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14, 2021

《华为的选择》: 山不過來我過去

 https://www.dedao.cn/article/ml9WNdP1QvaeKYdY57XAzx82Dyog0B

  • 有些能力,靠自己,你就是建立不起來。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
  • 在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軟件開發需求的增加,華為發現自己的代碼編寫效率低,質量不穩定。
  • 這個問題不僅出在人身上,也出在制度身上。
  • 經過調研,華為發現聘請印度專家過來,很可能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為什麼呢?印度人軟件搞得好,是有環境因素的。
  • 為什麼說有些能力你自己建立不起來。原因不是出在你身上,而是你所在的環境
  • 魚長成什麼樣子、長多大,並不是只由自己決定的,還與水質、生態環境、食物的營養成分有關。
  • 那怎麼辦?答案是,既然山過不來,那我就過去。
  • 俄羅斯人算法搞得好,華為就在那裡建立了算法研究中心;法國人藝術搞得好,華為就在巴黎建立了美學研究中心;日本人零部件加工搞得好,華為就在橫濱建立了終端產品研究中心。
  • 華為不用“人力資本”,而用“知識資本”的概念來算賬。也就是說,它認為企業的知識邊界有可能突破自身的規模。那怎麼讓這種理念落地呢?答案就在海外研究中心身上。
  • 請人家來喝個咖啡,聊聊天,就能獲得很多知識。華為把這稱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海外研究中心可不光是解決特定問題那麼簡單,它還是一個與外界交流的接口
  • 怎麼維持兩邊的互動,使得公司的收益最大呢?
  • 印度研究中心成立時,中方和印方員工各佔一半。因為中心要承接正常的項目,所以中方員工就能邊幹邊學。但是他們並不是永久駐紮。項目週期通常是三到六個月,結束後他們就回國,換下一撥去。就這樣,研究中心實際上變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 華為把這叫“洗血戰略”,意思是像血液透析一樣,讓一批又一批的本土員工出海,丟掉舊思想,學到新知識
  • 山那邊與山這邊最佳的互動方式,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通過“輪番上陣”“邊幹邊學”“學成升職”的一套打法,華為讓員工不斷和外界產生互動,獲得新的經驗。而與此同時,整個公司上下也瀰漫起了一種學習風氣,人的動力就被激發了。公司也因此獲得了競爭優勢。
  • 運營海外研究中心的最大心法,就是把它打造成一所學習中心。

                                《创业创新必须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节选(1999年)

                                • 我們要圍繞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行創新。
                                • 任何一個人要不被時代所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取長補短,否則你一定會被淘汰。
                                • 華為公司將會只推行一個價值評價體系,即只有一道菜麻婆豆腐,我們以這個價值評價體係來度量所有的人,我認為華為公司內部的矛盾才會擺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