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30, 2021

發現青春中國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gOBQ46R1rnXRQPrEJdLzGqEZ3aY7

  • 去年,中國人口增長,才1000萬多一點,1003.5萬人
  • 2019年出生了多少人嗎? 1465萬人。
  • 2050年左右,那個時候的中國大概有5億老人。放眼一望,全社會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老人。
  • 經濟學界有一個說法:長期來看,人口對於經濟現象的解釋力達到90%以上
  • 經濟學界還有一個說法,說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有人問拿破崙,你喜歡你的哪個女人?拿破崙說:“生孩子最多的那個。”
  • 希特勒也說:“生育率決定一切。德國的命運取決於奶瓶。
  • 沒了年輕的、有活力的人口,國家的前途就暗淡下來了。這個邏輯不難理解。
    • 第一,沒有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分工就不可能那麼細了。
    • 第二,沒有年輕的人口,經濟需求就降下來了。
    • 第三,沒有年輕的人口,創新的動力也就失去了。
  • 在現代化的國家裡,支付醫藥費的大頭是醫保,而不是個人啊。所以,一個國家的財政力量是不是上漲,才是醫藥行業有沒有前途的指針。
  • 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曾經是美國的1.5倍,現在2020年已經降到61%,今後很有可能低於美國的40%。韓國2011年左右到美國的50%左右,也徘徊不前了。歐盟2008年是美國的76%,現在是53%;德國是歐洲的翹楚,人均在2008年曾是美國的94%,但是,2020年降到71%。這背後,都有人口老齡化的因素。
  • 灰犀牛指的是你明明知道它會發生,但卻無法作為,眼睜睜看著它發生的風險。
  • 解決超級長期大難題的策略通常都是:想想怎麼把負債,變成資產?
  •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人這一生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時間啊
  • 真正稀缺的老年產業,也許是生涯規劃。對啊,大量60歲退休的人,精力充沛、社會經驗豐富、支付能力強悍、為什麼不給他們出主意、做產品,幫他們過好後面的40年呢?
  • 現代化的發展所帶來的人口詛咒。
    • 現代化剛開始的時候,衛生條件很差,雖然生育率高,但是是嬰兒的死亡率也高
    • 第二個階段,衛生條件好起來了,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暴漲,嬰兒潮就來了。
    • 第三個階段,死亡率低了,出生率也低了,人口增速大幅下降,現代化的巔峰就到了。但是很可怕,
    • 第四個階段,當年的嬰兒潮,現在變成了老人潮和死亡潮同時出現,一個現代化國家就慢慢衰落了。
  • 美國60年代開始生育率一度下降,直到1976年僅剩1.74,比歐洲還低。不過,此後美國開始鼓勵生育,尤其里根上台後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生育率回升到1989的2.0, 到2007年一直保持在2.1左右。相比之下,歐盟從1976年的2.06滑落到1989年的1.65,再到2007的1.51。2005年,亞洲的日本也下降到1.26。在美歐日這個板塊中,美國是最高的。
  • 請問什麼是年輕人?是時間能夠商品化的人。
  • 過了35歲之後,他的變化是什麼?是他要結婚、生孩子,父母老了他要照顧,結果就是他有大量的時間不能商品化了。
  • 現代化的系統是一個機器,用全部的能力在吞噬你的時間。
  • 遊戲界有一句話:不僅要把坑挖深,而且要把坑挖滑。讓用戶一旦踏上,就會一路滑到谷底。
  • 短視頻不是有多好看,而是我們的大腦皮層被3到5秒的節奏頻繁喚醒,一個刺激接著一個刺激。大腦是貪戀這樣的刺激的,所以一個小時很快就滑過去了。
  •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最不可再生的資源。而組織家庭,養育孩子,是需要剛性的時間付出的。
  • 人的支撐系統無非就是兩種:社會和家庭。現代化在構建極其發達的社會,但它天然排斥家庭。
  • 府兵制的邏輯很簡單:國家負擔不起規模很大的常備軍,一旦遇到重大危機,靠臨時在農民當中徵兵也不行,農民沒有經過軍事訓練嘛,怎麼上陣打仗?所以,就劃定一些片區,你們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平時耕種,不用交稅,但是一旦國家徵用,你們要自帶裝備上陣當兵。這個片區,就叫“折衝府”,所以叫“府兵制”。
  • 未來10年,每年在大都市興建1000萬套安居房,戶型小,但是位置不能偏。金融政策可以優惠,比如首付比例低,但還是商品房。那算下來,就是未來10年,要解決3億人進城的問題。
  • 兩個原因。
    • 第一,因為互聯網一下子把一線城市和小鎮給拉平了。北上廣深的文化優勢、信息優勢不再像原來那麼明顯了。
    • 第二,小地方,有一線城市極其匱乏的東西:閒暇。
  • 哪裡才是青春中國?是中間地帶。它不可能在極度貧乏的地區,在中國的縣城、二三線城市,生活節奏沒有那麼快,房價沒有那麼高,人的幸福感很強,掙的錢吃個飯肯定沒問題,上個超市也不用算賬,這輩子沒有那麼緊迫的事情,大量的創新會在這萌發。
  • 你覺得自己愛爬山,爬山本身就是目的。那你設想一個情境:你跟一個商業夥伴約定週末一起去爬山。對方突然打電話說有急事去不了了,那請問,你自己還會去爬山嗎?這樣的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做一件事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 危險是一個事實,恐懼是一個選擇。
  • 西班牙技術哲學家奧特加·伊·加塞特曾給技術下過一個另類的定義——技術就是為了節省時間而花費的時間。
  • 奧特加接下來的質問才觸及本質:如果技術幫我們節省下了時間,那麼,省下來的時間去哪兒了?白白閒著嗎?再被消磨掉嗎?奧特加的回答是:省下來的時間要用於創造性地生存。

                                                                                                                  星期二, 4月 27, 2021

                                                                                                                  NO.1429 潦倒和得志的苏秦是一个人吗?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c.html

                                                                                                                  • 《雜阿含經》裡邊有一個阿能訶鼓的故事,是佛陀在鹿野苑的時候向大家宣講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個鼓,叫阿能訶鼓,聲音很好聽,敲起鼓來在40里外都能聽到。時間久了,阿能訶鼓漸漸有了破損,人們重新裁切牛皮,把破損的地方修補起來。修來補去,鼓雖然還是原來的模樣,但聲音已經不像從前了。
                                                                                                                  • 佛法在世間的傳播也像萬事萬物一樣會經歷成、住、壞、滅的過程,各種修補雖然會讓佛法看上去依然光輝燦爛,但暗中損毀著佛法的本質。
                                                                                                                  • 現代管理學的系統論是這樣說的:任何一個系統都不是由所有要素簡單加總來的,而是由要素連接功能這三大基礎所構成的整體。
                                                                                                                  • 戰國時代的各種變法運動就屬於系統思維的成功運用:在要素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連接來改變國家面貌。人還是那些人,地盤還是那些地盤,但管理模式變了,國家也就改頭換面了。
                                                                                                                  • 我是誰”這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之所以幾千年來沒有答案,並不是因為問題很難,而是因為問題本身就問錯了——在問出“我是誰”之前,首先需要準確定義出“我”的概念,界定出“我”這個字所指代的,到底是一個作為要素而存在的單個的東西,還是一個作為集合名詞而存在的複雜系統。
                                                                                                                  • 語言是我們的造物,我們也是語言的造物。

                                                                                                                          星期一, 4月 26, 2021

                                                                                                                          NO.1428 什么是数学思维?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N.html

                                                                                                                          • 無窮大和無窮小代表著變化的趨勢和變化的快慢。因此學到這兩個概念時,大家對數字的理解就應該從靜態升級到動態
                                                                                                                          • 對於“虛數”,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理解虛構工具的作用,學會用虛構的工具來處理實際問題。
                                                                                                                          • 現代智人超過其他動物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在頭腦中虛構出那些原本不存在的東西,比如神、法律、國家、典章、貨幣等等,這些最初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虛構出來的東西,沒有它們就沒有我們社會的發展。
                                                                                                                          • 早期的羅馬法中提出了法律主體的概念,它最初只涉及自由人,後來因為要處理經濟糾紛,就把一些機構看成是法律的主體,當作人一樣看待,這就是法人概念的來源。
                                                                                                                          • “向量”的發明,把數字從單純的數值,變成了有方向的數值,讓我們的認知從初等代數,提升為高等代數。
                                                                                                                          • 要計算那個瞬間的速度,就需要理解“微分”這個概念。
                                                                                                                          • 牛頓把時間切分得越來越短,從1秒,到0.001秒,再到0.000001秒……當時間無限小,速度就成了瞬間速度——這就是微分。
                                                                                                                          • 微分的本質,是把一個宏觀的整體,拆分成微觀的局部來了解。而積分的本質則正好是反過來的,就是從微觀了解宏觀、從局部了解整體、從趨勢了解總量。
                                                                                                                          • 積分有滯後效應——當增長趨勢到達最高時,總量要隔一段時間才會到達頂峰,我們有時候也把這種效應稱為“飛輪效應”。形像地說,就是如果對飛輪用力,飛輪能夠瞬間就獲得加速度,但是速度不是瞬間就提上去的,而是會滯後一段時間。
                                                                                                                          • 世界上有兩種所謂的聰明人,一種是反應很快的人,被稱為Quick Thinker,也就是“快速反應者”,另一類則是Deep Thinker,也被稱為Hard Thinker,也就是“深入思考者”。
                                                                                                                          • 訓練“深入思考”,就需要練習一環扣一環解套的本事了。而學數學就能夠提高我們這方面的能力。用數學做這種訓練的好處是,它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已經有一整套訓練材料了。所以學數學通識,就像打遊戲晉級一樣,一點點往前探索,一個個擊破難題。
                                                                                                                          • 到了近代,很多現實問題很難有完全確定的答案。於是,為了研究不確定性世界的規律性,概率論和統計學發展起來了。

                                                                                                                                              NO.1427 苏秦是怎么成为文化语码的?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d.html

                                                                                                                                              • 無論司馬遷搞錯了多少史實,但他筆下的蘇秦已經在中國歷史上變成了一個經典的文化語碼。這就意味著,即便司馬遷的記載通篇全錯,這些錯誤也產生了極其真實且深遠的影響力,比真相更值得我們去了解。
                                                                                                                                              • 蘇秦的人生,作為文化語碼的人生,集中了各種人情世故上的尖銳衝突,一幕幕戲劇化的場面足以讓人看盡人情冷暖,也因此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星期六, 4月 24, 2021

                                                                                                                                              讀完這些書,你會變成甚麼樣的人

                                                                                                                                              https://www.dedao.cn/article/Ay7GQpR6ndOgX6km1mK8eBvPzMN4lw

                                                                                                                                              • 讀書,在黑漆漆的遠處點一盞燈
                                                                                                                                              • 電影不是內容。一部電影之所以誕生,它的野心是要創造一整個世界啊。
                                                                                                                                              • 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被謹慎地對待過、被多角度地篩選過。
                                                                                                                                              • 打開了書,你不僅是在學習、在閱讀,你是從現實世界的瀑布流中把自己抽離出去,來到另外一個世界。那為什麼要來到另外一個世界呢?因為我們需要跳到更高的地方,穿越到更久遠的光陰裡面,去看眼下的世界。
                                                                                                                                              • 醫學界有一句很謙遜的話:偶爾治愈,常常緩解,總能安慰。
                                                                                                                                              • 在更廣的空間,和更長的時間裡,眼下這點磨難,不算什麼。沒事的,別理那些環境帶來的紛擾,專注自己該做的事吧。
                                                                                                                                              • 讀書不是為了記住,不是為了佔有,就是為了在黑漆漆的遠處,為自己多點一盞燈。遠處的燈多了,你的精神世界才會被撐大,世界才會把自己的樣子給你看。遠處的燈多了,你才有能力重塑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遠處的燈多了,你到了那些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心裡就不慌。 ”
                                                                                                                                              • 一個人要是不能通過讀書擁有想像力,想像一個超越於自己生命的巨大空間裡的存在,他就還不如20塊錢一斤的生蠔呢。
                                                                                                                                              • 歐洲中世紀的馬基雅維利,《君主論》的作者。他說自己每次在外面逛上一天,“夜幕降臨,我回到了家,走進書房。進書房前,我會脫去被泥土或別的什麼弄髒的便服,換上禮服。穿好禮服,我來到了古人所在的昔日宮廷。”
                                                                                                                                              • 所謂“泳姿讀書”的訣竅:我們向每一滴水借力,但是我們奔向的,是自己的目標。
                                                                                                                                              • “文案就是預支有限的信任”。永遠不要忘了,每一句話都是在預支我們的信任。永遠不要說過頭話。
                                                                                                                                              • 世界不是按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
                                                                                                                                                • 領域,是前人建成的、分好的;而挑戰,是我的,是獨特的。
                                                                                                                                                • 所謂的挑戰,是指沒有特定解決方案的事。
                                                                                                                                              • 我們面對挑戰的時候,渴求的都是跨界的、偶遇的知識資源。
                                                                                                                                              • 有一個段子不是說嗎?有一個人在路燈下找東西。路過的人就問,你什麼丟了?鑰匙丟了。丟哪兒了?丟在那邊了。那你怎麼在這個路燈下找呢?這兒亮啊。這好像說的是一個很愚蠢的人的故事。其實,這說的就是我們自己。用我們所在的地方的資源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往往都沒有結果。誰也不比誰傻5秒鐘。如果同行們都被困擾,就意味著這裡沒有解決方案。勇敢地到那些暗一點的地方去尋找,這才是聰明人的辦法。
                                                                                                                                              • 人不是順著設計好的路線往前走的,人是在每一個站點上看到新的景色,再往前探索的。你站在每一個觀景台上,都能看到上一個觀景台根本看不見的風景,沒準一個岔道就打開一片天地。
                                                                                                                                              • 我們讀書,觀察世界,其實是這麼個過程:“在一片混沌中,出現一道光亮,照亮一片場域,構建一個世界。”

                                                                                                                                              星期五, 4月 23, 2021

                                                                                                                                              NO.1426 过去一年最值得看的52本书(五)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i.html

                                                                                                                                              • 我們現代社會總體上有一個趨勢,就是:附近的消失。
                                                                                                                                              • “附近”是什麼?就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那些世界,身邊的學校啊,菜場啊,小醫院啊,鄰居啊。我們現代人天天沉浸在特別宏大的事情上,討論著國際局勢、關心著行業動態,但是對身邊的小世界熟視無睹。
                                                                                                                                              • 所謂知識,就是對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有根有據的了解,從這裡開始,去觀察,去沉澱,慢慢沉澱出底氣。

                                                                                                                                                傾聽自己的對話

                                                                                                                                                我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人在講給我們聽,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的感受及情緒

                                                                                                                                                今天早上突然意識到,針對自己內心的說法也需要透過結構化傾聽

                                                                                                                                                或者實際上,我們最應該優先就是學習結構化傾聽自己的對話

                                                                                                                                                早上原本感受到情緒,但把對話結構化拆解後,情緒就下來了

                                                                                                                                                效果挺好,期待自己能加以善用

                                                                                                                                                結構化傾聽。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聽到一段話的時候,你腦子裡得自動分三個格,把這段話裡的事實、情緒和期待分辨出來。

                                                                                                                                                • 結構化傾聽
                                                                                                                                                  • 事實
                                                                                                                                                  • 情緒
                                                                                                                                                  • 期待

