裡其實一直有較量。當伊朗的影響開始進一步擴展的時候,這種較量當然就開始表面化了。
- 2011年發生了什麼事呢?那就是西方媒體所謂的“阿拉伯之春”。你可能還記得,當時很多阿拉伯國家出現動盪和內亂,一些政權被推翻,像穆斯林兄弟會這些社會宗教力量異軍突起。這個事情對於多數阿拉伯國家來說影響特別大。所以報告認為,經過2003和2011這兩個時間點以後,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威脅判斷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衝突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伊朗的外部競爭和國內穆斯林兄弟會變成了更加嚴重的威脅。
-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階段美國出於對付中國的需要,不斷從中東抽調力量,基本上屬於要“抽身離開”的架式。要知道,美國以前一直是影響中東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它這種行動趨勢當然會讓中東國家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和未來。報告說,沙特與阿聯酋的聯合,加上美國削減中東軍事存在,使這個地區主要國家之間的關係發生重大改變。
- 報告講得很清楚,普京這次訪問有兩個目的,次要目的和主要目的。其中次要目的是和伊朗、土耳其商量敘利亞的局勢,因為三方都捲入了敘利亞的內戰。那主要目的是什麼呢?報告說,普京卡在拜登訪問中東之後訪問伊朗,主要目的是要向西方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俄羅斯雖然遭到西方的製裁,但並不孤立,而且俄羅斯還在中東等重要問題上有很大發言權。
- 沙特王儲和拜登關係冷淡是真,但沙特並沒有真的疏遠美國,特別是在石油增產的問題上,它作為全球石油出口的龍頭,還是做出了重要響應。比如對歐洲的石油出口,彭博社的數據顯示,沙特7月份通過埃及管道向歐洲輸送的石油達到每天120萬桶,比俄烏衝突之前翻了一番,這就大大減少了歐洲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很好地滿足了美國和歐洲的戰略需要。
-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區域夥伴關係裡面有軍事合作的成分,而拜登此次訪問中東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向這種合作進一步提供政治和軍事支持。這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報告說,這會造成以色列-阿拉伯關係進一步軍事化,而且明確針對伊朗。
- 我們在中東地區最大的利益是什麼?當然是石油和天然氣。我們國家大約70%的石油需要進口,2022年上半年排在前8位的石油進口來源國我列了個表。你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沙特,前8位裡面有5個是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從它們那裡來的進口原油占到我們總進口原油的50%。
- 一個時代已經結束,我們可能需要再一次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