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期 | 怎样了解一个人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8Q.html
- “內心邊界”內,我們可以從“存在感”來判斷一個人。而邊界外,我們可以從“恐懼”來判斷一個人
- 人的很多“存在感”是需要社會給他反饋才能實現的。
- 我們經常會嘲諷一種人,在沒資格的地方亂說話,在不合適的地方秀恩愛,說他們“刷存在感”,什麼意思?就是他們很不適當的找周圍的人要反饋,這樣他們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 為什麼讓你照著PPT練習3次,你就會痛苦。而喬布斯為了蘋果大會對著PPT練習100次,依然樂此不疲。
- 這兩三個小時的過程中,既有“存在感”的滿足,也有對髒亂差不能忍的“恐懼”。驅動梁寧母親收拾屋子,和喬布斯把一個圖標改100遍的驅動力,其實沒什麼不同。
- “邊界”被侵犯了,感覺自己打不過,這就叫恐懼。 “邊界”被侵犯了,感覺自己打得過,這就叫憤怒。這中間的不同,其實是對力量對比的評估不同,而不是情緒本身有什麼不同。
- 焦慮呢?焦慮也是恐懼,它來自對恐懼的想像。因為是想像,所以無從逃避,所以是一種持續的恐懼,就會內化為焦慮。
- 羞恥感呢?羞恥感也是一種恐懼,它來自對社會評論的恐懼。
- 這根輔助線最大的用途是觀察一個人,他說他什麼觀點想法都沒用。但是他刷“存在感”的方式和表達“恐懼”的方式,才是他這個人的特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