                                                                                                                                                星期四, 4月 22, 2021

                                                                                                                                                上司要有這十種特質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6195

                                                                                                                                                • 年輕人對老闆的要求其實很簡單:能力強有親和力作風正派
                                                                                                                                                • 所謂能力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定方向,二是能打勝仗。作為老闆,事情怎麼辦,下一步怎麼走,面對選擇怎麼選,是最能體現他能力,水平與經驗的時候。遇到事情,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你讓下屬如何能「服」 ?
                                                                                                                                                • 年輕人更喜歡「朋友型」主管。新一代上班族,更重視工作中的平等交流,也更喜歡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 Google用了10年時間發展了名為「Project Oxygen」領袖發展計劃
                                                                                                                                                  1. 好的導師
                                                                                                                                                  2. 授權員工,避免微觀管理
                                                                                                                                                  3. 創造一個包容的工作環境
                                                                                                                                                  4. 高生產力及結果導向
                                                                                                                                                  5. 良好的溝通者——傾聽和分享訊息
                                                                                                                                                  6. 支持下屬事業發展及討論表現
                                                                                                                                                  7. 有清晰的願景/策略
                                                                                                                                                  8. 為團隊提供建議
                                                                                                                                                  9. 有效團隊合作
                                                                                                                                                  10. 果斷的決策者

                                                                                                                                                睡前養成這習慣,記憶力瞬間提升!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07867?page=1

                                                                                                                                                • 每天要睡滿八小時,睡眠時就是在記憶、在思考,等同是在加班
                                                                                                                                                • 如果明天開會要看四百頁文件,我會在睡前把四百頁都翻過,然後就去睡覺,醒來的時候就看完了,運用自己的睡眠時間來理解大量的參考資料。如果四百頁以上,就得加班睡九個小時、十個小時,才能醒得過來。
                                                                                                                                                • 其實人在睡覺的時候,主要就是把短期的記憶寫到長期的記憶,這本來就是個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大部分人在睡前常常會被手機打斷,或者是看平板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什麼東西打斷它,所以我就是把周邊的干擾全部關掉,等於是進入飛航模式,這樣看東西的時候就會得到比較完整的理解。
                                                                                                                                                • 週末或晚上都不應酬。基本上我行程只排到晚上七點,然後就回家看書、睡覺,睡前準備明天要做的工作。
                                                                                                                                                • 睡眠時,腦中正在進行訊息整理及儲存,睡眠給我們記憶重整與固化的功能,所以睡眠很重要!
                                                                                                                                                • 聰明的人在睡前的閱讀真的是一種輸入資訊的儀式,接下來的睡眠才是真正的儲存記憶

                                                                                                                                                NO.1425 过去一年最值得看的52本书(四)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M.html

                                                                                                                                                • “世界不是按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
                                                                                                                                                • 所謂的挑戰,是指那些沒有特定解決方案的事。
                                                                                                                                                • 所謂“挑戰”,並不是指它有多難,而是說你在一個真實情境下,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要解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 讀書就要用這種心態。越是跨界的書,往往越是有用,越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啟發,解決我們眼前的挑戰。
                                                                                                                                                • 程序其實是把法官做決策要承擔的責任,甩給了整個司法制度。因為如果程序完全正義,最後即使結果錯了,那也不是法官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司法體系的責任。這是設計司法制度的一個底層邏輯。
                                                                                                                                                • 有句話最能代表程序員務實的價值觀,叫“完成大於完美”。
                                                                                                                                                • 別老盯著結果,想要完美結果,先想著怎麼做下去,用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成本先完成,用真實的產品讓用戶給反饋,然後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 在咱們這個分工越來越細化的世界裡,在這個獎勵專才的時代裡,大部分人只知道自己做的那一點點事情。但是,如果我能多一個領域思考、多一個事物可以進行類比,那我是不是就有機會比別人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 為什麼這個時代,通才將會勝出。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類比思維。你能想到的類比越多,你的判斷就越準確。你能想到的類比越遙遠,你出的主意就越有創造性。所謂類比,就是想法的連接。這就好像有性繁殖一樣,新東西是由幾個現有的東西連接在一起創造出來的。連接越遙遠,創新越新穎。

                                                                                                                                                              星期三, 4月 21, 2021

                                                                                                                                                              NO.1424 过去一年最值得看的52本书(三)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2.html

                                                                                                                                                              • 讀歷史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生命的質量和濃度。
                                                                                                                                                              • 讀歷史是一種彌補的方法,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濃、變得厚、變得寬。翻開書本,就可以用神遊的辦法體驗一遍自己沒有機會體驗的情境。
                                                                                                                                                              • 選書的一個方法:如果一本書,它的雄心是要講透一個領域,篇幅也不是很大,作者還是一個著名學者,那通常就值得看。因為要在不大的篇幅中講透一個領域,作者就必須創建一個新的解釋模型,而著名學者創建一個解釋模型,他必然愛惜羽毛,必然是真有獨到之見。
                                                                                                                                                              • 導演李安關於電影的一句話,他說,“電影不是把大家帶到黑暗裡,而是把大家帶過黑暗,在黑暗裡檢驗一遍,再回到陽光底下,你會明白該如何面對生活。”

                                                                                                                                                                  NO.1423 过去一年最值得看的52本书(二)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k.html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讀書就是點燈。近處有了燈,路就被照亮了,這個好理解。但更重要的是,遠處有了燈,那些你永遠不會去的地方有了燈,照亮了,心裡就不慌了。
                                                                                                                                                                  • 遠處的燈多了,你的精神世界才會被撐大,世界才會把自己原本的樣子展現給你看。遠處的燈多了,你才有能力重塑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遠處的燈多了,你到了那些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心裡才不慌。
                                                                                                                                                                  • 科幻小說可不是和現實世界無關的,它的想像,會反過來塑造現實世界。

                                                                                                                                                                      星期二, 4月 20, 2021

                                                                                                                                                                      NO.1422 过去一年最值得看的52本书(一)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L.html

                                                                                                                                                                      • 書,和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手機上的信息流,最大的不同在哪裡?書被謹慎地對待過、被多角度地篩選過。
                                                                                                                                                                      • 書是什麼?書不僅是信息載體,書還是一組“社會共識”,是鄭重其事地被書寫出來,被專業的出版機構信用背書過,被市場嚴格篩選過的知識產品。
                                                                                                                                                                      • 這12本書,在我們的眼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通過一個議題,在牆上鑽了一個眼,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真實的世界。換句話說,那些原本被遮蔽的世界的真相,因為這幾本書,被還原了,被看見了。
                                                                                                                                                                      • 技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你日用而不知。
                                                                                                                                                                      • 有多少智能,可能背後就有多少人工。
                                                                                                                                                                      • 擋在我們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就是名詞。
                                                                                                                                                                      • 產品就是一個非常簡潔的界面,給我們消費者用,通常會以非常簡單的面目和我們相見,比如一顆小藥片。生病開藥,溫水吞服,然後病就好了,就這麼個東西。但是你想,只要是產品,背後就有一個無比複雜的利益鏈條和合作網絡,是無數人從無數角度在上面花過各種各樣的心思。

                                                                                                                                                                                星期一, 4月 19, 2021

                                                                                                                                                                                亞馬遜大賺的秘密:團隊大小不超過「兩個披薩」可以餵飽的人數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6163

                                                                                                                                                                                • 兩個披薩原則」最早是由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提出,他認為不論會議、還是工作團隊組成,都不該超過兩個披薩能餵飽的人數。
                                                                                                                                                                                • 隨人數增加,分配資源、溝通和交際的成本就像滾雪球一樣,會降低個人和團隊的生產力,用兩個披薩原則的小組,較能控制時間成本和減少無謂的連結。
                                                                                                                                                                                • 在較小的團隊運作下,能夠帶來3點優勢:
                                                                                                                                                                                  1. 深入了解:
                                                                                                                                                                                  2. 達成協議更快速
                                                                                                                                                                                  3. 資訊透明化、確保目標一致
                                                                                                                                                                                • 貝佐斯企業經營有成,與他高度講究效率有重要關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儘量縮減不必要的會議,對於與會人數也力求精簡
                                                                                                                                                                                • 一個較小的團隊,花在管理和讓員工隨時進入狀況的時間會更少,而花在需要做的事情上的時間就更多了。
                                                                                                                                                                                • 在Spotify裡,有超過30個類似專案小組的「分隊」(Squad)。每個分隊都像一家小型獨立運作的新創公司,因應任務而聚在一起,像是建立Android用戶清單、優化音樂列清單、負責專輯版面區塊等。
                                                                                                                                                                                • ING的轉型計畫中,除了最高層級的領導團隊外,所有經理人和員工都「被解雇」,他們必須重新申請職位。最後歷經人員大換血,僅75%的人被重新聘用,並調整為300個小隊(squad)、小隊組成13個部落(tribe),部落集合即為公司的敏捷式組織,不同於傳統的階層式組織,小隊的形成是為了解決一個特定問題。

                                                                                                                                                                                快爆炸?撐過地獄工作日有方法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10362.html?utm_source=Email&utm_medium=GH_epaper&utm_campaign=2104hotlist&utm_content=AR0010362_0419

                                                                                                                                                                                • 以下提供一些撐過難關的訣竅,不論生活上面臨什麼事,只要處理得當,工作可以發揮定心丸的作用。
                                                                                                                                                                                  1. 聚焦在一項熟悉活動上
                                                                                                                                                                                  2. 解決一件你一直推託的陌生任務
                                                                                                                                                                                  3. 做平常一半的工作量
                                                                                                                                                                                  4. 維持人際互動
                                                                                                                                                                                  5. 別怕負面情緒

                                                                                                                                                                                星期日, 4月 18, 2021

                                                                                                                                                                                NO.1421 什么是最重要的底层通用能力?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q.html

                                                                                                                                                                                • 閱讀與寫作是我們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一種底層通用能力,而它所在的語文這一領域,特別是以“理解他人、表達自己”為核心的大語文內容,比任何一門專業課都更能讓我們受益終身。可以說,如果一輩子只學一門課,那就應該是語文。
                                                                                                                                                                                • 語文是什麼?或者說,語言的藝術是什麼?簡單地說,語文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 第一個方面是感受,包括聽、讀、觀察和理解。
                                                                                                                                                                                  • 第二個方面是表達,包括說、寫、唱、表述和表演。
                                                                                                                                                                                • 為什麼要學具有代表性的名作?為什麼要講文學欣賞?為什麼要考閱讀理解?都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感受能力。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和他在生活中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致的。
                                                                                                                                                                                • 絕大部分頂級名校,都會對研究生開設文獻閱讀課,或者類似的研討課。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根據幾百年的教育經驗發現,缺乏基本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一個人在專業上就走不遠。
                                                                                                                                                                                • 斯普特尼克危機之後,美國在基礎教育方面,做過一次全面的反思。美國的教育家們,全方位研究了蘇聯爲什麼能夠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領先,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沙皇俄國時代,俄國在人文和藝術領域的教育水平和成就極高。
                                                                                                                                                                                • 人文和藝術素養,可以帶來科學上原創性的創造力。
                                                                                                                                                                                • 作為一個利用全球化機會,並且做全球化產品的人,我需要了解各國國民的特性。雖然和他們日常的接觸必不可少,但是通過閱讀,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更加有效。

                                                                                                                                                                                              NO.1420 我们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S.html

                                                                                                                                                                                              • 很多人也都進入了中產階層。他們接下來就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層樓,或者自己的下一代能夠超越自己。但是他們普遍遇到了困境,就是在職業發展上,有所謂的天花板,在社會地位提升上,有所謂的階層壁壘。
                                                                                                                                                                                              • 通常人們在35~40 歲,就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然後在接下來的大半輩子裡,能做的,除了享受生活、教育孩子超越自己,就是在工作中維持現狀,即便這個人很努力。
                                                                                                                                                                                              • 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情,精英水準和普通執行層面水準的差距,也可能是幾個數量級的。要達到精英水準,就需要提高綜合素質,不能只靠一個個單一的技能。
                                                                                                                                                                                              • 世界上的頂級名校,相比於二流大學,專業課講得併沒有太多的亮點,為什麼大家還要上名校呢?除了學生群體素質高、教育資源多,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能夠在那裡接受到更好的通識教育。
                                                                                                                                                                                              • 通識教育這個詞是從拉丁文裡的 Liberal Arts 翻譯過來的,liberal 是“自由”的意思,arts 通常翻譯成“藝術”,讓人聯想到音樂、繪畫、攝影、手工等。但是,它的含義其實更廣泛一些,是指那些不一定能讓人直接用來謀生的技能,包括數學、哲學、歷史、藝術、音樂,還有很多其他的人文學科。
                                                                                                                                                                                              • 人要想成為社會的精英,首先要在精神上成為精英,這樣才能用精英的方式思考,用主人的態度做事,才能超出常人。
                                                                                                                                                                                              • 通識教育的本質,就是能夠將這些知識用在許多地方,而不僅僅是直接用來做具體的事情。

                                                                                                                                                                                                        星期六, 4月 17, 2021

                                                                                                                                                                                                        接受意見回饋正是進步的原動力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09/5393879

                                                                                                                                                                                                        • 意見回饋的真正定義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針對特定的過程或行動,為了提升成果而進行的訊息傳遞」。
                                                                                                                                                                                                        • 人是一種喜歡根據自由意志進行判斷及反省的動物,但是非常討厭「命令式」的指正與建議。
                                                                                                                                                                                                        • 傳達負面的評價,並非意見回饋的目的。意見回饋是一種含有具體觀察結果及建議的訊息,完全是以創造「正向的結果」為目的。
                                                                                                                                                                                                        • 伊隆.馬斯克,數年前在一場非正式的訪談裡就曾提及,若要他針對職場工作提出建議,答案就是「重視意見回饋」。他強調,意見回饋能夠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更上一層樓,是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一種原動力。他甚至激動的表示:「我不想聽稱讚我的話,我只想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 史蒂夫.賈伯斯,也曾提過僱用聰明的優秀人才是企業的一大前提,理由在於「聰明的人才能夠告訴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


                                                                                                                                                                                                        NO.1419 怎样和家人好好沟通?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s.html

                                                                                                                                                                                                        • 很多職場上的溝通高手,回到家反而不會溝通了。原因恰恰出在這三個字上:“自己人”。正因為是自己人,我們對對方的要求會變高:“別人不理解我就算了,你怎麼還不理解我呢?”但同時,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又會變低:“我在外面要應酬要裝笑臉,回到家你就不能讓我放鬆一下嗎?”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份關係足夠長遠,很多人甚至會覺得:“憑什麼要我先低頭,如果我這次低頭了,是不是未來幾十年我都要矮他一頭了?”
                                                                                                                                                                                                        • 結構化傾聽。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聽到一段話的時候,你腦子裡得自動分三個格,把這段話裡的事實情緒期待分辨出來。
                                                                                                                                                                                                        • 很多家庭溝通的問題,大概率都是兩類問題,一類是沉浸在過去的關係模式裡。比如我跟我爸的溝通問題,就是我已經長大了,但我們倆的溝通模式沒有變。他還停留在大人對小孩的那個勸誡的模式中,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建立符合我們當下情境的,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溝通方式。而另一類家庭溝通的問題,就是寄希望於未來,想著以後還有一輩子呢,就忽視了當下跟對方的溝通,沒有建立起符合當下情境的連接。
                                                                                                                                                                                                        • 很多人之所以溝通越來越糟糕,原因是啥?就是他們每次想要改變的時候,都是在重複過去的溝通模式。既然是過去的溝通模式,往往就是過去的溝通結果,經常是以吵架告終。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我跟他怎麼說都說不通,我跟他之間不適合溝通。
                                                                                                                                                                                                        • 怎樣進行家庭溝通了,這裡我劇透三個方法給你:
                                                                                                                                                                                                          1. 要改變原有的溝通模式,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換場地
                                                                                                                                                                                                          2. 學會說三個字,“好不好”,把這三個字常掛在嘴邊,有奇效。
                                                                                                                                                                                                          3. 我們要學會給對方製造“被需要感”。
                                                                                                                                                                                                        • 職場溝通,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成事,要推動協作,解決問題。但家庭溝通,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經營關係。所以,在家庭溝通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對方感受到被需要、被支持。
                                                                                                                                                                                                        • 我們在家庭溝通特別需要注意的,重要的不是具體的事,重要的是關係。如果我們想要改善溝通模式,其實就是想辦法給對方製造一點“被需要感”。當關係改善了,具體的事就不會成為我們心中的石頭了。

