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9, 2021

NO.1561 怎样“让正确的人分站上车”?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Ml.html

  • 變革關鍵變的不是“事”,而是“人”。 《基業長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說過一句話:“變革就是讓正確的人上車。”
  • “讓正確的人分站上車”。也就是說,變革的巴士來了,你不可能讓每個人蜂擁而上,保持相同的步調,而要隨著變革的節奏,第一站上來一部分正確的人,下一站再上來一部分正確的人,直到全部上車。
  • 具體該怎麼操作呢?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確立每個階段的關鍵人物,讓其中正確的人主動上車。
  • 怎麼走出對抗期也是有策略的。
    • 第一,讓每個人充分發表意見。
    • 第二,每次討論都要對上次收集的意見作反饋。
  • 一旦讓正確的人上了車,變革的障礙物就自然消除了,那麼組織就不只是去哪裡的問題,而是能走得更遠。
  • 鼓勵先進,允許落後。

              框架比對

              報考進入EMBA將近十年,畢業也將近六年

              重新再投入,學習的關鍵在於視角差異

              這幾年的累積,已經建立本身一定的知識體系

              重新吸收的過程,要與既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比對

              為何會有差異? 老師採用哪種框架? 老師為何這樣說明?

              補齊中間的斷層,例如禮拜一重新聽老師的課程,

              老師提到經營可以分為三類問題: 管理 / 人 / 商業的問題

              我的啟發是這個分類的概念

              有了分類概念,發現問題問題就可先定位問題分類

              以利尋找適當的工具及知識體系來解決

              將有助於提升問題解決的效率

              星期二, 9月 28, 2021

              中國市場開發

              • 中國市場開發
                • 本事,本錢,本尊
                • 本尊: 最高主管需要在當地,因為決策很快,而且講究對等
                • 透過EMBA結交合適的朋友
                • 聘請台灣人來服務
              • 甚麼樣的環境背景,需要有本尊?
                >> 高度發展+高度不確定性 => 需要短的決策鍊條來把握機會
              • 河南人口: 全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全國第17位。 人口9936萬,僅次於廣東和山東位列中國大陸第三位。 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人民幣,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五位,中西部省份首位。
              • 北京,上海, 深圳的參考含意
              • 是否可以移植到越南 
                • 語言
                • 沒有情懷

              NO.1560 肾是如何工作的?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MA.html

              • 腎臟是一套分流+過濾+回收的裝置。
              • 當混合著營養物質、代謝廢物的血液流經腎臟的時候,腎臟就會把它攔住,一點點淨化——不僅要把好東西和壞東西分流,還要過濾掉血液中的廢物,棄其糟粕,更要回收血液中的營養,取其精華。
              • 當血液經過腎小體時,腎小體是腎臟的一個結構,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網眼細密的篩子。血液流過這裡時,會被分流,一分為二:紅細胞、白細胞以及絕大部分蛋白質,因為個頭太大,會被攔住、過不去;而那些個頭比較小的物質,比如水分子、代謝廢物、葡萄糖、電解質、氨基酸等,就會穿過網眼,進入腎臟。這些過濾出來的液體叫作“原尿”。腎臟每天產生的原尿非常多,能達到180升,相當於300多瓶礦泉水。
              • 原尿可不是尿液,它只是尿液的前身。
              • 原尿繼續經過腎小管時,會被再次分流,一分為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99%的水,以及大部分的電解質,會被識別出來,混合第一步過濾出來的紅細胞、白細胞,就又形成了新鮮的血液,重新進入人體循環;而剩下的1%的水和全部的代謝廢物,會被過濾出來形成尿液,一天大概是1.5~2.0升,最終排出體外。
              • 腎臟的核心功能就是淨化血液,所以過濾廢物和回收營養的效率就是判斷腎功能強弱的標準。
              • 一個腎小體加一個腎小管,就是腎臟的一個最小單元,叫作“腎單位”。而一個完整的腎臟,大約由100萬個腎單位組成。兩個腎臟,就是200萬個腎單位。你可以理解為,200萬個淨化血液的微型工人。
              • 腎臟會根據工作量的多少,調整每個腎單位的工作強度
              • 如果今天喝水特別少,為了維持人體水平衡,腎臟會下調每個腎單位的工作量,於是產生的尿液也會變少。
              • 如果每天喝水特別多,為了維持體內的水平衡,人就會不停地排尿。於是腎臟就得加大馬力,讓這些腎單位滿負荷的投入工作。
              • 腎臟也可以通過調節血液里水和電解質的平衡來調節血壓。
              • 腎臟還會分泌促紅素,促進和加速紅細胞的產生。
              • 腎臟還能幫助人體加工維生素D,促進對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的健康。

                                    星期一, 9月 27, 2021

                                    NO.1558 为什么背信弃义的张仪能吃得开?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Q.html

                                    • 在司馬光的時代,知識分子基本上都是通過《史記》來理解蘇秦和張儀的,也就是說,《史記》版本的蘇秦、張儀的故事早已經深入人心,而故事化的呈現又特別容易凸顯意義,讓表彰也好,批判也好,更容易找到切入點。
                                    • 在儒家標準裡,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線——小人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君子堅守道德準則,如果社會和道德準則合拍,那就積極進取,以默默無聞為恥,如果社會和道德準則相悖,那就潔身自好,以功成名就為恥。
                                    •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好社會,什麼是壞社會,這純屬價值判斷,而不是事實判斷。
                                    • 社會結構會發生變化,既有漸變,也有劇變,篩選規則自然也會隨之變化,原先的適者變成了新環境下的不適者,慘遭淘汰;原先的不適者意外地相當適應新環境,左右逢源。
                                    • 從天性上看,億萬年的進化史給我們塑造出了適應群居模式的基因,但我們更適應小規模群居生活,既不是獨居,也適應不來大規模的群居生活。這也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謂“人天生就是城邦動物”的道理。
                                    • 在禮崩樂壞,社會變大之後,人的天性變不過來,天然最容易認同的仍然是小規模群居社會裡的價值準繩。
                                    • 正因為社會變大了,重複博弈帶來的約束力嚴重失效了,背信棄義才會變得那麼有利可圖。

                                              感恩

                                              有些人不會珍惜你對他的好

                                              如果是這樣,就不要浪費你的資源

                                              因為資源的投入是沒有回報的

                                              他們永遠看到事情的負面,活在自我的無間地獄中

                                              認同李瑞華老師所言: 「來不及認真地年輕,一定要認真地老去!餘生珍貴,別再浪費!和珍惜的人取暖,和熱愛的事作伴!不負自己,不負歲月,不枉此生,死而無憾!

