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30, 2021

NO.1406 每个人都该有一次“夺冠”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R.html

  • 一個行業裡,“冠軍選手”和“普通選手”的差距,會讓你覺得他們根本不是一個工種。
  • 我的瓶頸不是銷售,我永遠堅信,客戶有的是,大單有的是,我缺的是,讓自己更專業。
  • 我看到了兩股強大的驅動力:
    • 一個是迫切的“想贏的心”
    • 一個是樸素的“助人的心”
  • 好的保險銷售都是把“成交”和“替客戶解決問題”這兩個動機融合得非常好的。
  • 哪怕你知道贏的機率很小,也還是要努力去贏,我們每個人都欠自己一場“奪冠”。

星期一, 3月 29, 2021

NO.1405 怎样选书和读书?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x.html

  • 男人的書架就像女人的衣櫥,挺忌諱給別人看的。
  • 首先,你要養成定期逛書店的習慣。
  • 選中一家書店,就總去這一家,不要跳來跳去。
  • 哪三個參數呢?第一是自己愛吃;第二是貴,平常不捨得吃,現在奢侈一下;第三是這東西聽說過但沒吃過,我嚐嚐。
  • 選的書一定要自己喜歡讀;奢侈—選那些對自己漲工資、怎麼挑男朋友沒什麼用的書;平常腦子裡根本就沒想過的問題。
  •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讀一本書,就是讓你暫時忘卻這些蝨子。
  • 一定要讀對自己沒有用的書,而且最好講的還是之前你從來沒想過的問題。用非功利的角度對待讀書,這是最要緊的事情。
  • 打開書的第69頁。這一頁你能讀下去,就買。讀不下去就不買。
  • 沒有任何一本書,重要到需要你硬著頭皮非要把它啃下來的程度。
  • “所謂成長的過程,就是看著以前覺得特別牛的人,一個一個地,變成了傻瓜。”其實並不是別人變傻了,而是你變聰明了,變得更有學問了。
  • 能從閱讀中得到樂趣才是最重要的,讀什麼書卻並不重要。
  • 生命的目標,乃是要從不完美中盡量能獲取多少就獲取多少。
  • 怎麼選歷史書。很簡單的兩句話:中國歷史看日本人寫的東西;歐洲歷史看英國人寫的東西。
  • 有一種精神愉悅,是你無法與任何人分享的。這就是你與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甚至早就死去的人之間的心領神會和情投意合。而這種心領神會,這種情投意合,你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會得到。

                            NO.1404 为什么说历史是场接力赛?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C.html

                            • 兩條線索來談。一條是統一帝國和分封諸侯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條線索。那第二條呢?是武力這個變量和傳統合法性之間的關係。
                            • 自從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滅週,那天下就沒了共主啦,周天子就不在啦,連名義上的也不在啦。那從此呢,列國並存,這成了當時天下的常態。
                            • 項羽是在兩個十字路口當中都想兼顧和折衷,把矛盾的每一個方面都處理好。
                            • 項羽說,那當然得分封諸侯王啊,這些兄弟們打仗都很不容易的。但是,不要以為當了王,就能分裂天下,咱們是有規矩的,都在同一個政治體當中,是一個以義帝為共主的天下體系。
                            • 項羽說都算、都算,還不行嗎?對吧?有戰功的,有武力的,你們也能當王。你爹是誰,你血統好的,也能當王,連懷王都能當個義帝嘛。
                            • 統一和分裂這組關係當中,分封的諸侯王那是實的,而義帝這個共主呢是虛的。另外一組矛盾也差不多,武力這個變量是實的,傳統的合法性那是虛的。
                            • 劉邦這個人從一介平民到漢朝的開國皇帝,他不是一步完成的,他是分成了兩步。而且,這兩步都是踩著項羽的肩膀往上跳的,是兩級跳。
                            • 第一級,劉邦從平民到漢王,這漢王誰封的?項羽封的,是不是踩著項羽的肩膀往上跳了一級?
                            • 劉邦從漢中出來的時候,跟項羽爭天下,不就罵項羽嗎?說你這個逆賊,你殺了我的義帝,我現在要“討逆”,這就讓劉邦為自己爭天下的舉動找到了正當性啊。所以,劉邦能當上皇帝,是不是第二級也是踩著項羽的肩膀?
                            • 八百年前的殷周之變,就是從商朝到周朝的這個變化,締造了周代最基礎性的體制結構,就是以分封制、宗法制為骨架的天下體系。

                                            星期日, 3月 28, 2021

                                            賣書賣到變富豪,貝佐斯用這 11 條原則壯大亞馬遜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3/26/jeff-bezos-entrepreneurship-rules-principles/

                                            1. 訂定後悔最小值框架
                                              「我知道在我 80 歲的時候,我不會後悔曾經做出這樣的嘗試,不會後悔投入網路這塊市場,同時我也相信自己會做出一些成果。」
                                            2. 找尋對的機會
                                              如果說網路實際上正以 2300 倍成長,那實際上應該是指網路正以 230,000% 的速度成長。
                                            3. 顧客至上
                                              「我們始終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令人感到信服』的價值。」
                                            4. 讓產品與服務物超所值
                                              「不斷問自己:你的網站能以何種形式讓進站的讀者/消費者在使用上變更輕鬆?」
                                            5. 你應該害怕客人,而不是競爭對手
                                              「不要害怕競爭對手,因為對手永遠不會匯款過來,但客人會;我們要害怕的是我們的客人,因為他們才是會給我們錢的人。」
                                            6. 將眼光放遠
                                              亞馬遜幾乎將所有的資金重新投入,持續擴大業務,偏好規模的成長而非利潤的增長
                                            7. 盡力吸引第三方賣家
                                              客戶數量穩定成長後,將能更多吸引第三方賣家使用自家平台,這將有助於拓展販售更多品項,進而吸引更多客戶
                                            8. 培養員工的使命感
                                              賦予每個員工一個重大的使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才能與價值。
                                            9. 保護企業文化
                                              「文化是由人們和事情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而成的,過去不論成功和失敗都將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份,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認識、理解自己的文化,並謹慎地保護。」
                                            10. 知道自己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亞馬遜將其需要做的決定分為兩種,一種決策是不可逆且影響重大的,貝佐斯稱之為「單向門(one-way doors)決策」,或稱為「第二類決策(type 2 decisions)」。
                                              企業家該避免混淆這兩種決策。因此在做決定前,請先判斷它是「第一類決策」還是「第二類決策」,如果是第二類決策,就組成一個團隊或一個具備高判斷能力的人一起思考判斷。
                                            11. 可以聽外界的批評,但不要聽太多
                                              「如果你不能接受被誤解,那就不要做任何處理批評的方式,
                                              首先,照鏡子,確定批評你的人說的對不對,如果他們是對的,那就想辦法去改變。創新。」

                                            三觀

                                            一些事情逼自己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三觀,幾點比較確認

                                            • 工作: 工作才知道賺錢的辛苦
                                            • 運動: 運動才能知道人類的渺小
                                            • 閱讀: 閱讀才能擴展思維的邊界
                                            • 旅行: 旅行才能拓展視野的廣度

                                            星期六, 3月 27, 2021

                                            NO.1403 儒家诞生于什么样的土壤?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8.html

                                            • 姓是一個人的根目錄,氏是姓的分支,從一個姓裡可以分出很多個氏。姓是血緣符號,氏是家族分支符號。
                                            • 所以姓在不知不覺間便從歷史舞台中消隱下去,氏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我們今天概念中的姓。
                                            • 軍隊主力是最低一級貴族“士”——這就是“士兵”一詞的來歷,只有“士”才有資格當兵——“士”打仗要遵循一整套優雅的貴族禮儀,秉持一種很不接地氣的貴族精神,死纏爛打的都是流氓,由此衍生出中國的士文化和日本的武士道。
                                            • 封建制是一種基於宗法關係的逐級分封、化大為小的政治格局,和我們慣用的“封建社會”這個概念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华为的选择》: 研究者手記

                                                https://www.dedao.cn/article/ov5WgnrDGd8bKNd54OJMNRm1wO264y

                                                • 華為內部有句名言,叫“客戶接待也是生產力”。
                                                • 當一家公司把開大奔接客戶這件事,都做成了標準化的產品,它是冤大頭麼?我想不是吧,它應該是那個最懂商業的。

                                                《华为的选择》: 選擇舞台

                                                 

                                                https://www.dedao.cn/article/5Mr9mzb36pP4JL5bjkXkWqB2EYNegL

                                                • 企業把最重要的資源投入到一個點上,長期耕耘,不失焦。
                                                • 華為是做通信起家的。聯接,或者說管道業務是它長期的主航道。但是現在,華為的主航道是“聯接+計算”
                                                • “以聯接和計算為主航道,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使能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
                                                • ICT行業涉及的業務可以用“雲管端”來概括。 “雲”指的是雲服務,它關注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端”指的是手機等終端,它關注信息的分發和交互;而“管”指的是通信網絡,它關注信息的傳送
                                                • 華為內部用“水系”來描述管道戰略,水流流過的地方,也就是信息流流過的地方,就是華為的主航道
                                                • 聚焦聯接有什麼好處?最容易想到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它在行業裡佔據了最大的盈利空間;第二,從它身上能長出新的業務。
                                                • 華為的技術專家告訴我,他們判斷,我們這個時代正在發生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不同於前三次的蒸汽機、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力量,叫“智能”。未來的世界,會是智能世界。
                                                • 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將擁有家用智能機器人;採用VR與AR技術的企業將會增長到10%;每萬名工人將與103個機器人共同工
                                                  https://www.huawei.com/minisite/giv/cn/
                                                • 一個是千億級的聯接,還有一個是萬億級的計算。智能世界的本質,是聯接與計算結合,賦能千行百業。
                                                • 誰能贏得最終的戰鬥,那就要看誰能提早佈局,誰能率先調整主航道。

                                                                  《五彩云霞飞遍天涯》任正非在华为云计算发布会上的发言(2010年)

                                                                  • 團結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實現共贏,而不是一家獨秀。
                                                                  • 這條路就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技術為中心”。
                                                                  • 讓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電一樣享用信息的應用與服務。

                                                                    星期五, 3月 26, 2021

                                                                    《华为的选择》: 組局力

                                                                    https://www.dedao.cn/article/Pvz6E94NYDg2JjQMgRVL3rAkWQjnwp

                                                                    • 企業可持續發展,說白了,就是不能只考慮股東利益,還要考慮所有利益攸關者,包括社會的利益,讓大家都能共享自己創造的價值。
                                                                    • 同樣花一筆錢,我當然希望既能為環境、社會做貢獻,又能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
                                                                    • 如果要促進業務的發展,顯然,這件事就不能甩給某個部門,或者某個辦公室去決策,而是要由高層牽頭,把它上升到戰略高度。這樣公司才能通盤考慮,利用好自己的技術優勢,讓更多員工參與進來。
                                                                    • 首先華為意識到,自己一家的力量太小,所以要藉力,用“槓桿”。那怎麼邀請別人加入?有一個辦法,就是不要只悶頭考慮自己的目標,要多想想別人的目標,為別人服務。
                                                                    • 把所有利益攸關方變成夥伴,邀請它們都加入進來一起做事。
                                                                    • 華為的方法,是讓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都加入進來,用共創的模式推進項目。
                                                                    • 把具體實施的權力交給一線,可持續發展項目就和業務產生了互動。
                                                                    • “組局”。非政府組織掌握需求,當地教育部門掌握信息,運營商夥伴掌握網絡,內部的一線部門掌握技術和人力。邀請它們坐在一起,組一個局,就能撬動自己本來撬動不了的力量,做成自己本來做不了的大事。
                                                                    • 由高層牽頭,包容別人的目標,為夥伴服務,把決定權交給一線,這些都是為了“組局”。
                                                                    • 你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為一家中國企業工作,平時是很難受到情感方面的觸動的,但是能為家鄉做事,他們感到無比自豪,對華為的願景就有了更深的認同。
                                                                                    《喜马拉雅山的水为什么不能流入亚马逊河?》节选(2014年)
                                                                                    • 我們不能籠統來看戰略制高地,也要把這些制高地分成很多個陣地,對其進行分析,拿出策劃和措施來,實事求是地獲得成功

                                                                                    《华为的选择》: 時裝化

                                                                                    https://www.dedao.cn/article/89GEyP73eprvKBP5oQJq2Mb0kRD64d

                                                                                    • 2012年8月,余承東與消費者BG的新員工開展了一次座談。新員工向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就是“終端市場是紅海中的紅海,我們華為怎麼打進去?"
                                                                                    • 任正非在內部座談會上給手機的開發定了一個基調。他說,“你們要去思考,在時裝化的潮流中,你們怎麼贏?
                                                                                    • 時裝市場一直很擁擠。但是在2010年左右,ZARA、優衣庫等品牌還是打入了中國市場。而就在我們以為它們已經終結了戰鬥的時候,中國李寧等國潮品牌又出現了。
                                                                                    •  “紅海”是站在供給端看市場的結果,而如果站在需求端,我們會發現消費者的口味是多層次的。
                                                                                    • 如果“手機時裝化”的判斷是準確的,那它面對的挑戰其實就變了。它要處理的,是怎麼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之中,找准時機打入市場。
                                                                                    • 不管一隻股票被多少人看好,只要它在波動,你都可以靠正確的“擇時策略”賺到收益。
                                                                                    • 如果你認可“時裝化”的比喻,就會發現,越是前沿的設計,在T台上與大家見面時,爭議就越大。有人說它好,有人說它不好。這種設計最有可能成為潮流。
                                                                                    • 先行者已經指引了潮流,甚至還標註了改進的方向,但消費者還沒有形成品牌忠誠,這個時候殺入市場,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 每一位所謂的“職場精英”,其實都在經歷委屈、妥協、折磨,都在經歷所謂“英雄之旅”。華為的海報,體現出的還是一種共情能力。
                                                                                    • 華為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做到拍照比別人好,而且是要完成手機拍照到手機攝影的昇華,要讓用戶實現從影像捕捉到情感表達的跨越。

                                                                                                    《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业务汇报以及骨干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

                                                                                                    • 蘋果沒有網絡系統,愛立信沒有終端,橫跨這兩個體系,我們都具有,這也是我們能感悟進步的一個原因。
                                                                                                    • 我們要正確判斷未來,才能把握我們公司,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

                                                                                                    NO.1402 面试有难题,锦囊来帮你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B.html

                                                                                                    • 四個字:“溝通體驗
                                                                                                    • 抓住一頭一尾兩個關鍵點。開頭,進行一段干淨清爽的自我介紹;結尾,向面試官提出​​個好問題。
                                                                                                    • 自我介紹,絕對不能超過2~3分鐘。
                                                                                                    • 首先,2~3分鐘時間,一般人差不多可以說350~450字。你得在這個範圍內,說清楚兩件事:個人基本情況,以及與職位匹配的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的部分,你可以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歷和職業經歷展開。但是,千萬不要逐一展開每一段經歷。你只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經驗,從中挑選出跟應聘崗位相匹配的即可。
                                                                                                    • 提問主要是為了收集反饋。你可以直接問問面試官,自己剛剛哪裡發揮得不好,請他提出一些建議。
                                                                                                    •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問問面試官,這個崗位招聘了多久。普通的職位,招聘期通常在1到2個月左右。在這個時間範圍內,越靠近上限,說明這個崗位對候選人的要求越高。要是這樣,你談薪資的時候,不妨試著多要一些。
                                                                                                    • 如果崗位在招的時間,遠遠超過了2個月,那可得小心,這個職位很可能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坑”。比如前員工得罪了大客戶、實際薪資低於行業均線等等……那麼你就要追問一句:“之前的候選人,都是因為哪些原因,沒有入職呢?”
                                                                                                    • 除了崗位的在招時間,你還需要問問“具體的KPI考核制度”,以及“晉升和淘汰員工的標準”。這兩個問題,可以幫你判斷,自己能否滿足團隊的要求,適應公司的工作節奏。
                                                                                                    • 不管面試情況如何,一定要問點實在的問題,蒐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星期四, 3月 25, 2021

                                                                                                                    NO.1402 第27期 | 什么叫“会工作”?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l.html

                                                                                                                    • 自主創新的含義是:不自主,就沒有創新。而不是通過什麼方式創新的問題。
                                                                                                                    • 重要的東西看不到。退一步說,即使看到了,你也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 這裡面有個重要的東西叫確認權,也就是在產品設計圖紙上簽字的權力。
                                                                                                                    • 你只要是跟著別人學,你肯定撿簡單的學。
                                                                                                                    • 到最後只能是什麼細細碎碎的事情你都知道,但就是拼不起來關於這個家的一張完整的圖,這是一個特別要命的問題。
                                                                                                                    • 怎麼才能不浪費?你腦子裡得有那幅圖。想想看20年前的奇瑞,要造出自己的車,這個圖很清晰。所以,他要學什麼當然知道,他自己手裡有多少錢他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他知道,面對什麼樣的市場他也知道。
                                                                                                                    • 貝聿銘先生有一句話:“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我的問題中。”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好處在哪兒?就是你可以一邊全世界搜羅所有有價值的資源,為我所用,一邊把自己的認知資源全部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全力解決當下的問題。
                                                                                                                    • 我們沒有能力自己搞調研,研發產品類型,那怎麼辦?豐田出什麼,我就出什麼。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出這一款,但是我心裡清楚啊,豐田出這一款,一定有它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是豐田花了好多錢的調研經費才決定的。我就跟。當然,投放市場之後,我就知道這款車到底合適不合適,賣不好,我就改啊,賣得好,我就琢磨為什麼,然後加大投入啊。時間一長,我不就有本事了嗎?
                                                                                                                    • 學習這個東西,其實不怕抄,天下文章本來一大抄,怕的是你不寫自己的文章,這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來的東西好不好,有沒有用。
                                                                                                                    • 我們公司內部教大家做知識產品有個要求,就是演講一定要寫稿子,而且是逐字稿。我每場“啟發俱樂部”也要寫稿子。為啥要寫稿?因為稿子是一個可迭代的東西。在這個小劇場的舞台上,你說我現場脫稿講能不能講?能講,但是我的水平會波動,而且沒法迭代。
                                                                                                                    • 我們說中國的優勢是規模大,但本質上的優勢還不是規模,而是分層。
                                                                                                                    • 對於創新來說,一個清晰的終極圖景遠比資源要重要得多。
                                                                                                                    • 真正構成這個世界的,其實不是人,也不是組織,是人或者組織對未來想像的那張圖。
                                                                                                                    • 人和人打交道,表面上看是兩個大活人在打交道,其實是你們腦子裡那兩張圖在打交道。人和人之間的博弈,不是力量博弈,而是那張圖的博弈。
                                                                                                                    • 試錯是投資人邏輯。而創業者是在做事。創業就是把頭腦裡的那幅畫實現了。這幅圖長啥樣,我說了你也不信,但我腦子裡的圖是很清楚的。
                                                                                                                    • 左暉還說:“商業最主要的就是你會被一種畫面感激勵。在做這個事情之前,你心裡面會有一種畫面感,這種畫面感如果能夠實現的話,你覺得自己會得到非常大的滿足,非常大的激勵。
                                                                                                                    • 為什麼人類社會演進得這麼快?人腦子裡有圖畫。這是人類給世界帶來的變量。人類社會之所以有今天這樣,靠的是想像力,是腦子裡圖景和圖景的碰撞,不是進化過程。
                                                                                                                    • 一個人能不能學好,其實並不是資源問題,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學習資源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誰能生成那個圖的問題,是誰能定義任務、解決挑戰的問題。
                                                                                                                    • 世界不是按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
                                                                                                                    • 任務設計最終的目標是激發孩子的潛能。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埋得很深很深,如果沒有豐富的學習經歷讓他去嘗試成功、品嚐失敗,那麼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擅長什麼、還能做什麼。好的學習任務,能創造各種可能性,讓孩子在學習中暴露自己的認知水平、看見自己的成長。
                                                                                                                    • 一個人會不會講課,重點不是你對知識熟還是不熟,是一個大活人坐在你對面,你講完了之後,他的整個認知狀態經歷了什麼樣的改變,他帶著什麼樣新的認知走出這個教室。這個圖你沒有,你就不是一個會講課的人。
                                                                                                                    • 我們這個時代,所有聰明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不是在替老闆打仗,而是想辦法畫出一張圖讓老闆放心,然後這塊就歸我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博弈邏輯。
                                                                                                                    • 人們在規劃一件事時,往往會高估自己對其的控制力;在具體做一件事時,又會低估自己對其的控制力。
                                                                                                                    • 視頻內容就分四類:第一類叫流行文化。第二是消費。第三類叫視覺奇觀。第四類就是知識
                                                                                                                    • 工作其實分三層(阿倫特的理論):勞動(labor)工作(work)、行動(action)
                                                                                                                    • 生活的踏實感、確定感,是人的幸福之源。能夠想像終局,是人的大腦極其需要的東西。