                                                                                                                                                                                                                        NO.30 这一代人有什么新机会?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K.html

                                                                                                                                                                                                                        • 看商業評論,就是在看這個時代的機會是什麼。
                                                                                                                                                                                                                        • 那些還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出,但是又會在將來有重大影響的苗頭,叫幾。
                                                                                                                                                                                                                        • 知幾是一個很高明的狀態,就是在還沒有的時候,我就能判斷這個東西快出現了。我們現代漢語當中講“幾乎”、“機會”,都是從這個字演化出來的。所謂“見幾而作”,就是這個意思。
                                                                                                                                                                                                                        • 英特爾公司的CEO格魯夫說:“不論是關鍵的壞消息,還是關鍵的好消息,都是踏著貓步來的”。
                                                                                                                                                                                                                        • 到了未來,比如2050年的人,看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樣的,“2021年的人多傻啊,那麼多機會放在那裡,他們怎麼就看不見呢?
                                                                                                                                                                                                                        • 我自己的理解是:因為我們對“機會”這個東西的理解出了問題。我們把機會看成是自己之外的東西,是一隻出沒無常的兔子。只要這麼看機會,那麼機會注定是追不上的。
                                                                                                                                                                                                                        • 機會不昂貴,就不可能被看見;機會因為昂貴,所以總會被錯過。
                                                                                                                                                                                                                        • 我們經常把機會比喻成行動迅速、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這是我們對於機會的一個固有看法。
                                                                                                                                                                                                                        • 我們這代人的最大的機會,不是什麼動態的,不可把握的東西,它來自於一個持續的、穩定的過程。換句話說,我們要問,機會更像一隻兔子,還是更像一棵樹?
                                                                                                                                                                                                                        • 觀察角度:資源獲取的路徑。農村獲取資源,路徑是本地化的。要飲水,就要打井;要燒火,就要去砍柴。最重要的兩種生活資料,柴火和水,我們中國人稱為薪和水,所以中國人把工資稱為薪水。這兩樣東西在農村都是本地化的。
                                                                                                                                                                                                                        • 我們對城市可以有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去本地化的雲端賦能系統
                                                                                                                                                                                                                        • 為什麼市中心的房價更高?因為市中心被投放的資源更多。
                                                                                                                                                                                                                        • 並不是人聚起來就是城市,人分散種地就是農村。你只要是處在一個連綿不斷的去本地化的被雲端賦能的過程中,你就在城市化中。而且,這是一個不會終結的過程。
                                                                                                                                                                                                                        • 人的生存,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是能量,第三個是信息。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決的是物質的自由移動;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決的是能量的自由移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的自由移動。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呢?其實就是智能革命。
                                                                                                                                                                                                                        • 所謂的“智能”,不是在一個機器裡正在發生什麼神秘的事,其實還是人。不是有一句話嗎?所謂人工智能,就是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 就是在你需要做決策的場景下,可以把無數相關的人召集過來開會,給你出主意。只不過,召集來的人,不是真人,而是真人留下來的數​​據
                                                                                                                                                                                                                        • 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稱之為智能革命,其實本質就是讓人的判斷也可以用數據的形式通過“雲管端”直接投送到一個點上,幫助人做決策。
                                                                                                                                                                                                                        • Zara,快時尚品牌。它最出名的就是推出新品的速度。別人開一場服裝發布會,大市場還沒開賣的時候,Zara模仿、抄襲的產品就已經在市場上出現了。 Zara一年推出多少個單品? 1.2萬個。
                                                                                                                                                                                                                        • SHEIN一年推出多少個單品?在2019年,SHEIN總共推出了15萬種款式的產品,也就是說一個月上新一萬多種。
                                                                                                                                                                                                                        • SHEIN有一個跟踪系統,跟踪在互聯網上大大小小的服裝零售網站的產品,把它們的圖樣、顏色、價格變化、面料、款式等這些數據抓取以後進行數據分析。
                                                                                                                                                                                                                        • 從“注意力經濟”演化成了“意願經濟”。什麼意思?過去,只有買到了注意力,才能有生意做。所以流量是一切。而今天,誰能通過新的數據手段收集到消費者的意願,誰就有生意做。
                                                                                                                                                                                                                        • 在商業世界裡,需求的真相是一座山,它在一個無比深的海裡。隨著技術的發展,它不斷地顯示出一個接近於真相,但是永遠不可能到真相的一種狀態。而你的產品,就要不斷地跟這種真相保持同步,這就是產品的無限遊戲。
                                                                                                                                                                                                                        • 當島變成山的時候,幹任何一件原來的事,請注意不是新事,玩法在發生變化
                                                                                                                                                                                                                        • 在一個劇烈的城市化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被原地賦能,在島變成山的過程中,每一片汪洋大海都可能變成肥沃的田野。
                                                                                                                                                                                                                        • 整個周邊環境的優化,原地不動者享受到了“拆遷戶紅利”。你往深鑽,不用答理外面跑兔子跑鹿,做自己的事就好了。
                                                                                                                                                                                                                        • 機會不是敏捷者獨享的盛宴,機會也是對深耕者的獎賞。
                                                                                                                                                                                                                        • 暗能力。每一個人的能力之外,可能有一些暗能力。這種能力由於沒有用於交易,所以它就變不成一種業務。
                                                                                                                                                                                                                        • 字節跳動為什麼做這麼多APP,而且成功率極高?因為它有一個標籤(Tag)系統。一個天天看今日頭條的人,你每一天都是在向字節跳動匯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你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要打造“第二曲線”,也就是下一個業績增長點。吳伯凡老師說,第二曲線不是打造出來的,是暗能力、暗業務在變化了的場景裡的自然表達和外化。
                                                                                                                                                                                                                        • 暗業務的特點是,它就在你從事核心業務,想把它做到極致的時候,你無意當中就已經具備了那些資源和能力。專注自己的事兒,專注自己的挑戰,然後想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就會變成富裕的能力,可以幹別的事兒。
                                                                                                                                                                                                                        • 世界不是按領域劃分的,而是由挑戰組成的。機會不是一個你之外的、需要你追逐的東西。機會實際上是解決了一個挑戰,以後產生的暗能力。
                                                                                                                                                                                                                        • 你做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在解決問題過程當中,倒逼出自己的能力。
                                                                                                                                                                                                                        • 德魯克說:一家偉大公司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它所做的所有事情當中,有一半是看不到的,而看不到的這一半恰恰把這個公司與其它公司區別開來。

                                                                                                                                                                                                                        星期三, 4月 14, 2021

                                                                                                                                                                                                                        NO.1418 销售也是长期主义者?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0.html

                                                                                                                                                                                                                        • 我們認為銷售是一個特別急功近利的職業,要成單,要逼單,要拿提成。但實際上,真正的銷售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 長期主義者,不著急行事,而是先找准定位。這會讓能力形成積累。
                                                                                                                                                                                                                        • 如果你想要以保險為長期事業,就必須先找准身份定位。
                                                                                                                                                                                                                        • 可不能小瞧這樣的積累,最初,它可能只是一個小優勢,但它必然會成為一個大優勢,而最終,會成為你的絕對優勢。
                                                                                                                                                                                                                        • “長期主義”這四個字指導的就是眼前的事兒,它就是一種做事的方法。
                                                                                                                                                                                                                        • 3F法就是在應對客戶因為不信任而猶豫不決的情況。
                                                                                                                                                                                                                          • 首先是承認對方的感覺是真的,降低他的防衛心理,願意繼續跟你溝通。
                                                                                                                                                                                                                          • 其次是理解客戶的情感,讓對方更相信你和他站在同一邊,讓關係更近一步。
                                                                                                                                                                                                                          • 當對方覺得你真的了解他的感受時,你說出自己新的發現和體會,這樣對方就會主動把自己也代入你的發現中,更容易接受你想要傳遞的信息。
                                                                                                                                                                                                                        • 長期主義者明白,時間花在哪裡,自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今天你做的事,明天就會變成你的資產。
                                                                                                                                                                                                                        • 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一直做,等待時間的回報。

                                                                                                                                                                                                                        NO.1417 NFT为什么能卖出天价?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J.html

                                                                                                                                                                                                                        • NFT的全稱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 相比單一賬本,分佈式賬本幾乎不可能篡改歷史、偽造記錄。
                                                                                                                                                                                                                        • NBA球星卡排名第一,交易總額已經超過了4.2億美元,大約佔全部類型NFT交易額的55%。
                                                                                                                                                                                                                        • 如果拋開NFT市場當前的熱潮和我們看不慣的那些價值觀,它提供的功能還是填補了一些現實中沒能很好滿足的需求。這類需求,除了數字收藏品和藝術品市場的所有權買賣之外,還有打賭和預測的內容、軟件協議、遊戲中虛擬資產。

                                                                                                                                                                                                                            星期二, 4月 13, 2021

                                                                                                                                                                                                                            微軟為何能東山再起?聯想也可以嗎?

                                                                                                                                                                                                                            https://www.dedao.cn/article/0kzlWERBr6meVb135lK2j7LD4Od3Zp

                                                                                                                                                                                                                            • 一個企業的任何產品和服務都只是為消費者、用戶創造價值的一個方便法門,是眾多可能路徑當中的一個。
                                                                                                                                                                                                                            • 過河舍筏,不要一直攜帶著你的產品和服務所使用的方式,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得月忘指,不要把最初的指引看作是你永恆的指南,否則你就會不知不覺踏上一條不歸路。
                                                                                                                                                                                                                            • 刷新自己是非常難的,因為你每時每刻都是在固化自己。
                                                                                                                                                                                                                            • 科技企業都會有一個三十年詛咒,就是當這個公司從創立到成長已經有三十年時,就會遭遇到一個巨大的、無形的天門陣,你用各種方法,好像都破不了它。你甚至都不知道它在哪兒,長什麼樣子。
                                                                                                                                                                                                                            • 微軟在1975年成立,實際上它在2005年的時候已經遭遇到了巨大的障礙,但那個時候微軟還沒有意識到這個障礙在哪兒。它越努力,它就越意識到這種障礙的存在。
                                                                                                                                                                                                                            • 那種巨大的障礙,你是不容易感受到的。只有在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資源,證明自己永遠不能成功之後,你才知道這個障礙是真正存在的,而且很可能是致命的
                                                                                                                                                                                                                            • 微軟啟動變革的直接標誌就是鮑威爾退休,啟用了一個形象黯淡,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叫薩提亞·納德拉的印度裔職業經理人。
                                                                                                                                                                                                                            • 在人與人的連接上,手機幾乎扮演了唯一的角色。從2007年蘋果推出了iPhone,到2017年這10年的時間,手機也經歷了一個從興起到繁榮,到鼎盛,又逐漸地顯現出危機的過程。
                                                                                                                                                                                                                            • 互聯網的重心逐漸地從人與人的連接,轉變為人與人的連接依然很重要,但是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讓人與人的連接更加有效率,而且效果更好,從2017年以後,這些特徵逐漸地顯現出來。
                                                                                                                                                                                                                            • 當端越來越多的時候,管變得非常重要,也就是帶寬變得越來越重要。否則,人與人的連接就會受到巨大的限制。所以,首先表現為5G出現了。
                                                                                                                                                                                                                            • 當端越來越多,帶寬越來越大的時候,更後面的東西又顯得重要了,那就是雲。所有數據的產生、存儲、計算,都通過巨大的帶寬連接到雲端。
                                                                                                                                                                                                                            • 端越來越多的時候,數據量就會越來越大,算法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然後,管顯得越來越重要,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再後來,我們又發現還有一個東西非常重要,就是Edge,邊緣計算。
                                                                                                                                                                                                                            • 最初我們關注端,後來意識到雲的重要了。但再後來就發現,在雲和端之間必須要有那種派出性的設備,或者叫欽差型的設備,大量的計算並不需要發生在端和雲之間,而且由於帶寬以及各種技術條件的限制,把所有的計算、存儲都推給雲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它並不能真正地實現高速率、廣覆蓋和低時延。
                                                                                                                                                                                                                            •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你發現終端只是一個萬能遙控器,你所需要的服務是建立在你跟你的生活世界的深度連接。而這種深度連接是這個世界的各個要素之間的深度連接。
                                                                                                                                                                                                                            • 萬物互聯的最終目的不是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想要不斷地優化,就必須建立在物與物的充分連接之上
                                                                                                                                                                                                                            • 在過去,計算機(computer)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計算(computing),而且它是無所不在的。
                                                                                                                                                                                                                            • 一個對IT的新的定義。首先是計算比計算機重要,其次是B端比C端重要,第三是智能(intelligence)比信息(information)重要。它在本質上是依託於以高帶寬、廣覆蓋和低時延為前提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加上大量的數據而生成智能的技術。
                                                                                                                                                                                                                            • 算力、算法、數據是智能時代的三大要素,尤其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算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 智能時代的三個最重要的變化
                                                                                                                                                                                                                              • 第一個轉變就是從有形的計算機到無形的計算的轉變。
                                                                                                                                                                                                                              • 第二個轉變是以2C為特徵的互聯網的上半場轉向了以2B為特徵的互聯網的下半場。
                                                                                                                                                                                                                              • 第三個轉變就是從信息技術向智能技術的轉變。
                                                                                                                                                                                                                            • 資源和能力,與產業邏輯的適配性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崛起和重新崛起的重要前提。
                                                                                                                                                                                                                            • 微軟的三個實質性刷新
                                                                                                                                                                                                                              • 產品的刷新。
                                                                                                                                                                                                                              • 制度和管理的刷新
                                                                                                                                                                                                                              • 文化的刷新。

                                                                                                                                                                                                                                                                            星期一, 4月 12, 2021

                                                                                                                                                                                                                                                                            NO.1416 懂点算法才能赢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h.html

                                                                                                                                                                                                                                                                            • 算法就是有輸入、有輸出的解決問題的計算步驟。
                                                                                                                                                                                                                                                                            • 算法和人的核心差異,人做事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模糊,算法卻對明確性有極其嚴苛的要求。
                                                                                                                                                                                                                                                                            • 算法要求極其明確。當一個解決方案足夠明確,必然可以讓這個算法無數次再現,同一個算法,相同的輸入必然可以得到相同的輸出。不會因為執行的計算機不同、人不同,就導致不同的結果。
                                                                                                                                                                                                                                                                            • 算法是靠什麼優勢,成功“入侵”人類社會的呢?我的答案是,模型化。
                                                                                                                                                                                                                                                                            • 什麼叫模型化?簡單來說,模型化就是對不同的問題,用同樣的方式來看待,用同一套算法來解決。
                                                                                                                                                                                                                                                                            • 模型就是一個問題脫去現實描述外衣之後的邏輯內核。同樣一種邏輯內核可以在不同的問題中穿梭,來描述不同的現實關係。正是這種穿梭的能力,讓算法能在不同領域中快速遷移。
                                                                                                                                                                                                                                                                            • 不要對算法評判對錯、評判好壞,算法的模型只是人思想的體現,如果算法出了問題,請回到人身上找問題。
                                                                                                                                                                                                                                                                            • 統計學家喬治·博克斯的一句名言:“所有的模型都是錯誤的,但有些是有用的。”算法也一樣,沒有好壞,有用就好。