                                              星期日, 9月 26, 2021

                                              NO.1557 什么是战国巅峰水准的说服术?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g.html

                                              • 在古代的希臘和羅馬世界,演說能力確實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政治能力,因為缺乏這種能力的話,在他們的政體裡就沒法調動群眾的情緒。
                                              • 雖然大家都講雄辯,講修辭,但西方重在演說,面前無論是元老院的全班貴族還是廣場上的平民百姓,總之是一大群人,而中國像蘇秦、張儀這種口才大師,面對的往往只是國君一個人。
                                              • “一對多”的要領是帶節奏,調動非理性的狂熱。
                                              • “一對一”的要領是找准痛點,把利害關係的賬算清楚。
                                              • “一對一”很像是兜售一件商品,只不過這件商品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物件,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所謂解決方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對方的痛點。
                                              • 找准痛點之後,就該好好算賬,但所謂把賬算清楚,不僅要把利害關係分析透徹,還要把算式和結論通俗化、形象化,再配上斬釘截鐵的語氣。
                                              • 比喻永遠只是促成理解的階梯,或多或少總要犧牲準確性,所以在說服術裡,巧妙地運用比喻,除了能使自己的觀點變得通俗易懂,便於記憶之外,還可以在不動聲色中歪曲事實,甚至顛倒黑白

                                                        星期六, 9月 25, 2021

                                                        跟巴菲特學投資,你要懂10件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9/post/202109160048/%E3%80%8C%E4%B8%8A%E7%89%8C%E6%A1%8C30%E5%88%86%E9%90%98%EF%BC%8C%E9%82%84%E4%B8%8D%E7%9F%A5%E9%81%93%E5%BE%85%E5%AE%B0%E7%BE%94%E7%BE%8A%E6%98%AF%E8%AA%B0%EF%BC%8C%E9%82%A3%E5%B0%B1%E6%98%AF%E4%BD%A0%EF%BC%81%E3%80%8D%E8%B7%9F%E5%B7%B4%E8%8F%B2%E7%89%B9%E5%AD%B8%E6%8A%95%E8%B3%87%EF%BC%8C%E4%BD%A0%E8%A6%81%E6%87%8210%E4%BB%B6%E4%BA%8B

                                                        1. 不要當待宰羔羊
                                                        2. 以企業分析師的方式投資
                                                        3. 尋找大條護城河
                                                        4. 了解價值,善用錯誤估價的機會
                                                        5. 堅守安全邊際
                                                        6. 以合理價格買入
                                                        7. 瞭解自己的極限
                                                        8. 只跟「女婿」投資
                                                        9. 買下優秀的公司
                                                        10. 避免唯利是圖

                                                        NO.1556 打通互联网平台的一种猜想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P.html

                                                        •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高手改變模型。
                                                        • “網絡效應”帶來的贏家通吃。
                                                        • 普通的媽媽,罵孩子幾句“教你這麼多次,還是不會”,然後蹲下身子,幫孩子把鞋帶係好。這位媽媽眼中看到的是“沒係好”這個結果。幫孩子,是“症狀解”。
                                                        • 優秀的媽媽,提醒孩子鞋帶散了,讓他自己系,觀察他系鞋帶方法的問題,然後手把手地教他。這位媽媽眼中看到的是“不會系”的原因。教孩子,是“原因解”。
                                                        • 頂級的媽媽,發現外公外婆每天幫孩子系鞋帶。媽媽改變模型,禁止了代勞。孩子摔了幾跤後,鞋帶係得比媽媽還好。這位媽媽眼中看到的是“不想學”的模型。讓孩子想學,是“根本解”。
                                                        • 改變模型,就是改變系統中的結構模塊之間的關係,讓結果自己發生。
                                                        • 用“症狀解”解決問題,解決“是什麼”(What)的問題;用“原因解”解決問題,解決“怎麼辦”(How)的問題;用“根本解”解決問題,解決“為什麼”(Why)的問題。

                                                                  NO.1555 什么是架构式创新?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O.html

                                                                  • 以軟件為主的時代,最佳的架構就是讓手機在硬件方面保持相對一致, 減少複雜度,為軟件開發商提供便利, 然後讓各種軟件來滿足用戶的不同喜好。
                                                                  • 架構式創新。這種創新模式,就是在部件方面沒有新的技術突破,但是在架構方面,也就是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和連接方面,採取了一種全新的組合方式。
                                                                  • 過去在硬件為主的時代,需要的是產品驅動的架構。而現在軟件為王的時代,則是平台和生態驅動的架構。