                                                                                                                                                                    星期三, 3月 24, 2021

                                                                                                                                                                    《华为的选择》: 給思維換腦

                                                                                                                                                                    https://www.dedao.cn/article/vWbYRP1mxqd2VGd6zdJQjM096EBkr8

                                                                                                                                                                    • 生意場上有一個魔咒:B2B公司轉型做B2C,不可能成功。很多企業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生產線,卻做不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 2C和2B最大的不同,是B端客戶能說出自己想要什麼,而C端客戶說不出來
                                                                                                                                                                    • 比起費時費力去構建洞察消費者的能力,剛剛轉型的華為,更傾向選擇一種跟隨策略,沿著別人已經鋪設的賽道,努力做到更好、更極致。而這恰恰被證明是錯的
                                                                                                                                                                    • 這種奮鬥者文化當然是公司的寶藏,但它也容易讓大家養成“路徑依賴”的習慣。
                                                                                                                                                                    • 強調“終端產業競爭力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消費者”,不能再用工程師的思維來考慮問題,不能天真地以為,工程創新可以自動轉化為大眾喜愛的產品。
                                                                                                                                                                    • 華為意識到,要想改變團隊的文化,就要讓設計和用戶體驗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 華為決定讓所有研發人員與消費者進行零距離接觸。它啟動了一個叫做“萬人站店”的活動,也就是讓所有工程師到門店去,體驗服務人員的工作。這可能是華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輪崗”。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的讲话节选(2014年)

                                                                                                                                                                              • 我們現在要清楚“我是誰,從哪裡來,準備到哪裡去?”今天之所以與大家溝通,就是擔心你們去追求規模,把蘋果、三星、小米作為目標,然後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當然要向蘋果、三星和小米學習他們的優處,但不要盲目對標他們。
                                                                                                                                                                              • 堅持走一條正確的路是非常困難的
                                                                                                                                                                              • 銷售額是為了實現利潤需要的,不是奮鬥的目標。終端沒有粘性,量大而質不優,口口相傳反而會跌下來。不要著急,慢慢來,別讓互聯網引起你們發燒。
                                                                                                                                                                              • 華為公司要堅持跑馬拉松,要具有馬拉松精神,慢慢跑,要持續盈利。
                                                                                                                                                                              • 互聯網的特性是對標準化、數字化的內容傳輸的便利性和規模化。它是促進實業在挖掘、消化信息後的改進,所謂互聯網時代,是信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促進實業、服務的進步,並不是僅指網絡商本身。
                                                                                                                                                                              • 我們的價值評價體係要改變過去僅以技術為導向的評價,大家都要以商業成功為導向
                                                                                                                                                                              • 手機三大功能:通信、圖像、操作系統
                                                                                                                                                                              •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客戶需求應該有個正態分佈規律,可以用數學方法來分析人類信息需求的軌跡。
                                                                                                                                                                              • 在最終用戶使用量最大的功能這塊,我們要下決心做好;對於邊緣部分,即使高技術、高水平的需求,有點問題也沒關係。
                                                                                                                                                                              • 應用平台不一定要自己開發,誰做得好就跟誰捆綁,一定不能捆綁垃圾應用。我們要集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若我的車沒油了,搭上有優勢的車,也就有優勢了。

                                                                                                                                                                                                NO.1401 被误解的《清明上河图》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A.html

                                                                                                                                                                                                • 《清明上河圖》是一件很大的作品,高24.8厘米,長度超過了5米。
                                                                                                                                                                                                • 這不是清明節,而是清明時節。在北宋上半葉,每到清明時節,會按照慣例打開汴河口,接通黃河和汴河。這個時候,等在宿州的船會逆流而上,給等待已久的開封運送來自南方的物資,包括糧食和各種各​​樣的物品。這才是這件作品的背景。
                                                                                                                                                                                                • 散點透視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特殊的透視方法,就是隨著視線的移動,透視點也在改變。
                                                                                                                                                                                                • 這件作品並不是真正的散點透視,而是平行透視。
                                                                                                                                                                                                • 什麼是平行透視呢?平行透視是抬高觀者的視角,形成俯瞰一切的效果。但是近景與遠景的比例差別很小,畫面既可以呈現全景,又能呈現近景的細節。

                                                                                                                                                                                                閱讀就是一切,一篇大腦研究打破學科界線

                                                                                                                                                                                                https://technews.tw/2021/03/16/reading-is-everything/

                                                                                                                                                                                                • 大腦並非直線運作,而是以交錯重疊的方式處理閱讀、寫作和算術等任務,因此閱讀技能也關乎數學能力。
                                                                                                                                                                                                • 大腦連接閱讀的方式實際也影響大腦運算數學的方式,表示閱讀能力將影響一個人如何解決其他領域的問題。

                                                                                                                                                                                                星期二, 3月 23, 2021

                                                                                                                                                                                                NO.1400 文艺复兴到底复兴了什么?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w.html

                                                                                                                                                                                                • 我們介紹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樣,它並不是反宗教的。恰恰相反,它是由渴望重樹威信的教會推動的。
                                                                                                                                                                                                • 對於教會來說,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只是資源,而怎麼把它和基督教的神學進行整合,達到重振權威的目的,這才是要關注的事情。
                                                                                                                                                                                                • 把古希臘思想和基督教神學整合起來,13世紀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乾過一次。他寫了一本《神學大全》,把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的神學進行了整合,成為了當時的正統。
                                                                                                                                                                                                • 費奇諾正是美第奇家族贊助成立的柏拉圖學院的院長,他寫了一本《柏拉圖主義神學》。
                                                                                                                                                                                                • 普羅提諾認為,個別靈魂可以通過凝神靜氣,找到一個神秘通道,向上直達神意。
                                                                                                                                                                                                • 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是某些人在仰望星空。
                                                                                                                                                                                                • 聖徒通過一種純粹智性的目光與上帝溝通,即可被上帝的聖愛所充滿。這個狀態,叫“智性觀照”。而這個過程,則被稱為“出神”。
                                                                                                                                                                                                • 柏拉圖腋下夾著他的代表作《蒂邁歐篇》,手指著天,強調著理念和原型。
                                                                                                                                                                                                • 亞里士多德手裡拿著他的代表作《尼各馬可倫理學》,手指著地,強調知識來源於經驗。
                                                                                                                                                                                                • 文藝復興運動,本質上是教會把柏拉圖哲學思想作為外部資源,與基督教教義進行整合,以重新樹立權威的一次努力。
                                                                                                                                                                                                • 早在公元三世紀,新柏拉圖主義的代表人物普洛提諾曾經向自己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作為在物質的泥沼中沉淪掙扎的人類,如何得到救贖呢?如何才能做到,如柏拉圖建議的那樣,盡可能地與神相似呢?

                                                                                                                                                                                                                    NO.1399 我们都有搞懂艺术的权利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Q.html

                                                                                                                                                                                                                    • “時代之眼”。意思是在對繪畫進行解讀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還原畫家當時所處的環境。
                                                                                                                                                                                                                    • 所謂古典藝術,也就是訂製時代。這個時代,訂畫者、甲方決定畫什麼,如何構圖、使用什麼材質和顏色。在這個階段,畫家只是匠人,談不上什麼創作自由。
                                                                                                                                                                                                                    • 現代藝術,畫家的畫不再是某個甲方的訂件,而是通過畫廊向不特定人群銷售。所以,畫家們急切地想知道大眾想什麼,要什麼。
                                                                                                                                                                                                                    • 當代藝術,是布雷頓森林協議垮台後,藝術品成為富豪、專業收藏家、金融機構的投資品。藝術品成為了一個保值和投資手段,所以當代藝術,就要用資本的邏輯去解釋。當代藝術,被關注得多,被談論得多,就值錢。

                                                                                                                                                                                                                        星期一, 3月 22, 2021

                                                                                                                                                                                                                        《华为的选择》: 漏斗形研發

                                                                                                                                                                                                                         

                                                                                                                                                                                                                        https://www.dedao.cn/article/5Mr9mzb36pP4JL5bpkXkWqB2EYNegL

                                                                                                                                                                                                                        • 創新的難點在於“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 管理創新的兩個方法
                                                                                                                                                                                                                          • 第一個方法就是捨得花錢。華為每年都會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中。
                                                                                                                                                                                                                          • 第二個經驗,就是採用雙輪驅動的創新管理機制。
                                                                                                                                                                                                                        • 客戶給你提需求,你來滿足,這就是需求推動創新
                                                                                                                                                                                                                        • 你自己執意想做一件事,然後再去市場上找變現手段,這就是願景推動創新
                                                                                                                                                                                                                        • 不管你本來的創新機制是什麼,如果你想同時做這兩件事,一定要額外花資源,重新設計一個組織架構,匹配相互獨立的人員和預算。
                                                                                                                                                                                                                        • 產品創新的研發週期通常在三年以內,而技術創新少則5年,多則10年往上,而且成功率很低。
                                                                                                                                                                                                                        • 華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總結起來是這麼幾個詞:“先放後管,管中有放,放中有管”。
                                                                                                                                                                                                                        • 華為的研發體制想像成一個漏斗。這個漏斗上面寬,也就是“放”得多,下面窄,也就是“管”得多。所謂“先放後管”,就是讓項目從上往下流。
                                                                                                                                                                                                                        • 這個“放”中又有“管”,怎麼講呢?因為討論的範圍足夠大,所以每位參與的員工,都因此了解了企業的目標
                                                                                                                                                                                                                        • 華為把研發分為了四步:“理論突破”“技術發明”“技術創新”“技術完備”。
                                                                                                                                                                                                                        • 華為成立了兩個組織,“戰略研究院”和“2012實驗室”。戰略研究院負責前兩個步驟,2012實驗室負責後兩個,當然中間肯定會有交叉。
                                                                                                                                                                                                                        • 技術發明”和“理論突破”的區別就在於考慮沒考慮應用。
                                                                                                                                                                                                                        • 在“技術發明”階段,主導權雖然掌握在科學家手裡,但華為還是會派工程師參與,時間要求也縮短為五年左右
                                                                                                                                                                                                                        • 技術創新”階段,華為的工作就是以“管”為主了。不僅時間要求縮短到3~5年,主導權也回到了自己手中,而且項目負責人通常變為了具備工程經驗的研發人員。
                                                                                                                                                                                                                        • 技術完備”,這個過程基本就沒有“放”的成分了,華為會用嚴格的管理手段,控制整個過程在1~2年內結束。
                                                                                                                                                                                                                        • 華為會提前邀請潛在客戶參與到研發過程中
                                                                                                                                                                                                                        • 技術能否被行業採納,關鍵要看之後的國際標準如何制定,而客戶是這個過程的參與者,人家有投票權。提前讓客戶了解你的最新技術,這不僅是責任,也是一個爭奪話語權的手段。
                                                                                                                                                                                                                        • 為了提前摸清市場的需求。所謂“參與”,其實就是試用。
                                                                                                                                                                                                                        • 建外場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成“管”的一部分。通信行業本來就有這種做法,但華為把它前置到了研發過程中,並且主動承擔了成本。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邀請客戶監督,管控研發流程,進而進一步降低風險的方法。
                                                                                                                                                                                                                        • 總結下來就是“前期科學家主導,後期工程師主導;前期開門吸納力量,後期關門自主把控;前期充分給予時間,並且容忍失敗,後期嚴格限制時間,並且引入客戶監督”。

                                                                                                                                                                                                                        NO.1398 轻断食,身体会发生哪些好改变?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g.html

                                                                                                                                                                                                                        • 醫學上的輕斷食,是一種醫學飲食治療,它不僅對斷食的頻率、斷食的時間有要求,還對斷食那天的能量攝入有嚴格的規定。
                                                                                                                                                                                                                        • 輕斷食的好處分成了三類——幫助減肥、治療疾病和延年益壽。
                                                                                                                                                                                                                        • 在斷食8-12個小時後,飢餓會啟動第一波代謝改變。這時候,身體裡的糖已經消耗完了。沒有了糖作為第一手能源,身體只能分解脂肪,把分解出的酮體作為能源物質;緊接著,這些酮體會啟動神經內分泌傳導信號,告訴我們的細胞核,“身體沒有能量了,快想辦法”;細胞核收到信號後,會啟動一系列的自我保護效應,包括降低蛋白質合成、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壞細胞的自我清除等等。
                                                                                                                                                                                                                        • 醫學上,輕斷食有一套基本的規定動作,包括三步——
                                                                                                                                                                                                                          • 第一步,就是判斷吃什麼。
                                                                                                                                                                                                                            • 首先,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讓自己餓得慢一點。
                                                                                                                                                                                                                            • 其次,保證每公斤體重1g以上的蛋白質攝入。
                                                                                                                                                                                                                            • 最後,保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補充。
                                                                                                                                                                                                                          • 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吃?
                                                                                                                                                                                                                            • 這500-700大卡的食物,要在6-8小時之內吃完。
                                                                                                                                                                                                                            • 這8小時,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還是中午11點到晚上7點,你都可以自由選擇。
                                                                                                                                                                                                                          • 第三步——輕斷食的頻次。
                                                                                                                                                                                                                            • 一種是輪替方案,也就是輪著來,今天輕斷食,明天正常飲食,每週輕斷食不超過3天。
                                                                                                                                                                                                                            • 另一種是“5+2”方案,一周當中任意兩天輕斷食,其餘五天正常。
                                                                                                                                                                                                                        • 一個6個月的輕斷食減肥方案,就可以這樣循序漸進:
                                                                                                                                                                                                                          • 第一個月,每週只有1天輕斷食,這一天可以吃到1000大卡食物,從早8點到晚6點,10個小時內吃完。
                                                                                                                                                                                                                          • 第二個月,我們每週增加一天,2天輕斷食,每天還是1000大卡,進食時間減少到8個小時(早8點到晚4點)。其他日子裡正常吃。
                                                                                                                                                                                                                          • 第三個月,還是每週兩天,每天減少到750大卡,進食時間縮減到6個小時(早8點到晚2點)。
                                                                                                                                                                                                                          • 第四個月,每週兩天,每天再少吃一點,減少到500大卡,進食時間還是6個小時(早8點到晚2點)。
                                                                                                                                                                                                                          • 這樣再維持兩個月,我們就完成計劃了。

                                                                                                                                                                                                                                                            星期六, 3月 20, 2021

                                                                                                                                                                                                                                                            《华为的选择》: 向左傾聽

                                                                                                                                                                                                                                                            https://www.dedao.cn/article/rykaNlMY5gn3Jq1dj7J7EAROW0DLje

                                                                                                                                                                                                                                                            • 在成為領頭羊後,很多公司會發現自己面對一個局面。就是前方再也沒有可超越的對手,自己的敵人變成了行業的現狀。要想繼續實現增長,就必須突破行業的天花板,把整個牌局做大。而這個時候,大家往往會發現,原來的方法不起作用了。
                                                                                                                                                                                                                                                            • 客戶提不出新的需求,這恰恰說明,行業發展的底層動力不足了。這個時候,你的目標就要發生轉變,從抓住機會,轉變為創造機會。你不能只從需求端找答案了,應該把視野轉向供給端。
                                                                                                                                                                                                                                                            • 我們總說“研發研發”,但它實際上包括“研究”和“開發”。
                                                                                                                                                                                                                                                            • 開發”指的是把技術變成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 研究”的核心是技術創新
                                                                                                                                                                                                                                                            • 以前做“開發”,響應的是客戶需求。現在做“研究”,響應的又是誰的需求呢?
                                                                                                                                                                                                                                                            • 研究”並不是漫無目的,它響應的是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對未來人類美好生活提出的願景。這種模式叫做“願景驅動創新”。
                                                                                                                                                                                                                                                            • 當發展遇到天花板時,華為的策略是回頭看,看供給端提出了哪些能夠繼續推動行業發展的美好願望。
                                                                                                                                                                                                                                                            • 整個通信行業的頭頂上飄著兩朵烏雲。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是香農信息論,而硬件開發受到摩爾定律的製約。這兩個基礎理論是ICT產業的支柱,同時也是天花板。
                                                                                                                                                                                                                                                            •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制約行業發展最大的技術障礙是什麼。如果這個障礙在可預見的時間裡會被解決,那就說明只要沿著這個方向走,現在搞的許多創新,未來都有可能商業化。
                                                                                                                                                                                                                                                            • 下游企業和上游企業的商業模式有著根本的不同。下游企業往往直接從消費者身上獲得利潤,所以它們更在意信息的分發,而不是底層的編碼與傳輸技術。而上游企業與底層技術打交道更多,對天花板問題也就更有體感