                                                                                                                                                                                                                                                                                        NO.1415 当下的力量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I.html

                                                                                                                                                                                                                                                                                        • “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也就是今心為念, 一顆處在當今、當下的心就是一個念的狀態。
                                                                                                                                                                                                                                                                                        • 你可能知道我們的心,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兩件:
                                                                                                                                                                                                                                                                                          • 一件是不斷地跳入到未來,規劃或者擔憂一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 另一件是回到過去,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感到後悔或難過。
                                                                                                                                                                                                                                                                                        • 我們這顆心或心念就這樣在未來和過去之間來來回回,這樣子,我們就錯過了當下這個時刻。
                                                                                                                                                                                                                                                                                        • 三個要素: 
                                                                                                                                                                                                                                                                                          • 有意的關注
                                                                                                                                                                                                                                                                                          • 非評判的態度
                                                                                                                                                                                                                                                                                          • “當下”。
                                                                                                                                                                                                                                                                                        • 在正念練習當中,我們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導向某一個對像或者目標。
                                                                                                                                                                                                                                                                                        • 非評判在這裡面意味著“對我們的評判有所覺察”,不被我們的評判牽著鼻子走。
                                                                                                                                                                                                                                                                                        • “當下”是我們的身心所體驗到的一切。
                                                                                                                                                                                                                                                                                        • 喬恩·卡巴金所給出的正念的定義, 是一種有意的、不加評判的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時候所產生的那份覺知。
                                                                                                                                                                                                                                                                                        • 正念練習,是有關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一種方法。你不需要藉助外在的東西,而只需要依靠你自己。
                                                                                                                                                                                                                                                                                        •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實驗室,通過練習,你能夠提升專注力,激發內在的潛能,並且找到和壓力相處的方式。

                                                                                                                                                                                                                                                                                                        星期日, 4月 11, 2021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你的驅動力從哪裡來

                                                                                                                                                                                                                                                                                                        https://www.dedao.cn/article/a8QZdRM1OmLxVvGDqjJG69rgYPjqWp

                                                                                                                                                                                                                                                                                                        • 當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學習方法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永遠是尋找驅動力,並把這種驅動力維持下去。
                                                                                                                                                                                                                                                                                                        • 工作驅動力的根本來源,並不是完成某個項目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是對一個行業的深入思考和洞察。
                                                                                                                                                                                                                                                                                                        • 壽險是一個對死亡做精算的產業。而每個人同時又認為,人的生命是無價的。
                                                                                                                                                                                                                                                                                                        • 保險代理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在替客戶去思考如何處理死亡、疾病、衰老、意外等等這些人們並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他的工作界面從來不是保單,而是信任。
                                                                                                                                                                                                                                                                                                        • 長久的驅動力,不是來自願望或責任,而是來自主動的投入。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永續經營

                                                                                                                                                                                                                                                                                                              https://www.dedao.cn/article/vWbYRP1mxqd2VGd1MZJQjM096EBkr8

                                                                                                                                                                                                                                                                                                              • 簽單從來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工作的開始。隨著從業年限越來越長,代理過的客戶越來越多,後續的服務也就越來越多。所以,真正的永續經營應該包括兩部分,首先是長期持續的服務,其次才是業績的提升
                                                                                                                                                                                                                                                                                                              • 公司和公司之間、產品和產品之間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對於高端客戶來說,真正的實質性差別在於誰來為他提供服務,以及服務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 判斷自己的服務是否到位,有幾個簡單的指標:投訴率續保率轉介紹率
                                                                                                                                                                                                                                                                                                              • 高端客戶真的那麼在意你的一束花或者一個蛋糕嗎?當然不是。但是他會在意自己需求響應的時效性。
                                                                                                                                                                                                                                                                                                              • 每年生日的一份禮品,起碼在提醒他,只要他需要,你隨時在。
                                                                                                                                                                                                                                                                                                              • 日常服務要及時,理賠就更要及時了。我們所銷售的保險產品,很多情況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一定要急客戶之所急。
                                                                                                                                                                                                                                                                                                              • 增值服務,其實就沒有定式了。我的判斷標準很簡單,就是一切你能想到的、你能做到的,你就去做。不是盡力做,而是盡全力做。
                                                                                                                                                                                                                                                                                                              • 不是不願意做增值服務,而是能力不夠,幫不上忙,怎麼辦?我想說,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也要學會建立更廣泛的關係,創造更多的連接。
                                                                                                                                                                                                                                                                                                              • 價值是雙向的,不要太擔心麻煩別人。你能認真對待工作,積極建立關係,創造價值是遲早的事。
                                                                                                                                                                                                                                                                                                              • 工作沒有最細,只有更細,不要事事等客戶說、客戶問,要想在前面。
                                                                                                                                                                                                                                                                                                              • 保險代理人,必須是長期主義者。跟人建立長久的關係,也正是我們這份工作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組合銷售

                                                                                                                                                                                                                                                                                                                                https://www.dedao.cn/article/Ay7GQpR6ndOgX6kBvmK8eBvPzMN4lw

                                                                                                                                                                                                                                                                                                                                • 首先我要強調的一點是,千萬不要輕易講方案,即便有客戶開始主動向你詢問某個險種或者某個產品,也不要急於講解。
                                                                                                                                                                                                                                                                                                                                • 首先,用戶向你打聽一個產品,不代表你就要向他介紹這個產品,你要把它當做打開談話的一扇門。
                                                                                                                                                                                                                                                                                                                                • 第二,從這幾個方面挖掘需求——家庭成員有哪些,分別是什麼年齡,未來家裡可能有哪些重要支出,主要經濟來源是誰,客戶以及家人所在行業的發展如何。
                                                                                                                                                                                                                                                                                                                                • 第三,了解了這些狀況之後,拉長時間線,讓客戶充分意識到未來的風險以及支出。
                                                                                                                                                                                                                                                                                                                                • 最基本的組合,就是“重大疾病險+年金險+高端醫療險”。
                                                                                                                                                                                                                                                                                                                                • 用高端醫療吸引客戶,用重疾獲取客戶,用年金綁定客戶。
                                                                                                                                                                                                                                                                                                                                • 20多年前,我銷售保險最難的一點是,當時的銀行利率是很高的,最高點是1993年7月11號,是10.98%。當時大部分客戶都覺得保險沒意思,買保險不如存銀行,不如炒股票。但是誰也沒有想過,20多年以後,到了2015年利率會下調到1.5%。

                                                                                                                                                                                                                                                                                                                                          The All-new BMW iDrive Reveal (2022 BMW iX Interior)


                                                                                                                                                                                                                                                                                                                                          • 歐系的螢幕主要是橫向設計
                                                                                                                                                                                                                                                                                                                                            • 橫向螢幕可以提供比較多的控制空間
                                                                                                                                                                                                                                                                                                                                            • 相對於特斯拉的直向螢幕
                                                                                                                                                                                                                                                                                                                                            • 直向螢幕在導航上面可以提供比較完整的資訊
                                                                                                                                                                                                                                                                                                                                          • 語音控制在電動車上面佔有重要角色
                                                                                                                                                                                                                                                                                                                                          • 自動駕駛的導入, 車內空間越來越強調類似客廳的舒適
                                                                                                                                                                                                                                                                                                                                          • 汽車將會是未來最大數量的自走機器人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打開對方

                                                                                                                                                                                                                                                                                                                                          https://www.dedao.cn/article/0mPqglk6GzZwKr5L6nXMLBEO3ba2AR

                                                                                                                                                                                                                                                                                                                                          • 面對高端客戶,必須轉換思路,從建立信任開始。而要建立信任,必須從了解對方開始。
                                                                                                                                                                                                                                                                                                                                          • 對年紀較大或資產實力比較雄厚的客戶,你可以以請教式的方式提問溝通,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談話方式。
                                                                                                                                                                                                                                                                                                                                          • 前期溝通,重點是建立和強化信任。見面前充分調查對方的身份和背景信息,見面時進行針對性的談話。對於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你可以跟他聊過去;對於謹慎保守的客戶,你可以跟他聊未來;對於位高權重的長者,你可以向他虛心請教;對於年輕有為的同輩人,你可以跟他平等交流。
                                                                                                                                                                                                                                                                                                                                          • 從業務上講,這是良好的服務意識的體現。但更深層次可能是從為人上講,做一個積極、熱心的人,無論如何都是人生中值得努力的一個方向。

                                                                                                                                                                                                                                                                                                                                              星期六, 4月 10, 2021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角色定位

                                                                                                                                                                                                                                                                                                                                              https://www.dedao.cn/article/g258WANERjwQJDzBGgKbOMG1rZqkPl

                                                                                                                                                                                                                                                                                                                                              • 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一是能為你贏得更多結識高端客戶的機會,二是能賦予你與高端客戶平等對話的資本。
                                                                                                                                                                                                                                                                                                                                              • 我的定位是創業,而不是就業。這個定位非常重要,所以我當時首先考慮的是它對我的長遠發展會不會有幫助,而不是短期內能不能回本。
                                                                                                                                                                                                                                                                                                                                              • 客戶購買保險其實是這麼一個過程:首先,我跟誰打交道;接下來,為什麼選這家公司;最後,才是我為什麼選擇這個保險產品。
                                                                                                                                                                                                                                                                                                                                              • 保險是時間的生意,是信任的生意,人對人的直接溝通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工作內容。
                                                                                                                                                                                                                                                                                                                                              • 對於一個一線的保險推銷員來說,“我是誰”是應該排在第一位的,一定要讓客戶認識你,了解你,信任你這個人。
                                                                                                                                                                                                                                                                                                                                              • 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也應該是一個T型結構,縱向是在自己的行業裡繼續精進,橫向則應該開闊眼界,實現跨界。
                                                                                                                                                                                                                                                                                                                                              • 朋友圈是你最直接的傳播手段,你可以有意識地經營自己的形象,合理地發以下三類內容。首先,你可以發一些跟保險相關的行業報告、培訓、產品等等,展示你的職業身份。你可以發一些生活內容,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最後,你可以適當發表自己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等等。
                                                                                                                                                                                                                                                                                                                                              • 你可以嘗試在微博、公眾號、抖音等平台開設賬號,分享有價值的信息、知識和行業觀察等等。
                                                                                                                                                                                                                                                                                                                                              • 不要怕麻煩,不要怕投入,不要怕新事物。
                                                                                                                                                                                                                                                                                                                                              • 你在這個T形結構上所搭建的一切知識和經驗,都是你的個人品牌。而你要在保險這條路上走得遠,走得穩,你的個人品牌就是你最有價值的資本。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理解市場

                                                                                                                                                                                                                                                                                                                                                              https://www.dedao.cn/article/2m845Ln7q69yKOOnpYKrkebvGDYjgl

                                                                                                                                                                                                                                                                                                                                                              • 我們可以把客戶大致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 第一類是企業家。
                                                                                                                                                                                                                                                                                                                                                                • 第二類是企業高管
                                                                                                                                                                                                                                                                                                                                                                • 第三類就是成功的投資者。
                                                                                                                                                                                                                                                                                                                                                                • 最後一類人稍微有點特殊,是富裕的家庭主婦,
                                                                                                                                                                                                                                                                                                                                                              • 高端客戶有這樣一些共同點:第一,他們一般更加自信,傾向於自己做決策;第二,他們更加理性,看重專業分析;第三,他們往往對風險非常敏感,風險管理是他們的剛需;最後,他們工作忙,時間少,選擇服務時也更加挑剔。
                                                                                                                                                                                                                                                                                                                                                              • 你是把它當作一個高收入的工作,還是當作一個終身的志業?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會決定你能做到什麼樣的高度。
                                                                                                                                                                                                                                                                                                                                                              • 從紅海市場走到藍海市場,我們不再是單純對產​​品負責的銷售人員,而是長期提供專業服務的專家顧問。
                                                                                                                                                                                                                                                                                                                                                              • 當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後,才能把這些價值呈現給客戶。高端客戶不需要你給他普及保險常識,他們往往最看重一點——你這個人是不是可靠。在我們這個行業,能把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綁定的人,是最可靠的。
                                                                                                                                                                                                                                                                                                                                                              • 在決策參考方面,高端客戶相當依賴小圈子,比如私人理財顧問和社交圈。所以,走進他們的圈子,獲得他們的信任,是進入這個藍海市場的關鍵

                                                                                                                                                                                                                                                                                                                                                                              跟吴晋江学保险销售:怎么赢得高端客户 >> 如何從鴻海走到藍海?

                                                                                                                                                                                                                                                                                                                                                                              https://www.dedao.cn/article/Lpy0edZAG5mnK0wvoxXzD9BkoajY4x

                                                                                                                                                                                                                                                                                                                                                                              • 這門課提出了一個路徑,就是從大眾客戶的紅海市場,進入高端客戶的藍海市場。
                                                                                                                                                                                                                                                                                                                                                                              • 各類關於“高淨值人群”的財富報告,把可投資資產在60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視為高端客戶。
                                                                                                                                                                                                                                                                                                                                                                              • 2018年,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到197萬人。截至2019年年中,根據瑞士信貸《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有1億人的財富名列全球前10%,首次超過了美國。這說的是總的規模。
                                                                                                                                                                                                                                                                                                                                                                              • 從增速上講,中國是全世界高淨值客戶增長最快的一個國家。 2016—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2%。

                                                                                                                                                                                                                                                                                                                                                                              NO.1414 如何拯救一个害羞的灵魂?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y.html

                                                                                                                                                                                                                                                                                                                                                                              • 害羞者最擔心的其實是三種人:陌生人(想像中的觀眾);手握權力的人(評委);異性(對手戲)。
                                                                                                                                                                                                                                                                                                                                                                              • 40%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害羞的,而2%的美國人認為自己“非常害羞”,在日本人當中,這個數據達到了10%
                                                                                                                                                                                                                                                                                                                                                                              • 心理學家保羅·皮爾克尼斯曾經把害羞者分為“公眾害羞者”和“私下害羞者”。
                                                                                                                                                                                                                                                                                                                                                                              • 害羞者最大的問題是太過關注自身的感受。
                                                                                                                                                                                                                                                                                                                                                                              • 克服害羞其實沒有那麼難,各種辦法很多,但是說到底是在兩個地方動刀。
                                                                                                                                                                                                                                                                                                                                                                                • 認知上做改變
                                                                                                                                                                                                                                                                                                                                                                                  • A.“沒有那麼多人關注我和在乎我。”
                                                                                                                                                                                                                                                                                                                                                                                  • B.“我的笨拙,別人很快就會忘掉。”
                                                                                                                                                                                                                                                                                                                                                                                  • C.“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有時候,我太關注我自己。”
                                                                                                                                                                                                                                                                                                                                                                                • 行為上接受訓練