                                                                    星期五, 9月 24, 2021

                                                                    如何自我突破


                                                                    https://www.dedao.cn/article/e1k8gp2WGMzqJ3meN3K5YmP6DOjxAL
                                                                    • “文化藝術的作用在於打破認知邊界”,他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日常挑戰的世界,特別具體,特別棘手,這些挑戰和解決方案也把人的認知固化了,越善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越如此。而文化藝術給你打開了不一樣的世界。
                                                                    •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你看李白在水里撈月,是我們後世為詩人想像的美好結局;一個能一直守在原地,用一輩子去愛護對他來說最珍貴的人,也是讓人羨慕的長情和幸福。
                                                                    • 文化藝術讓我們自我突破的形式,不一定是去一個新的外部世界,給“自我”這棵種子換一盆土;也可以是讓這顆種子扎得更深,在下面發現新的、更美好的那個自我。
                                                                    • 突破“我”,不一定是見新世界,突破“我”,可以是見新自我。
                                                                    • 十五歲開始,每日揮刀五百下,這個數管住了我,不會胡思亂想,今日起,我以你為約束。
                                                                    • 傳統契約形式裡,人的見證是很重要的,最隆重的形式不是“約”,而是“誓”,也就是誓言的誓,通過立誓的形式。
                                                                    • 我以每天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為約束,和見證這件事的用戶和同事立了個誓,以各位為我的約束,做不到就沒法做人了。
                                                                    • 生活裡有約束是件多麼美好的事。那就是可以“萬事不入”。這也是傳統武術裡的話,“一為約束”是道德自律,那“萬事不入”就是行為自律了。
                                                                    • 想修煉內功,身上能有真東西,就不能被外界干擾,不能沾染閒事和惡習。你說它是專注,它要大於專注,可以說是一種修為。
                                                                    • 朝著自我真正熱愛的那個方向,建立你的約束,自我管理不容易,那就和那些眼前的人、心上的人立約,這個豐盈的果實是屬於自己的。
                                                                    • 情緒是對追求單一目標的即時性反應。它是很底層、很原始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正面的像滿足、愉悅、期待,負面的像嫉妒、憤怒、失落、恐懼,稍微複雜一些的有空虛、寂寞。總之,現實中出了一個結果,情緒上立刻就會起反應,但是也就到此為止了。
                                                                    • 情緒只基於淺的、暫時性的關係,所以它沒有固定的對象和立場,也沒有積累,現在多強烈都沒有用。比如說,憤怒是情緒,和它相關的仇恨就是情感了。最簡單的區別就是憤怒引起的恨是恨一會兒就忘了。仇恨後面有價值判斷,所以有持續性;憤怒是即時。
                                                                    • 情感是環境和文化共同塑造的,情感關係比情緒共鳴更深入。
                                                                    • 情緒可能會被刺痛,但是情感不會被傷害。如果對方說錯了,那是他的問題;如果對方說得對,又怎麼會是傷害?
                                                                    • 一個人要想獲得突破,一件事物想在當下產出更大的價值,就要完成從情緒到情感的轉化。
                                                                    • 把新鮮的、湧動的情緒,和我們過往歷史中那些有價值的、被充分挖掘過的東西建立連接。
                                                                    • 人們喜歡問“文學的用處是什麼”?我很喜歡一個回答:它會讓你心靈柔軟。
                                                                    • 厲害的演員的修為在於內功,他會用段子作為中介,先和你的情緒同步,再領著你的情緒走到一個新的情緒裡去。李誕把這稱為他理解的節奏:“先同步,再引領,無限循環”。
                                                                    • 要緊的是人和人的聯繫,人和歷史的關係。要緊的是:能強有力地捕捉和傳達情緒,決定了一件事有多熱;能深刻地融入歷史、調用經驗,決定了一件事會走多遠。

                                                                                                      星期一, 9月 20, 2021

                                                                                                      縮時攝影

                                                                                                      人的記憶有限,所以當變化緩慢到一定的程度,眼睛就不容易有效辨識

                                                                                                      縮時攝影的震撼就來自於這趨勢的變化

                                                                                                      而市場上的大趨勢就是緩慢的變化中

                                                                                                      如何訓練眼力看出趨勢的大方向是一個終生的課題

                                                                                                      星期日, 9月 19, 2021

                                                                                                      蘇東坡突圍

                                                                                                      https://www.dedao.cn/article/rykaNlMY5gn3Jq16YPJ7EAROW0DLje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個知識分子,有兩個辦法可以支撐自己的生命:要么有事業,要么有原則。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欲喚墓中人,班荊訴煩冤;百扣無一應,淚下如流泉。
                                                                                                      •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 意義必須在自己和他人的相處中浮現出來。
                                                                                                      •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星期六, 9月 18, 2021

                                                                                                                      新物種是怎樣誕生的

                                                                                                                      https://www.dedao.cn/article/5Yejy8dqoQD9JoQZR5KR1r0xpgmWk3

                                                                                                                      • 我每天臨睡的時候都這麼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天才,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一定告訴自己不止一遍:我是天才,我是天才,我是天才。然後我就擼胳膊挽袖子地衝出去,因為我知道有非常複雜的工作等著我,如果不夠自信的話,也許隨便一個小坎就能給我絆死。
                                                                                                                      • 捷徑就是你擅長什麼,你在什麼地方有天賦,你最適合做什麼,你就一定比別人強點。
                                                                                                                      • 我就是想像力比正常人稍微發達一點,這種想像力有時候你們管它叫幻覺,就是做夢唄,我就把我的夢做得特別複雜,而且我把我的夢用一種可以讓別人看見的方式實現出來了。
                                                                                                                      • 進入這樣的劇場時,人會有點懵。當然這就是我的目的,我不弄懵您,我怎麼活下去呀?最主要的就是怎麼讓你懵,您懵了我就好辦了。
                                                                                                                      • 要銷售精神產品,唯一銷售精神產品的話,我們就要看,這個戲是否觸動了您,您的心被我動了嗎?沒動,我沒把您弄懵,那您就會覺得不值,您交給我的時間,您交給我的期望就會落空,我就會很糟糕。
                                                                                                                      •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是靠情懷吃飯的,但是一個沒有情懷的企業家是不會成功的。
                                                                                                                      • 你碰我一個試試,你能摸我一下,捏我一下,你動我心試試。您知道,就在此刻,我們這些人,現在這屋子裡有一個“場”,這個“場”是機器替代不了的,是只有人和人之間可以產生的。我眼睛看著您,您也看著我了,這種目光是不能替代的。
                                                                                                                      • 那個地方的風景好不好,是那個地方的文化好不好、那個地方的精神好不好。如果它好了,你全好了,它不好,你去那兒就會罵,因為沒有一個古廟和古樹能讓你看了以後激動哭了,太難了。
                                                                                                                      • 以後看山不是山,看山我們看的是一個故事,看的是一段情感;看水也不再是水,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未來的幻象,這種幻像我們希望在裡邊還能長生不死。我也希望我們看待我們的孩子,或者看待這個高樓的時候,沒有那種焦慮,沒有想跑開,也沒有那樣的局促,用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追問來豐滿自己。
                                                                                                                      • 如果從廢物到一個庸人,你要想走完這段路,靠勤奮確實夠了;但是你要從優秀到卓越,靠勤奮肯定是沒戲的。你必須承認天才的價值。
                                                                                                                      • 我放下了我。原來我覺得因為我沒有學過醫,所以不能給你治病。所有拒斥的理由都是因為我。但是我作為本地一個廟的住持,當別人找到我的時候,希望我給他治病,我怎麼能不幫他?我當到十年和尚的時候,才知道我不重要,包括我會不會醫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幫他,按照他期待的方式去幫他。
                                                                                                                      • 你只要敢來,3分鐘我控制你的腳,13分鐘控制你的眼睛,23分鐘控制你的情緒,等你從劇場出來,我控制你的心。
                                                                                                                      • 用淺薄的方式刺激感官所產生的娛樂是短暫和不長久的,是膚淺的,是落俗的。而真正在心靈裡產生的對話,哪怕是最悲的悲劇,最後結果一定是喜的。因為你會感覺到,太好了我還活著,太好了我比他已經好很多了,你會感覺到那種巨大的幸福和欣喜。這是悲劇的力量,而不是喜劇的。
                                                                                                                      • 焦慮的問題,叫每時每刻,特別慘。我沒有什麼是順利的,我非得是9999次的失敗,才能試出一次成功來。你們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人前顯貴,背後受罪。尤其是搞創意的,背後的苦都不是常人能夠吃得起的。
                                                                                                                      • 享受大家的鼓勵和幸福的前提是我已經數次試錯,看你不喜歡我怎麼改,看你走累了我在哪兒擱椅子,看你覺得長了我剪短,看你覺得哪句台詞聽得不是那麼清楚我再數次數百次地改,才有今天你們看到輕輕鬆鬆的這麼回事,這是背後。
                                                                                                                      • 兩句話。第一句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這一點對自己的要求的話,那坡溜下去太快了,而且你會找不著自己。第二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如果你真的做得好,它不是此時就是彼時,總會在某一個瞬間發光。
                                                                                                                      • 做到自己最喜愛的事情,也是自己最擅長最有天分的事情,跟最喜歡的人在一起,不僅鬆弛,而且所有的努力以苦得樂,反而是快樂的。