                                                                                                                                                                                                                                                                              任总与Fellow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6年)

                                                                                                                                                                                                                                                                              • 我們現在講的是管道戰略,沒有講電信戰略,大家一定聽到我們的口號是有變化的。不管什麼樣的信息流動,從空中流下,可能高頻度、小窄帶,存在顛覆互聯網的低頻度、超寬帶的一部分應用。即使顛覆了運營商,我們也要活下來。
                                                                                                                                                                                                                                                                              • 我們一定要從雞蛋殼裡打出去,產生一個新生命,而不是讓別人從外面向裡打碎了,成了一個煎蛋。
                                                                                                                                                                                                                                                                              • 有的部門與美國大學教授合作,還提出很多附加條件,不要這樣做。我們去支持大學裡的教授,喝杯咖啡溝通溝通,聽聽他的講話,理解他這篇文章的意義,就能得到很大啟發。你們晚上沒有事,也可以看看生物等這些跨學科書籍。
                                                                                                                                                                                                                                                                              • 雖然不能去創造發明,但增強對其他學科理解,當其他學科的專家跟你聊天時,就能感知他學問的價值用途
                                                                                                                                                                                                                                                                              • 名和利雙方各只收穫一條,兩者不矛盾,不就成為合作夥伴了嗎?
                                                                                                                                                                                                                                                                              • 要有不同的觀點,才叫多路徑,未來走的途徑就越來越心胸寬廣。胸懷世界,就要敢氣吞山河。

                                                                                                                                                                                                                                                                                        《华为的选择》: 開放透明

                                                                                                                                                                                                                                                                                        https://www.dedao.cn/article/e1k8gp2WGMzqJ3mb0vK5YmP6DOjxAL

                                                                                                                                                                                                                                                                                        • 當原有行業的霸主打壓你,你該怎麼辦。當時我們說,你應該算大賬,不看場內看場外。
                                                                                                                                                                                                                                                                                        • 隨著你變得越來越強大,你可能會遇到一個新問題,就是場外的某些勢力也加入了進來。你的對手不再是某個既得利益者,而是整個環境,它開始對你形成一個整體性的反制。
                                                                                                                                                                                                                                                                                        • 它的出發點很簡單,解決問題的責任永遠不能讓客戶承擔。
                                                                                                                                                                                                                                                                                        • 既然自己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而不僅僅是一家能和全球打交道的中國企業,那自己就應該把自己打開,讓更多的人參與公司的發展。
                                                                                                                                                                                                                                                                                        • 華為決定,讓本地人加入澳大利亞分公司的管理層,組建本地董事會。
                                                                                                                                                                                                                                                                                        • 本地董事會當然會制約企業的行為,但另一方面,它也為公司與當地人架設了信任的橋樑
                                                                                                                                                                                                                                                                                        • “組建本地董事會”是應對跨文化信任挑戰的“術”,而“開放”則是華為在全球化過程中,一以貫之的“道”。
                                                                                                                                                                                                                                                                                        • 華為採取的策略是主動配合審查,它做了兩件前所未有的事。
                                                                                                                                                                                                                                                                                          • 第一是把自己攤在手術台上,拆解給對方看,並且教會對方怎麼理解自己的設備;
                                                                                                                                                                                                                                                                                          • 第二,就是幫助對方建立審查標準。
                                                                                                                                                                                                                                                                                        • 越是不被信任,越是要讓自己的產品、技術變得透明。

                                                                                                                                                                                                                                                                                                      《从人类文明的结晶中,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节选(2018年)

                                                                                                                                                                                                                                                                                                      • 未來公共關係的價值觀與綱領是“合作共贏”,要建立一個開放的思想架構。
                                                                                                                                                                                                                                                                                                      • 作共贏是公司的大思想,實現過程是困難的,要允許部門不聽話,慢慢會轉過來的,這就是華為。
                                                                                                                                                                                                                                                                                                      • 公共關係走的是合作共贏、領袖姿態的道路;技術和市場口要領先,走的是競爭道路。雙方走的也許是不同的道路,慢慢協調,公共關係是多幫助,不是多指責。如果是走相同的道路,正反饋容易讓公司走向極端。公共關係對公司應該是負反饋,要約束公司的一些極端行為。
                                                                                                                                                                                                                                                                                                      • 公共關係以前主要是對外的一塊盾牌,以後不僅是對外的盾牌,也是對內思想轉變的催化劑,對內、對外都要開放。
                                                                                                                                                                                                                                                                                                      • 有人問,華為為什麼能夠做到上下總體一致,其實就是立法權大於行政權。我們在討論的時候,是允許大家發言的,包括反對,一旦做了決定,你不執行就下崗。

                                                                                                                                                                                                                                                                                                              NO.1397 怎样把上级拉到你的战线里?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P.html

                                                                                                                                                                                                                                                                                                              • 為了達成提高人均單產這個任務,我會做這三件事:
                                                                                                                                                                                                                                                                                                                • 第一,嘗試找到不靠堆人力進行業績提升的渠道,例如新媒體;
                                                                                                                                                                                                                                                                                                                • 第二,提升現有員工的推廣能力;
                                                                                                                                                                                                                                                                                                                • 第三,汰換尾部低產員工,等三個月後,人均單產增加達到一定標准後,再判斷是不是增加人手。
                                                                                                                                                                                                                                                                                                              • 一百天也就是十四周,每週結束後,你可以快速地跟上級回顧一下進展。
                                                                                                                                                                                                                                                                                                              • 正確的上下級合作姿勢應該是什麼呢?我總結出來,叫“聯手創造更大的價值”。你比上級離一線更近,所以你更懂客戶、更懂團隊。上級比你離高層更近,所以他更懂戰略、更懂資源的分配。
                                                                                                                                                                                                                                                                                                              • 這四個問題是:第一,老闆你要什麼?第二,老闆你能給什麼?第三,老闆我怎麼配合你?第四,老闆你怎麼支持我?
                                                                                                                                                                                                                                                                                                              • 聰明的中層會把重心放在資源上,這時候第二個議題就派上用場了,你要和上級一起討論“你能給我什麼?”,也就是說,我需要哪些支持,才能完成目標。
                                                                                                                                                                                                                                                                                                              • 你要和你的上級確認,他希望你和他的溝通方式、匯報節奏是怎樣的。
                                                                                                                                                                                                                                                                                                              • 作為新任的管理者,你可以用“百日計劃”,跟你的上級規劃你的前三個月,如何有節奏地出業績。另外,你可以圍繞“老闆你要什麼?老闆你能給什麼?老闆我怎麼配合你?老闆你怎麼支持我?”,這四大議題,和你的上級建立一種“聯手創造價值”的職場合作關係,幫助你的上級,讓他更好地幫助你。

                                                                                                                                                                                                                                                                                                                              NO.1396 如何打造团队心理安全?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u.html

                                                                                                                                                                                                                                                                                                                              • 問題:為什麼有的組織,氛圍特別好,成員之間可以直率地指出對方的錯誤、公開地探討彼此的問題;有的組織卻恰恰相反,工作明明出了問題,但員工就是不願說、不敢說,眼睜睜看著事情變壞呢?
                                                                                                                                                                                                                                                                                                                              • 團隊成員缺乏心理安全,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判斷,結果,讓團隊和自己付出了聲譽、生命的代價——在危急情況下,能不能讓員工敢於暢所欲言,常常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 心理安全就是指這樣一種氛圍:員工相信在工作場所發聲是安全的,他們知道別人歡迎、期待自己的觀點;他們不用把注意力放在自我保護上,可以專注於有價值的討論;即使當眾主動承認某個錯誤、發出求助,或者給大家帶來壞消息,也沒問題。
                                                                                                                                                                                                                                                                                                                              • 谷歌做過一個橫跨多年的研究,叫做“亞里士多德項目”。研究結果顯示,為什麼有的團隊比其他團隊表現更好?關鍵因素就是心理安全,即使最聰明、最有自驅力的員工,也需要一個心理安全的工作環境,來最大化地貢獻他們的才能。
                                                                                                                                                                                                                                                                                                                              • 2017年,調研公司蓋洛普提出了一個估算:假如一家企業有60%的員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視,可以自由地發言,那麼,員工的流失率可以降低27%、安全事故減少40 %,生產率提高12%——可見,對於企業來說,為員工提供有充分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有多重要。
                                                                                                                                                                                                                                                                                                                              • 提供心理安全感,不是為了讓團隊成員停留在“舒適區”,而是在壓力和動力水平都較高的情況下,讓團隊進入“學習區”,積極地展開相互學習和協作
                                                                                                                                                                                                                                                                                                                              • 心理安全和“信任”有很多共同點,但它們並不是一對可以互換的概念。關鍵的區別在於,心理安全感是整個團隊共同感知到的體驗、氛圍,而“信任”只存在於個體心中;信任可以對他人保持“適當的懷疑”,而心理安全意味著,要首先給予他人“適當的支持”——比如,當同事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你會相信他的動機、出發點是好的,雖然他出了問題,但你會往好處想。
                                                                                                                                                                                                                                                                                                                              • 研究顯示,工作中體會到的心理安全感,跟員工的個性特徵沒有關係。在心理安全充足的大環境裡,員工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他們的性格是偏內向還是偏外向。
                                                                                                                                                                                                                                                                                                                              • 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只有每個人都保持極高的參與度、從各自的視角輸出不同的建議和擔憂,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協同完成目標
                                                                                                                                                                                                                                                                                                                              •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團隊成員的焦慮和壓力水平都很高,人們更容易產生認知偏見,很難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某個觀點、決策存在問題。這個時候,更需要團隊成員勇敢地提出問題,發現盲點、避免團隊走入誤區。
                                                                                                                                                                                                                                                                                                                              • 怎樣營造一個能夠提供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
                                                                                                                                                                                                                                                                                                                                • 第一,公開告知真實處境。
                                                                                                                                                                                                                                                                                                                                • 第二,你需要邀請團隊成員積極發言。
                                                                                                                                                                                                                                                                                                                                • 第三,你還要積極傾聽,不吝讚賞。

                                                                                                                                                                                                                                                                                                                                                      NO.1395 告别“假管理”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n.html

                                                                                                                                                                                                                                                                                                                                                      • OKR管理起源於英特爾,成型於谷歌。
                                                                                                                                                                                                                                                                                                                                                      • OKR是需要一種特定氣候的管理方式。一種管理方式能不能在一個公司起到作用,取決於這個公司里特定的氣候,這個氣候包括公司的文化,也包括公司既有的管理方式。當然,最重要的是公司領導人的價值觀、秉性、脾氣、性格等等。
                                                                                                                                                                                                                                                                                                                                                      • 什麼叫假管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教練,比賽的時候站在球場外,滿頭大汗地大喊大叫,一直在指揮、命令、控制球員的每一個行為。這樣的管理者看上去很勤奮,但是他是一個假管理者,只是在試圖表現出一個管理者的形象,扮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但他並不是真正在管理。
                                                                                                                                                                                                                                                                                                                                                      • executive的意思就是,他是目標的執行者
                                                                                                                                                                                                                                                                                                                                                      • 德魯克把管理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確的目標,真正在掌管一個公司,驅動著以首席執行官為代表的眾多執行者去執行這個目標。第二種就是沒有目標,但是有很多manager,也就是監管者、掌控者,下命令的人在實施所謂的管理。這種管理都是假管理。
                                                                                                                                                                                                                                                                                                                                                      • 管理者還要做一個事情,就是關鍵指標。有些指標是不重要的,20%的指標決定了80%的結果。所以,你要確定什麼是關鍵指標,KPI就是關鍵業績指標。
                                                                                                                                                                                                                                                                                                                                                      • 指標是為了實現目標的,但是指標常常是與目標為敵的。
                                                                                                                                                                                                                                                                                                                                                      • CEO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句話概括,他就是發現苗頭的人,也就是在苗頭當中發現目標的人。
                                                                                                                                                                                                                                                                                                                                                      • 有成效、能夠成事的執行者,不是追求權力和所謂的效率,只追求眼下的小利益、小目標,而忘記大目標的人,與其說他是一個監管者,不如說是一個教導者,或者說是一個謙遜的先知。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發現趨勢,調整趨勢。

                                                                                                                                                                                                                                                                                                                                                                    星期五, 3月 19, 2021

                                                                                                                                                                                                                                                                                                                                                                    《华为的选择》: "梯形"溝通

                                                                                                                                                                                                                                                                                                                                                                    https://www.dedao.cn/article/5Mr9mzb36pP4JL5bprXkWqB2EYNegL

                                                                                                                                                                                                                                                                                                                                                                    • 雖然產品很少出問題,但是類似這樣的客訴卻經常冒出來。華為總感覺,客戶對自己的要求,似乎比對競爭對手要嚴。
                                                                                                                                                                                                                                                                                                                                                                    • 華為發現,自己只看重解決問題,但是客戶不僅看重解決問題,還看重同步問題。
                                                                                                                                                                                                                                                                                                                                                                    • 西方客戶非常看重層級。有些問題,你必須匯報到高層去討論,然後才能解決。
                                                                                                                                                                                                                                                                                                                                                                    • 華為發現,自己和客戶打交道的方式,呈現出了一種U型的模式。英文字母裡那個U。底下連著,但中層往上就斷了。基層一直在交流,解決問題,但是上面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最終導致的,就是客戶高層的不信任。
                                                                                                                                                                                                                                                                                                                                                                    • 把交流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事情對事情”“組織對組織”“人對人”以及“戰略對戰略
                                                                                                                                                                                                                                                                                                                                                                    • 扶手越是靠下,越應該重視“事情對事情”“組織對組織”的交流;而扶手越是靠上,越應該重視“人對人”“戰略對戰略”的交
                                                                                                                                                                                                                                                                                                                                                                    • 對於靠下的扶手,華為要求自己的海外組織,包括代表處和分公司,按照客戶的溝通習慣,確定什麼信息需要同步,由什麼層級來同步,用什麼方式來同步,頻率是什麼等等一系列規矩,然後要求大家嚴格按照規矩做事。
                                                                                                                                                                                                                                                                                                                                                                    • 任何客戶都看重人對人的信任。
                                                                                                                                                                                                                                                                                                                                                                    • 請西方客戶吃中餐,推薦點土豆絲。為什麼呢?因為老外吃了一輩子土豆,都沒有想過這個東西還能切成絲炒著吃。在他們眼裡,這就是東方的魅力。
                                                                                                                                                                                                                                                                                                                                                                    • 本地客戶對華為最大的不信任,就是你的戰略目標。你來歐洲,是想賺一筆就走,還是想為本地發展作出貢獻,分享未來的紅利。
                                                                                                                                                                                                                                                                                                                                                                    • 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建立“戰略對戰略”的信任關係,讓對方相信,華為的目的不是搶飯碗,而是為歐洲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从另一个角度谈市场创新——论职业麻木(2006年

                                                                                                                                                                                                                                                                                                                                                                                      • 其實對於電信運營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對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我們又到底了解多少?我們有多少建議除了粗略的概念或理念還可以拿出具體的數據出來?難道他們真像我們想像的用了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 幾年前一套膠片打全國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還了,說白了許多講膠片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職業麻木!
                                                                                                                                                                                                                                                                                                                                                                                      • 往往在批評別人不重視知識營銷、不進行市場創新的同時,我們自身都已不自覺地成為市場創新的最大障礙。

                                                                                                                                                                                                                                                                                                                                                                                          你有完整的"儀表盤"嗎?

                                                                                                                                                                                                                                                                                                                                                                                          https://www.dedao.cn/article/6EBOqDNZ27YlVdwYBAKm4bQ1odMAkg

                                                                                                                                                                                                                                                                                                                                                                                          • 很多事,明明可以做,為什麼又不可以?
                                                                                                                                                                                                                                                                                                                                                                                          • BBC預測2021全球科技趨勢,第一條不是什麼居家辦公、自動駕駛,而是打壓科技巨頭。
                                                                                                                                                                                                                                                                                                                                                                                          • 有個詞叫“劇場效應”。本來大家都坐著看演出。一個人為了看得更清楚,站起來看。後面的人為了不被擋住,都得站起來看。大家都站起來以後,視線跟坐著看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都更累
                                                                                                                                                                                                                                                                                                                                                                                          • 強者,往往是在用一個殘缺的儀錶盤。
                                                                                                                                                                                                                                                                                                                                                                                          • 秦始皇在滅掉六國之前做錯了什麼?
                                                                                                                                                                                                                                                                                                                                                                                          • 商鞅變法是哪一年?是公元前350年左右,公元前四世紀中葉。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哪一年?公元前221年。中間隔了100多年。
                                                                                                                                                                                                                                                                                                                                                                                          • 秦國確立在軍事上對山東六國的絕對優勢是哪一年呢?你肯定知道,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
                                                                                                                                                                                                                                                                                                                                                                                          • 不是不能打,而是沒有必要,不打反而是秦國的最優策略。從秦昭襄王、到秦孝文王,到秦莊襄王,再到呂不韋執政時期,這30年的秦國就像養羊一樣,留著富庶而衰落的六國,時不時攻殺劫掠一回,收益可觀,還不用承擔管理成本,多好?
                                                                                                                                                                                                                                                                                                                                                                                          • 第一種看不見的儀錶盤。只算自己的賬,不算對方的賬。
                                                                                                                                                                                                                                                                                                                                                                                          • 第二種“看不見的儀錶盤”:看得見收益,看不見收益帶來的風險。
                                                                                                                                                                                                                                                                                                                                                                                          • 顯性的力量,容易被看到。隱性的麻煩,很容易被忽略。更要命的是,這裡面是一個貫通的邏輯:顯性的力量容易激發起隱性的麻煩。
                                                                                                                                                                                                                                                                                                                                                                                          • 市場競爭產生了負面的社會後果?沒關係,一是競爭失敗者忍著,二是社會慢慢消化,三是政府兜底。一句“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就把所有這些人的社會存在全部抹掉了
                                                                                                                                                                                                                                                                                                                                                                                          • 現在的公司,和100年前的公司不一樣,它是一個可以被金融加速的新物種了。
                                                                                                                                                                                                                                                                                                                                                                                          • 金融的本質,是把所有空間和時間的價值都壓縮到一個點上爆發的工具。會用金融的公司都明白:通過融資,可以加速歷史的進程。
                                                                                                                                                                                                                                                                                                                                                                                          • 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
                                                                                                                                                                                                                                                                                                                                                                                          • 離開速度談惡果也是耍流氓。在足夠高的速度下,不惡的事成了惡事,小惡成了大惡,可以被容忍的惡成了不可被容忍的惡,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惡成了要承擔後果的惡。
                                                                                                                                                                                                                                                                                                                                                                                          • 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古德哈特定律:“若一個經濟學的特性被用作經濟指標,那這項指標最終一定會失去其功能,因為人們會開始玩弄這項指標
                                                                                                                                                                                                                                                                                                                                                                                          • 我正在做的這件事,我願意我的孩子也這麼幹,也按照這種方式生活嗎?如果不願意,你覺得孩子這麼做是不對的,那麼我也不要幹
                                                                                                                                                                                                                                                                                                                                                                                          • 我做的這件事,我的父母知道了,他會為此感到光榮、驕傲,願意到處說嗎?如果他們不覺得光榮,那麼我也不要幹。
                                                                                                                                                                                                                                                                                                                                                                                          • 假設我最終成了一個成功人士,成功到了要名留史冊的那種程度,給我寫傳記的人,我願意他把我現在做的這件事寫進去嗎?
                                                                                                                                                                                                                                                                                                                                                                                          • 我做的這件事,如果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做到我能想像的最好,再把它乘上一萬倍,那它是一個可以被社會普遍接受和祝福的事情嗎?
                                                                                                                                                                                                                                                                                                                                                                                          • 正道就是可持續的東西,就是你得到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在所有其他人看來,都是你應得的東西,這就可持續了。如果當把你自己賺錢的方法一點不保留地公佈於眾時,大家都覺得你是一個騙子,那這個方法肯定不可持續。如果把賺錢的方法一點一滴毫無保留告訴所有的人,大家都覺得你這個賺錢的方法真對,真好,我佩服,這就是可持續的。這就叫大道,這就叫正道。
                                                                                                                                                                                                                                                                                                                                                                                          • 茨威格這樣評價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星期四, 3月 18, 2021