                                                                                                                                                                                                                                                                                                                                                                                              創新產品鍊金術:獲得第一千個鐵粉客戶,打造不敗產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206

                                                                                                                                                                                                                                                                                                                                                                                              • 如果我們的,沒有辦法解決我們所設定的客戶族群痛點,那就沒有價值.而要確認這件事情的重要方法,就是訪談
                                                                                                                                                                                                                                                                                                                                                                                              • 相同的錯誤,就是沒有想辦法先驗證市場,了解我們認定的潛在客戶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產品
                                                                                                                                                                                                                                                                                                                                                                                              • 重要原則
                                                                                                                                                                                                                                                                                                                                                                                                1. 開發產品前就得先盡量確認客戶的痛點和他們需要的價值
                                                                                                                                                                                                                                                                                                                                                                                                2. 在時間不對的時候做一件不該在那時做的事情,既使你很努力,也仍難是白費力氣
                                                                                                                                                                                                                                                                                                                                                                                                3. 如果沒有非常喜愛你產品的使用者,嘗試擴張市場的效用極低
                                                                                                                                                                                                                                                                                                                                                                                                4. 如果我自己沒有很喜歡我的使用者或是產品,很難持續克服困難並走得長久
                                                                                                                                                                                                                                                                                                                                                                                              •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
                                                                                                                                                                                                                                                                                                                                                                                              • 在初期最重要的是確認客戶和他們的核心需求,而這些活動未必需要我們做出很完整或心中完美的產品
                                                                                                                                                                                                                                                                                                                                                                                              • 初期相當一段時間我們只專注做兩件事情
                                                                                                                                                                                                                                                                                                                                                                                                1. 聆聽使用者回饋,了解在使用者心中這產品有沒有價值,並根據回饋改善產品
                                                                                                                                                                                                                                                                                                                                                                                                2. 觀察使用者的留存率(retention rate),包含平均一個活躍使用者一周會進來用幾次,一天用多久
                                                                                                                                                                                                                                                                                                                                                                                              • 前期最重重要的是"確認產品價值"和"優化功能"
                                                                                                                                                                                                                                                                                                                                                                                              • 留存率其實就是產品有沒有真實價值的展現,也是判斷產品是否創造營收的先行指標
                                                                                                                                                                                                                                                                                                                                                                                              • 從第一個付費者開始,我們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辨識核心付費者是誰,了解他們為何付付費,把他們願意買單的價值做得更好,然後找出獲得更多這類使用者的策略,也就是進入市場策略
                                                                                                                                                                                                                                                                                                                                                                                              • 滿足現有客戶這個工作,優先於獲得新客戶,因為客戶一旦不滿意,要再拉回來,比獲得一個完全不知道我們的使用者要難
                                                                                                                                                                                                                                                                                                                                                                                              • 只要是已經習慣你的產品,而且如果不能用你的產品,會覺得很痛苦的,就算是鐵粉客戶
                                                                                                                                                                                                                                                                                                                                                                                              • 口碑傳播是早期產品成長的最關鍵動力,他需要的是有"熱愛你產品的使用者",而不只是有喜歡你產品的使用者
                                                                                                                                                                                                                                                                                                                                                                                              • 我們打從第一天就在尋找潛在的鐵粉客戶,產品推出後仍在鎖定鐵粉用戶並滿足他們
                                                                                                                                                                                                                                                                                                                                                                                              • 不同階段的重點
                                                                                                                                                                                                                                                                                                                                                                                                1. 尋找鐵粉客戶: 如何從訪談找到特定族群的痛點
                                                                                                                                                                                                                                                                                                                                                                                                2. 討好鐵粉客戶: 如何設計幫助這些族群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驗證鐵粉客戶: 如何用初期產品確認潛在鐵粉客戶會需要我們的產品
                                                                                                                                                                                                                                                                                                                                                                                                4. 滿足鐵粉客戶: 初期產品發布後,如何辨識和滿足鐵粉用戶
                                                                                                                                                                                                                                                                                                                                                                                                5. 擴大鐵粉客戶: 如何找到你的產品甜蜜點, 獲得第一千個鐵粉客戶
                                                                                                                                                                                                                                                                                                                                                                                              • 我們得從需求找產品,先找到買主,再想辦法生產產品然後賣出去
                                                                                                                                                                                                                                                                                                                                                                                              • 訪談是在開發產品之前,就要先做好的事情,而不是產品做出來之後再問客戶好不好用,這樣做風險太大
                                                                                                                                                                                                                                                                                                                                                                                              • 訪談的目的,不是問客戶要甚麼,而是了解他的痛點
                                                                                                                                                                                                                                                                                                                                                                                              • 訪談最重要的目的有兩個
                                                                                                                                                                                                                                                                                                                                                                                                1. 了解使用者的重要痛點是甚麼
                                                                                                                                                                                                                                                                                                                                                                                                2. 檢驗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
                                                                                                                                                                                                                                                                                                                                                                                              • 訪談步驟
                                                                                                                                                                                                                                                                                                                                                                                                1. 定義訪談範圍
                                                                                                                                                                                                                                                                                                                                                                                                2. 尋找與邀請受訪者
                                                                                                                                                                                                                                                                                                                                                                                                3. 事先列出關鍵假設
                                                                                                                                                                                                                                                                                                                                                                                                  • 關鍵假設指的是你的產品要能夠賣出去,一定要成立的條件是甚麼.你也可以從一種方式思考關鍵假設,就是你的產品從被知道,到被使用和被購買,中間最大的風險在哪裡
                                                                                                                                                                                                                                                                                                                                                                                                4. 如何設計訪談問題,問行為,不是問想法
                                                                                                                                                                                                                                                                                                                                                                                                  • 之所以強調詢問它們的行為(遭遇障礙或困難時做甚麼)而不是意見(讓他們判斷一件事情是否是痛點),是因為用行為判斷是最準確的
                                                                                                                                                                                                                                                                                                                                                                                                  • 所以我們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了解這些受訪者怎麼處理它們的工作或做完一件事情.我們身為局外人,也比較能清楚看到不合理但他們習以為常的地方
                                                                                                                                                                                                                                                                                                                                                                                                  • 如果對方提到一些痛點時,要進一步追問對方使用那些解決方案.甚至可以追問,如果他們無法繼續使用目前採用的某者產品,他們會用甚麼?
                                                                                                                                                                                                                                                                                                                                                                                                5. 訪談過程的對話技巧
                                                                                                                                                                                                                                                                                                                                                                                                  • 我們訪談是要從使用者的行為,判斷強烈的痛點和需求,而不是和他們聊我們的產品點子,也不是尋求他們的肯定
                                                                                                                                                                                                                                                                                                                                                                                                  • 盡量用開放問題當詢問方式,而不是是非題
                                                                                                                                                                                                                                                                                                                                                                                                  • 多問為什麼(WHY),如何(HOW)或在甚麼情境(WHERE)這種更深入的問題
                                                                                                                                                                                                                                                                                                                                                                                                  • 如果你已經有產品雛形,不管是具體的圓形或設計的流程圖,在主要問題問完之後,就可以拿出產品給使用者看了,並且詢問它們的看法
                                                                                                                                                                                                                                                                                                                                                                                                  • 把訪談過程錄音或錄影下來,重新觀察一次也會很有幫助
                                                                                                                                                                                                                                                                                                                                                                                                  • 理想上至少有兩個人一起和一個受訪者訪談,一個發問和追問,另一個負責記錄
                                                                                                                                                                                                                                                                                                                                                                                                6. 分析訪談結果
                                                                                                                                                                                                                                                                                                                                                                                                  1. 哪種類型的人最大痛點有哪些
                                                                                                                                                                                                                                                                                                                                                                                                  2. 目前這些人的解決方案是甚麼
                                                                                                                                                                                                                                                                                                                                                                                                  3. 三種痛點訊號
                                                                                                                                                                                                                                                                                                                                                                                                    1. 無痛點
                                                                                                                                                                                                                                                                                                                                                                                                    2. 偽痛點: 你追問有無解決方案後,發覺沒有具體措施處理這個痛點
                                                                                                                                                                                                                                                                                                                                                                                                    3. 真痛點: 受訪者反覆提及某個痛點,且有解決方案處理這個痛點
                                                                                                                                                                                                                                                                                                                                                                                              • 我們推出的第一個產品叫做"最小可行產品(MVP)",只需要"最能呈現核心價值"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完整完成任務"即可
                                                                                                                                                                                                                                                                                                                                                                                              • 一個好的產品是透過快速地反覆改良和優化,才會讓他變得更好
                                                                                                                                                                                                                                                                                                                                                                                              • 別愛上你的MVP,愛你解決的問題,愛你的客戶,要有心理準備你的MVP隨時都會改變
                                                                                                                                                                                                                                                                                                                                                                                              • MVP的設計有兩個關鍵
                                                                                                                                                                                                                                                                                                                                                                                                1. 定義核心價值是甚麼,並讓產品聚焦在這個核心價值
                                                                                                                                                                                                                                                                                                                                                                                                2. 讓這個產品能夠完整解決某個問題,或是讓使用者做完他們認知的完整流程
                                                                                                                                                                                                                                                                                                                                                                                              • 在MVP的設計中我們就不能只想到功能,我們也必須有機制讓客戶回饋順暢,也需要有系統的分析客戶類型和需求
                                                                                                                                                                                                                                                                                                                                                                                              • 越來越多企業把客戶視為了解市場的最前線,從客戶的抱怨和願望了解市場趨勢和並找出更多商機
                                                                                                                                                                                                                                                                                                                                                                                              • 兩個小時以內回覆,客戶滿意度和即時回覆其實差不多
                                                                                                                                                                                                                                                                                                                                                                                              • 關鍵在於我們要藉由和使用者互動的機會,多了解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一昧處理抱怨和滿足他們所有要求
                                                                                                                                                                                                                                                                                                                                                                                              • 對於生態較複雜的產品,訪談永遠不嫌少
                                                                                                                                                                                                                                                                                                                                                                                              • 如果你看不到對產品有很積極的反應的使用者,那你就要一直對這個產品打上很大的問號,持續根據回饋修正產品,或是持續找到對的使用群族.有時候問題是在於產品功能太弱或方向不對,也有時候是使用族群找錯,要痛點更強烈的族群使用產品才會有更正面的反應.
                                                                                                                                                                                                                                                                                                                                                                                              • 當你的產品還沒有真正瞄準到對的客戶,也還沒有調整出最讓使用者感受到價值的狀態,你越行銷越在傷害你的產品,也在浪費行銷預算
                                                                                                                                                                                                                                                                                                                                                                                              • 你只需要珍惜你目前已有的使用者,好好聽他們說甚麼,並滿足他們的需求
                                                                                                                                                                                                                                                                                                                                                                                              • 鐵粉不是天生成為你的鐵粉,是因為你的付出,而且是用一致的態度付出一段時間,你才會贏得他們的認同
                                                                                                                                                                                                                                                                                                                                                                                              • 我們應該更關注這個世界的人需要從我們這裡獲得甚麼東西
                                                                                                                                                                                                                                                                                                                                                                                              • 有一小群使用者非常依賴產品,是產品未來能獲得成功的關鍵
                                                                                                                                                                                                                                                                                                                                                                                              • AARRR
                                                                                                                                                                                                                                                                                                                                                                                                • Acquistion (獲得客戶)
                                                                                                                                                                                                                                                                                                                                                                                                • Activation (啟用產品)
                                                                                                                                                                                                                                                                                                                                                                                                • Retention (續用產品)
                                                                                                                                                                                                                                                                                                                                                                                                • Referral (推薦產品)
                                                                                                                                                                                                                                                                                                                                                                                                • Revenue (營收)
                                                                                                                                                                                                                                                                                                                                                                                              • 甚麼是核心客戶
                                                                                                                                                                                                                                                                                                                                                                                                • 我們的產品能滿足的最主要族群,或者是這些族群最能欣賞我們提供的價值而很喜歡使用這個產品
                                                                                                                                                                                                                                                                                                                                                                                                • 很現實的重點就是他們會付費
                                                                                                                                                                                                                                                                                                                                                                                              • 問卷調查法
                                                                                                                                                                                                                                                                                                                                                                                                1. 他們是誰?
                                                                                                                                                                                                                                                                                                                                                                                                2. 他們目前最喜歡的功能是甚麼?
                                                                                                                                                                                                                                                                                                                                                                                                3. 他們覺得不需要的功能是甚麼?
                                                                                                                                                                                                                                                                                                                                                                                                4. 如何知道這個產品?
                                                                                                                                                                                                                                                                                                                                                                                                5.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描述產品,會怎麼描述?
                                                                                                                                                                                                                                                                                                                                                                                              • 深度訪談法
                                                                                                                                                                                                                                                                                                                                                                                                1. 對方的背景
                                                                                                                                                                                                                                                                                                                                                                                                2. 用這個產品時,覺得最能解決甚麼痛點
                                                                                                                                                                                                                                                                                                                                                                                                3. 之前使用甚麼產品或解決方案,為什麼轉用你的產品
                                                                                                                                                                                                                                                                                                                                                                                                4. 使用者主動提出希望增加新功能或修改介面,盡可能追問他要達成甚麼目的,為什麼需要這些功能
                                                                                                                                                                                                                                                                                                                                                                                              • 我們盡可能做出超過使用者期待的事情,不輕易承諾我們做不到或不會做的事情,這樣才比較能長期累積信任
                                                                                                                                                                                                                                                                                                                                                                                              • 對客戶的積極處理不是甚麼很高明的策略手段,就是用勞力和耐心而已,但長期下來就是會有回報
                                                                                                                                                                                                                                                                                                                                                                                              • 產品市場適配(PMF: product-market fit): 一個對的產品在一個對的市場裡,有明確的客戶族群願意持續使用,並很依賴這個產品
                                                                                                                                                                                                                                                                                                                                                                                              • 當你還沒有找到PMF時依定感受的到, 客戶沒有明顯感覺到產品價值,沒有口碑擴散,使用量成長緩慢,媒體反應冷淡,銷售周期太長,也很難簽下訂單.
                                                                                                                                                                                                                                                                                                                                                                                              • 當你找到PMF時同樣也感受得到,客戶買產品的速度比你能交付的速度還快,營收入公司戶頭的速度也變快.你會盡快招募更多業務和客服,記者會主動聯繫你,想要知道更多產品訊息
                                                                                                                                                                                                                                                                                                                                                                                              • 真正說明產品價值的"留存率指標"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他非常重要,你幾乎可以把他想成未來產品能否有機成長或是否有人願意付費的先行指標
                                                                                                                                                                                                                                                                                                                                                                                              • 當使用者開始了解並體驗到產品價值,並想要繼續使用的那一刻,叫做頓悟時刻
                                                                                                                                                                                                                                                                                                                                                                                              • 產品要設計成讓使用者盡快抵達頓悟時刻
                                                                                                                                                                                                                                                                                                                                                                                              • 集中精神鎖定潛在客戶外,排除掉非目標族群也很重要
                                                                                                                                                                                                                                                                                                                                                                                              • 不是和競爭者距離多遠,而是比誰和客戶距離更近
                                                                                                                                                                                                                                                                                                                                                                                              • 我們在競爭的,永遠還是客戶需求
                                                                                                                                                                                                                                                                                                                                                                                              • 如果你越來越辨識出客戶是因為那些產品好處,而很快依賴和購買產品,那你就要盡可能移除中間的障礙和摩擦力,讓使用者更快體驗好處
                                                                                                                                                                                                                                                                                                                                                                                              • 找出卡關環節,極盡所能讓體驗,購買,使用,維護的環境更流暢
                                                                                                                                                                                                                                                                                                                                                                                              • 我們在思考點子和開發產品的時候,很容易滿腦子都是產品本身,但一定要把市場放在產品前面.創新產品失敗的最常見原因,就是沒有明確的客戶需要這個產品
                                                                                                                                                                                                                                                                                                                                                                                              • 如果一個產品很重要,在使用的時候一定會有某個關鍵情境,也就在甚麼情境下,使用者有很強動機要使用這個產品
                                                                                                                                                                                                                                                                                                                                                                                              • 只有客戶願意持續回來使用和購買產品,才是產品適配真正扎實的證明,其他很多現象或成果只是虛榮指標
                                                                                                                                                                                                                                                                                                                                                                                              • 市場優先原則這部分,要再提醒一個重點和訣竅,我們尋找痛點要盡量跳脫出既有框架,許多有顛覆性的產品或服務不一定適解決方案特別強,而是因為他們解決的是很重要但很多人沒有看見的問題
                                                                                                                                                                                                                                                                                                                                                                                              • 你必須把客戶當作真正的人來認識,而不是使用者輪廓或銷售目標
                                                                                                                                                                                                                                                                                                                                                                                              • 先選擇對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Do right things then do the things right)

                                                                                                                                                                                                                                                                                                                                                                                              NO.1413 和珅为什么必须死?