                                                                                                                                                    星期四, 9月 16, 2021

                                                                                                                                                    環境塑造

                                                                                                                                                    人是被環境塑造

                                                                                                                                                    如果你身邊都是人才,你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反之亦然

                                                                                                                                                    Coase theore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6%96%AF%E5%AE%9A%E7%90%86

                                                                                                                                                    寇斯是在考慮無線電廣播頻率時發展出寇斯定理的。兩家廣播電台假如在同一個頻段廣播,便可能互相干擾,而管理者則必須將各個頻段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分配給不同的廣播電台,從而消除電台之間的干擾。寇斯的定理認為,只要對頻率的產權界定清楚,那麼無論頻率在初始階段如何分配,市場最終都會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態。過程如下:在兩家存在爭議的電台之間,從爭議頻段中可以獲得更大利益的電台甲假如對該頻段沒有產權,他也有足夠的誘因向另一家電台乙購買或租用該頻段的使用權,因為甲為了拿到頻段而願意付出的金額必定大於乙為了放棄頻段而願意接受的金額。因此,頻段的初始分配會影響到兩家電台的盈虧狀況,卻改變不了頻段達到最有效率的分配狀態的必然結果。


                                                                                                                                                    以上的情況,只有在沒有交易成本的情況下才成立,而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交易中便會出現阻礙。比如在以上的例子當中,甲為了拿到頻段而願意出的金額當中,有一部分必須作為甲乙雙方的交易成本(如談判費、訴訟費等)被扣除,餘下的數量或許就不足乙為了放棄頻段而願意接受的金額,甲可能就爭取不到對該頻段的使用權,市場就無法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況。因此,在分配產權時,分配者應該儘量減低有可能出現的交易成本,使市場參與者能夠進行交易,這樣市場才能夠達到有效率的最終狀態。

                                                                                                                                                    星期三, 9月 15, 2021

                                                                                                                                                    NO.1547 怎样打一场必须打赢的仗?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p.html

                                                                                                                                                    • 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就是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 最終把客戶畫像,鎖定到了有運營經驗的、一定規模的,而不是新入行的客戶。為什麼呢?因為各個系統之間的不打通到底有多麻煩,這個痛點有多痛,新入行的用戶是沒有感知的,但老用戶的感觸一定很深。
                                                                                                                                                    • 把所有人分散開,每個人盯一家競爭對手的展台,湊過去聽,客戶跟巨頭的銷售們,都是怎麼聊的,到底有哪些需求。如果聽到某個客戶的需求,剛好他們的產品可以滿足,就在他們離開展位後主動過去攀談,就著他們需要的,而巨頭沒有的產品亮點來展開介紹。
                                                                                                                                                    • 帶著客戶做了一次模擬開業,結果,客戶發現,按照他們的計劃,自己的團隊人力也無法支撐。所以,客戶最終接受了惠博給他的建議方案,還是按時開業,但營銷活動可以逐步上線。
                                                                                                                                                    • 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想的不僅僅是怎麼把這個產品賣出去,而是深入到客戶的需求中,幫客戶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

