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種最基本的約束:東西不夠,時間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調
- 利息起源於時間,起源於人的耐心
- 產品分為兩種: 易耗品 / 耐用品
- 每個人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資本,這些資本都是耐用品,而耐用品必須在時間的流逝中才能兌現.
- 人有時間上的偏好,不耐是人的自然傾向
- "不耐"稱為"確定性偏好"
- 自律背後可能是因為想像力,那些想像力強的孩子,能夠把以後得到獎賞看很大,很重,看得很具體,很明確.
- 信念其實就是對未來前景的想像
- 人與人之間耐心不一樣,對手上耐用品的估值就不同.
- 現貨和期貨的比價,就是我們所說的利息率,簡稱利率
- 那些想要換取現貨的人為了說服別人,讓他們推遲消費,接受期貨,就只能對它們進行補償,補償就是利率的基礎
- 未來越是不確定,補償就越大; 消費推遲的越久,補償也越大
- 價格受到抑制就會出現短缺現象
- 貼現率就是未來價值(期貨)轉換為當前價值(現值)的打折程度
- 貼現率的變化影響人們對未來投資的決策
- 一個人越是能把未來看得遠,看得重大,看得清楚,他對自己的自律就會越強
-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我們每一個人追求的,不是今天的消費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消費最大化,我們要追求的,是終身每一個時間點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今天多打一桶石油出來,放棄的是明天這桶石油所能產生的收入.
- 資產的現值就等於預期的未來收入流的折現和
- 甚麼才會改變預期呢?新的知識,只要有新的知識,預期就會發生變化,也只有新的知識才能改變預期.
- 有很多所謂的"秘密",其實早就不是秘密了,早就有人洩漏出來,體現到資產的價格當中去了
- 價格泡沫: 人對自己的預期會產生預期,預期重重疊加,就會產生測不準現象
- 資產的價格不取決於資產內在的價值,而取決於人們認為他是否有價值.
- 在競爭下,任何資源所能夠獲得的回報,會接近於這個資源本身所能帶來的邊際收入.
- 保險公司是一種向客戶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的服務的機構
- 投保的事項必須符合三個基本前提條件:事件的概率性,概率的不相關性,和概率的獨立性.
- 降低保費的方法: 細分 / 加總
- 一個人失業以後,花多長時間找到下一份工作,取決於它能夠付出多少搜尋的成本.
- 期貨跟保險一樣,滿足了人們對確定性的需求
- 期貨合約起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重新分配風險.
- 整個世界裡,隨然風險的總量沒有變,但是由於風險的分攤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滿足感得以普遍提升;
星期六, 12月 01, 2018
耐心 想像力決定生產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