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4j.html
- 一個兒童早期教育的問題,叫“凋零效應(fadeout effect)”。這個規律是如果你快速給學生灌輸一些知識,的確能讓他們迅速獲得一個成績優勢 —— 但是,這個優勢總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別人終歸也會學到那些知識,而你這邊後勁不足。
- 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能突擊灌輸的知識,都屬於“封閉式”的技能 —— 也就是說都是一些按照規定動作操作的流程。這種知識包教包會,但是缺乏累加作用,不能成為後面繼續進步的基礎。要想讓人沒那麼容易趕上你,你需要掌握的是“開放式”的技能 —— 這種技能能跟別的知識發生連接,有復利效應。
- 經濟學家用數據證明,喜歡給知識建立連接的第二類老師,教的才是真功夫。研究者關心的不是學生們在“微積分 I”中的考試成績,而是他們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微積分 —— 而這體現在學生們在後續課程,比如微積分 II、以及會用到微積分的科學和工程課程中的表現。結果非常明顯,第一類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後續課程中遭遇了困難;而那些第二類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後續課程中反而表現很好。
- 對有經驗的老師來說,想要讓學生學得又快又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那是比較容易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練習:教一遍操作規則,然後馬上用這個規則去做練習。
- 今天講的是數學,那就分析一種題型,總結一個解題套路,講完課馬上讓你做十道相同題型的練習題。你會做得非常得心應手,第二天馬上測驗這個題型你的成績肯定好。
- 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混合練習。每次練習中都應該是混合的題型,每做一道題都得臨時判斷該用哪個套路,這才有點學以致用的意思。
- 有句格言叫“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什麼東西都是釘子”,其實說的就是那些只會演練自己那有數的幾個套路而不知道變通的人。混合練習,每一次都現場判斷該用哪一招,能幫你克服這個弱點。
- 心理學家有個說法叫“有利的困難(desirable difficulty)”,意思是說它看起來是個困難,但是你想要這個困難,因為它能讓你深度學習。有困難,才是真學習。
- 一般人通常不會從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我們都喜歡把失敗歸咎於別人……其實這句話應該用在戰術上。你需要的是小失敗、小挫折、小錯誤,你需要練習中的困境,你需要“有利的困難”。
- 2007年,美國教育部搞了一次大規模的研究,調研了很多老師和學生,想弄清楚到底什麼學習方法是真正有效的。結果經得起科學驗證的方法只有這麼幾個:間隔、測驗、和建立連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