                                                                                                                                                                                                                                                                                                                                                                                                                                    《华为的选择》: 自我批判

                                                                                                                                                                                                                                                                                                                                                                                                                                     

                                                                                                                                                                                                                                                                                                                                                                                                                                    https://www.dedao.cn/article/Ay7GQpR6ndOgX6kmnlK8eBvPzMN4lw

                                                                                                                                                                                                                                                                                                                                                                                                                                    • 做企業的人都知道企業價值觀的重要性,也知道讓價值觀落地是一件很難的事。
                                                                                                                                                                                                                                                                                                                                                                                                                                    • 華為的目的,是想讓大家重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
                                                                                                                                                                                                                                                                                                                                                                                                                                    • 華為之所以競爭力強,就是因為它堅持引進正規的生產流程,堅持用制度解決問題。有了製度,為什麼還要用開會這種原始的手段?
                                                                                                                                                                                                                                                                                                                                                                                                                                      • 有些問題很難用流程製度來解決
                                                                                                                                                                                                                                                                                                                                                                                                                                      • 有些問題本身,其實就是流程造成的。
                                                                                                                                                                                                                                                                                                                                                                                                                                    • 有些問題發生在員工的頭腦中,有些問題則本來就是流程製度造成的,這都導致我們沒法用現代化的流程製度解決所有問題。
                                                                                                                                                                                                                                                                                                                                                                                                                                    • 那怎麼辦?答案就是建立企業價值觀
                                                                                                                                                                                                                                                                                                                                                                                                                                    • 企業價值觀落地的前提,是價值觀本身不是虛無縹緲的大詞,而是有針對性、可以指導員工解決問題的原則。它的存在,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制度流程存在的溝溝縫縫。
                                                                                                                                                                                                                                                                                                                                                                                                                                    • 內刊和民主生活會都是常設的,針對的是日常反思,而開大會是不定時的,針對的是對偶發事件的反思,這就打出了時間上的組合。
                                                                                                                                                                                                                                                                                                                                                                                                                                    • 內刊形式最嚴肅,但它一般不點名,而是以高層領導者自省的方式來發布;開大會要公開批評人,但是華為會消解掉其中羞辱的成分,這就是為什麼會議名稱、獎項名稱都那麼討喜的原因;而民主生活會範圍最小,不會太傷員工自尊心。在降低負面影響上,也打出了組合。

                                                                                                                                                                                                                                                                                                                                                                                                                                                    任正非在核心网产品线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

                                                                                                                                                                                                                                                                                                                                                                                                                                                    • 20多年的奮鬥實踐,使我們領悟了自我批判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多麼的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堅持這條原則,華為絕不會有今天。
                                                                                                                                                                                                                                                                                                                                                                                                                                                    • 我的優點是善於反省、反思,像一塊海棉,善於將別人的優點、長處吸收進來,轉化成為自己的思想、邏輯、語言與行為。
                                                                                                                                                                                                                                                                                                                                                                                                                                                    • 學到老就是自我批判到老,學了乾什麼,就是使自己進步。什麼叫進步,就是改正昨天的不正確。
                                                                                                                                                                                                                                                                                                                                                                                                                                                    • 當時研發體係來徵求我對大會的意見,我就把“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這句話送給他們。
                                                                                                                                                                                                                                                                                                                                                                                                                                                    • 自我批判,不是自卑,而是自信,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
                                                                                                                                                                                                                                                                                                                                                                                                                                                    • 自我批判是一種武器,也是一種精神。
                                                                                                                                                                                                                                                                                                                                                                                                                                                    • 我們提倡自我批判,但不壓制批判。為什麼不提倡批判,因為批判是批別人的,多數人掌握不了輕重,容易傷人。自我批判是自己批自己,多數人會手下留情。
                                                                                                                                                                                                                                                                                                                                                                                                                                                    • 只要切實地領悟和把握自我批判的武器,持續地學習,少發牢騷,少說怪話,多一些時間修煉和改進自己,加快融入時代的大潮流。

                                                                                                                                                                                                                                                                                                                                                                                                                                                                  《华为的选择》: 集體辭職

                                                                                                                                                                                                                                                                                                                                                                                                                                                                  https://www.dedao.cn/article/Lpy0edZAG5mnK0wdDLXzD9BkoajY4x

                                                                                                                                                                                                                                                                                                                                                                                                                                                                  • 小的時候缺人,得招人,但是長大之後,人夠了,官僚化又來了。
                                                                                                                                                                                                                                                                                                                                                                                                                                                                  • 所謂“集體辭職”,不是說大家約好撂挑不干,而是公司事先告知,有計劃地提出解聘,然後讓大家重新競爭上崗。
                                                                                                                                                                                                                                                                                                                                                                                                                                                                  • 最出名,也是涉及員工數最多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當時有7000多名員工“先辭職再競崗”。
                                                                                                                                                                                                                                                                                                                                                                                                                                                                  • "集體辭職”的目的是逼迫員工離開現有的崗位頭銜。一個部門一把手經過這麼一折騰,有可能就被調去某個辦事處做代表。華為希望員工永遠處在這種“能上能下”的狀態,永遠會保持奮鬥的狀態,不論資排輩。
                                                                                                                                                                                                                                                                                                                                                                                                                                                                  • 華為在90年代初就開始嘗試員工持股。 1997年的時候,持股制度被正式確立。華為的持股員工,既是員工又是股東,個人收入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勞動收入,另一部分是資本收入,也就是利潤分紅
                                                                                                                                                                                                                                                                                                                                                                                                                                                                  • “下放”並不會影響資本收入,這很重要。員工持股的作用,就是讓個人和公司的長遠利益綁在一起。既然如此,只要公司在變好,自己短期內犧牲一些,也就無所謂了。
                                                                                                                                                                                                                                                                                                                                                                                                                                                                  • 員工持股是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基點,它是一個壓艙石。有了這塊壓艙石,船怎麼開都翻不了。
                                                                                                                                                                                                                                                                                                                                                                                                                                                                  • “別說我不在乎。調到什麼崗位,我確實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公司的'幹部沒有終身製,幹部能上能下,服從安排,超越自我,成就公司'的製度,能順利推行。 ”
                                                                                                                                                                                                                                                                                                                                                                                                                                                                  • 以崗定級,以級定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
                                                                                                                                                                                                                                                                                                                                                                                                                                                                  • 華為希望首先確定崗位責任,通過不同崗位責任之間的比較,制定出工作在這個崗位上員工的級別。用級別規劃出員工討薪的基準。最後根據基準,再按照實際貢獻來支付。
                                                                                                                                                                                                                                                                                                                                                                                                                                                                  • 任正非有句名言,叫“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說的是員工要有面對委屈和挫折的勇氣。
                                                                                                                                                                                                                                                                                                                                                                                                                                                                  • "能上能下”是員工和公司都要努力建設的事。員工服從安排,公司則要做到公平公正、分配合理。只有雙方具備了這種信任關係,“能上能下”這件事才能搞成。
                                                                                                                                                                                                                                                                                                                                                                                                                                                                  • 人力部門一直在發揮協調、黏合的作用,這在組織架構調整、人事變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任正非在市场部全体正职集体辞职仪式上的讲话(1996年)
                                                                                                                                                                                                                                                                                                                                                                                                                                                                                        • 每一個骨幹員工都必須努力培養超越自己的接班人,這是我們事業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
                                                                                                                                                                                                                                                                                                                                                                                                                                                                                        • 只有人才輩出,繼往開來,才會有事業的興旺發達。
                                                                                                                                                                                                                                                                                                                                                                                                                                                                                        • 在華為當官要理解為一種責任,一種犧牲了個人歡愉的選擇,一種要作出更多奉獻的機會。當官才知責任大,才知擔子重。只有肩負重任,繼往開來,才會豪情滿懷。

                                                                                                                                                                                                                                                                                                                                                                                                                                                                                          星期二, 3月 16, 2021

                                                                                                                                                                                                                                                                                                                                                                                                                                                                                          《华为的选择》: 校準力與共識力

                                                                                                                                                                                                                                                                                                                                                                                                                                                                                          https://www.dedao.cn/article/aYB83z6N9dqxVyPWm9K7ZMvy0GQDO5

                                                                                                                                                                                                                                                                                                                                                                                                                                                                                          • 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的,並不是永遠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是即便做錯了選擇,也能活下來。
                                                                                                                                                                                                                                                                                                                                                                                                                                                                                          • 國際上有3個標準,分別是美國高通搞的CDMA2000,歐洲人搞的WCDMA,還有中國工信部推廣的TD-CDMA。
                                                                                                                                                                                                                                                                                                                                                                                                                                                                                          • 華為押寶的是WCDMA。它有兩個考慮。
                                                                                                                                                                                                                                                                                                                                                                                                                                                                                            • 第一,長遠看,WCDMA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它的頻譜效率更高,容量和覆蓋範圍也更廣;
                                                                                                                                                                                                                                                                                                                                                                                                                                                                                            • 第二,歐洲人推出WCDMA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高通的壟斷。我們講過,打破壟斷,也是一個長遠趨勢。
                                                                                                                                                                                                                                                                                                                                                                                                                                                                                          • WCDMA在全世界3G市場的佔有率,後來達到了75%以上。所以說,華為對技術發展的判斷是非常準的。
                                                                                                                                                                                                                                                                                                                                                                                                                                                                                          • 華為還要做另外一個選擇:要不要做小靈通。
                                                                                                                                                                                                                                                                                                                                                                                                                                                                                          • 華為堅決不做。它認為,小靈通的底層技術比2G還要落後,注定要被淘汰。研發小靈通,長期來看會擠占本來要投給3G的資源,得不償失。
                                                                                                                                                                                                                                                                                                                                                                                                                                                                                          • 站在公司高層的視角來看問題。基層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 銷售的判斷受客戶影響很大。而在小靈通這件事上,客戶和市場恰恰是短視的。那有些基層銷售就會受他們影響,認為公司放著錢不賺,是自毀前途。
                                                                                                                                                                                                                                                                                                                                                                                                                                                                                          • 首先我們會看到,華為的選擇不是隨便做的,它有價值標準,那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長遠利益,自己寧願放棄某些短期的利益。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長期主義”。
                                                                                                                                                                                                                                                                                                                                                                                                                                                                                          • 光有“長期主義”這樣的價值標準是不夠的。為什麼?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兩個原因。
                                                                                                                                                                                                                                                                                                                                                                                                                                                                                            • 第一個,企業的能力有邊界,它對趨勢的判斷只能基於市場和技術。
                                                                                                                                                                                                                                                                                                                                                                                                                                                                                            • 第二個,公司並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組織
                                                                                                                                                                                                                                                                                                                                                                                                                                                                                          • 高層看起來合理的決策,也許在基層看起來就不合理,所以就容易造成組織內耗。
                                                                                                                                                                                                                                                                                                                                                                                                                                                                                          • IPD的核心思想是打造矩陣化的組織。所謂矩陣化,就是每個部門都變成一個功能模塊。產品的研發,其實就是對功能模塊的組合拼接。這就好像搭積木,你不需要每次重新製造積木塊,只需要去箱子裡找就可以了。
                                                                                                                                                                                                                                                                                                                                                                                                                                                                                          • 怎麼打造“校準力”呢?華為的方法,就是一方面給Plan B、Plan C投入最小化的資源,保證這些“備胎計劃”可以隨時被啟動,另一方面把自己打造成矩陣化的組織,壓縮轉向所需的時間。
                                                                                                                                                                                                                                                                                                                                                                                                                                                                                          • 我們的幹部走向將軍的必然之路,最重要的,就是有長期、持續地堅持艱苦奮鬥的犧牲精神。
                                                                                                                                                                                                                                                                                                                                                                                                                                                                                          • 加入你們,有沒有可能馬上賺大錢?他們說有可能,比如你是某方面的專家,那就馬上能拿到高薪。我又問,有沒有可能馬上當大官?他們說,這絕無可能。在華為,有沒有在艱苦崗位上長期工作的經歷,這是選拔的硬標準。你看,這說明華為拒絕機會主義者成為管理者。
                                                                                                                                                                                                                                                                                                                                                                                                                                                                                          • 公司對幹部的要求,第一條就是長期艱苦奮鬥,第二條就是有獻身精神。所有考核標準都會向這兩條要求傾斜。
                                                                                                                                                                                                                                                                                                                                                                                                                                                                                          • 在一個團隊裡,長官的選擇和行為會產生示範效應。華為不可能直接影響每一名員工,但它可以影響幹部。通過幹部的行為,價值觀和文化就能傳遞到員工那裡。
                                                                                                                                                                                                                                                                                                                                                                                                                                                                                          • 華為具備的第二種能力,其實是一種“共識力”,它讓基層也能用高層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奮鬥,理解公司的戰略,進而實現上下同心。
                                                                                                                                                                                                                                                                                                                                                                                                                                                                                          • 那怎麼打造“共識力”?方法就是先確定企業的價值選擇標準,然後通過選拔與考核制度影響幹部的行為,再通過幹部的行為,把這種價值觀傳遞給基層。
                                                                                                                                                                                                                                                                                                                                                                                                                                                                                                                                《致新员工书》
                                                                                                                                                                                                                                                                                                                                                                                                                                                                                                                                • 公司管理是一個矩陣系統,運作起來就是一個求助網。希望您成為這個大系統中一個開放的子系統,積極、有效地既求助於他人,同時又給予他人支援,這樣您就能充分地利用公司資源,您就能藉助別人提供的基礎,吸取別人的經驗,很快進入角色,很快進步。求助沒有什麼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求助是參與群體奮鬥的最好形式
                                                                                                                                                                                                                                                                                                                                                                                                                                                                                                                                • 實踐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礎,它充分地檢驗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來,您才會有進步。實踐再實踐,尤其對青年學生十分重要。只有實踐後善於用理論去歸納總結,才會有飛躍的提高。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
                                                                                                                                                                                                                                                                                                                                                                                                                                                                                                                                • 在華為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努力奮鬥,二是做出良好的貢獻
                                                                                                                                                                                                                                                                                                                                                                                                                                                                                                                                • 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這是華為人對待委屈和挫折的態度和挑選幹部的準則。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後如何能做大樑?
                                                                                                                                                                                                                                                                                                                                                                                                                                                                                                                                • 一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評價,是會有誤差的,但決不至於黑白顛倒,差之千里。要深信,是太陽總會升起,哪怕暫時還在地平線下。
                                                                                                                                                                                                                                                                                                                                                                                                                                                                                                                                • 物質資源終會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 服務的涵義是很廣的,總的是為用戶服務。

                                                                                                                                                                                                                                                                                                                                                                                                                                                                                                                                          NO.1393 家庭、智商、学习到底有多大用?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Z.html

                                                                                                                                                                                                                                                                                                                                                                                                                                                                                                                                          • 我們大致把人從低到高,分為四個層次——
                                                                                                                                                                                                                                                                                                                                                                                                                                                                                                                                            • 第一層是「缺陷人群」。
                                                                                                                                                                                                                                                                                                                                                                                                                                                                                                                                            • 第二層是「普通人」。
                                                                                                                                                                                                                                                                                                                                                                                                                                                                                                                                            • 第三層是「優秀者」。
                                                                                                                                                                                                                                                                                                                                                                                                                                                                                                                                            • 第四層是「」。
                                                                                                                                                                                                                                                                                                                                                                                                                                                                                                                                          • 在單位裡是領導或者業務骨幹,對他人有影響力。在社會上是一號人物,別人知道他自己是誰,而不只是把他當做一個職務或者一個員工。往往有一項出類拔萃、能在本領域或者本公司排得上號的技能。有思想、有獨立性、能做主。和優秀者的區別是士有主觀能動性,有自由。再優秀的工具人也只是工具人,士不是工具人。
                                                                                                                                                                                                                                                                                                                                                                                                                                                                                                                                          •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達到普通人層次,會不會淪為缺陷人群
                                                                                                                                                                                                                                                                                                                                                                                                                                                                                                                                          •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桑德拉·斯卡爾(Sandra Scarr)就說,「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關心即可,除此之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2]
                                                                                                                                                                                                                                                                                                                                                                                                                                                                                                                                          • 一個家庭上一代能留給下一代的,只有兩個東西:一個是遺傳基因,一個是財富。別的東西,什麼教育、社會關係、文化傳承、理財心法……基本都沒用。
                                                                                                                                                                                                                                                                                                                                                                                                                                                                                                                                          • 大略而言,是智商,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從普通,躍遷到優秀
                                                                                                                                                                                                                                                                                                                                                                                                                                                                                                                                          • 名校只是選拔了你,只是證明了你的優秀——而沒有把你*變成*優秀的人。優秀的人本來就優秀,不上名校也優秀。
                                                                                                                                                                                                                                                                                                                                                                                                                                                                                                                                          • 名校這個牌子對找工作很有用啊?是,但是請注意,只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用。他的家庭環境不能讓他充分發揮,他才需要名校的加持——只要家庭環境能讓他發揮,他不需要名校加持。
                                                                                                                                                                                                                                                                                                                                                                                                                                                                                                                                          • 考察大規模人群的統計,優秀不優秀主要是智商
                                                                                                                                                                                                                                                                                                                                                                                                                                                                                                                                          • 國際象棋棋手,如果是業餘的、沒有名次的那種一般的學棋者,棋力跟智商的關係比較大,相關係數是 0.32。但是對於那些高水平的、有名次的棋手來說,棋力跟智商的相關係數卻只有 0.14。
                                                                                                                                                                                                                                                                                                                                                                                                                                                                                                                                          • 智商的影響也是有上限的。這個道理是正如家庭環境只能讓你走到那麼遠,智商也只能讓你走到這麼遠。
                                                                                                                                                                                                                                                                                                                                                                                                                                                                                                                                          • 優秀卓越靠的是什麼呢?我以為主要是兩點。
                                                                                                                                                                                                                                                                                                                                                                                                                                                                                                                                            • 第一,你得有內在驅動
                                                                                                                                                                                                                                                                                                                                                                                                                                                                                                                                            • 第二,你得能理解和處理複雜的問題
                                                                                                                                                                                                                                                                                                                                                                                                                                                                                                                                          • 終身學習學什麼?首先是學自我驅動復雜思考

