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21, 2024

為何張忠謀推薦新鮮人一定要讀歷史?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307

  • 在場來賓問張忠謀「如果在當年拜登和川普剛進大學、還是新鮮人的時候,會給他們做什麼樣的選課建議?」張忠謀回答:「第一要讀歷史,第二要讀政府,」第三才是數學、微績分和物理。
  • 學歷史不在於背誦時間和年代,而是像商學院的「案例分析」一樣,從他人的經歷知道類似的挫折是人類共通的經驗。
  • 「當你遇到人生一個難關的時候,請相信我,你絕對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碰到這個難題的人吧!在你過去有無數人面對和你一樣的難關,他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他們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
  • 「一種文明能不能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能從外界獲得刺激。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機會愈多,各自進步也就愈快。而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社會,注定要停滯,因為它們接收不到外來的刺激和壓力。」

星期四, 6月 20, 2024

第1類決策/第2類決策

https://kknews.cc/zh-tw/tech/zkzyy8l.html

有些決策是不可逆的或幾乎不可逆的單向門,這些決策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和協商,有條不紊地、謹慎地、緩慢地做出。如果你走過去,不喜歡你在另一邊看到的東西,你不能回到你以前的地方。我們可以稱之為第1類決策。

但大多數決策都不是這樣——它們是可變的、可逆的——它們是雙向的。如果你做了一個次優的第2類決策,你不必忍受這麼長時間的後果。你可以重新打開門,然後回去。第2類決策可以、也應該由高判斷力的個人或小團隊迅速做出。

隨著組織變得越來越大,在大多數決策中,包括許多第2類決策,似乎傾向於使用重量級的第1類決策過程。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決策緩慢,不考慮風險規避,未能進行充分的實驗,從而削弱了創新。我們得想辦法克服這種傾向。

星期日, 6月 16, 2024

溝通技巧

  •  管理者需要具備的三個能力
    • 概念技能
    • 人際技能
    • 技術技能
  • 概念技能
    • 由⼀⼤堆資料中找出重要資料
    • 瞭解技術在企業上的應用
    • 瞭解組織的營運模式
    • 運用資訊以解決企業問題的能力
    • 發現創新的機會
    • 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
  • 人際技能
    • 善用口語、非口語表達、溝通能力
    • 運用簡報技巧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 將想法轉變為文字和行動的能力
    • 得到同事與部屬信任的程度
    • 傾聽與提出問題
  • 馬斯洛的階段需求
    • 歸屬感(友情 愛情 接納): 組織歷史, 參與感, 
    • 尊重(成就 ‧ 地位 ‧ 讚賞 ‧ 權力 ‧ 自尊 ‧ 能力): 微笑, 坐姿,  
  • 溝通的目的
    • 為了要加深別人的印象
    • 為了要影響他人的行動及行為
    • 為了要對新團體產生認同及歸屬感
    • 為了從他人身上吸取經驗或得到認同 
  • 人腦的特性
    • 不足的容器;學會簡化心靈: 大家只記得第一
    • 看到預期的效果 : 你會看到你的期待(好學生,壞學生)
    • 祇接受和他以往經驗相符的訊息: 你看到的是少婦還是老婦
    • 樂於接受原來不知道的事情
    • 對陌生恐懼,處於防衛狀態: 降低防衛才能溝通
  • 邁向有效溝通之途
    • 充分掌握認知的差異與障礙
    • 言行坦直與誠實獲取信賴
    • 做個參與者(關心與認同)而非旁觀者(批評)
      • 不要只有批評,請同時給予建議,最好兩個建議以上
    • 主動積極與支持而非被動與防衛
  • 「參與式」的管理步驟與程序: PDCA
  • 溝通的方式
    • 口語的─ 就是以口頭交談或書面式溝通者
    • 非口語的─ 上述外,均屬之
  • 非口語溝通的種類
    1. 外表 
    2. 肢體語言
    3. 面部表情 : 微笑是可以給別人最簡單的服務
    4. 眼神
    5. 接觸式溝通
      1. 「個人距離」45~120cm : 兩人只要伸手便能接觸彼此手指的距離。
        1. 「社交距離」75-120cm
        2. 「朋友距離」45-75cm
        3. 「親密距離」0~45cm 
    6. 時間的運用
    7. 空間
    8. 聲音
    9. 溝通管道
    10. 參與、出席