                                                                                                                                                          星期二, 9月 14, 2021

                                                                                                                                                          NO.1549 怎么打好谈判这场信息战?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f.html

                                                                                                                                                          • 從廣義上來講,只要是我們需要通過交換條件,去達成一個特定的目標,這樣的溝通場景,都可以稱之為一種談判。
                                                                                                                                                          • 溝通是一場無限遊戲,談判不是我們的終點。回到本質上來講,我們開展一場談判的目的是什麼?肯定不是為了一時耍威風、壓低價、贏過別人、壓別人一頭,而是為了最終做成事。
                                                                                                                                                          • 我代表一個公司去談判,我最終的目的,肯定是要一起把這件事落實,而不是僅僅達成一紙協議。協議只是個形式,落實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 談判本身沒有那麼重要,談判之後,我們能不能繼續推進、好好合作,才是關鍵。
                                                                                                                                                          • 談判不是要打敗對方,而是要贏得合作。
                                                                                                                                                          • 談判力本質上就是信息力。很多時候我們談不成,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做的功課做得還不夠。只要我們的信息力更強,我們的信息更充分,甚至哪怕只是我們對「信息充分」這件事更有自信,就能獲得優勢。
                                                                                                                                                          • 對於管理者來講,我們就應該把每一場重要的談判,都視為學習的過程。在談判過程當中,我們要像海綿一樣,海量地吸收知識,盡可能在談判當中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佔據更大的優勢。
                                                                                                                                                          • 信息蒐集渠道
                                                                                                                                                            • 第一條,對方企業的官網。
                                                                                                                                                            • 第二條,對方的最新的新聞稿和社交媒體,比如兩微一抖等等。
                                                                                                                                                            • 第三條,對方團隊里個人的社交媒體。
                                                                                                                                                            • 第四條,訪談和調研。
                                                                                                                                                            • 第五條,認真研讀雙方交往的歷史材料。
                                                                                                                                                            • 第六條,像演員讀劇本一樣,一起研讀對方提供的材料。
                                                                                                                                                            • 第七條,研究渠道很有意思,要去研究對方的競爭者。
                                                                                                                                                            • 第八條,展開一些非正式交流。
                                                                                                                                                            • 第九條,還有很多行業公開的相關材料。
                                                                                                                                                          • “我現在是個甲方”。甲方不見得強勢,但是甲方一定可以提一個合理的要求:你們來給我介紹一下你們的產品。
                                                                                                                                                          • 在談判這個場景下,我們比拼的核心其實是管理者的學習力,就是看哪一方的談判組織者,更是一台無情的學習機器。

                                                                                                                                                                                            星期一, 9月 13, 2021

                                                                                                                                                                                            NO.1548 带队伍,如何快速建立权威?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G.html

                                                                                                                                                                                            • 新上任的管理者可以分兩種情況:內部提拔和外部空降。但不管是哪種情況,他們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難題,就是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領導權威。
                                                                                                                                                                                            • 下屬對你的信任,就不會再僅僅來自於你是不是個有魅力的好人、你是不是跟他合作了很長時間、你自己是不是業務能力很好等等。他們對你的信任只可能來自兩件事:第一,這個人能帶著我們打勝仗嗎?第二,這個人能照顧好我的利益嗎?
                                                                                                                                                                                            • 其實,就是一個很實在的念頭:跟著他幹,我有前途嗎?
                                                                                                                                                                                            • 對於上級來說,我們呢,就是要找到最有效的辦法,快速結束這個觀察期,讓員工覺得,行,跟著你幹,有前途,有奔頭。
                                                                                                                                                                                            • 新任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要跟員工打成一片,而是要帶領員工打贏一仗。
                                                                                                                                                                                            • 華為任正非先生的說法,就是要找准一個城牆口發起衝鋒。
                                                                                                                                                                                            • 在這個特定的階段,要打的這場戰役有一個特定的名字,叫作“速勝項目”,就是要能快速取得勝利的項目。
                                                                                                                                                                                            • 怎樣選擇一個“速勝項目”呢?我給大家幾個條件。
                                                                                                                                                                                              • 第一,叫小胜仗;不能求大,要打小胜仗,必須不需要復雜協調,尤其是不需要協調跨部門的資源。
                                                                                                                                                                                              • 第二,叫完全在你的權力範圍內;在你的權力範圍內,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是這件事的最高長官。
                                                                                                                                                                                              • 第三,叫一定能干成。你得有把握一定能干成。
                                                                                                                                                                                            • 你知道我當時找到的“速勝項目”是什麼嗎?你可能很難相信,我當時給自己定的“速勝項目”是搬家
                                                                                                                                                                                            • “速勝項目”是帶著自己的下屬,快速簽大單。
                                                                                                                                                                                              • 第一,他整理了手上原來由自己對接的客戶,把這些客戶按照簽約難度進行分類。
                                                                                                                                                                                              • 第二,他在分客戶的時候採取了一個很有同理心的原則。你想,這些客戶怎麼分呢?
                                                                                                                                                                                              • 第三,想方設法推動他們做案例總結,做內部分享,等大區開會的時候,再促成他們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區的其他城市。
                                                                                                                                                                                            • 這不是只有在接手新團隊的時候有用,每當你覺得你的團隊需要刺激一下的時候,都可以建立一個“速勝項目”,讓大家快速進入到一個“打一場小胜仗”的狀態,給你的團隊緊緊螺絲,提振士氣。

                                                                                                                                                                                                                                星期日, 9月 12, 2021

                                                                                                                                                                                                                                NO.1546 怎样逆流而上突破自己?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5.html

                                                                                                                                                                                                                                • 你要去幫助同行服務客戶,這裡面其實顧忌是很多的。你會不會搶走他的客戶,你會不會多賺了他的那份錢。而且,他把客戶交給你了,你會不會沒有服務好他的客戶,壞了他的口碑等等。你看,這些顧忌都會成為雙方合作的障礙。
                                                                                                                                                                                                                                • 一個職場中的逆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點點傳遞信號,從證明自己的專業價值,到展示全力以赴為對方謀求共贏的誠意,到合作過程中的點滴細節處理,一步一步打消合作夥伴的顧慮,最終達成共贏,紮紮實實地走出了自己的逆襲之路。

                                                                                                                                                                                                                                NO.1545 资源不够,怎样完成高难度任务?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X.html

                                                                                                                                                                                                                                • 先從小店做起,先建立根據地,再守好根據地,最後再壯大根據地。
                                                                                                                                                                                                                                • 決定採用“飽和開店”的方式,就是在一家店一公里以內,再開一家店,然後依次在第二家附近1公里內,再開一家店,按照這種方式來擴張。
                                                                                                                                                                                                                                • “飽和開店”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讓顧客更方便來消費,因為開得密,自然離消費者就更近了。第二個是,在一個區域內密集開店,就會形成一種品牌效應。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就會提升。
                                                                                                                                                                                                                                • 附近有10萬人口,就能養活一家店。
                                                                                                                                                                                                                                • 資源看淡,趕緊開幹。沒主播就找客服上,沒經驗就找標杆學習,沒推廣資源就跟平台薅。
                                                                                                                                                                                                                                • 用戶當下的疑惑被解決,當然就更有可能下單。而堅持一段時間,用戶對於這個直播間的信任也在累積。用戶觀看時長變長了,銷售額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 要想做成一件事,我們都在想方設法找資源,但其實,最重要的資源,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思考力,行動力,意志力,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 資源是哪來的?是當你面臨一個真實挑戰的時候,當你盯住目標不放棄的時候,資源就會出現。也就是說,堅定的目標感,本身就是寶貴的資源。
                                                                                                                                                                                                                                • 什麼是實幹家?就是我有一個目標,我面臨一個挑戰,我有一個問題,有資源,我要解決它,沒有資源,創造資源,也要解決它。