                                                                                                                                                                                                                                                                                                                                                                                                                                                                                                                                                                            星期一, 3月 15, 2021

                                                                                                                                                                                                                                                                                                                                                                                                                                                                                                                                                                            《华为的选择》:算大賬

                                                                                                                                                                                                                                                                                                                                                                                                                                                                                                                                                                             

                                                                                                                                                                                                                                                                                                                                                                                                                                                                                                                                                                            https://www.dedao.cn/article/5Yejy8dqoQD9JoQkN5KR1r0xpgmWk3

                                                                                                                                                                                                                                                                                                                                                                                                                                                                                                                                                                            • 怎麼應對行業原霸主的打壓呢?
                                                                                                                                                                                                                                                                                                                                                                                                                                                                                                                                                                            • 如果想降低訴訟對自己的影響,就必須走另一條路:反客為主
                                                                                                                                                                                                                                                                                                                                                                                                                                                                                                                                                                            • 訴訟的重點有兩條,第一條是代碼抄襲。華為的策略是聘請第三方鑑定專家介入。經過鑑定,華為相關的產品源代碼只有200萬行,而思科則有2000萬行。爭議的源代碼只占到200萬行的1.9%。對於思科指控華為全面抄襲其源代碼,第三方專家提出,用十分之一的體量抄襲10倍大的源代碼,不符合常識。
                                                                                                                                                                                                                                                                                                                                                                                                                                                                                                                                                                            • 關鍵是第二條。思科控告華為侵犯了自己私有協議的知識產權。所謂私有協議,就是在國際標準之外,某家公司自己制定的通信協議。
                                                                                                                                                                                                                                                                                                                                                                                                                                                                                                                                                                            • 華為的策略是什麼呢?它沒有去證明自己沒有使用思科的專利,而是直接在法庭程序中提起反訴。很重要的一條是思科通過不公平手段進行競爭,包括通過專利或其他手段阻止華為的產品與思科的路由器產品對接,還擴散關於華為的不實傳言。思科這樣做,造成了不合理的市場壟斷。
                                                                                                                                                                                                                                                                                                                                                                                                                                                                                                                                                                            • 在美國,大眾討厭侵權,但更討厭壟斷。非法壟斷不僅是政府的眼中釘,也是老百姓的肉中刺。
                                                                                                                                                                                                                                                                                                                                                                                                                                                                                                                                                                            • 2000年IT泡沫破滅後,行業的年增長率不會超過4%。華為要快速增長,就意味著要從友商手里奪取份額,這就威脅到友商的生存和發展,可能在國際市場到處樹敵,遭到群起而攻之。 ”
                                                                                                                                                                                                                                                                                                                                                                                                                                                                                                                                                                            • 原來市場空間大,大家跟著你走,雖然憋屈,但生存不成問題。現在空間變小了,大家生存受到了威脅,那自然就要想辦法突破這種模式
                                                                                                                                                                                                                                                                                                                                                                                                                                                                                                                                                                            • 誰輸誰贏那是媒體關注的事情。友商關注的是,誰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提出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所以華為才選擇打“反壟斷”這張牌。思科把訴訟當作擊垮華為的武器,而華為則把訴訟當成了展現行業領導力的舞台。

                                                                                                                                                                                                                                                                                                                                                                                                                                                                                                                                                                                          《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2005年)

                                                                                                                                                                                                                                                                                                                                                                                                                                                                                                                                                                                          • 未來的企業之爭、國家之爭就是IPR之爭,沒有核心IPR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為工業強國。
                                                                                                                                                                                                                                                                                                                                                                                                                                                                                                                                                                                          • 華為不可能迴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尋求保護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
                                                                                                                                                                                                                                                                                                                                                                                                                                                                                                                                                                                          • 如果我們把門關起來,靠自己生存,一旦開放,我們將一觸即潰;同時我們努力用自己的產品支持全球化的實現。
                                                                                                                                                                                                                                                                                                                                                                                                                                                                                                                                                                                          • 華為現在還很弱小,還不足以和國際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們要韜光養晦,要向拉賓學習,以土地換和平,寧願放棄一些市場、一些利益,也要與友商合作,成為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 我們一直跟國際同行在諸多領域攜手合作,通過合作取得共贏、分享成功,實現“和而不同”
                                                                                                                                                                                                                                                                                                                                                                                                                                                                                                                                                                                          • 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來獲取客戶認可,不能由於我們的一點點銷售來損害整個行業的利潤,我們決不能做市場規則的破壞者。
                                                                                                                                                                                                                                                                                                                                                                                                                                                                                                                                                                                          • 通信行業是一個投資類市場,僅靠短期的機會主義行為是不可能被客戶接納的。
                                                                                                                                                                                                                                                                                                                                                                                                                                                                                                                                                                                          • 我們拒絕機會主義,堅持面向目標市場,持之以恆地開拓市場,自始至終地加強我們的營銷網絡、服務網絡及隊伍建設

                                                                                                                                                                                                                                                                                                                                                                                                                                                                                                                                                                                                        NO.1392 超人学习法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r.html

                                                                                                                                                                                                                                                                                                                                                                                                                                                                                                                                                                                                        • 「超人」級的學習需要達到的水平:你要學成是這個主題的唯一一個代言人的程度。
                                                                                                                                                                                                                                                                                                                                                                                                                                                                                                                                                                                                        • 這個方法分為五步。
                                                                                                                                                                                                                                                                                                                                                                                                                                                                                                                                                                                                          1. 讀書
                                                                                                                                                                                                                                                                                                                                                                                                                                                                                                                                                                                                          2. 採訪專家
                                                                                                                                                                                                                                                                                                                                                                                                                                                                                                                                                                                                          3. 到達前沿
                                                                                                                                                                                                                                                                                                                                                                                                                                                                                                                                                                                                          4. 形成觀點
                                                                                                                                                                                                                                                                                                                                                                                                                                                                                                                                                                                                          5. 完成敘事
                                                                                                                                                                                                                                                                                                                                                                                                                                                                                                                                                                                                        • 讀書是最划算的。當你選定一個領域展開學習的時候,科特勒建議你找其中五本書來讀。
                                                                                                                                                                                                                                                                                                                                                                                                                                                                                                                                                                                                          • 第一本是通俗易懂的暢銷書。它能讓你迅速了解基本知識,熟悉這個話題。
                                                                                                                                                                                                                                                                                                                                                                                                                                                                                                                                                                                                          • 第二本是熱門書,通俗性稍弱一點,技術性稍強一點。
                                                                                                                                                                                                                                                                                                                                                                                                                                                                                                                                                                                                          • 第三本是專家的視角。
                                                                                                                                                                                                                                                                                                                                                                                                                                                                                                                                                                                                          • 第四本是一本真正的硬書,是最難啃的一本,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寫給專家看的書。
                                                                                                                                                                                                                                                                                                                                                                                                                                                                                                                                                                                                          • 第五本是關於領域未來走向的書,它能讓你感知到最前沿的東西。
                                                                                                                                                                                                                                                                                                                                                                                                                                                                                                                                                                                                        • 主觀地讀,要帶著問題和方向性讀。科特勒的建議是讀三個點。
                                                                                                                                                                                                                                                                                                                                                                                                                                                                                                                                                                                                          • 第一點,領域的歷史敘事。
                                                                                                                                                                                                                                                                                                                                                                                                                                                                                                                                                                                                          • 第二點,是相關的術語。
                                                                                                                                                                                                                                                                                                                                                                                                                                                                                                                                                                                                          •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把讓你感到興奮的東西記下來。
                                                                                                                                                                                                                                                                                                                                                                                                                                                                                                                                                                                                        • 所謂“費曼學習法”。檢驗你學沒學會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能不能給別人講明白。
                                                                                                                                                                                                                                                                                                                                                                                                                                                                                                                                                                                                        • 社交互動能產生催產素和血清素。如果你感到其中的壓力,你還會得到皮質醇。伴隨整個學習過程你都會產生多巴胺,找到興奮點的時候你會產生去甲腎上腺素。激發出來的神經物質越多,你就越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你的記憶力就越會得到強化,學習效果就越好。
                                                                                                                                                                                                                                                                                                                                                                                                                                                                                                                                                                                                        • 科特勒提到有研究說,如果你能調動四到六種神經化學物質參與學習,你成為專家需要的時間能比正常情況下減少一半。

                                                                                                                                                                                                                                                                                                                                                                                                                                                                                                                                                                                                        星期日, 3月 14, 2021

                                                                                                                                                                                                                                                                                                                                                                                                                                                                                                                                                                                                        NO.1391 为什么要 “出来玩儿”?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v.html

                                                                                                                                                                                                                                                                                                                                                                                                                                                                                                                                                                                                        • 通過建立公共的文化空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完成個體化的向內發展。
                                                                                                                                                                                                                                                                                                                                                                                                                                                                                                                                                                                                        • 熱愛戲劇的人相信,生活欠你的,戲劇會還給你。
                                                                                                                                                                                                                                                                                                                                                                                                                                                                                                                                                                                                        • 演員用精彩的表演,把那些濃縮的場景帶到你的眼前來,這種震撼性是相當驚人的,近似強迫著你去思考。
                                                                                                                                                                                                                                                                                                                                                                                                                                                                                                                                                                                                        • 為什麼我們在網上的言論往往失真而​​又誇張?因為我們相互說話的時候,應該在彼此的目光注視之下。自我不是獨立完成的,要在對方的注視下,我們才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我。但是在網上發一條評論的時候,好像自己正躲在黑暗裡,往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只是情緒的發洩。
                                                                                                                                                                                                                                                                                                                                                                                                                                                                                                                                                                                                        • 我們生活的世界擁有一種公共性,它既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一個人想要形成有獨立自我意識的生活,不只是要反思,還要走出去,在現實的人際交往裡表達個人感受,也接受他人的影響。
                                                                                                                                                                                                                                                                                                                                                                                                                                                                                                                                                                                                        • 當人們走出來,不只是為了展示自我,而是追求交換彼此的想法,追求互相成就的時候,那個抽象的公共文化空間就建立起來了。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關係能把那麼多不同的東西統一起來,同時又允許它們不同,構成這個複雜社會裡積極的力量。
                                                                                                                                                                                                                                                                                                                                                                                                                                                                                                                                                                                                        • 公共空間的作用是形成公共的意見,語言是最重要的媒介,口頭表達總有不完美之處,不能取代深思熟慮的書面語言,這是對交流的負責。尤其是知識分子,在進入公共空間表達時,更有義務提高自己的話語水平,讓自己的意見盡可能成熟、完善,就像拽馬的戲劇一定要精心彩排才會上演。

                                                                                                                                                                                                                                                                                                                                                                                                                                                                                                                                                                                                                  《华为的选择》:向右傾聽

                                                                                                                                                                                                                                                                                                                                                                                                                                                                                                                                                                                                                  https://www.dedao.cn/article/0kzlWERBr6meVb1yGjK2j7LD4Od3Zp

                                                                                                                                                                                                                                                                                                                                                                                                                                                                                                                                                                                                                  • 有沒有力量更大,更隱蔽,同時對後來者更有利的機遇呢?
                                                                                                                                                                                                                                                                                                                                                                                                                                                                                                                                                                                                                  • 國際市場真正把華為視為頭號玩家,就是因為3G。 2009年,它拿下了海外近50%的WCDMA商用網絡。
                                                                                                                                                                                                                                                                                                                                                                                                                                                                                                                                                                                                                  • 移動通信市場的客戶,也就是運營商,它們需要的並不是單一的設備,而是包含設備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 它的採購單價並不低,但如果客戶用它來部署網絡,那麼整體的投資成本可以降低1/3。也就是說,所謂的價格低,說的是華為的方案可以讓客戶以更低的價格搭建網絡。
                                                                                                                                                                                                                                                                                                                                                                                                                                                                                                                                                                                                                  • 3G相比2G的優勢,是頻譜利用效率的提升。這個提升帶來了兩個應用層面的發展路線,一條是優先做大用戶容量,一條是優先做高數據傳輸的速度
                                                                                                                                                                                                                                                                                                                                                                                                                                                                                                                                                                                                                  • 華為選擇的是第一條路,優先保證容量
                                                                                                                                                                                                                                                                                                                                                                                                                                                                                                                                                                                                                  • 最終面對消費者的是運營商,也就是製造商的客戶。如果運營商的第一需求是覆蓋,那華為的方案就具備了成本優勢。因為同樣面積大小的區域,華為方案需要部署的基站更少。
                                                                                                                                                                                                                                                                                                                                                                                                                                                                                                                                                                                                                  • 它的“報價低”只是表象,是運營商的體感,本質上是優先覆蓋的方案貼近了客戶的真實需求。
                                                                                                                                                                                                                                                                                                                                                                                                                                                                                                                                                                                                                  • 在一個小眾市場裡,消費話語權天然就會向供給端傾斜。這是因為小眾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價格都不敏感。能用、顯身份,這是他們的訴求。這就導致製造商在定價、研發上有很大的自主權。
                                                                                                                                                                                                                                                                                                                                                                                                                                                                                                                                                                                                                  • 在3G時代,通信行業的天平發生了傾斜。由於大眾時代的到來,消費話語權從供給端滑向了需求端。這帶來了一個機會。作為市場的後來者,華為可以率先坐到客戶身旁,側耳傾聽他們的需求,從而做到更早地推出符合市場發展的方案。
                                                                                                                                                                                                                                                                                                                                                                                                                                                                                                                                                                                                                  • 我們認為,3G的最終成功,取決於它是否能真正從神壇裡走下來,走向普通大眾。
                                                                                                                                                                                                                                                                                                                                                                                                                                                                                                                                                                                                                  • 在市場比較小的時候,因為話語權掌握在供給端手裡,製造商可以把產品溢價定得很高。但請注意,這是個不可逆的過程。高溢價代表著高利潤、高福利。員工福利一旦上去,再想降就很難了。

                                                                                                                                                                                                                                                                                                                                                                                                                                                                                                                                                                                                                                      《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节选(2003年)

                                                                                                                                                                                                                                                                                                                                                                                                                                                                                                                                                                                                                                      • 我們就是要去看清客戶的需求,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 技術領先需求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不是越來越慢。所以越來越快證明了將來知識是越來越不“值錢”的,技術也是不“值錢”的。當知識和技術不“值錢”後,我認為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美好。人們對知識、文化、技術的需求程度會更大,愚昧無知的人就更少。
                                                                                                                                                                                                                                                                                                                                                                                                                                                                                                                                                                                                                                      • 現在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客戶需求才是我們產品發展導向,我們發展企業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客戶服務
                                                                                                                                                                                                                                                                                                                                                                                                                                                                                                                                                                                                                                      • 為什麼為要客戶服務?只有客戶給我們錢,因此對客戶要最好。因此,產品的技術導向是充分滿足客戶需求
                                                                                                                                                                                                                                                                                                                                                                                                                                                                                                                                                                                                                                      • 所有產品都會過時,被淘汰掉;管理者本人也會更新換代,而企業文化和管理體系則會代代相傳。因此我們要重視企業在這個方面的建設,這樣我們公司都會在奮鬥中越來越強,越來越厲害。
                                                                                                                                                                                                                                                                                                                                                                                                                                                                                                                                                                                                                                      • 為什麼我要認真推IPD、ISC?就是在擺脫企業對個人的依賴,使要做的事,從輸入到輸出,直接端到端,簡潔並控制有效地連通,盡可能地減少層級,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 我們一定要講清楚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為什麼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就是我們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於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
                                                                                                                                                                                                                                                                                                                                                                                                                                                                                                                                                                                                                                      • 這個管理體系在它進行規範運作的時候,企業之魂就不再是企業家,而變成了客戶需求。客戶是永遠存在的,這個魂是永遠存在的。
                                                                                                                                                                                                                                                                                                                                                                                                                                                                                                                                                                                                                                      • 華為的宏觀商業模式,就是產品發展的路標是客戶需求,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流程化組織建設。同時,牢記客戶永遠是企業之魂