星期一, 6月 10, 2024

《葬送的芙莉蓮》催淚治癒金句

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drama/g60224492/frieren/ 
  • 「這只佔了我百分之一歲月的旅途,改變了我。」
  • 「你的勇氣或許會被風吹散,隨著時間消逝,但我會帶著關於你的記憶,走向未來。」
  • 「需要的只是決心而已,拼命累積的東西絕對不會背叛自己。」
  • 「害怕並不是什麼壞事,是這份恐懼帶我走到今天。」
  • 「對戰士來說,能站到最後一刻的就是贏家。」
  • 「努力過的人都是戰士。」
  • 「沿著當初走過的旅途,縱使你的身影已經不在,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你留下的痕跡。」
  • 「人生在衰老之後的時間比想像的還漫長啊。」
  • 「最主要的理由應該是為了不讓妳在未來變成孤單一人吧。我們不是童話,我們確實存在過。」
  • 「活著這件事就是要被人熟知並記住。」
  • 「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他一定也會這麼做的。」

星期六, 6月 08, 2024

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

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 是指個人或企業實際繳納的稅款佔其應稅收入的百分比。

舉例說明:

假設某公司2023年的稅前利潤為1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為80萬元,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為16萬元。

  • 應納稅所得額 是指在稅前利潤的基礎上,扣除稅法允許的各項扣除(如成本費用、稅收優惠等)後,需要繳納所得稅的金額。
  • 實際繳納的所得稅 是指企業實際支付給稅務機關的所得稅金額。

那麼,該公司的有效稅率為:

有效稅率 = 實際繳納的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 = 16萬元 / 80萬元 = 20%

這意味著該公司的實際稅負是其應納稅所得額的20%。

請注意:

  • 有效稅率通常低於名義稅率(Nominal Tax Rate),因為名義稅率是稅法規定的稅率,而有效稅率考慮了各種稅收減免和抵扣。
  • 有效稅率是衡量企業或個人實際稅負的重要指標。
  • 不同國家、地區和行業的有效稅率可能會有較大差異。

新摩爾定律?

https://m.moneydj.com/f1a.aspx?a=d144b0d0-1963-4116-9f7b-12edaf93d8c8

  • 這篇文章是關於人工智慧(AI)及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文章討論了AI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以及它如何變得更加節能。在過去八年中,AI計算能力增長了1000倍,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能量卻顯著下降。這一趨勢預計將繼續下去,使AI更加經濟實惠和易於使用。作者黃仁勳,NVIDIA的首席執行官,認為AI將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包括醫療保健、交通和製造業。AI可用於創建數字助理,例如護士、客戶服務代表和教師。AI還可用於解決法律合規和隱私管理等領域的問題。
  • 在過去八年中(從2016年到2024年),人工智慧(AI)所需的計算量增長了1000倍。然而,使用NVIDIA的Blackwell處理器訓練ChatGPT 4只需要3GWh的電力,這比2016年使用Pascal系統訓練相同數據量所需的1000GWh電力要少得多。這表明,每單位數據計算的功耗正在變得越來越節能和便宜。
  • 計算能力每年平均成長約177.83%。
  • 能耗每年平均降低約47.27%。
  • 計算能力預估在8.14個月後可以成長2倍,而能耗則預估在13個月後可以降低50%。

稻盛和夫:成功之前,你需要先失去這5樣東西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15803

  • 人們要先「失去」下列5樣東西,才會獲得成功。以下是他的人生哲學。
    • 失去脾氣
      • 每個人都會有脾氣,但如何「控制脾氣」才是重點。如果遇到不順的事情,不妨先冷靜下來再行事。
    • 失去無知
      • 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但如果只堅持自己固有的想法而不去試著改變,將會沉浸在自我中心的牢籠內。讓自己擁有更寬闊的格局思維與知識,不只更容易解決問題,也能提高自身價值。
    • 失去抱怨
      • 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不妨試著停止抱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將抱怨的時間拿來投資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 失去依賴
      • 學會讓自己獨立自主,用自己的力量奪得人生的主導權吧!
    • 失去後悔
      • 不應該拘泥於過去、說著後悔的話,而不做出實際行動去改變現狀。因為只有改變現在,才能放眼未來!
  • 成功是一種「減法」,不是得到越多越成功,而是在成功前,先減去那些人生中多餘的人事物。得與失是相輔相成的,懂得捨棄才能得到更多。就像著名建築師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r Rohe)所言:「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