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15, 2021

《华为的选择》:算大賬

 

https://www.dedao.cn/article/5Yejy8dqoQD9JoQkN5KR1r0xpgmWk3

  • 怎麼應對行業原霸主的打壓呢?
  • 如果想降低訴訟對自己的影響,就必須走另一條路:反客為主
  • 訴訟的重點有兩條,第一條是代碼抄襲。華為的策略是聘請第三方鑑定專家介入。經過鑑定,華為相關的產品源代碼只有200萬行,而思科則有2000萬行。爭議的源代碼只占到200萬行的1.9%。對於思科指控華為全面抄襲其源代碼,第三方專家提出,用十分之一的體量抄襲10倍大的源代碼,不符合常識。
  • 關鍵是第二條。思科控告華為侵犯了自己私有協議的知識產權。所謂私有協議,就是在國際標準之外,某家公司自己制定的通信協議。
  • 華為的策略是什麼呢?它沒有去證明自己沒有使用思科的專利,而是直接在法庭程序中提起反訴。很重要的一條是思科通過不公平手段進行競爭,包括通過專利或其他手段阻止華為的產品與思科的路由器產品對接,還擴散關於華為的不實傳言。思科這樣做,造成了不合理的市場壟斷。
  • 在美國,大眾討厭侵權,但更討厭壟斷。非法壟斷不僅是政府的眼中釘,也是老百姓的肉中刺。
  • 2000年IT泡沫破滅後,行業的年增長率不會超過4%。華為要快速增長,就意味著要從友商手里奪取份額,這就威脅到友商的生存和發展,可能在國際市場到處樹敵,遭到群起而攻之。 ”
  • 原來市場空間大,大家跟著你走,雖然憋屈,但生存不成問題。現在空間變小了,大家生存受到了威脅,那自然就要想辦法突破這種模式
  • 誰輸誰贏那是媒體關注的事情。友商關注的是,誰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提出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所以華為才選擇打“反壟斷”這張牌。思科把訴訟當作擊垮華為的武器,而華為則把訴訟當成了展現行業領導力的舞台。

                《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2005年)

                • 未來的企業之爭、國家之爭就是IPR之爭,沒有核心IPR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為工業強國。
                • 華為不可能迴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尋求保護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
                • 如果我們把門關起來,靠自己生存,一旦開放,我們將一觸即潰;同時我們努力用自己的產品支持全球化的實現。
                • 華為現在還很弱小,還不足以和國際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們要韜光養晦,要向拉賓學習,以土地換和平,寧願放棄一些市場、一些利益,也要與友商合作,成為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 我們一直跟國際同行在諸多領域攜手合作,通過合作取得共贏、分享成功,實現“和而不同”
                • 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來獲取客戶認可,不能由於我們的一點點銷售來損害整個行業的利潤,我們決不能做市場規則的破壞者。
                • 通信行業是一個投資類市場,僅靠短期的機會主義行為是不可能被客戶接納的。
                • 我們拒絕機會主義,堅持面向目標市場,持之以恆地開拓市場,自始至終地加強我們的營銷網絡、服務網絡及隊伍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