                                                                                                                                                                                                                                              星期五, 9月 10, 2021

                                                                                                                                                                                                                                              中國經濟的"新型確定性"

                                                                                                                                                                                                                                              https://www.dedao.cn/article/vWbYRP1mxqd2VGdZ3rJQjM096EBkr8

                                                                                                                                                                                                                                              • "C形曲線":如果技術變化的速度超過了社會適應的速度,那就會出現對技術創新的管制。
                                                                                                                                                                                                                                              • 中國經濟的大趨勢究竟有多大呢?這麼說吧,21世紀20年代的中國很像19世紀50年代的英國,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
                                                                                                                                                                                                                                              • 在新型確定性年代,政策已經變得高度透明、高度確定。透明到什麼程度,確定到什麼程度呢?你只要記住四個字就行,叫:國強民富。
                                                                                                                                                                                                                                              • 騰挪就是用空間換時間。
                                                                                                                                                                                                                                              • 雖然在局部處於劣勢,但你總能找到破局點。為什麼呢?因為競爭總是多維度的啊。
                                                                                                                                                                                                                                              • 直接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可以間接去解決,換一種思路去解決。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說,治頭痛最好的辦法,很可能是打一盆熱水來泡腳。
                                                                                                                                                                                                                                              • 騰挪就是,先找到破局點,再敢於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好,還要巧妙地學會通過改變約束條件,迂迴地解決看起來解決不了的難題。
                                                                                                                                                                                                                                              • 狙擊手最難的不是扣扳機,而是控制住扣扳機的衝動。
                                                                                                                                                                                                                                              • 如果你看的不只是上個好的大學,找個好的工作,而是一生的事業發展,那我們最需要培養什麼樣的才能?最重要的當然是他養活自己的能力,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然後是他終身學習的能力,善於發現問題,能快速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善於表達自我,能夠跟團隊成員很好地合作。
                                                                                                                                                                                                                                              • 決定一個房間佈局和格局的,往往是牆上那個電的插孔的位置
                                                                                                                                                                                                                                              • 誰說企業的使命是要增長,企業的使命是—,企業的使命是為人民服務。
                                                                                                                                                                                                                                              • “雖然前方擁堵,但您仍在最優路線上”

                                                                                                                                                                                                                                                                              星期三, 9月 08, 2021

                                                                                                                                                                                                                                                                              NO.1544 当代艺术是如何被美国塑造的?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m.html

                                                                                                                                                                                                                                                                              • 當紐約取代了巴黎,也就是美國取代了歐洲,成為世界藝術中心之後,西方就從現代藝術進入了當代藝術。
                                                                                                                                                                                                                                                                              • 1962年,耶魯大學的藝術史學家庫布勒教授定義說:“所有人造的東西,都是藝術品。”
                                                                                                                                                                                                                                                                              • 自古希臘以來,西方人一直把藝術當作一門技藝。而今天,人們卻把藝術視為表達思想觀念的一個手段。
                                                                                                                                                                                                                                                                              • 總有一些感知,一些情感,並不需要轉化成語言和文字之後,才具備打動我們的力量。
                                                                                                                                                                                                                                                                              • 1999年南方周末的那句膾炙人口的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 為什麼我們人類在發明了語言和文字之後,還需要藝術呢?就是因為藝術具有這種越過符號,直接擊中我們靈魂的力量。
                                                                                                                                                                                                                                                                              • 成立於1965年的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在短短十幾年內,對藝術的資助金額就從最初的每年180萬暴漲到1.31億美元。
                                                                                                                                                                                                                                                                              • 政府補貼,公司、基金、公共機構為了防通脹大量購買,這就導致了一個畸型的的頭部市場,博物館、拍賣行、頂級畫廊經紀人,比如高古軒,聯合媒體和藝術評論家,對這個頭部市場實現了高度控盤。
                                                                                                                                                                                                                                                                              • 頭部圈子有多大呢?按照湯姆·沃爾夫的估計,全球也就1萬人左右。而得到資本垂青的藝術家只有2000人左右。

                                                                                                                                                                                                                                                                                            巴菲特的5條最佳理財建議

                                                                                                                                                                                                                                                                                            https://hk.news.yahoo.com/%E5%B7%B4%E8%8F%B2%E7%89%B9%E7%9A%84-5-%E6%A2%9D%E6%9C%80%E4%BD%B3%E7%90%86%E8%B2%A1%E5%BB%BA%E8%AD%B0-020600656.html

                                                                                                                                                                                                                                                                                            • 消費前先儲蓄
                                                                                                                                                                                                                                                                                              • 本錢是增加財富的基本。巴菲特堅信投資的力量,但要投資,首先需要騰出資金。
                                                                                                                                                                                                                                                                                            • 不想擁有股票20年就不要買
                                                                                                                                                                                                                                                                                              • 巴菲特相信您可以通過投資股票市場賺很多錢。但採取長期方法購買股票很重要。
                                                                                                                                                                                                                                                                                            • 投資於自己的成功
                                                                                                                                                                                                                                                                                              • 正如您可以通過為您的投資組合購買合適的股票進行投資一樣,投資於自己可能是您增加財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 充分利用長期物業貸款
                                                                                                                                                                                                                                                                                              • 巴菲特非常喜歡用30年期抵押貸款為房屋融資,尤其是在利率較低的情況下。當您獲得長期貸款時,不會將自己鎖定在短期貸款帶來的更高還款中,從而為自己獲得了靈活性。
                                                                                                                                                                                                                                                                                            • 永遠為意外做好準備
                                                                                                                                                                                                                                                                                              • 巴菲特是緊急基金的忠實粉絲。一個好的經驗法則是,在您的儲蓄帳戶中保留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三到六個月的基本生活費用。