                                                                                                                                                                                                                                                                                                                                                                                              https://www.dedao.cn/article/0kzlWERBr6meVb1y8wK2j7LD4Od3Zp

                                                                                                                                                                                                                                                                                                                                                                                              • 清朝編修史書。這項工作是上世紀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的,一干就是半個世紀。誰來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呢?人大清史所。
                                                                                                                                                                                                                                                                                                                                                                                              • ”滿洲至上主義”。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說乾隆在任用官員的時候,嚴重偏向滿族人,甚至把國家的一切成就,都歸結成滿人的功勞。和珅之所以能爬這麼高,全是因為這個政策
                                                                                                                                                                                                                                                                                                                                                                                              • 中央層面,乾隆重點提拔了四個人:阿桂、福長安、福康安,還有和珅。
                                                                                                                                                                                                                                                                                                                                                                                              • 被乾隆“滿洲至上主義”政策推到高位的和珅,在嘉慶繼位後,變成了一個權臣。權臣,就是權力特別大,足以影響到皇帝的大臣。
                                                                                                                                                                                                                                                                                                                                                                                              • 和珅死了,帶來了什麼影響呢?首先,是大大削弱了滿族至上主義的公信力。
                                                                                                                                                                                                                                                                                                                                                                                              • 乾隆皇帝晚年的這麼一項政策,雖然初衷是提升滿人的地位,客觀上卻帶來了漢人的崛起,當然,也對清朝生命力的延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星期五, 4月 09, 2021

                                                                                                                                                                                                                                                                                                                                                                                                      能力如何增長


                                                                                                                                                                                                                                                                                                                                                                                                      https://www.dedao.cn/article/w06eGYrQb1gzVxoYybKPl73kZRqOaB

                                                                                                                                                                                                                                                                                                                                                                                                      • 万科的王石,早年就提出來,高於25%利潤的項目不做。小米的雷軍也說過,小米的硬件淨利潤永遠不會超過5%,如果超過,就以合理的方式返還給用戶。華為的利潤是8%,不到很多大廠的一半。即便如此,任正非仍然表示:“華為賺的錢太多了
                                                                                                                                                                                                                                                                                                                                                                                                      • 這些企業家心裡清楚,如果任由市場的波動來拉扯自己的內部系統,能力是積累不起來的。
                                                                                                                                                                                                                                                                                                                                                                                                      • 什麼財富、權勢、恩仇都會煙消雲散,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會成白骨一堆。而法度和人心,也就是制度成果文明共識,這是唯二真正可以積累起來的歷史成就。
                                                                                                                                                                                                                                                                                                                                                                                                      • 中國歷史發展,在一開始,把架構定了下來,從這個架構中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後人才有機會去沿著這些穩定出現的問題去尋找解決方案。 2000多年的歷史,才能是一個解決方案越來越成熟,治理能力不斷積累的過程。
                                                                                                                                                                                                                                                                                                                                                                                                      • 問題清單不變,能力積累發生
                                                                                                                                                                                                                                                                                                                                                                                                      • 古人找到了比在朝堂上和皇帝吵架更根本性的限制皇權的辦法,就是不讓皇帝手裡有太多錢,也就是實行消極的、量入為出的財政稅收政策。皇帝手裡沒錢,自然也就不能濫用權力了。
                                                                                                                                                                                                                                                                                                                                                                                                      • 到了宋代,在分級控制之外,又出現了“分權制衡”的新思路,在州以上的“路”級實行“分離制”。北宋的“路”大致設有四種機構,這四種機構各管一攤,互不統屬,分別對上負責—轉運使司掌財政,提點刑獄司掌司法審查,經略安撫使司掌轄區軍政,提舉常平倉司掌王安石變法後新生財利,轉運、提刑和倉司又負有監察一路官員的責任。
                                                                                                                                                                                                                                                                                                                                                                                                      • 中國的政治觀念,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文治。落實到政治制度上就是,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建立起了文官政府。
                                                                                                                                                                                                                                                                                                                                                                                                      • 文官政治的本質,是用高水平治理來換取服從
                                                                                                                                                                                                                                                                                                                                                                                                      • 科舉制確實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什麼問題?官僚系統的道德問題
                                                                                                                                                                                                                                                                                                                                                                                                      • 宋政府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興建學校,從地方州縣學一直到首都的太學。然後,學籍與考試資格掛鉤,所有考生在官學學滿一定期限,才能參加科舉考試。學籍與戶籍掛鉤,所有考生必須在戶口所在地的官學學習。這些規定是乾嘛的?重建熟人社會,用師生、同門、鄉土的力量對官員進行道德教化和道德約束。
                                                                                                                                                                                                                                                                                                                                                                                                      • 能力增長,不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果。而是一開始就有一個初始架構,這個架構不提供答案,但它提供了一組永恆的問題,同時屏蔽了那些不指向能力積累的解決方案。
                                                                                                                                                                                                                                                                                                                                                                                                      • 一個企業的生存方式,只要是“應變”,而不是“能力積累”,不管它原來的能力是什麼樣的,最後的悲劇命運就幾乎是注定的。
                                                                                                                                                                                                                                                                                                                                                                                                      • 華為拿到的,不是一大堆指導自己前進的知識,(實際上,IBM和華為不是一個行業,而且這個行業變化那麼大,IBM也無法知道華為怎麼做),而是一個架構。主要就是三個詞,IPD;LTC;ITR。這三個詞內涵非常豐富,最簡單地說:
                                                                                                                                                                                                                                                                                                                                                                                                        • IPD:怎麼研發更多更好的產品?
                                                                                                                                                                                                                                                                                                                                                                                                        • LTC:怎麼賣得更多?
                                                                                                                                                                                                                                                                                                                                                                                                        • ITR:怎麼掙到更多錢?
                                                                                                                                                                                                                                                                                                                                                                                                      • 華為也有一個基礎架構:每年銷售收入的10%-15%拿來做研發,其中再有10%用來做基礎研究,這其中再有10%用來資助數學家和基礎學科研究。這個比例是定下來的。
                                                                                                                                                                                                                                                                                                                                                                                                      • 架構清晰,就是把待解決的問題先定下來,然後堅定地去解決。而不是隨著環境發生變化,去想應變之策。
                                                                                                                                                                                                                                                                                                                                                                                                      • 架構清晰,就是把要解決的問題先定下來,然後形成一張你自己持續去解決的問題清單,能力才能積累,這就是過去一周我自己受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啟發。
                                                                                                                                                                                                                                                                                                                                                                                                      • 人的大腦有一種本能,就是歸因,凡事都要找個原因,然後根據找出來的這個原因來解決問題。
                                                                                                                                                                                                                                                                                                                                                                                                      • 你有自己的架構,我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我得有很好的家庭,我得有很好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我能學習,我有社會上的朋友,我在經營自己的人脈,我在習得自己的技能。你只要有自己的架構,這個歸因就不成立,誰欺負你都不可能成為職場PUA,就這麼簡單。
                                                                                                                                                                                                                                                                                                                                                                                                      • 一個堅定的架構:
                                                                                                                                                                                                                                                                                                                                                                                                        1. 有計劃地學習新知識。可以是每天固定時間學習,也可以是每年換一個學習方向,不管有用沒用。
                                                                                                                                                                                                                                                                                                                                                                                                        2. 有固定輸出的習慣。比如開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在我們得到的知識城邦每天發一條你學到的知識。不管粉絲漲不漲,有用還是沒用。
                                                                                                                                                                                                                                                                                                                                                                                                        3. 定期向比自己厲害的人請教,不管有用沒用。
                                                                                                                                                                                                                                                                                                                                                                                                        4. 复盤自己執行的每一個任務,搞清楚為什麼成為什麼敗,不管任務是大還是小。

                                                                                                                                                                                                                                                                                                                                                                                                                                                                                                              星期四, 4月 08, 2021

                                                                                                                                                                                                                                                                                                                                                                                                                                                                                                              查理.蒙格給畢業生的七大致富心法!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6053

                                                                                                                                                                                                                                                                                                                                                                                                                                                                                                              • 二○○七年,在南加州大學的校友公園,波克夏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向剛獲得學位的一百九十四名法學博士、八十九名法學碩士,以及三名比較法碩士發表演說。他告訴大家如何獲得成功,成為世界級大富豪。
                                                                                                                                                                                                                                                                                                                                                                                                                                                                                                              • 第一點: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 如果你想到找到好配偶,最佳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被擁有的好配偶。
                                                                                                                                                                                                                                                                                                                                                                                                                                                                                                              • 第二點:堅持終身學習,成為學習機器。
                                                                                                                                                                                                                                                                                                                                                                                                                                                                                                                • 有些人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或者最勤勞的,但是他們每天醒來,努力比前一天聰明一點點
                                                                                                                                                                                                                                                                                                                                                                                                                                                                                                              • 第三點:學會學習的方法,運用思維模型
                                                                                                                                                                                                                                                                                                                                                                                                                                                                                                                • 你必須掌握許多知識,在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並且在生活中自動運用,這樣就能成為一個最有效率的人。
                                                                                                                                                                                                                                                                                                                                                                                                                                                                                                              • 第四點:想要做到頂尖,就要進入能力圈
                                                                                                                                                                                                                                                                                                                                                                                                                                                                                                                • 如果你想要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並且表現得非常出色,那就要做讓你感受到『強烈興趣』的工作。
                                                                                                                                                                                                                                                                                                                                                                                                                                                                                                              • 第五點:運用伍登效應,讓你好上加好
                                                                                                                                                                                                                                                                                                                                                                                                                                                                                                                • 你還要非常勤勞才行,勤勞能讓你有生產力,生產力又是成功的要素。這個要素和能力圈搭配使用,就是大名鼎鼎的『伍登效應』
                                                                                                                                                                                                                                                                                                                                                                                                                                                                                                              • 第六點:反過來想:如果你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就不要去那邊。
                                                                                                                                                                                                                                                                                                                                                                                                                                                                                                                • 想要讓人生成功,就要反過來思考做哪些事情會失敗。最常見的就是懶惰言而無信,只要有這兩個缺點,那就算有再多的優點也沒用。另一個重點就是要小心『極端的意識形態
                                                                                                                                                                                                                                                                                                                                                                                                                                                                                                              • 第七點:使用檢查清單
                                                                                                                                                                                                                                                                                                                                                                                                                                                                                                                • 只要你能夠把這些知識整合成一張檢查清單,並且重複的使用,你就能避免犯下大錯,並且成為更有效率的人。
                                                                                                                                                                                                                                                                                                                                                                                                                                                                                                                • 『成為一個可靠的人』,可靠的人彼此有正確的信任,比任何的制度都更好。

                                                                                                                                                                                                                                                                                                                                                                                                                                                                                                              星期三, 4月 07, 2021

                                                                                                                                                                                                                                                                                                                                                                                                                                                                                                              NO.1412 领导布置任务,为啥不能回“好的”?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F.html

                                                                                                                                                                                                                                                                                                                                                                                                                                                                                                              • 職場真相:絕大部分你從上級拿到的指令,都是被高度簡化和抽像後的指令,因為相關信息在他們的大腦裡已經被自動處理過了,他們不見得會交代給你。但沒交代,可不代表沒有。
                                                                                                                                                                                                                                                                                                                                                                                                                                                                                                              • 你一定要學會的是向上溝通最關鍵的一招,反向敘述。也就是通過不斷追問的方式,請注意是客客氣氣追問的方式,挖掘出領導真實的意圖。
                                                                                                                                                                                                                                                                                                                                                                                                                                                                                                              • 真正要把這個任務完成好,還需要跟領導再繼續確認邊界和標準
                                                                                                                                                                                                                                                                                                                                                                                                                                                                                                              • 凡是任務,都要用產品意識來對待。什麼意思?就是你在接收上級給你的任務的時候,就要想像自己是在做一個產品,一個產品,當然要有明確的邊界和標準。什麼是標準?就是說,這個任務,我做到什麼程度,就算是做成了?這個完成任務的標準,是我們自己要去設定出來的。
                                                                                                                                                                                                                                                                                                                                                                                                                                                                                                              • 當我們在跟領導溝通的時候,我們是在幹什麼?本質上是做挖掘,就是通過不斷的反述,把他腦海中的那個大圖景給挖掘出來。
                                                                                                                                                                                                                                                                                                                                                                                                                                                                                                              • 什麼叫執行力強?不是軍令如山倒,老闆說啥我做啥。而是老闆即使只有一句吩咐,我卻能規劃出整個產品來。
                                                                                                                                                                                                                                                                                                                                                                                                                                                                                                              • 一項任務真正要做得好,就是你能把領導腦海中的大圖景勾勒出來,並且有能力實現它。這才叫會工作。
                                                                                                                                                                                                                                                                                                                                                                                                                                                                                                              • 蕭伯納有句話,說得特別有道理,他說“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溝通了。

                                                                                                                                                                                                                                                                                                                                                                                                                                                                                                                          星期二, 4月 06, 2021

                                                                                                                                                                                                                                                                                                                                                                                                                                                                                                                          NO.1411 三星堆:考古学家怎样工作?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j.html

                                                                                                                                                                                                                                                                                                                                                                                                                                                                                                                          • 人是被臍帶構成的電話線連接起來的,聽筒的那一頭是夏娃。
                                                                                                                                                                                                                                                                                                                                                                                                                                                                                                                          • 考古學有一個原理叫“一石為石,二石為跡,三石為牆,四石為房,五石為宮”。
                                                                                                                                                                                                                                                                                                                                                                                                                                                                                                                          • “過程考古學”。這種方法把文化定義成人類適應外在世界的手段,從人開始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時候,文化就起源了。什麼是文化適應方式?最重要的就是生計方式,也就是怎麼獲取食物,衣食住行的樣式,它們和生存環境的關係,等等。在這種方法裡,考古學家很重視從人骨里分析古人究竟吃什麼食物,他們使用什麼樣的組合工具。
                                                                                                                                                                                                                                                                                                                                                                                                                                                                                                                          • 西方的博物館更多屬於藝術博物館,東西的來源複雜,有搶來的,有捐獻的,線索比較雜亂,反映在學術上是藝術史和考古學的結合。而我們的博物館大多屬於歷史博物館,能看到更明確、更有延續性的歷史脈絡。

