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 怎樣成為一個高手,答案就簡單,四個字,刻意練習
- 找到了一套比較好的訓練方法。有了好的訓練方法,進行刻意練習,就有可能取得好成績。
- 人類文明的本質,所有的知識體系,全部是架構出來的,把前人的經驗封裝在一個小的概念當中,後人可以拿來就用,不用臨場重新思考,稱為“科技黑箱”。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把前人已經搞明白的東西,抽象成一個簡潔的東西,拿來就用。
- 所有的教科書本質上一個學期就跟你講幾個慨念,物理也好,化學也好,其實那麼多章的內容,每一章就講一個慨念,李笑來覺得如夢方醒,所以每個學期教科書發下來,他自己先把這個慨念先磨一遍,他不去做習題,也不去追究那個細節,就像知道這個慨念本身是什麼,那很好理解
- 需要專業相關的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請教那些行業的老司機。前輩的經驗,是最值錢的東西。
- 通過學習這些套路,可以更好地在發生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減少了試錯的成本,從而提高了效益。
- 真正的練習,是把大的那個知識體系拆碎,成為一個小模塊,成為一個小的知識罐頭,然後分頭去練,此之為拆解。
- 當然光有套路也不行,最關鍵還有一條,就是重複,反复的重複。做正對性重複練習,這就是練習的本質。
- 心理學界把人的學習實際上分為三個區,第一個去叫舒適區,就是在這兒待著特別的舒服,因為這兒你全會,全拿手,全擅長,而最遠的地方叫恐慌區,那個地方所有的東西你都不會,一臉懵那啥,好,在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有一個區,這叫學習區,所以學習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分開舒適區
- 學習的本質,就是脫離舒適區。
- 一個反饋如果變得很稀疏,人馬上就會覺得我是對的,你們都錯了,你們給我的反饋對我的否定,都是對我的迫害
- 甭管你多牛,你是教授是大師,你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你有一項義務,就是這個實驗室的所有年輕人問你問題,你不能迴避,你必須給予回答
- 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個角色叫導師,導師這個詞在英語裡就叫,ADVISER那你會發現還有林外一個像徵,叫什麼,叫顧問,對啊,其實在研究生期間,我們真的是需要一個導師嗎?你聽導師這個詞是領著我們往前走,有師道尊嚴的,可是ADVISER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顧問,顧問就是不斷給我們做的事情,提供一些即時的反饋,所以在西方的研究或者大學學府裡面,導師這個角色其實本質上是顧問角色
- 師徒制,師徒之間那個關係,他就不是一個老師往堂上一站,下面有一百多個學生,都擁有筆記本電腦在哪兒聽課,不是,是我們彼此之間去切訴訟學問,你的任何一點增長,任何一點疑問,都能獲得我的及時反饋,所以師徒制復興大家現在有共識
- 真正正要學習的那部分大腦,其實是在做一件什麼工作,就是不斷把新的信息和原來的信息結構做一個縫接,他是在遍一個密不可分的網,你看所有的高手的特點是什麼,就是他看任何新的東西馬上就和自己腦子當中已經長期存儲的那些記憶,它是一個群,能夠訊速同時激活
- 學習的過程是什麼,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來的結構縫在一起
- 筆記本是什麼,這是他年輕的時候,在英國留學的時候就養成的習慣,是把書裡面看到的那個信息,跟自己的記憶結構當中那個正在成長的結構對接出來的產物,所以筆記本其實是一個人大腦的外掛
- 我曾經看到網上的文章之後怎麼辦,我覺得挺好,立即把它存入,但是光這個動作是不行的,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吧,往往收藏的文章永遠不會去看,我給自己下了一個標準,就是我存的文章,我哪怕寫一個字,我都得寫一個新得
- 人類的所有文明史上,但凡出現一個新工具,他一定鏈接產生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呢,就是這個工具產生的便利性,那第二個結果呢,就是這個工具一定把原來的人類分為兩大波,第一波就是躺在工具產生的便利性上,睡大覺,去享受第二波人是帶著這個工具產生新可能,去探索文明的新邊疆
- 新工具正在把人類又分成兩大波,大部分躺在那個越來越開闊的舒適區裡面去享受,可是總有一部分人帶著滿身的傷痛,齜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向那個非舒適區也就是學習去進發
- 人類原來的區別完全體現為智商,可是智商這個東西在人群當中是正態分佈的,就是橄欖形型,中部永遠很大,兩頭很小,智商高和智商極低的人其實都非常少,大家差不了哪兒去,可是認知這個東西就不一樣,它是冪律分佈,什麼意思,就是只有極少的人能夠達到認知的高層,為什麼,因為認知是學習得來的,你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獲得正確的反饋,然後你的認知是不斷的躥高,而把絕大部分人留在身後,而在認知上,高手和低手的區別那就是判若云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