                                                                                                                                                                                                                                                                                            星期二, 9月 07, 2021

                                                                                                                                                                                                                                                                                            NO.1543 如何才能做好客户洞察?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W.html

                                                                                                                                                                                                                                                                                            • 做非剛需的產品,不是盡可能地服務更多的人,而是聚焦特定的客戶,不斷洞察他們的需求。這一批特定的客戶是你的基本盤。
                                                                                                                                                                                                                                                                                            • 對於非剛需的產品來說,廣撒網策略會浪費資源,做很多無用功。而單點突破,給非剛需產品找到一批能擊中他們痛點的“剛需”客戶,是阿那亞成功破局並走到今天的核心策略。
                                                                                                                                                                                                                                                                                            • 就算服務的人數有限,但需求可能是無限的。
                                                                                                                                                                                                                                                                                            • 每個產品都想被更多的人知道,想服務更多的人,但你如果做的是非剛需產品,服務好特定的一部分客戶,讓他們滿意,反而會捲進更多的人。
                                                                                                                                                                                                                                                                                            • 如果你也正在做一個非剛需的產品,特別是那種低頻交易、高客單價的非剛需產品,那我覺得,我還有兩個有關客戶洞察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你。
                                                                                                                                                                                                                                                                                              • 第一條經驗是,非剛需產品的拓展邏輯,不要圍繞著產品的特點拓展,而要圍繞著客戶的特點拓展。
                                                                                                                                                                                                                                                                                              • 第二條經驗是,洞察客戶的需求不是第一步,它是貫穿產品和服務整個成長期的必備動作。
                                                                                                                                                                                                                                                                                            • 非剛需的產品怎麼才能服務更多的人呢?核心就在於做客戶洞察。做非剛需的產品,不要想著廣撒網,服務更多的客戶,而要聚焦特定的客戶,深度洞察他們的需求。在這個過程裡,就會捲入更多的人。

                                                                                                                                                                                                                                                                                                        星期一, 9月 06, 2021

                                                                                                                                                                                                                                                                                                        NO.1542 快手做电商,顺便做了职业教育?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3.html

                                                                                                                                                                                                                                                                                                        • 電商世界很有趣,阿里通過做淘特,重新殺回被抖音、快手、拼多多揀走了的白牌商品市場。而這同時,拼多多和快手電商又正在從白牌往品牌升級。
                                                                                                                                                                                                                                                                                                        • 2021年快手電商的三個關鍵任務是: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
                                                                                                                                                                                                                                                                                                        • 大搞品牌,其實就是要扶持社區白牌升級成為品牌,以及讓傳統品牌融入社區。
                                                                                                                                                                                                                                                                                                        • 快手電商做品牌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前沒有品牌的商品,就是我們說的白牌,這些商品供應方在快手社區裡得到了溫度和信任之後,升級去做自有品牌。這跟當年淘寶上的淘品牌,還有安克在亞馬遜上做出自有品牌的路線是一樣的。另一類,是去吸引調性跟快手社區相符的傳統品牌進駐,並且幫牠們完成社區融入。
                                                                                                                                                                                                                                                                                                        • 快手社區什麼調性?下沉市場、本土老鐵文化、追求性價比。
                                                                                                                                                                                                                                                                                                        • 一個品牌商剛來快手,平台是不建議它自己直接開直播賣貨的,而是去先找達人分銷,在別人的賣貨流裡先測單款的商品,然後再測一個專場,都賣自己的商品。這個過程用來摸索老鐵們喜不喜歡自己的貨品,喜歡哪一類貨品,喜歡什麼樣的互動方式。這些都有數了,才能去測試自己的品牌直播,這個叫「品牌自播」,應該用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夠跑起來,這都算在測試期裡。在測試期品牌商主要去摸索選品、受眾畫像,還有受眾給店鋪會貼什麼個性的標籤。
                                                                                                                                                                                                                                                                                                        • 測試期結束之後才能夠進入流量爬坡期,這期間店鋪就可以學著怎麼從公共流量領域裡,給自己的私域導流量和攢粉絲。流量爬坡期的行動目標就是從公域往私域導流量,重點關注的是店舖的經營效率和漲粉情況。
                                                                                                                                                                                                                                                                                                        • 那過完了爬坡期,還得再學著怎麼在私域裡推動粉絲們复購。這之後,還可以再學怎麼跟快手建立更緊密的利益和風格捆綁。層層推進。
                                                                                                                                                                                                                                                                                                        • 快手還給出了第二種辦法:直接給品牌商們提供直播電商的服務能力,這也就是笑古提的大搞系列的第三個,大搞服務商。
                                                                                                                                                                                                                                                                                                        • 直播電商是雙供給的形態。不但要有商品的供給,而且要有主播的供給
                                                                                                                                                                                                                                                                                                        • 快手生態裡存在多種交易形態。上游是品牌商和源頭工廠,簡稱大B;中游是主播團隊,小B;下游是C端用戶。這裡面的交易既有愛美客那樣的大B To小B To C,也有華熙生物那樣的大B 直接To C。有的主播還自己進貨,放到自己的小店裡,這是小B直接 To C。

                                                                                                                                                                                                                                                                                                                          NO.1541 怎样用“小成功”推动“大改变”?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a.html