                                                                                                                                                                                                                                                                                                                                                                                                                                                                                                                          NO.1410 怎么让消费者一买再买?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E.html

                                                                                                                                                                                                                                                                                                                                                                                                                                                                                                                          • 复購的核心,就是找到消費者什麼時刻覺得“值了”。
                                                                                                                                                                                                                                                                                                                                                                                                                                                                                                                          • 消費者會一買再買,就是因為他覺得“值了”,再次購買的時候,他一定期待得到一樣的峰值體驗,對吧?所以,這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一種習慣。
                                                                                                                                                                                                                                                                                                                                                                                                                                                                                                                          • 企業不能只是讓消費者覺得“值了”一次,這個時刻必需標準化,不然消費者的預期變成低谷,會馬上給差評。
                                                                                                                                                                                                                                                                                                                                                                                                                                                                                                                          • 复購最終就是要讓消費者忠於習慣。
                                                                                                                                                                                                                                                                                                                                                                                                                                                                                                                          • 你要讓消費者在他最常使用的那個時刻,他本來以為很平凡,沒有什麼期待,但他覺得“這不一樣了”
                                                                                                                                                                                                                                                                                                                                                                                                                                                                                                                          • 越平凡的時刻,越高頻的時刻,你把它做好,消費者就越有感,就記得越清楚,他才會覺得“值了”,他下次來就是買這個“值”,忠於習慣。
                                                                                                                                                                                                                                                                                                                                                                                                                                                                                                                          • 但滅掉低谷,還不算厲害,真正厲害的是有辦法把低谷變成峰值,那就是高檔的體驗設計,消費者是絕對不會忘記的。
                                                                                                                                                                                                                                                                                                                                                                                                                                                                                                                          • 三個行動方案
                                                                                                                                                                                                                                                                                                                                                                                                                                                                                                                            • 第一個行動方案就是,開箱這個時刻是讓消費者覺得“值了”的非常重要的時刻。
                                                                                                                                                                                                                                                                                                                                                                                                                                                                                                                            • 第二個行動方案,選一個消費者最常用的時刻,然後把那個時刻變成峰值。
                                                                                                                                                                                                                                                                                                                                                                                                                                                                                                                            • 第三個行動方案,選一個消費者在使用時最常出問題的時刻,然後把這個時刻變成峰值。

                                                                                                                                                                                                                                                                                                                                                                                                                                                                                                                                            NO.1409 如何处理与伴侣原生家庭的关系?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z.html

                                                                                                                                                                                                                                                                                                                                                                                                                                                                                                                                            • 夫妻的問題,看起來是因為兩邊“價值觀”不一樣,其實是因為夫妻不自覺地站到了兩個對立的陣營裡。
                                                                                                                                                                                                                                                                                                                                                                                                                                                                                                                                            • 你和配偶站在一起才對,小家庭的價值觀才是重要的。就像從兩個不同國家來的移民,原先本土的文化孰優孰劣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新國家建立起自己的文化。
                                                                                                                                                                                                                                                                                                                                                                                                                                                                                                                                            • 從家庭結構的視角出發,一對夫妻結婚以後,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各自的原生家庭,都要有一個意識:在這種新的組合中,自己該站哪個位置。
                                                                                                                                                                                                                                                                                                                                                                                                                                                                                                                                            • 合理的結構,應該是夫妻站在一起,而各自的原生家庭和這對夫妻有一個邊界。
                                                                                                                                                                                                                                                                                                                                                                                                                                                                                                                                            • 從感情上來說,你對伴侶的感情,應當比對原生家庭更為親密。
                                                                                                                                                                                                                                                                                                                                                                                                                                                                                                                                            • 你可以把伴侶的原生家庭當作重要客戶來對待。以維護重要客戶的精神,與伴侶的原生家庭相處。
                                                                                                                                                                                                                                                                                                                                                                                                                                                                                                                                            • 我們會期待對方的原生家庭尊重夫妻的邊界,可是又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忘了要為我們自己,跟對方原生家庭劃定我們的邊界。
                                                                                                                                                                                                                                                                                                                                                                                                                                                                                                                                            • 無論哪一方,當伴侶和原生家庭發生矛盾時,要主動支持和維護自己的伴侶。
                                                                                                                                                                                                                                                                                                                                                                                                                                                                                                                                            • 如果你選擇維護伴侶,他就會覺得自己在你心裡的地位鞏固了,就會有精力去考慮如何和你一起維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 其實所有伴侶和對方原生家庭的關係,本質上都是伴侶之間的關係。
                                                                                                                                                                                                                                                                                                                                                                                                                                                                                                                                            • 我們最生氣的,就是在矛盾和衝突的時候,伴侶沒有看到我們受傷了。在看到我們受傷的時候,沒有維護我們、保護我們、看著我們受氣置之不理。在需要選邊的時候,他背叛了我們,而選擇了忠誠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 如果你對我好,我願意去體諒你的難處,包括你面對原生家庭的難;如果你沒有維護我,那我就會通過跟你的原生家庭戰鬥,來對你提出抗議。這是新婚夫妻面對原生家庭問題的基本邏輯。
                                                                                                                                                                                                                                                                                                                                                                                                                                                                                                                                            • 在小家庭裡,我們可以講彼此的需要和期待,也可以講對彼此的委屈和不滿。這樣的討論無論是否有結果,討論本身就在塑造一種“我們才是一家人”的共同體感覺。

                                                                                                                                                                                                                                                                                                                                                                                                                                                                                                                                                                  NO.1408 如何带孩子感受自然?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6.html

                                                                                                                                                                                                                                                                                                                                                                                                                                                                                                                                                                  • 大自然可以調動孩子的全部感官,把孩子拉回到真實世界。
                                                                                                                                                                                                                                                                                                                                                                                                                                                                                                                                                                  • 四個錦囊,它們來自自然教育的開拓者約瑟夫·克奈爾(Joseph Cornell),是四個經典的自然遊戲:「聽見自然」、「自然大發現」、「自然獵人」和「我找到了!」。
                                                                                                                                                                                                                                                                                                                                                                                                                                                                                                                                                                  • 聽見自然
                                                                                                                                                                                                                                                                                                                                                                                                                                                                                                                                                                    • 帶著孩子閉上眼睛,傾聽自然的聲音。
                                                                                                                                                                                                                                                                                                                                                                                                                                                                                                                                                                    • 和孩子對話時,你可以鼓勵孩子一邊聽,一邊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整個過程是以孩子說為主,你只需要簡單接話並鼓勵他繼續發現就好,這就是孩子在練習表達感受了。
                                                                                                                                                                                                                                                                                                                                                                                                                                                                                                                                                                  • 自然大發現
                                                                                                                                                                                                                                                                                                                                                                                                                                                                                                                                                                    • 找一片開闊的地方,讓孩子在遊戲中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乃至味覺的感官能力。
                                                                                                                                                                                                                                                                                                                                                                                                                                                                                                                                                                    • 給孩子佈置一個任務:找5種不同的形狀、7種不同的顏色、9種不同的聲音、4種不同的質地和3種不同的氣味。
                                                                                                                                                                                                                                                                                                                                                                                                                                                                                                                                                                  • 自然獵人
                                                                                                                                                                                                                                                                                                                                                                                                                                                                                                                                                                    • 讓孩子去找:有殼的東西、有力氣的東西、軟軟的東西、會跑的東西、奇怪的東西、會變形的東西、和我的衣服一樣顏色的東西、重要的東西、讓人哈哈大笑的東西……
                                                                                                                                                                                                                                                                                                                                                                                                                                                                                                                                                                  • 我找到了
                                                                                                                                                                                                                                                                                                                                                                                                                                                                                                                                                                    • “枯葉蝶藏在一顆掛滿了枯葉的樹上,你能發現嗎?蜥蜴在綠樹中休息,你看它現在是什麼顏色呢?一隻蟬的顏色和樹乾一模一樣,你找到它了嗎?”
                                                                                                                                                                                                                                                                                                                                                                                                                                                                                                                                                                  • 如果有一天,孩子能帶著你去感受自然,而不是老跟在你身後,聽你指揮,那就說明他除了感受力之外,還有了探索自然的原動力。

                                                                                                                                                                                                                                                                                                                                                                                                                                                                                                                                                                                        星期一, 4月 05, 2021

                                                                                                                                                                                                                                                                                                                                                                                                                                                                                                                                                                                        馬斯克:三步驟思考,讓我邁向成功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132

                                                                                                                                                                                                                                                                                                                                                                                                                                                                                                                                                                                        • 伊隆·馬斯克(英語: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也稱埃隆·馬斯克
                                                                                                                                                                                                                                                                                                                                                                                                                                                                                                                                                                                        • 15年來,每週工作100小時,直到最近才減少到85小時,即使減少了,也相當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
                                                                                                                                                                                                                                                                                                                                                                                                                                                                                                                                                                                        • 第一原理思考法 : 一般來說,它的含意在於,把事情簡化到最單純的本質,然後由此開始推理,而是不是透過比較
                                                                                                                                                                                                                                                                                                                                                                                                                                                                                                                                                                                        • 在大部分生活經驗裡,我們傾向用比較來找原因,也就是看別人的經驗,但這基本是在拷貝別人的作法,然後微調而已
                                                                                                                                                                                                                                                                                                                                                                                                                                                                                                                                                                                        • 兩者的差異在於,第一原則思考可以幫助你想出獨特的解決方案,用其他人甚至還沒想過的方式處理棘手問題。
                                                                                                                                                                                                                                                                                                                                                                                                                                                                                                                                                                                        • 實踐第一原則思考法時,馬斯克建議三個遵循步驟:
                                                                                                                                                                                                                                                                                                                                                                                                                                                                                                                                                                                          • 步驟一,認清和定義好你的假設
                                                                                                                                                                                                                                                                                                                                                                                                                                                                                                                                                                                          • 步驟二,拆解問題,讓它回到最本質
                                                                                                                                                                                                                                                                                                                                                                                                                                                                                                                                                                                          • 第三步驟,從頭制定解決方案

                                                                                                                                                                                                                                                                                                                                                                                                                                                                                                                                                                                        電動車的核心模組

                                                                                                                                                                                                                                                                                                                                                                                                                                                                                                                                                                                        1. 電池
                                                                                                                                                                                                                                                                                                                                                                                                                                                                                                                                                                                        2. 馬達
                                                                                                                                                                                                                                                                                                                                                                                                                                                                                                                                                                                        3. 車體設計
                                                                                                                                                                                                                                                                                                                                                                                                                                                                                                                                                                                        4. 自動駕駛系統 
                                                                                                                                                                                                                                                                                                                                                                                                                                                                                                                                                                                        相對傳統核心模組
                                                                                                                                                                                                                                                                                                                                                                                                                                                                                                                                                                                        1. 內燃機
                                                                                                                                                                                                                                                                                                                                                                                                                                                                                                                                                                                        2. 變速箱
                                                                                                                                                                                                                                                                                                                                                                                                                                                                                                                                                                                        3. 底盤

                                                                                                                                                                                                                                                                                                                                                                                                                                                                                                                                                                                        醫院的三級火箭模式

                                                                                                                                                                                                                                                                                                                                                                                                                                                                                                                                                                                        • 第一級: 健保
                                                                                                                                                                                                                                                                                                                                                                                                                                                                                                                                                                                          流量,產生最大的流量
                                                                                                                                                                                                                                                                                                                                                                                                                                                                                                                                                                                        • 第二級: 美食街
                                                                                                                                                                                                                                                                                                                                                                                                                                                                                                                                                                                          增加ASP
                                                                                                                                                                                                                                                                                                                                                                                                                                                                                                                                                                                        • 第三級: 自費醫療
                                                                                                                                                                                                                                                                                                                                                                                                                                                                                                                                                                                          頂級客戶族群 : 健檢,醫美, 自費門診, 頂級病房

                                                                                                                                                                                                                                                                                                                                                                                                                                                                                                                                                                                        星期日, 4月 04, 2021

                                                                                                                                                                                                                                                                                                                                                                                                                                                                                                                                                                                        跟葉雲燕學保險銷售:6個快速成交法 >> 服務成交法 三階

                                                                                                                                                                                                                                                                                                                                                                                                                                                                                                                                                                                        https://www.dedao.cn/article/6EBOqDNZ27YlVdw31DKm4bQ1odMAkg

                                                                                                                                                                                                                                                                                                                                                                                                                                                                                                                                                                                        • 因為你的服務不光是保險業務的延伸,你還要成為客戶優質生活的助手,成為客戶信賴的事業夥伴。
                                                                                                                                                                                                                                                                                                                                                                                                                                                                                                                                                                                        • 讓客戶感動
                                                                                                                                                                                                                                                                                                                                                                                                                                                                                                                                                                                          • 每年6場燕子家宴
                                                                                                                                                                                                                                                                                                                                                                                                                                                                                                                                                                                          • 為客戶定制獎杯
                                                                                                                                                                                                                                                                                                                                                                                                                                                                                                                                                                                          • 為客戶準備生日趴
                                                                                                                                                                                                                                                                                                                                                                                                                                                                                                                                                                                          • 以客戶的名義做慈善
                                                                                                                                                                                                                                                                                                                                                                                                                                                                                                                                                                                          • 為客戶的產品做宣傳
                                                                                                                                                                                                                                                                                                                                                                                                                                                                                                                                                                                        • 我每兩個月都會精心準備一場家宴,就取名叫“燕子家宴”。鮮花、美酒、甜品,還有一級廚師定制的菜品。每次只邀請十幾個人。
                                                                                                                                                                                                                                                                                                                                                                                                                                                                                                                                                                                          • 第一是招待我的那些長期客戶或者VIP客戶,進一步加深我們的私交。
                                                                                                                                                                                                                                                                                                                                                                                                                                                                                                                                                                                          • 第二層是給客戶提供一個社交的場合或者資源鏈接的機會。
                                                                                                                                                                                                                                                                                                                                                                                                                                                                                                                                                                                        • 每一場家宴我都會設置一個主題
                                                                                                                                                                                                                                                                                                                                                                                                                                                                                                                                                                                        • 籌備家宴之前,我都會很正式地電話邀約,還會提前拉一個群,讓大家提前看到群裡有誰,也是一個給宴會預熱的機會。
                                                                                                                                                                                                                                                                                                                                                                                                                                                                                                                                                                                        • 宴會結束的時候,還會有抽獎,讓大家帶著驚喜離開。客戶回去後都會發朋友圈,曬照片,曬禮品。
                                                                                                                                                                                                                                                                                                                                                                                                                                                                                                                                                                                        • 買保險就無法獲得正反饋了嗎?當然不是。我的方式是製造儀式感。
                                                                                                                                                                                                                                                                                                                                                                                                                                                                                                                                                                                        • 我每年都會給重要的客戶定制實體的獎杯。比如母親節和父親節我都會給客戶定制寫著“最佳母親”“最佳父親”的水晶獎杯,這件事我已經堅持了十年。
                                                                                                                                                                                                                                                                                                                                                                                                                                                                                                                                                                                        • 我會提供我的遊艇給客戶聚會,過生日,但對一些重要客戶,我不光提供場地,還會專門去組織和佈置。
                                                                                                                                                                                                                                                                                                                                                                                                                                                                                                                                                                                        • 我就會聯繫一個比較專業的公司,提前一天把現場佈置得很漂亮,還專門雇了一個攝影師,全程跟拍。
                                                                                                                                                                                                                                                                                                                                                                                                                                                                                                                                                                                        • 我捐贈的每一所希望小學都是以客戶的名字命名的。我一般會選擇捐贈當年,我的最大單客戶的名字來命名
                                                                                                                                                                                                                                                                                                                                                                                                                                                                                                                                                                                        • 我捐贈的每一所希望小學都是以客戶的名字命名的。我一般會選擇捐贈當年,我的最大單客戶的名字來命名