                                                                                                                                                                                                                                                                                                                                                                                                                                                                                                                                                                                                                                                      《华为的选择》: 苟且紅利

                                                                                                                                                                                                                                                                                                                                                                                                                                                                                                                                                                                                                                                      https://www.dedao.cn/article/WqavDm012GolV7OmEWVxPjEy8zdk73

                                                                                                                                                                                                                                                                                                                                                                                                                                                                                                                                                                                                                                                      • 作為弱小的一方,你可以採用的競爭策略其實並不少,比如說低價策略、聚焦策略、差異化策略等等。
                                                                                                                                                                                                                                                                                                                                                                                                                                                                                                                                                                                                                                                      • 華為的客戶主要是電信運營商,它們需要的不僅是產品,還有長期穩定的服務。今天你把報價壓得這麼低,還白送配件,那我憑什麼相信你的內部經營、你的現金流不會在明天出問題呢。
                                                                                                                                                                                                                                                                                                                                                                                                                                                                                                                                                                                                                                                      • 當時國際市場上做得比較好的運營商,它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保障乙方的利益,幫助乙方實現可持續經營。只有乙方過得好,自己得到的服務才會有保障
                                                                                                                                                                                                                                                                                                                                                                                                                                                                                                                                                                                                                                                      • 第一,就像任正非預言的那樣,大塊頭依靠規模化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是有實力把所有產品都覆蓋到的。想找到一個它們遺漏的領域,很難;第二,很多客戶也不希望自己的設備來自很多個廠家,因為這樣維護起來會非常麻煩。它們更希望廠家能給它們提供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的產品。
                                                                                                                                                                                                                                                                                                                                                                                                                                                                                                                                                                                                                                                      • 在穩定的格局裡,買家和賣家的關係更傾向於合作夥伴,大公司很有可能佔據了所有賽道,而且還能利用規模優勢豎起壁壘
                                                                                                                                                                                                                                                                                                                                                                                                                                                                                                                                                                                                                                                      • 第二關就是真刀真槍地調試設備,通信行業叫做“開實驗局”。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設備拉到甲方這裡來,讓甲方做測試。
                                                                                                                                                                                                                                                                                                                                                                                                                                                                                                                                                                                                                                                      • 用新加坡電信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提出問題後,其他人只是不停地在報價,只有華為在解決問題”。就算有少數競爭對手願意響應,也往往需要一周時間才能確定方案,運輸設備則要更慢。
                                                                                                                                                                                                                                                                                                                                                                                                                                                                                                                                                                                                                                                      • 華為就利用這個機會,把實驗局變成了一個現場交流會。
                                                                                                                                                                                                                                                                                                                                                                                                                                                                                                                                                                                                                                                      • 因為市場格局過於穩定,它的內部其實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 其實它沒有做什麼巧妙的事,也沒有去找捷徑,就是把別人都在敷衍的事情,什麼分析標書,快速為客戶解決問題、給客戶的技術人員做培訓等,認真地做好了。但就是這個簡單的打法,讓它獲得了競爭優勢。
                                                                                                                                                                                                                                                                                                                                                                                                                                                                                                                                                                                                                                                      • 別人都不願意做好的事,甚至整個行業都形成默契的事,你打破它,就能抓住發展的紅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2001年)

                                                                                                                                                                                                                                                                                                                                                                                                                                                                                                                                                                                                                                                                        • 我們總不能等待沒有問題才去進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場的搏擊中,熟悉市場,贏得市場,培養和造就幹部隊伍。
                                                                                                                                                                                                                                                                                                                                                                                                                                                                                                                                                                                                                                                                        • 一個企業需要有全球性的戰略眼光才能發憤圖強;一個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榮昌盛;一個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業生態系統才能生生不息;一個員工需要具備四海為家的胸懷和本領才能收穫出類拔萃的職業生涯。

                                                                                                                                                                                                                                                                                                                                                                                                                                                                                                                                                                                                                                                                          《华为的选择》: "哇"效應

                                                                                                                                                                                                                                                                                                                                                                                                                                                                                                                                                                                                                                                                          https://www.dedao.cn/article/g258WANERjwQJDzWDMKbOMG1rZqkPl

                                                                                                                                                                                                                                                                                                                                                                                                                                                                                                                                                                                                                                                                          • 怎麼在自己沒有名氣、沒有市場資源的時候,和潛在的客戶建立聯繫,爭取到人家的信任。
                                                                                                                                                                                                                                                                                                                                                                                                                                                                                                                                                                                                                                                                          • 2001年,任正非發布了那封特別有名的公開信《華為的冬天》,說的就是“再不找到方法,我們就會死”。
                                                                                                                                                                                                                                                                                                                                                                                                                                                                                                                                                                                                                                                                          • 華為發現,自己其實有一個“優勢”,如果它能稱之為“優勢”的話。這就是,客戶對自己的不信任,超過了對一般公司的不信任。
                                                                                                                                                                                                                                                                                                                                                                                                                                                                                                                                                                                                                                                                          • 因為客戶對自己的期待低,所以提供一種“超預期”的體驗就很容易。而“超預期”的體驗,說不定就會對雙方建立信任關係產生幫助。
                                                                                                                                                                                                                                                                                                                                                                                                                                                                                                                                                                                                                                                                          • 過期標書會顯示客戶以前的需求。通過分析,華為就可以去猜,客戶現在有什​​麼需求。
                                                                                                                                                                                                                                                                                                                                                                                                                                                                                                                                                                                                                                                                          • 這三個“哇”一說出來,雖然不至於馬上就拿到訂單,但是雙方的關係,可就拉近了。
                                                                                                                                                                                                                                                                                                                                                                                                                                                                                                                                                                                                                                                                          • “你有什麼”不重要,“人家感興趣什麼”才重要。按照對方的興趣點提供信息,把自己變成一個服務者,這是建立信任關係的第一步。
                                                                                                                                                                                                                                                                                                                                                                                                                                                                                                                                                                                                                                                                          • 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別忘了,你仍然擁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別人對你的預期。哪怕別人不了解你,通過你的標籤、符號,他也會對你建立預期。給人家超預期的體驗,讓人家能說一聲“哇,原來你是這樣的”,這就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增進信任關係。

                                                                                                                                                                                                                                                                                                                                                                                                                                                                                                                                                                                                                                                                                      《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节选(2002年)

                                                                                                                                                                                                                                                                                                                                                                                                                                                                                                                                                                                                                                                                                      • 運營商選什麼?是選公司。
                                                                                                                                                                                                                                                                                                                                                                                                                                                                                                                                                                                                                                                                                      • 我們是為客戶服務嘛,客戶看了舒服,我們就為他建。
                                                                                                                                                                                                                                                                                                                                                                                                                                                                                                                                                                                                                                                                                      • 我們的思路就是使客戶對我們寄予一種安全感。
                                                                                                                                                                                                                                                                                                                                                                                                                                                                                                                                                                                                                                                                                      • 創造一種合同來源的思維方式是多方面的,不要單純的就那一個棋眼。
                                                                                                                                                                                                                                                                                                                                                                                                                                                                                                                                                                                                                                                                                      • 我們每層每級都貼近客戶,分擔客戶的憂愁,客戶就給了我們一票。這一票,那一票,加起來就好多票,最後,即使最關鍵的一票沒投也沒有多大影響。

                                                                                                                                                                                                                                                                                                                                                                                                                                                                                                                                                                                                                                                                                            《华为的选择》: 山不過來我過去

                                                                                                                                                                                                                                                                                                                                                                                                                                                                                                                                                                                                                                                                                             https://www.dedao.cn/article/ml9WNdP1QvaeKYdY57XAzx82Dyog0B

                                                                                                                                                                                                                                                                                                                                                                                                                                                                                                                                                                                                                                                                                            • 有些能力,靠自己,你就是建立不起來。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
                                                                                                                                                                                                                                                                                                                                                                                                                                                                                                                                                                                                                                                                                            • 在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軟件開發需求的增加,華為發現自己的代碼編寫效率低,質量不穩定。
                                                                                                                                                                                                                                                                                                                                                                                                                                                                                                                                                                                                                                                                                            • 這個問題不僅出在人身上,也出在制度身上。
                                                                                                                                                                                                                                                                                                                                                                                                                                                                                                                                                                                                                                                                                            • 經過調研,華為發現聘請印度專家過來,很可能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為什麼呢?印度人軟件搞得好,是有環境因素的。
                                                                                                                                                                                                                                                                                                                                                                                                                                                                                                                                                                                                                                                                                            • 為什麼說有些能力你自己建立不起來。原因不是出在你身上,而是你所在的環境
                                                                                                                                                                                                                                                                                                                                                                                                                                                                                                                                                                                                                                                                                            • 魚長成什麼樣子、長多大,並不是只由自己決定的,還與水質、生態環境、食物的營養成分有關。
                                                                                                                                                                                                                                                                                                                                                                                                                                                                                                                                                                                                                                                                                            • 那怎麼辦?答案是,既然山過不來,那我就過去。
                                                                                                                                                                                                                                                                                                                                                                                                                                                                                                                                                                                                                                                                                            • 俄羅斯人算法搞得好,華為就在那裡建立了算法研究中心;法國人藝術搞得好,華為就在巴黎建立了美學研究中心;日本人零部件加工搞得好,華為就在橫濱建立了終端產品研究中心。
                                                                                                                                                                                                                                                                                                                                                                                                                                                                                                                                                                                                                                                                                            • 華為不用“人力資本”,而用“知識資本”的概念來算賬。也就是說,它認為企業的知識邊界有可能突破自身的規模。那怎麼讓這種理念落地呢?答案就在海外研究中心身上。
                                                                                                                                                                                                                                                                                                                                                                                                                                                                                                                                                                                                                                                                                            • 請人家來喝個咖啡,聊聊天,就能獲得很多知識。華為把這稱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海外研究中心可不光是解決特定問題那麼簡單,它還是一個與外界交流的接口
                                                                                                                                                                                                                                                                                                                                                                                                                                                                                                                                                                                                                                                                                            • 怎麼維持兩邊的互動,使得公司的收益最大呢?
                                                                                                                                                                                                                                                                                                                                                                                                                                                                                                                                                                                                                                                                                            • 印度研究中心成立時,中方和印方員工各佔一半。因為中心要承接正常的項目,所以中方員工就能邊幹邊學。但是他們並不是永久駐紮。項目週期通常是三到六個月,結束後他們就回國,換下一撥去。就這樣,研究中心實際上變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 華為把這叫“洗血戰略”,意思是像血液透析一樣,讓一批又一批的本土員工出海,丟掉舊思想,學到新知識
                                                                                                                                                                                                                                                                                                                                                                                                                                                                                                                                                                                                                                                                                            • 山那邊與山這邊最佳的互動方式,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通過“輪番上陣”“邊幹邊學”“學成升職”的一套打法,華為讓員工不斷和外界產生互動,獲得新的經驗。而與此同時,整個公司上下也瀰漫起了一種學習風氣,人的動力就被激發了。公司也因此獲得了競爭優勢。
                                                                                                                                                                                                                                                                                                                                                                                                                                                                                                                                                                                                                                                                                            • 運營海外研究中心的最大心法,就是把它打造成一所學習中心。

                                                                                                                                                                                                                                                                                                                                                                                                                                                                                                                                                                                                                                                                                                                          《创业创新必须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节选(1999年)

                                                                                                                                                                                                                                                                                                                                                                                                                                                                                                                                                                                                                                                                                                                          • 我們要圍繞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行創新。
                                                                                                                                                                                                                                                                                                                                                                                                                                                                                                                                                                                                                                                                                                                          • 任何一個人要不被時代所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取長補短,否則你一定會被淘汰。
                                                                                                                                                                                                                                                                                                                                                                                                                                                                                                                                                                                                                                                                                                                          • 華為公司將會只推行一個價值評價體系,即只有一道菜麻婆豆腐,我們以這個價值評價體係來度量所有的人,我認為華為公司內部的矛盾才會擺平。

                                                                                                                                                                                                                                                                                                                                                                                                                                                                                                                                                                                                                                                                                                                              《华为的选择》: 砍掉屁股

                                                                                                                                                                                                                                                                                                                                                                                                                                                                                                                                                                                                                                                                                                                              https://www.dedao.cn/article/D4vE8rn63yN5JA5vQxJOpoPzG0MdqB

                                                                                                                                                                                                                                                                                                                                                                                                                                                                                                                                                                                                                                                                                                                              • 一家公司如果想發展壯大,首先就要變成一個人人有權有責,但權責又都明確、有限的組織
                                                                                                                                                                                                                                                                                                                                                                                                                                                                                                                                                                                                                                                                                                                              • 讓聽得見炮火聲的人做決策
                                                                                                                                                                                                                                                                                                                                                                                                                                                                                                                                                                                                                                                                                                                              • 放權就會帶來兩個可能的新問題。第一,創始人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制;第二,組織可能會產生新的“山頭”,也就是權力中心。
                                                                                                                                                                                                                                                                                                                                                                                                                                                                                                                                                                                                                                                                                                                              • 華為是怎麼應對這兩個挑戰的呢?它找到了兩個方法:否決權,和輪值制度
                                                                                                                                                                                                                                                                                                                                                                                                                                                                                                                                                                                                                                                                                                                              • 如何保證創始人不丟失控制權?華為賦予了任正非否決權。
                                                                                                                                                                                                                                                                                                                                                                                                                                                                                                                                                                                                                                                                                                                              • 權力的下放意味著公司要從個人領導轉變為集體領導。遇到重大決策,高層要坐下來一起討論
                                                                                                                                                                                                                                                                                                                                                                                                                                                                                                                                                                                                                                                                                                                              • 華為的解決方案是“輪值”,就是輪流承擔責任,輪流擁有權力。這樣做,誰也沒法成為穩定的權力中心。
                                                                                                                                                                                                                                                                                                                                                                                                                                                                                                                                                                                                                                                                                                                              • 輪值CEO、輪值董事長都是6個月輪值期。用任正非的話說,“輪值使得公司的山頭無意中被削平了”。
                                                                                                                                                                                                                                                                                                                                                                                                                                                                                                                                                                                                                                                                                                                              • 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權力總量是有限的。
                                                                                                                                                                                                                                                                                                                                                                                                                                                                                                                                                                                                                                                                                                                              • 華為的辦法,是在權力的視角之外,再引入一個新的視角:人才培養
                                                                                                                                                                                                                                                                                                                                                                                                                                                                                                                                                                                                                                                                                                                              • 如果從權力的視角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決策者與部門利益脫鉤。
                                                                                                                                                                                                                                                                                                                                                                                                                                                                                                                                                                                                                                                                                                                              • 企業面臨的終極挑戰,不是能不能做好手頭的事,而是能不能向前看,提出符合人類發展的戰略願景。因此,決策者必須用大量時間來學習、思考。
                                                                                                                                                                                                                                                                                                                                                                                                                                                                                                                                                                                                                                                                                                                              • 任正非去做什麼事呢?看書,了解各種信息,與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交流,吸收智慧、能量,思考公司的戰略。
                                                                                                                                                                                                                                                                                                                                                                                                                                                                                                                                                                                                                                                                                                                              • 1997年,華為試行總裁辦公會議,初步嘗試集體決策;2005年,辦公會議升級為經營管理團隊,簡稱EMT,設置輪值主席;到了2011年,輪值主席升級為輪值CEO;到了2017年,EMT把業務線日常經營的權力下放給部門,把製定戰略決策的權力上交給董事會。同年,輪值董事長制度誕生。
                                                                                                                                                                                                                                                                                                                                                                                                                                                                                                                                                                                                                                                                                                                              • 走過“大循環”的人,一方面具備了成為決策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無法佔有任何一個“山頭”。那當成為決策者之後,他們就只剩一個“山頭”,那就是華為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节选(2011年)

                                                                                                                                                                                                                                                                                                                                                                                                                                                                                                                                                                                                                                                                                                                                                        • 到97年後,公司內部的思想混亂,主義林立,各路諸侯都顯示出他們的實力,公司往何處去,不得要領。
                                                                                                                                                                                                                                                                                                                                                                                                                                                                                                                                                                                                                                                                                                                                                        • 我請人民大學的教授們,一起討論一個“基本法”,用於集合一下大家發散的思維,几上幾下的討論,不知不覺中“春秋戰國”就無聲無息了,人大的教授厲害,怎麼就統一了大家的認識了呢?從此,開始形成了所謂的華為企業文化,說這個文化有多好,多厲害,不是我創造的,而是全體員工悟出來的。
                                                                                                                                                                                                                                                                                                                                                                                                                                                                                                                                                                                                                                                                                                                                                        • 真正聰明的是十三萬員工,以及客戶的寬容與牽引,我只不過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將他們的才智粘合起來。
                                                                                                                                                                                                                                                                                                                                                                                                                                                                                                                                                                                                                                                                                                                                                        • 問題集中到你這一點,你不拿主意就無法運行,把你聚焦在太陽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當。每天十多個小時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頭霧水,衣服皺巴巴的,內外矛盾交集。
                                                                                                                                                                                                                                                                                                                                                                                                                                                                                                                                                                                                                                                                                                                                                        • 大約2004年,美國顧問公司幫助我們設計公司組織結構時,認為我們還沒有中樞機構,不可思議。而且高層只是空任命,也不運作,提出來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也就是執行管理團隊
                                                                                                                                                                                                                                                                                                                                                                                                                                                                                                                                                                                                                                                                                                                                                        • 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今年的輪值CEO制度。
                                                                                                                                                                                                                                                                                                                                                                                                                                                                                                                                                                                                                                                                                                                                                        • 輪值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裡,擔負了公司CO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文件,大大地鍛煉了他們。同時,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則就達不到別人對他決議的擁護。
                                                                                                                                                                                                                                                                                                                                                                                                                                                                                                                                                                                                                                                                                                                                                        • 我們的大地就是眾人和製度,相信制度的力量,會使他們團結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頂的。
                                                                                                                                                                                                                                                                                                                                                                                                                                                                                                                                                                                                                                                                                                                                                        • 作為輪值CEO,他們不再是只關注內部的建設與運作,同時,也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自己適應外部環境的運作,趨利避害。
                                                                                                                                                                                                                                                                                                                                                                                                                                                                                                                                                                                                                                                                                                                                                        • 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
                                                                                                                                                                                                                                                                                                                                                                                                                                                                                                                                                                                                                                                                                                                                                        • 要去除成功的惰性與思維的慣性對隊伍的影響,也不能躺在過去榮耀的延長線上,只要我們能不斷地激活隊伍,我們就有希望。

