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09, 2018

罗辑思维 105 甲午悲歌·下



文字稿
  • 一次得病慢慢康復也就沒事了,怕的是什麼?回頭病!你中國人通過三十年自強不啟,好像有點起色,這一次再打趴下,它的後果可不光是經濟和政治上的,還有一個民族心理上的,原來我們走的這條路三十年,三十年臥薪嘗膽原來沒有用,而且中國人那種天朝上國的驕傲,可就被徹底打趴下了。
  • 第一個原因就是旁觀者不干活,他老評價別人,他當然要刷點存在感了,就像今天的微博上很多鍵盤俠,動不動喊打喊殺,收復釣魚島,就是那幫人,這個很正常的心理。那第二呢,就是清朝當時的體制,是嚴重地重文抑武,對於武將來說,不管你立下多大的軍功,品級有多高,是不是有紅頂子,對不起,見文官你小三級,所以一品的武官給二品的文官當警衛員的事情,在晚清的政壇上是非常常見的。
  • 觀察一個大國的戰敗,通常而言,我們必須著眼於這個國家的組織方式,為啥,因為你有財富有資源,跟當時的清朝相比,日本才是窮國和弱國,我們的GDP不知道要比它大多少,你的那些資源分散在帝國的各個角落裡,你沒有辦法把它整合和組織起來,變成爆發力和戰鬥力,投放到戰場上去。
  • 現代化,它指的是人和人之間一種全新的協作組織方式
  • 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來的,現代化的民族國家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就是每一個人都在想像中,認同一個共同體,這就叫現代化的國家
  • 《古代法》的作者梅因教授講的,從身份到契約,因為在人類文明的各個角落,在現代化國家出現之前,人和人都是用小共同體來協作的
  • 我們汲取的教訓是,當一個國家,我們人和人之間還在用身份關係認同,我們還在講誰是誰的人,誰是王處長的人,誰是李司長的人,誰是趙總的人,那我們這個國家就還充滿了那種,溫情脈脈的身份關係,我們這個國家就還不是用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冷冰冰的,契約關係整合起來的,那我們這個國家,就還在走向現代化的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