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30, 2021

發現青春中國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gOBQ46R1rnXRQPrEJdLzGqEZ3aY7

  • 去年,中國人口增長,才1000萬多一點,1003.5萬人
  • 2019年出生了多少人嗎? 1465萬人。
  • 2050年左右,那個時候的中國大概有5億老人。放眼一望,全社會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老人。
  • 經濟學界有一個說法:長期來看,人口對於經濟現象的解釋力達到90%以上
  • 經濟學界還有一個說法,說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有人問拿破崙,你喜歡你的哪個女人?拿破崙說:“生孩子最多的那個。”
  • 希特勒也說:“生育率決定一切。德國的命運取決於奶瓶。
  • 沒了年輕的、有活力的人口,國家的前途就暗淡下來了。這個邏輯不難理解。
    • 第一,沒有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分工就不可能那麼細了。
    • 第二,沒有年輕的人口,經濟需求就降下來了。
    • 第三,沒有年輕的人口,創新的動力也就失去了。
  • 在現代化的國家裡,支付醫藥費的大頭是醫保,而不是個人啊。所以,一個國家的財政力量是不是上漲,才是醫藥行業有沒有前途的指針。
  • 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曾經是美國的1.5倍,現在2020年已經降到61%,今後很有可能低於美國的40%。韓國2011年左右到美國的50%左右,也徘徊不前了。歐盟2008年是美國的76%,現在是53%;德國是歐洲的翹楚,人均在2008年曾是美國的94%,但是,2020年降到71%。這背後,都有人口老齡化的因素。
  • 灰犀牛指的是你明明知道它會發生,但卻無法作為,眼睜睜看著它發生的風險。
  • 解決超級長期大難題的策略通常都是:想想怎麼把負債,變成資產?
  •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人這一生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時間啊
  • 真正稀缺的老年產業,也許是生涯規劃。對啊,大量60歲退休的人,精力充沛、社會經驗豐富、支付能力強悍、為什麼不給他們出主意、做產品,幫他們過好後面的40年呢?
  • 現代化的發展所帶來的人口詛咒。
    • 現代化剛開始的時候,衛生條件很差,雖然生育率高,但是是嬰兒的死亡率也高
    • 第二個階段,衛生條件好起來了,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暴漲,嬰兒潮就來了。
    • 第三個階段,死亡率低了,出生率也低了,人口增速大幅下降,現代化的巔峰就到了。但是很可怕,
    • 第四個階段,當年的嬰兒潮,現在變成了老人潮和死亡潮同時出現,一個現代化國家就慢慢衰落了。
  • 美國60年代開始生育率一度下降,直到1976年僅剩1.74,比歐洲還低。不過,此後美國開始鼓勵生育,尤其里根上台後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生育率回升到1989的2.0, 到2007年一直保持在2.1左右。相比之下,歐盟從1976年的2.06滑落到1989年的1.65,再到2007的1.51。2005年,亞洲的日本也下降到1.26。在美歐日這個板塊中,美國是最高的。
  • 請問什麼是年輕人?是時間能夠商品化的人。
  • 過了35歲之後,他的變化是什麼?是他要結婚、生孩子,父母老了他要照顧,結果就是他有大量的時間不能商品化了。
  • 現代化的系統是一個機器,用全部的能力在吞噬你的時間。
  • 遊戲界有一句話:不僅要把坑挖深,而且要把坑挖滑。讓用戶一旦踏上,就會一路滑到谷底。
  • 短視頻不是有多好看,而是我們的大腦皮層被3到5秒的節奏頻繁喚醒,一個刺激接著一個刺激。大腦是貪戀這樣的刺激的,所以一個小時很快就滑過去了。
  •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最不可再生的資源。而組織家庭,養育孩子,是需要剛性的時間付出的。
  • 人的支撐系統無非就是兩種:社會和家庭。現代化在構建極其發達的社會,但它天然排斥家庭。
  • 府兵制的邏輯很簡單:國家負擔不起規模很大的常備軍,一旦遇到重大危機,靠臨時在農民當中徵兵也不行,農民沒有經過軍事訓練嘛,怎麼上陣打仗?所以,就劃定一些片區,你們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平時耕種,不用交稅,但是一旦國家徵用,你們要自帶裝備上陣當兵。這個片區,就叫“折衝府”,所以叫“府兵制”。
  • 未來10年,每年在大都市興建1000萬套安居房,戶型小,但是位置不能偏。金融政策可以優惠,比如首付比例低,但還是商品房。那算下來,就是未來10年,要解決3億人進城的問題。
  • 兩個原因。
    • 第一,因為互聯網一下子把一線城市和小鎮給拉平了。北上廣深的文化優勢、信息優勢不再像原來那麼明顯了。
    • 第二,小地方,有一線城市極其匱乏的東西:閒暇。
  • 哪裡才是青春中國?是中間地帶。它不可能在極度貧乏的地區,在中國的縣城、二三線城市,生活節奏沒有那麼快,房價沒有那麼高,人的幸福感很強,掙的錢吃個飯肯定沒問題,上個超市也不用算賬,這輩子沒有那麼緊迫的事情,大量的創新會在這萌發。
  • 你覺得自己愛爬山,爬山本身就是目的。那你設想一個情境:你跟一個商業夥伴約定週末一起去爬山。對方突然打電話說有急事去不了了,那請問,你自己還會去爬山嗎?這樣的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做一件事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 危險是一個事實,恐懼是一個選擇。
  • 西班牙技術哲學家奧特加·伊·加塞特曾給技術下過一個另類的定義——技術就是為了節省時間而花費的時間。
  • 奧特加接下來的質問才觸及本質:如果技術幫我們節省下了時間,那麼,省下來的時間去哪兒了?白白閒著嗎?再被消磨掉嗎?奧特加的回答是:省下來的時間要用於創造性地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