                                                                                                                                                                                                                                                                                                                                                                                                                                                                                                                                                                                                                        跟葉雲燕學保險銷售:6個快速成交法 >> 服務成交法 二階

                                                                                                                                                                                                                                                                                                                                                                                                                                                                                                                                                                                                                        https://www.dedao.cn/article/Pvz6E94NYDg2JjQevDVL3rAkWQjnwp

                                                                                                                                                                                                                                                                                                                                                                                                                                                                                                                                                                                                                        • 超出客戶的期待
                                                                                                                                                                                                                                                                                                                                                                                                                                                                                                                                                                                                                          • 做客戶的理財顧問
                                                                                                                                                                                                                                                                                                                                                                                                                                                                                                                                                                                                                          • 做客戶的健康顧問
                                                                                                                                                                                                                                                                                                                                                                                                                                                                                                                                                                                                                          • 每月送客戶一本暢銷書
                                                                                                                                                                                                                                                                                                                                                                                                                                                                                                                                                                                                                          • 每月組織一次線下聚會
                                                                                                                                                                                                                                                                                                                                                                                                                                                                                                                                                                                                                          • 每年組織一次旅行
                                                                                                                                                                                                                                                                                                                                                                                                                                                                                                                                                                                                                          • 做客戶的紅娘
                                                                                                                                                                                                                                                                                                                                                                                                                                                                                                                                                                                                                        • “讓你獲利,是我最大的動力。”這裡說的獲利不僅指保險,還包括我的專業可以觸達的一切服務。因為他賺了更多錢,才會從我這裡買更多的保險。
                                                                                                                                                                                                                                                                                                                                                                                                                                                                                                                                                                                                                        • 我個人很喜歡讀書,平時還會加入一些讀書會。一是為了給自己充電;二是為了結交人脈;三是為了篩選一些好書送給客戶。
                                                                                                                                                                                                                                                                                                                                                                                                                                                                                                                                                                                                                        • 把它送給我的那些高端女性客戶,其實就是跟客戶產生共鳴和傳遞價值觀的一種方式。關鍵是,這本書的推薦語還是我寫的,送給客戶也是在強化我的個人品牌。
                                                                                                                                                                                                                                                                                                                                                                                                                                                                                                                                                                                                                        • 簽名版的書大家一般都會收藏起來,那些對商業感興趣的客戶,也會通過閱讀這本書,再次感受到平安的企業價值,增加對平安的信賴感。記住,客戶對公司的信賴,最後都會加持在代理人身上。
                                                                                                                                                                                                                                                                                                                                                                                                                                                                                                                                                                                                                        • 選書其實是有標準的,可以歸納成三點:
                                                                                                                                                                                                                                                                                                                                                                                                                                                                                                                                                                                                                          • 第一,選當季暢銷書。
                                                                                                                                                                                                                                                                                                                                                                                                                                                                                                                                                                                                                          • 第二,選對個人品牌有幫助的書。
                                                                                                                                                                                                                                                                                                                                                                                                                                                                                                                                                                                                                          • 第三,選一些跟保險行業有關的書。
                                                                                                                                                                                                                                                                                                                                                                                                                                                                                                                                                                                                                        • 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服務的目標是提供對客戶有價值的服務,而不是提供看上去有價值的服務。
                                                                                                                                                                                                                                                                                                                                                                                                                                                                                                                                                                                                                        • 讓客戶呼朋喚友地來游艇上玩半天。這是不是比定期在餐廳請客戶吃一頓飯的感覺好多了?關鍵是,我還能藉著機會把客戶的朋友變成我的客戶。
                                                                                                                                                                                                                                                                                                                                                                                                                                                                                                                                                                                                                        • 只要年交保費多少以上的人,他每年可以免費使用5次的遊艇,不管他是招待他的客戶,還是舉辦家庭宴會,都可以當做一個很好的場地。
                                                                                                                                                                                                                                                                                                                                                                                                                                                                                                                                                                                                                        • 你只需要每個月創造一個線下聚會的機會,並在能力範圍內選擇一個讓客戶感到舒適、特別的場地。而且聚會的主角必須是客戶
                                                                                                                                                                                                                                                                                                                                                                                                                                                                                                                                                                                                                        • 旅行是最有助於建立感情和信任的方式
                                                                                                                                                                                                                                                                                                                                                                                                                                                                                                                                                                                                                        • 幫助自己養成一個服務別人的心態,讓大家知道我是一個服務心態和服務行動都很好的人,這樣等他們知道我是做保險的時候,也會自然地把這種感受遷移到我的專業上。

                                                                                                                                                                                                                                                                                                                                                                                                                                                                                                                                                                                                                                                              跟葉雲燕學保險銷售:6個快速成交法 >> 服務成交法 一階

                                                                                                                                                                                                                                                                                                                                                                                                                                                                                                                                                                                                                                                              https://www.dedao.cn/article/Q8dpgOa54NZMVzm7ojKByzxkwYm2Rl

                                                                                                                                                                                                                                                                                                                                                                                                                                                                                                                                                                                                                                                              • 客戶維護,其實就是所有行業都在強調的客戶體驗。它涉及了客戶購買前、購買中、購買後的一系列體驗點。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章法地去維護好整個鏈條,才能實現成交。
                                                                                                                                                                                                                                                                                                                                                                                                                                                                                                                                                                                                                                                              • 客戶維護的工作做不做很重要,能不能係統性地做更重要。
                                                                                                                                                                                                                                                                                                                                                                                                                                                                                                                                                                                                                                                              • 客戶體驗分成了三個級別。
                                                                                                                                                                                                                                                                                                                                                                                                                                                                                                                                                                                                                                                                • 第一階,滿足客戶期待
                                                                                                                                                                                                                                                                                                                                                                                                                                                                                                                                                                                                                                                                • 第二階,超出客戶期待
                                                                                                                                                                                                                                                                                                                                                                                                                                                                                                                                                                                                                                                                • 第三階,讓客戶感動
                                                                                                                                                                                                                                                                                                                                                                                                                                                                                                                                                                                                                                                              • 第一階,滿足客戶期待
                                                                                                                                                                                                                                                                                                                                                                                                                                                                                                                                                                                                                                                                1. 專業的產品設計
                                                                                                                                                                                                                                                                                                                                                                                                                                                                                                                                                                                                                                                                2. 每年一次體檢
                                                                                                                                                                                                                                                                                                                                                                                                                                                                                                                                                                                                                                                                3. 每年一次保單檢視
                                                                                                                                                                                                                                                                                                                                                                                                                                                                                                                                                                                                                                                                4. 及時的保全服務
                                                                                                                                                                                                                                                                                                                                                                                                                                                                                                                                                                                                                                                                5. 周到的閃賠服務
                                                                                                                                                                                                                                                                                                                                                                                                                                                                                                                                                                                                                                                                6. 探病服務
                                                                                                                                                                                                                                                                                                                                                                                                                                                                                                                                                                                                                                                                7. 節日祝福和生日禮物
                                                                                                                                                                                                                                                                                                                                                                                                                                                                                                                                                                                                                                                                8. 定期維護朋友圈
                                                                                                                                                                                                                                                                                                                                                                                                                                                                                                                                                                                                                                                              • 代理人的價值是通過專業的產品設計,為客戶解決問題。這就跟我們前面講的需求成交聯繫起來了,這個我一定要反復強調
                                                                                                                                                                                                                                                                                                                                                                                                                                                                                                                                                                                                                                                              • 體檢是最好的成交和續保的機會。
                                                                                                                                                                                                                                                                                                                                                                                                                                                                                                                                                                                                                                                              • 每年的體檢,是客戶對於自身健康關注度最高,也是購買保險概率最高的時刻,比你拿各種發病率和大數據去“嚇唬”客戶都管用。
                                                                                                                                                                                                                                                                                                                                                                                                                                                                                                                                                                                                                                                              • 保單檢視工作除了在給客戶設計方案前要做,以後的每一年都要做。
                                                                                                                                                                                                                                                                                                                                                                                                                                                                                                                                                                                                                                                              • 很多人喊著要爭取客戶信任,建立客戶關係,卻不願意在這些細節和苦差事上下功夫。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 如果知道客戶生病住院了。第一,盡量幫他協調到好醫院、好醫生、好藥品;第二,一定要親自去探視,需要理賠的,就幫助他做好理賠工作,不需要的也要像朋友一樣關心客戶的健康狀況。
                                                                                                                                                                                                                                                                                                                                                                                                                                                                                                                                                                                                                                                              • 禮物不能太貴重。否則會給客戶帶來心理負擔,或感覺你的目的性太強。
                                                                                                                                                                                                                                                                                                                                                                                                                                                                                                                                                                                                                                                              • 我自己每個月都會找出200個微信圈友,每天晚上九點以後,對其中10個人的朋友圈進行評論,評論內容當然主要是認同和讚美為主。
                                                                                                                                                                                                                                                                                                                                                                                                                                                                                                                                                                                                                                                              • 這就是第一階的客戶維護,前五點是專業邏輯,是職責之內的。後三點是情感邏輯,是業務之外的情感聯繫。
                                                                                                                                                                                                                                                                                                                                                                                                                                                                                                                                                                                                                                                              • 有一句話叫:“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換到保險行業裡就可以說:“你把多少時間花在了維護客戶上,決定了你的成交量。

                                                                                                                                                                                                                                                                                                                                                                                                                                                                                                                                                                                                                                                                                                            跟葉雲燕學保險銷售:6個快速成交法 >> 故事成交

                                                                                                                                                                                                                                                                                                                                                                                                                                                                                                                                                                                                                                                                                                            https://www.dedao.cn/article/a8QZdRM1OmLxVvGDLRJG69rgYPjqWp

                                                                                                                                                                                                                                                                                                                                                                                                                                                                                                                                                                                                                                                                                                            • 什麼知識都不如講一個好故事”。好故事是最佳的記憶點、傳播點,也是最有助於你理解知識的一種形式。
                                                                                                                                                                                                                                                                                                                                                                                                                                                                                                                                                                                                                                                                                                            • 講故事不一定是長篇大論,有時候一兩句話描述一個場景出來,加深客戶對產品的感受,也能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 同事不慌不忙,站起來把房間的燈關掉了,然後拿出火機,咔噠一聲,接著說:“保險是什麼?保險就是黑暗裡的這一道光。”
                                                                                                                                                                                                                                                                                                                                                                                                                                                                                                                                                                                                                                                                                                            • 賣保險最忌諱嚇唬客戶。因為你只會得到兩種結果:
                                                                                                                                                                                                                                                                                                                                                                                                                                                                                                                                                                                                                                                                                                              • 第一種,客戶無動於衷。 “我年輕身體好,工作也安全,你說的那些意外離我很遠。”
                                                                                                                                                                                                                                                                                                                                                                                                                                                                                                                                                                                                                                                                                                              • 第二種,客戶很反感。心想,“你這是咒我嗎?”連交流下去的慾望都沒了。
                                                                                                                                                                                                                                                                                                                                                                                                                                                                                                                                                                                                                                                                                                            • 總結了三條原則:
                                                                                                                                                                                                                                                                                                                                                                                                                                                                                                                                                                                                                                                                                                              1. 具有記憶點和傳播性;
                                                                                                                                                                                                                                                                                                                                                                                                                                                                                                                                                                                                                                                                                                              2. 能引發客戶的共鳴;
                                                                                                                                                                                                                                                                                                                                                                                                                                                                                                                                                                                                                                                                                                              3. 能跟你要銷售的產品關聯起來。
                                                                                                                                                                                                                                                                                                                                                                                                                                                                                                                                                                                                                                                                                                            • 很多客戶在買的時候都嫌多,在理賠的時候都嫌少。
                                                                                                                                                                                                                                                                                                                                                                                                                                                                                                                                                                                                                                                                                                            • 好故事才是最佳的說服策略。
                                                                                                                                                                                                                                                                                                                                                                                                                                                                                                                                                                                                                                                                                                            • 好的保險銷售故事,除了以上三條原則,還有一點建議,那就是盡量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
                                                                                                                                                                                                                                                                                                                                                                                                                                                                                                                                                                                                                                                                                                            • 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自己。這樣做的好處是,
                                                                                                                                                                                                                                                                                                                                                                                                                                                                                                                                                                                                                                                                                                              • 一來,讓客戶覺得故事真實可信,拉進跟客戶的距離;
                                                                                                                                                                                                                                                                                                                                                                                                                                                                                                                                                                                                                                                                                                              • 二來,帶動客戶做一次反思,順便也替客戶梳理了一下保險功用。
                                                                                                                                                                                                                                                                                                                                                                                                                                                                                                                                                                                                                                                                                                            • 好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來源。我把它總結成了以下幾種途徑,供你參考:
                                                                                                                                                                                                                                                                                                                                                                                                                                                                                                                                                                                                                                                                                                              1. 真實經歷: 你可以講自己的故事,身邊人的故事。
                                                                                                                                                                                                                                                                                                                                                                                                                                                                                                                                                                                                                                                                                                              2. 熱點話題: 大家討論最多的電影、電視劇、名人,都可以是切入口。
                                                                                                                                                                                                                                                                                                                                                                                                                                                                                                                                                                                                                                                                                                              3. 社會新聞: 主要是一些關於天災人禍的新聞事件。

                                                                                                                                                                                                                                                                                                                                                                                                                                                                                                                                                                                                                                                                                                                                            跟葉雲燕學保險銷售:6個快速成交法 >> 對比成交法

                                                                                                                                                                                                                                                                                                                                                                                                                                                                                                                                                                                                                                                                                                                                            https://www.dedao.cn/article/BM30m4na5NkyKQQOqYKjvDg7Eowd2G

                                                                                                                                                                                                                                                                                                                                                                                                                                                                                                                                                                                                                                                                                                                                            • 對比成交法”又叫“富蘭克林成交法”。據說富蘭克林每次做重要決定前,都會取出一張白紙,畫一個T形線,將白紙分成左右兩部分。左側列出做這件事的好處,右側列出做這件事的壞處。這樣一來,利弊得失馬上就能直觀地呈現出來,他就能通過對比,輔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
                                                                                                                                                                                                                                                                                                                                                                                                                                                                                                                                                                                                                                                                                                                                            • 每次見客戶時,都會隨身帶A4紙和筆,而且紙張還是定製版的,上面會有我個人的介紹和logo。因為一般客戶都會留下這張紙,那它就會變成傳播個人品牌的一個機會。
                                                                                                                                                                                                                                                                                                                                                                                                                                                                                                                                                                                                                                                                                                                                            • 我們常說,要辯證地看問題,但當正反兩種想法在腦子裡運行的時候,往往是一團混沌的,很難快速做出判斷。對比成交法,就是幫客戶把他心里左右搖擺的天平,用這種冷靜、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只要二選一,成交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 利用了一種人共有的心理:趨利避害。當你不知道要不要做一件事兒,或者明知道應該做,但又不想做一件事兒的時候,把它的好處和壞處列出來,你的大腦就會去計算和衡量。最終,它總能促使你下定決心去做某件正確的事兒,或者克制自己不去做某件不好的事兒。
                                                                                                                                                                                                                                                                                                                                                                                                                                                                                                                                                                                                                                                                                                                                            • 在請客戶做對比之前,我通常會從一個生活化的場景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