                                                                                                                                                                                                                                                                                                                                                                                                                                                                                                                                                                                                                                                                                                                                                                            《华为的选择》: 放下自己

                                                                                                                                                                                                                                                                                                                                                                                                                                                                                                                                                                                                                                                                                                                                                                            https://www.dedao.cn/article/ov5WgnrDGd8bKNd5WqJMNRm1wO264y

                                                                                                                                                                                                                                                                                                                                                                                                                                                                                                                                                                                                                                                                                                                                                                            • 大企業擁有很多優勢。它可以集中兵力辦大事,可以依靠規模化的生產減小成本,也可以依靠多樣化的業務,降低失敗的風險。
                                                                                                                                                                                                                                                                                                                                                                                                                                                                                                                                                                                                                                                                                                                                                                            • 十年以後,世界通信行業將三分天下,華為佔其一。
                                                                                                                                                                                                                                                                                                                                                                                                                                                                                                                                                                                                                                                                                                                                                                            • 在下世紀初,也許在2005年,真正會產生一次網絡革命。光傳輸與先進的交換技術,使通信費用數十倍地降低。用戶、業務的迅猛增長難以預計,必須規模化才能縮短新產品的投入時間。
                                                                                                                                                                                                                                                                                                                                                                                                                                                                                                                                                                                                                                                                                                                                                                            • 任正非意識到,在有些行業裡,你根本沒有機會做小。
                                                                                                                                                                                                                                                                                                                                                                                                                                                                                                                                                                                                                                                                                                                                                                            • 龐大的空間為巨無霸提供了成長環境。而霸主一旦降臨,小玩家是沒有生存空間的。任正非說“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恰恰不是來自於樂觀,而是來自於危機意識
                                                                                                                                                                                                                                                                                                                                                                                                                                                                                                                                                                                                                                                                                                                                                                            • 學會依賴流程和製度,而不是“英雄”,這是企業做大必須要跨過去的那道坎
                                                                                                                                                                                                                                                                                                                                                                                                                                                                                                                                                                                                                                                                                                                                                                            • 大公司鞋”之所以難穿,就是因為不合腳。
                                                                                                                                                                                                                                                                                                                                                                                                                                                                                                                                                                                                                                                                                                                                                                            • “三步走”策略,叫“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我們向美國人民學習什麼》節選 (1998年)
                                                                                                                                                                                                                                                                                                                                                                                                                                                                                                                                                                                                                                                                                                                                                                            • 由於長期處於勝利狀態,造成的冗員,官僚主義,使之困難重重。聰明人十分多,主意十分多,產品線又多又長,集中不了投資優勢。又以年度作計劃,反映速度不快。管理的混亂,幾乎令IBM解體
                                                                                                                                                                                                                                                                                                                                                                                                                                                                                                                                                                                                                                                                                                                                                                            • 郭士納(Lou Gerstner)以首位非IBM內部晉升的人士出任IBM總裁時,提出了四項主張:1、保持技術領先;2、以客戶的價值觀為導向,按對象組建營銷部門。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全套解決方案;3、強化服務、追求客戶滿意度;4、集中精力在網絡類電子商務產品上發揮IBM的規模優勢。
                                                                                                                                                                                                                                                                                                                                                                                                                                                                                                                                                                                                                                                                                                                                                                            • 企業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臨死亡,管理是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規模小,面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難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風暴。
                                                                                                                                                                                                                                                                                                                                                                                                                                                                                                                                                                                                                                                                                                                                                                            • 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是後進者的名言。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是先驅者的座右銘。
                                                                                                                                                                                                                                                                                                                                                                                                                                                                                                                                                                                                                                                                                                                                                                            • 我在美國與一些資深人士交流,他們有的說計算機網絡的進步會取代通信,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通信專家說,通信技術的進步將會使通信網絡包容了計算機網絡,合二為一。
                                                                                                                                                                                                                                                                                                                                                                                                                                                                                                                                                                                                                                                                                                                                                                            • 對於有志者來說,永遠都有機會。任何時間晚了的悲嘆,都是無為者的自我解嘲。

                                                                                                                                                                                                                                                                                                                                                                                                                                                                                                                                                                                                                                                                                                                                                                            《华为的选择》: 知識分子紅利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gOBQ46R1rnXRQPnAJdLzGqEZ3aY7

                                                                                                                                                                                                                                                                                                                                                                                                                                                                                                                                                                                                                                                                                                                                                                            • 選對了行業,第二件事就是找人才,搭班子
                                                                                                                                                                                                                                                                                                                                                                                                                                                                                                                                                                                                                                                                                                                                                                            • 創業企業一窮二白,吸引到優秀人才往往很難。
                                                                                                                                                                                                                                                                                                                                                                                                                                                                                                                                                                                                                                                                                                                                                                            • 什麼樣的人才是你在創業初期必須具備的
                                                                                                                                                                                                                                                                                                                                                                                                                                                                                                                                                                                                                                                                                                                                                                            • 把第一桶金,用在了招聘大學生上。這是華為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
                                                                                                                                                                                                                                                                                                                                                                                                                                                                                                                                                                                                                                                                                                                                                                            • 從1984年鄧小平講“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開始,很多高校開設了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大批畢業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了職場。
                                                                                                                                                                                                                                                                                                                                                                                                                                                                                                                                                                                                                                                                                                                                                                            • 華為的客戶技術底子很硬。如果你不懂專業,人家都懶得搭理你。而且當時客戶對民企不感興趣,華為得打著技術交流的旗號去找人家。專業人才上陣,才頂得住客戶的疑問
                                                                                                                                                                                                                                                                                                                                                                                                                                                                                                                                                                                                                                                                                                                                                                            • 倒退回90年代,這些大學生對華為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種公司在創業初期最需要的東西:知識。是知識,讓華為克服了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劣勢。
                                                                                                                                                                                                                                                                                                                                                                                                                                                                                                                                                                                                                                                                                                                                                                            • 知識資本”,用於區分一般意義上的“人力資本”。這回答了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如果你的行業和通信行業類似,知識資本的價值高於金錢資本、硬件資本,那麼“知識型人才”就是你在創業初期,必須要爭取的人才。
                                                                                                                                                                                                                                                                                                                                                                                                                                                                                                                                                                                                                                                                                                                                                                            • 華為是首批採用市場原則激勵人才的公司,也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 比起薪酬的總量,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努力能被看到。
                                                                                                                                                                                                                                                                                                                                                                                                                                                                                                                                                                                                                                                                                                                                                                            • 知識型人才看重錢,但更看重錢背後的那份尊重。華為在90年代能夠籠絡住人才的心,本質的原因是它認可了知識分子的社會價值。
                                                                                                                                                                                                                                                                                                                                                                                                                                                                                                                                                                                                                                                                                                                                                                            • 任正非聰明得很,沒有錢,他就給你做事的權力,給責任,給託付。有時候管理者過分相信錢的作用。應該相信錢,但除了錢還有其他。能戰勝別人,獲得事業的成功,就是其他。
                                                                                                                                                                                                                                                                                                                                                                                                                                                                                                                                                                                                                                                                                                                                                                            • 優秀的知識型人才看重的恰恰不是錢,而是成就事業、成就自己的權力
                                                                                                                                                                                                                                                                                                                                                                                                                                                                                                                                                                                                                                                                                                                                                                                                  任正非在市场总部高、中级干部就职仪式上的讲话(1995年)
                                                                                                                                                                                                                                                                                                                                                                                                                                                                                                                                                                                                                                                                                                                                                                                                  • 公司會大力支持您。公司會始終不移地貫徹以市場為中心,以利潤為基本點的方針政策,會要求各系統、各部門責無旁貸地全心全意地為市場服務,作好您的堅強後盾。
                                                                                                                                                                                                                                                                                                                                                                                                                                                                                                                                                                                                                                                                                                                                                                                                  •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华为的选择》: 向前看

                                                                                                                                                                                                                                                                                                                                                                                                                                                                                                                                                                                                                                                                                                                                                                                                  https://www.dedao.cn/article/nAge3MrB5aPdV5n9rQJwD2ky4jvENQ

                                                                                                                                                                                                                                                                                                                                                                                                                                                                                                                                                                                                                                                                                                                                                                                                  • 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呢?是怎麼選行業
                                                                                                                                                                                                                                                                                                                                                                                                                                                                                                                                                                                                                                                                                                                                                                                                  • 想創業,有三樣東西很難繞過去,分別是技術資本,和關係資源
                                                                                                                                                                                                                                                                                                                                                                                                                                                                                                                                                                                                                                                                                                                                                                                                  • 華為1987年創業,最早的生意,是買賣電話交換機
                                                                                                                                                                                                                                                                                                                                                                                                                                                                                                                                                                                                                                                                                                                                                                                                  • 說華為的創業是一次“非典型”的創業?就是因為技術、資本、關係資源,華為一樣都沒有。現在我們總說華為錢多、技術硬、銷售強。倒退回創業初期,這都不是它的優勢。
                                                                                                                                                                                                                                                                                                                                                                                                                                                                                                                                                                                                                                                                                                                                                                                                  • 華為怎麼解決錢的問題?通過採訪老員工,我發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內部融資,直白一點說,就是打白條。現在我們都知道,華為搞了員工持股,也就是把員工收入的一部分,直接變成股票。當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賬面現金不足的問題。
                                                                                                                                                                                                                                                                                                                                                                                                                                                                                                                                                                                                                                                                                                                                                                                                  • 用配股的方式搞內部融資,需要兩個條件:
                                                                                                                                                                                                                                                                                                                                                                                                                                                                                                                                                                                                                                                                                                                                                                                                    • 行業發展空間要大,否則股票產生不了可觀的收益,那員工憑什麼要買;
                                                                                                                                                                                                                                                                                                                                                                                                                                                                                                                                                                                                                                                                                                                                                                                                    • 行業的發展還要能持續較長時間,讓公司有機會變大。否則幾年就到頭了,公司還沒盈利,就沒法兌現股票的收益。
                                                                                                                                                                                                                                                                                                                                                                                                                                                                                                                                                                                                                                                                                                                                                                                                  • 中國固定電話的普及率從1990年開始飆升,一直持續到2006年;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從1998年開始飆升,高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15年。
                                                                                                                                                                                                                                                                                                                                                                                                                                                                                                                                                                                                                                                                                                                                                                                                  • 時間滿足,再看空間。截止到2005年,中國通信業務總量累計達到12198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1987年華為創業時中國GDP的總量。
                                                                                                                                                                                                                                                                                                                                                                                                                                                                                                                                                                                                                                                                                                                                                                                                  • 一種可能會幫助後來者彎道超車,那就是整個行業發生了底層的技術革命
                                                                                                                                                                                                                                                                                                                                                                                                                                                                                                                                                                                                                                                                                                                                                                                                  • 華為極其重視研發。之後公司的發展,也緊緊踩住了技術革命的步點,利用每一次洗牌的機會,不斷縮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華為的老師告訴我,他們是2G落後,3G追趕,4G領先,5G獨步青雲。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給華為的爆發創造了底層的機會。
                                                                                                                                                                                                                                                                                                                                                                                                                                                                                                                                                                                                                                                                                                                                                                                                  • 通信行業在生產端的特點,就是需求多樣化。由於多樣化,大企業很難用單一的、同質的產品去覆蓋所有市場,這就給華為留下了可用的資源
                                                                                                                                                                                                                                                                                                                                                                                                                                                                                                                                                                                                                                                                                                                                                                                                                        持续技术领先,扩大突破口——任正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节选(1996年)
                                                                                                                                                                                                                                                                                                                                                                                                                                                                                                                                                                                                                                                                                                                                                                                                                        • 發達國家的著名公司為什麼不能甩掉老的技術,全部轉到新的技術上來呢?因為這些機型已經在網上裝了上億線,推出一個新機型不兼容,不能實現無代演進,風險很大,負擔太重。因此它們在演變的過程中,不可能像我們那樣大規模採用先進的技術。這樣我們就有優越性,一張白紙沒負擔,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
                                                                                                                                                                                                                                                                                                                                                                                                                                                                                                                                                                                                                                                                                                                                                                                                                        • 我們都是在與國際著名大公司進行較量。這種較量可以讓我們把先進技術帶回來,從而提升我們的技術水平,服務於我們的國家,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

                                                                                                                                                                                                                                                                                                                                                                                                                                                                                                                                                                                                                                                                                                                                                                                                                        《华为的选择》: 發刊詞

                                                                                                                                                                                                                                                                                                                                                                                                                                                                                                                                                                                                                                                                                                                                                                                                                        https://www.dedao.cn/article/a8QZdRM1OmLxVvGaNMJG69rgYPjqWp

                                                                                                                                                                                                                                                                                                                                                                                                                                                                                                                                                                                                                                                                                                                                                                                                                        • 我們和華為做這門課的初衷,不是歌頌華為,而是希望能從你的困惑出發,利用華為的經驗,幫你做好每一個米字路口前的選擇,找到迷宮的出口
                                                                                                                                                                                                                                                                                                                                                                                                                                                                                                                                                                                                                                                                                                                                                                                                                        • 華為的選擇故事恰恰不是一份指路地圖。它是一本老船長的探險日誌
                                                                                                                                                                                                                                                                                                                                                                                                                                                                                                                                                                                                                                                                                                                                                                                                                        • 華為不僅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它是我們中國這一代人商業探索走得最遠的探險隊隊長。
                                                                                                                                                                                                                                                                                                                                                                                                                                                                                                                                                                                                                                                                                                                                                                                                                        • 你會看到20個具體的選擇困境。它們是每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對的經典難題,包括創業如何選行業,如何獲得自己無法掌握的能力,如何與舊霸主競爭,選擇做錯了怎麼活下來,如何轉型,等等。
                                                                                                                                                                                                                                                                                                                                                                                                                                                                                                                                                                                                                                                                                                                                                                                                                        • 每一講的文稿中,我還會精選一篇任正非講話原文,並請轉述老師朗讀給你聽。

                                                                                                                                                                                                                                                                                                                                                                                                                                                                                                                                                                                                                                                                                                                                                                                                                              星期五, 3月 12, 2021

                                                                                                                                                                                                                                                                                                                                                                                                                                                                                                                                                                                                                                                                                                                                                                                                                              怎麼讓客戶說"哇"?

                                                                                                                                                                                                                                                                                                                                                                                                                                                                                                                                                                                                                                                                                                                                                                                                                              https://www.dedao.cn/article/R2Mo65zY4QZ3Vnm5YaKqEdNAa98jGB

                                                                                                                                                                                                                                                                                                                                                                                                                                                                                                                                                                                                                                                                                                                                                                                                                              • 所有創業企業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在自己沒有名氣、沒有市場資源的時候,和潛在的客戶建立聯繫,爭取到人家的信任。
                                                                                                                                                                                                                                                                                                                                                                                                                                                                                                                                                                                                                                                                                                                                                                                                                              • 歐洲廠商歷來是不降價的,華為也因此獲得了生存空間。但唯有在2000年左右,歐洲廠商就像約好了一樣,把通信網絡設備,尤其是GSM設備的價格砍了一半。
                                                                                                                                                                                                                                                                                                                                                                                                                                                                                                                                                                                                                                                                                                                                                                                                                              • 這個時候,華為也不能瘦身,用削減開支的方法渡過難關。因為無線技術,尤其是3G的研發正處在攻堅階段,當時急需其他業務輸血。這個時候瘦身,就等於自己給自己挖墳墓
                                                                                                                                                                                                                                                                                                                                                                                                                                                                                                                                                                                                                                                                                                                                                                                                                              • 2001年,任正非發布了那封特別有名的公開信《華為的冬天》,說的就是“再不找到方法,我們就會死”。
                                                                                                                                                                                                                                                                                                                                                                                                                                                                                                                                                                                                                                                                                                                                                                                                                              • 你有你的計劃,但世界另有計劃
                                                                                                                                                                                                                                                                                                                                                                                                                                                                                                                                                                                                                                                                                                                                                                                                                              • 華為發現,自己其實有一個“優勢”,如果它能稱之為“優勢”的話。這就是,客戶對自己的不信任,超過了對一般公司的不信任。
                                                                                                                                                                                                                                                                                                                                                                                                                                                                                                                                                                                                                                                                                                                                                                                                                              • 因為客戶對自己的期待低,所以提供一種“超預期”的體驗就很容易。而“超預期”的體驗,說不定就會對雙方建立信任關係產生幫助。
                                                                                                                                                                                                                                                                                                                                                                                                                                                                                                                                                                                                                                                                                                                                                                                                                              • 它找到一個方法,既不驚動客戶,又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怎麼做呢?去託人買那些已經過期的標書,或者流標的標書。
                                                                                                                                                                                                                                                                                                                                                                                                                                                                                                                                                                                                                                                                                                                                                                                                                              • 過期標書會顯示客戶以前的需求。通過分析,華為就可以去猜,客戶現在有什​​麼需求。
                                                                                                                                                                                                                                                                                                                                                                                                                                                                                                                                                                                                                                                                                                                                                                                                                              • 華為的邀請函更像一本畫冊。它用銅版紙印刷,名字就叫“Huawei in China”。
                                                                                                                                                                                                                                                                                                                                                                                                                                                                                                                                                                                                                                                                                                                                                                                                                              • 很多客戶在看到中國真實的樣子以後,會說“哇”,因為眼前的樣子和他們想的不一樣;在來到深圳的園區以後,他們會說第二個“哇”,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中國人的工廠、實驗室這麼整潔,這麼先進;在試用了華為的設備以後,他們會說第三個“哇”,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一家中國企業也能生產出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
                                                                                                                                                                                                                                                                                                                                                                                                                                                                                                                                                                                                                                                                                                                                                                                                                              • 這三個“哇”一說出來,雖然不至於馬上就拿到訂單,但是雙方的關係,可就拉近了。
                                                                                                                                                                                                                                                                                                                                                                                                                                                                                                                                                                                                                                                                                                                                                                                                                              • 你有什麼”不重要,“人家感興趣什麼”才重要。按照對方的興趣點提供信息,把自己變成一個服務者,這是建立信任關係的第一步。
                                                                                                                                                                                                                                                                                                                                                                                                                                                                                                                                                                                                                                                                                                                                                                                                                              • 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別忘了,你仍然擁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別人對你的預期

                                                                                                                                                                                                                                                                                                                                                                                                                                                                                                                                                                                                                                                                                                                                                                                                                                                      星期四, 3月 11, 2021

                                                                                                                                                                                                                                                                                                                                                                                                                                                                                                                                                                                                                                                                                                                                                                                                                                                      怎麼當一個樂觀主義者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5eO3NDrGk8KP0AYbK2oxp9MRBzQP