                                                                                                                                                                                                                                                                                                                          • 他沒有試圖改變人,而是選擇改變環境。李育輝老師在《組織行為學》課程裡,講過一個理論,叫作“啟動效應”,意思是,環境的改變,往往會塑造我們的認知模式,甚至啟動各種創造性行為。
                                                                                                                                                                                                                                                                                                                          • 把派出所一樓的辦事大廳翻新改造,把原本的格子間拆掉打通,變成了通透的大空間。任何人走進大廳立刻就能看到每一個窗口是在辦什麼業務,直接就能找到自己對應的窗口。櫃檯裡的民警也能一眼看到有人來了,可以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辦事效率提升,投訴大幅減少,民警得到的正反饋多了,心態也就越來越好。
                                                                                                                                                                                                                                                                                                                          • 不能就著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孩子們不要逃課其實不管用,教育他們好好寫作業也不管用。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找到孩子們的心結,只有解開心結才能扭轉全班的狀態。
                                                                                                                                                                                                                                                                                                                          • 這個班的孩子們因為成績不好,長期受到批評,感覺自己被排擠,被忽視,對未來沒有信心。只有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才有可能把他們拉回到正道上來。
                                                                                                                                                                                                                                                                                                                          • 問題孩子很少收到正反饋,很少感受到自己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收穫。他們開始練習射箭之後,只要認真,立刻就能看到自己的改變。從脫靶,到射中3環,射中5環。你別看就是這麼小的進步,在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都很少體驗。
                                                                                                                                                                                                                                                                                                                          •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好了,學生就不可能不好。陳龍說,我們要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解決學生。
                                                                                                                                                                                                                                                                                                                          • 學校是一種奇妙的場域。你以為你是來吸取知識的,其實你是來汲取能量。而你所需要的能量,往往來自於那些和你同行的伙伴。當我們直面困境的時候,停下來聽聽其他人的經驗,我們也許就能再充上一格電,再堅持一段路。

                                                                                                                                                                                                                                                                                                                                    NO.1540 怎样解决一个超纲难题?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V.html

                                                                                                                                                                                                                                                                                                                                    • 很多事情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並不在於剛開始你有多大的野心,而在於為解決每一個具體的問題,你到底敢於付出多少的代價。
                                                                                                                                                                                                                                                                                                                                    • 同樣是通過品牌宣傳獲得社會關注。當雷呈偉選擇用公益的方式做公益的時候,他們的宣傳攻勢所激起的就不是消費的需求了。他們通過招募鎮長,激發了人們潛在的另一種需求,那就是對成就感的渴望。鎮長們只需要付出一周的時間,就能參與到扶貧行動中。他們收穫的,是長期的共同體,是榮譽感,是成就感。這些價值,丹寨樂意給,也給得起。
                                                                                                                                                                                                                                                                                                                                    • 冷力強設定了一個強制性規則:11個人當中,3個人評A,5個人評B,3個人評C,這是強制的。每一個人在給其他人打分的時候,還都要說出給出評價的原因,還有你能為對方提供什麼幫助。如果一個人最後的平均分都是C,那麼所有人都要參與進來,幫助他的團隊想辦法去改進。

                                                                                                                                                                                                                                                                                                                                      NO.1539 怎样通过同理心建立信任关系?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o.html

                                                                                                                                                                                                                                                                                                                                      • 我們常說用同理心去理解和探尋客戶需求,而穆亦晨說,他將員工同伴也當作被服務的客戶,去體會他們的需求,去支持和理解他們。
                                                                                                                                                                                                                                                                                                                                      • 運用同理心不是把對方看作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把對方作為一段關係來處理,把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放在首位,雙方的共識會更多。

                                                                                                                                                                                                                                                                                                                                      星期六, 9月 04, 2021

                                                                                                                                                                                                                                                                                                                                      神經科學家:每天6個練習 提高心理素質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945

                                                                                                                                                                                                                                                                                                                                      • 用力想像「最棒的結果」
                                                                                                                                                                                                                                                                                                                                        • 現在發揮想像力,把這些狀況最樂觀最令人驚奇的結果視覺化。不是那種「還可以」的結果,要是你所能想像最棒的結果。
                                                                                                                                                                                                                                                                                                                                      • 把焦慮化為進步
                                                                                                                                                                                                                                                                                                                                        • 大腦的彈性,使我們能夠在遇到挑戰時保持堅韌,學會冷靜、評估狀況、重構想法、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 試一些新東西
                                                                                                                                                                                                                                                                                                                                        • 新的體驗能讓你的大腦和身體從全新的角度施展。
                                                                                                                                                                                                                                                                                                                                      • 向外伸手
                                                                                                                                                                                                                                                                                                                                        • 受挫痛苦時,退縮再自然不過,摯愛的親友會是你最好的避風港。
                                                                                                                                                                                                                                                                                                                                      • 留言給自己
                                                                                                                                                                                                                                                                                                                                        • 每天早上都發一則只有自己看得到的貼文,跟自己講些好笑、好玩的事,或做精神喊話,提醒自己你有多棒。如果你很難稱讚自己,試著想想你生命中最支持你的人會跟你說些什麼。
                                                                                                                                                                                                                                                                                                                                      • 享受大自然
                                                                                                                                                                                                                                                                                                                                        • 深呼吸、放鬆、注意那些小小的聲音、氣味與風景,用感觀去更加深入大自然,這能夠修復精力,重塑你的平衡,提升心理素質。

                                                                                                                                                                                                                                                                                                                                      星期三, 9月 01, 2021

                                                                                                                                                                                                                                                                                                                                      NO.1538 人类学如何获得可靠的知识?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U.html

                                                                                                                                                                                                                                                                                                                                      • 人類學的工作方法——田野調查。一句話介紹,就是人類學家去研究對象居住的地方生活、觀察和記錄。這是人類學的看家本領。
                                                                                                                                                                                                                                                                                                                                      • 真正的田野調查,不是發發問卷、做做訪談就完了,而是要接觸每個人的真實生活,參與觀察,得出可靠結論。
                                                                                                                                                                                                                                                                                                                                      • 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研究者的視角,也就是客位的視角,是相對容易的。真正難的是站在當地人的視角,也就是主位的視角講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變成當地人。
                                                                                                                                                                                                                                                                                                                                      • 首先,語言這關必須得過。這是你進入當地社會的第一步。
                                                                                                                                                                                                                                                                                                                                      • 比學語言更難的,是放下自己,真正被當地人接納。
                                                                                                                                                                                                                                                                                                                                      • 找到聖地寶藏。這就要靠你參與觀察了,就是一邊參與到當地人的生活中,一面觀察他們、蒐集資料。
                                                                                                                                                                                                                                                                                                                                      • 結構化的觀察方法,可以幫你找到關鍵線索。
                                                                                                                                                                                                                                                                                                                                      • 結構化的觀察方法,就是抓四個方面:親屬制度、經濟生活、權力結構和宗教信仰。在人類學看來,這四大結構,構成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貌。
                                                                                                                                                                                                                                                                                                                                      • 在材料分析環節,我們需要喚醒作為探險家的客位視角,在“主位”和“客位”之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