                                                                                                                                                                                                                                                                                                                                                                                                                                                                                                                                                                                                                                                                                                                                                                                                                                                      • 2020年,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份?我自己有一個很私人的視角,我稱之為“遠見之年”。
                                                                                                                                                                                                                                                                                                                                                                                                                                                                                                                                                                                                                                                                                                                                                                                                                                                      •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到了現實世界的突變,那就只好把自己的腦子,像風箏一樣,往天上放一放,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往未來畫一根延長線,每個人都試圖揉揉眼睛,看清那個肯定不一樣,但又不知道是怎麼個不一樣的未來。
                                                                                                                                                                                                                                                                                                                                                                                                                                                                                                                                                                                                                                                                                                                                                                                                                                                      • 大家都渴望聽到遠見,喜歡發表遠見,但是心裡又未必信。這是病,得治。
                                                                                                                                                                                                                                                                                                                                                                                                                                                                                                                                                                                                                                                                                                                                                                                                                                                      • 決定未來的,可能是一些非常微小的技術因素。
                                                                                                                                                                                                                                                                                                                                                                                                                                                                                                                                                                                                                                                                                                                                                                                                                                                      • 每一代人看向未來,基於對現實了解而形成的遠見,通常都是錯的。因為那些微小的技術因素,不容易被看到。
                                                                                                                                                                                                                                                                                                                                                                                                                                                                                                                                                                                                                                                                                                                                                                                                                                                      • 馬鐙,就是人騎馬的時候,兩隻腳套進去的那個小鐵環,讓騎馬人兩腿可以固定在馬背上。就這麼個小玩意兒,不發明不知道,一發明怎麼樣?所有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突然一下武力開始壯大。
                                                                                                                                                                                                                                                                                                                                                                                                                                                                                                                                                                                                                                                                                                                                                                                                                                                      • 有了就不一樣了,全部上好弦,扣動扳機就可以了。據張笑宇考證,弩最開始大規模的應用是墨子。墨子在守城戰中開始用弩,男女老少全部得上城頭,小孩也可以發,婦女也可以發。
                                                                                                                                                                                                                                                                                                                                                                                                                                                                                                                                                                                                                                                                                                                                                                                                                                                      • 統治者可以繞過原來的武裝集團、貴族集團,直接向最普通的民眾徵兵。這位原來不上戰場,現在上戰場了,對他就要激勵。他立了戰功,國家就要給他獎賞,從金錢到榮譽,那原來的貴族制就不可持續。你就想去吧,這個鏈條對整個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今天中國社會的變革,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 階層固化”。對啊,只要是佔據社會頂層地位的精英,有錢、有資源、有知識、有傳統、還互相通婚,他們就有機會一代代地鞏固自己的優勢地位,底層人怎麼有希望呢?但是,在歷史上,為什麼階層固化能一次次地被打破?靠的就是這些技術條件的變化。不起眼的小的技術革新一旦鋪開,人類各個階層的力量分配就得重新來過。所謂的“階層固化”也就要被打破了。
                                                                                                                                                                                                                                                                                                                                                                                                                                                                                                                                                                                                                                                                                                                                                                                                                                                      • 人口的增長是幾何級的。而生存資料,比如糧食的增長,不可能是幾何級的,只能是算術級的。所以,經濟增長的結果如果導致人口增長,那就壞了。因為所有的增長成果都被新增的人口吃掉了。然後經濟開始下滑,四騎士就出場了——瘟疫、戰爭、飢荒、死亡,人類會度過一個暗無天日的階段,然後再重啟,這就是馬爾薩斯陷阱
                                                                                                                                                                                                                                                                                                                                                                                                                                                                                                                                                                                                                                                                                                                                                                                                                                                      • 解開馬爾薩斯陷阱這個扣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我直接說答案:氮肥。我們最常見的化肥,尿素,就是氮肥
                                                                                                                                                                                                                                                                                                                                                                                                                                                                                                                                                                                                                                                                                                                                                                                                                                                      • 地裡能長出糧食,碳水化合物是靠光合作用,但是蛋白質得靠氮元素。每長出一份糧食,就要從土地裡帶走一份氮元素。陽光雨露有的是,但是土地裡的氮是有限的。我們把身體裡的氮元素還回去,主要方式是農家肥。粗略地說,大自然土壤裡的氮,幾乎就是個穩定的量。這也就意味著:全世界土地供養的人,是有限的。
                                                                                                                                                                                                                                                                                                                                                                                                                                                                                                                                                                                                                                                                                                                                                                                                                                                      • 能源問題,一旦從資源屬性變成製造業屬性,中國的戰略性機會就來了。
                                                                                                                                                                                                                                                                                                                                                                                                                                                                                                                                                                                                                                                                                                                                                                                                                                                      • 煤炭時代成就了大英帝國;油氣時代成就了美利堅;那麼碳中和時代會不會成就另一個大國?這是一個戰略性的機會
                                                                                                                                                                                                                                                                                                                                                                                                                                                                                                                                                                                                                                                                                                                                                                                                                                                      • 整個世界在我​​們的腦子里分成了兩層。第一層,是眼前能看到的各種趨勢指向的各種未來的可能性。第二層,是我手頭的活兒,我自己安身立命的事務,我自己要照管好的親朋兄弟。
                                                                                                                                                                                                                                                                                                                                                                                                                                                                                                                                                                                                                                                                                                                                                                                                                                                      • 樂觀主義是指什麼?也是兩層。一層,是在各種未來的可能性裡,相信那個最好的趨勢。二是,別管它,干好自己手頭的
                                                                                                                                                                                                                                                                                                                                                                                                                                                                                                                                                                                                                                                                                                                                                                                                                                                      • 我相信悲觀,我毫無所得;我相信樂觀,我的世界打開了。
                                                                                                                                                                                                                                                                                                                                                                                                                                                                                                                                                                                                                                                                                                                                                                                                                                                      • 你冷靜的旁觀一個事物的成長,這是一個科學家研究一個客觀對象,你別把它和自己的生活搞混好嗎?你的生活會因此變得一團糟的。
                                                                                                                                                                                                                                                                                                                                                                                                                                                                                                                                                                                                                                                                                                                                                                                                                                                      • 沒有行動的遠見是白日夢,沒有遠見的行動是噩夢
                                                                                                                                                                                                                                                                                                                                                                                                                                                                                                                                                                                                                                                                                                                                                                                                                                                      •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世界上只有一種樂觀主義,就是在對未來持有樂觀的遠見之後仍然願意下地干活。

                                                                                                                                                                                                                                                                                                                                                                                                                                                                                                                                                                                                                                                                                                                                                                                                                                                                                            星期三, 3月 10, 2021

                                                                                                                                                                                                                                                                                                                                                                                                                                                                                                                                                                                                                                                                                                                                                                                                                                                                                            NO.1389 该不该跟孩子说实话?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f.html

                                                                                                                                                                                                                                                                                                                                                                                                                                                                                                                                                                                                                                                                                                                                                                                                                                                                                            • 許多人在學校的時候要補考重修,工作之後會出錯返工,為什麼他們在成為別人父母的一瞬間,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應該而且教給孩子最“正確”的答案?這是哪裡來的自信呢?
                                                                                                                                                                                                                                                                                                                                                                                                                                                                                                                                                                                                                                                                                                                                                                                                                                                                                            • 關於這個世界我們手頭既沒有掌握真理,也沒有認識全部真相。
                                                                                                                                                                                                                                                                                                                                                                                                                                                                                                                                                                                                                                                                                                                                                                                                                                                                                            • 如果我們還算誠實的話,應該告訴孩子:我所知道的有限,其中有一部分還​​是錯的。
                                                                                                                                                                                                                                                                                                                                                                                                                                                                                                                                                                                                                                                                                                                                                                                                                                                                                            • 它有點像古代禪宗的觀點:我們是指示月亮的手臂和手指,但不要把我們的手當做了月亮本身。
                                                                                                                                                                                                                                                                                                                                                                                                                                                                                                                                                                                                                                                                                                                                                                                                                                                                                            • 如果你我覺得自己的答案過於負面沉重,那麼我們在道德上有義務提供其他的視角,讓孩子有比較和選擇。否則,啟發和灌輸之間就沒有任何區別了。
                                                                                                                                                                                                                                                                                                                                                                                                                                                                                                                                                                                                                                                                                                                                                                                                                                                                                            • 家庭是一個人最後的堡壘,如果在這個最後的堡壘裡不能放心說實話,家庭生活長久以來也沒有說實話的傳統,那麼在人生中的關鍵時刻,這個人就會陷入完全孤立無援的境地。
                                                                                                                                                                                                                                                                                                                                                                                                                                                                                                                                                                                                                                                                                                                                                                                                                                                                                            • 失權威,不等於喪失傾訴對象的身份,孰輕孰重應該很容易判斷。

                                                                                                                                                                                                                                                                                                                                                                                                                                                                                                                                                                                                                                                                                                                                                                                                                                                                                            星期二, 3月 09, 2021

                                                                                                                                                                                                                                                                                                                                                                                                                                                                                                                                                                                                                                                                                                                                                                                                                                                                                            NO.1388 社交是人类社会之盐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G.html

                                                                                                                                                                                                                                                                                                                                                                                                                                                                                                                                                                                                                                                                                                                                                                                                                                                                                            • 無論哪一種都會給人帶來困擾,但人卻很容易像個鐘擺一樣在這兩頭之間晃蕩。只有等到年齡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逐漸靠近中間位置穩定下來。
                                                                                                                                                                                                                                                                                                                                                                                                                                                                                                                                                                                                                                                                                                                                                                                                                                                                                            • 能夠理解為什麼人會熱衷於無效社交。除了強烈的企圖心之外,其實還是因為好奇心新鮮感。一想到可以去參加高朋滿座的聚會,見到傳說中的人物,人就難免覺得興奮。
                                                                                                                                                                                                                                                                                                                                                                                                                                                                                                                                                                                                                                                                                                                                                                                                                                                                                            • 真正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熟悉而產生的厭倦,無論怎樣的人物都經不起近距離反復觀摩,因為看下來的觀感最終會回歸普通人。
                                                                                                                                                                                                                                                                                                                                                                                                                                                                                                                                                                                                                                                                                                                                                                                                                                                                                            • 如果把社交當作是一種癮,那麼就很好理解了。一開始,社交是可以帶來快樂的。隨著社交的進行,達到相同快樂的難度越來越高,但是社交本身不可能沒有天花板。更何況,都不用接近天花板,人就會發現其中相同的套路,因而變得厭倦。
                                                                                                                                                                                                                                                                                                                                                                                                                                                                                                                                                                                                                                                                                                                                                                                                                                                                                            • 什麼是社會化動物?人必須要群居,必須要彼此分工合作,才能生存下去。那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我看到一些基於生理學的解釋說,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過於弱小,從進化的策略上來看,最有利的生存方式是抱團生活。
                                                                                                                                                                                                                                                                                                                                                                                                                                                                                                                                                                                                                                                                                                                                                                                                                                                                                            • 亞里士多德因此說過,脫離城邦孤獨生活的人,不是神靈便是野獸。
                                                                                                                                                                                                                                                                                                                                                                                                                                                                                                                                                                                                                                                                                                                                                                                                                                                                                            • 完全離群索居的生活又如何呢?我認為如果時間很長,一個人很難避免心靈的枯竭。
                                                                                                                                                                                                                                                                                                                                                                                                                                                                                                                                                                                                                                                                                                                                                                                                                                                                                            • 一個人要能長期離群索居,從閱讀、音樂甚至是劈柴中得到內心的滿足,那的確是要更近神靈一些。
                                                                                                                                                                                                                                                                                                                                                                                                                                                                                                                                                                                                                                                                                                                                                                                                                                                                                            • 每次都去大圈子裡打一圈,然後發現幾個值得進一步交往的對象。再在這些人裡,選擇出那些彼此能夠理解,值得信任,每次能帶來新想法新故事新行動的人。
                                                                                                                                                                                                                                                                                                                                                                                                                                                                                                                                                                                                                                                                                                                                                                                                                                                                                            • 努力把一大群的那種批發式社交,變成一小群人的零售式社交,確保每次見面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和每個人聊上半小時,最後形成一個非常小但是異常緊密的社交圈子。
                                                                                                                                                                                                                                                                                                                                                                                                                                                                                                                                                                                                                                                                                                                                                                                                                                                                                            • 在這個圈子裡,每個人都懂得聆聽對方,每次見面都交換信息,遇見事情總是以理解和鼓勵為主,整體的氛圍積極樂觀,大家都相信個人奮鬥,相互支持,共同成長,彼此見證共同的個人發展歷程。
                                                                                                                                                                                                                                                                                                                                                                                                                                                                                                                                                                                                                                                                                                                                                                                                                                                                                            • 但所謂朋友,不正是那些知道在什麼時機,以什麼方式,對你進行批評和勸告的人麼?
                                                                                                                                                                                                                                                                                                                                                                                                                                                                                                                                                                                                                                                                                                                                                                                                                                                                                            • 社交就是人類社會的鹽。沒有鹽,就會痙攣抽搐,危及生命;太多鹽,就會無法忍受,無福消受。你得找到最合適你的鹹度,不再為了加鹽還是加水而煩惱,這樣你就可以專心生長,和最值得的人建立牢固的紐帶,你的社交也將變成你人生的安全網。

                                                                                                                                                                                                                                                                                                                                                                                                                                                                                                                                                                                                                                                                                                                                                                                                                                                                                                                  星期一, 3月 08, 2021

                                                                                                                                                                                                                                                                                                                                                                                                                                                                                                                                                                                                                                                                                                                                                                                                                                                                                                                  NO.1387 做大是道坎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p.html

                                                                                                                                                                                                                                                                                                                                                                                                                                                                                                                                                                                                                                                                                                                                                                                                                                                                                                                  • 華為在1999年做了件大事。它和IBM達成了一份重量級的合作協議,由IBM派出諮詢團隊進駐華為,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幫助它改進工作方法。
                                                                                                                                                                                                                                                                                                                                                                                                                                                                                                                                                                                                                                                                                                                                                                                                                                                                                                                  • 這是一個歷時10年的計劃,涉及研發、供應鏈、客戶關係管理等方方面面。最激烈的時候,有270名諮詢師每天泡在華為。
                                                                                                                                                                                                                                                                                                                                                                                                                                                                                                                                                                                                                                                                                                                                                                                                                                                                                                                  • 故事得從1994年講起。那年1月,任正非第一次赴美考察。回國之後,他在與市場培訓人員的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十年以後,世界通信行業將三分天下,華為佔其一。
                                                                                                                                                                                                                                                                                                                                                                                                                                                                                                                                                                                                                                                                                                                                                                                                                                                                                                                  • 1997年底,任正非再次帶領公司高管來到美國,訪問了休斯、IBM、惠普公司。這一次,他的目的性更強,就是要了解怎麼把公司做大。也是在這一次訪問中,華為和IBM搭上了線,為後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 “在下世紀初,也許在2005年,真正會產生一次網絡革命。光傳輸與先進的交換技術,使通信費用數十倍地降低。用戶、業務的迅猛增長難以預計,必須規模化才能縮短新產品的投入時間。”
                                                                                                                                                                                                                                                                                                                                                                                                                                                                                                                                                                                                                                                                                                                                                                                                                                                                                                                  • 任正非意識到,在有些行業裡,你根本沒有機會做小。
                                                                                                                                                                                                                                                                                                                                                                                                                                                                                                                                                                                                                                                                                                                                                                                                                                                                                                                  • 龐大的空間為巨無霸提供了成長環境。而霸主一旦降臨,小玩家是沒有生存空間的。任正非說“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恰恰不是來自於樂觀,而是來自於危機意識。聘請IBM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趕快把公司做大。
                                                                                                                                                                                                                                                                                                                                                                                                                                                                                                                                                                                                                                                                                                                                                                                                                                                                                                                  • IBM告訴華為,規模優勢的基礎是管理。想把公司做大,首先就得改善管理。
                                                                                                                                                                                                                                                                                                                                                                                                                                                                                                                                                                                                                                                                                                                                                                                                                                                                                                                  • IBM說,之所以要成立公司級的投資委員會,為的是避免決策者背景過於單一,眼裡只有技術,研發出無用的產品;而細分功能模塊,為的是職業化生產,避免產品質量因人員變動而出現不穩定;給每個產品線配備指揮部,為的是避免產品經理缺失必要的信息,導致只照顧到了某個生產環節的訴求。
                                                                                                                                                                                                                                                                                                                                                                                                                                                                                                                                                                                                                                                                                                                                                                                                                                                                                                                  • 穿上“大公司鞋”的目的,是為了擺脫成功對關鍵人物的依賴。 IBM告訴華為,學會依賴流程和製度,而不是“英雄”,這是企業做大必須要跨過去的那道坎。
                                                                                                                                                                                                                                                                                                                                                                                                                                                                                                                                                                                                                                                                                                                                                                                                                                                                                                                  • 大公司鞋”之所以難穿,就是因為不合腳。
                                                                                                                                                                                                                                                                                                                                                                                                                                                                                                                                                                                                                                                                                                                                                                                                                                                                                                                  • 華為認為,作為學生,想搞懂一個東西,你就是要先學會不去質疑,先改變自己。
                                                                                                                                                                                                                                                                                                                                                                                                                                                                                                                                                                                                                                                                                                                                                                                                                                                                                                                  • “三步走”策略,叫“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 兩件事作為輔助。
                                                                                                                                                                                                                                                                                                                                                                                                                                                                                                                                                                                                                                                                                                                                                                                                                                                                                                                    • 第一件,就是由一把手出面,展現出堅定的信心。
                                                                                                                                                                                                                                                                                                                                                                                                                                                                                                                                                                                                                                                                                                                                                                                                                                                                                                                    • 第二件事,華為要求全公司上下,就IPD是什麼進行充分的溝通。
                                                                                                                                                                                                                                                                                                                                                                                                                                                                                                                                                                                                                                                                                                                                                                                                                                                                                                                  • “大公司鞋”的優勢在2003年以後開始得到體現。 2008年,在推行變革十年後,華為項目研發的平均週期縮短了50%,產品故障率減少了95%。
                                                                                                                                                                                                                                                                                                                                                                                                                                                                                                                                                                                                                                                                                                                                                                                                                                                                                                                  • 2012年,現任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財富》雜誌專訪時說:“7萬多人的研發隊伍能有序開展工作,這是我們與IBM合作開展變革的成果。即使再加7萬人,我們也能有序地運作。”
                                                                                                                                                                                                                                                                                                                                                                                                                                                                                                                                                                                                                                                                                                                                                                                                                                                                                                                  • 93年初,當郭士納(Lou Gerstner)以首位非IBM內部晉升的人士出任IBM總裁時,提出了四項主張:
                                                                                                                                                                                                                                                                                                                                                                                                                                                                                                                                                                                                                                                                                                                                                                                                                                                                                                                    1. 保持技術領先;
                                                                                                                                                                                                                                                                                                                                                                                                                                                                                                                                                                                                                                                                                                                                                                                                                                                                                                                    2. 以客戶的價值觀為導向,按對象組建營銷部門。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3. 強化服務、追求客戶滿意度;
                                                                                                                                                                                                                                                                                                                                                                                                                                                                                                                                                                                                                                                                                                                                                                                                                                                                                                                    4. 集中精力在網絡類電子商務產品上發揮IBM的規模優勢。
                                                                                                                                                                                                                                                                                                                                                                                                                                                                                                                                                                                                                                                                                                                                                                                                                                                                                                                  • 企業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臨死亡,管理是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規模小,面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難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風暴。因此,我們只有加強管理與服務,在這條不歸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礎。這就是華為要走規模化、搞活內部動力機制、加強管理與服務的戰略出發點。
                                                                                                                                                                                                                                                                                                                                                                                                                                                                                                                                                                                                                                                                                                                                                                                                                                                                                                                  • 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是後進者的名言。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是先驅者的座右銘。
                                                                                                                                                                                                                                                                                                                                                                                                                                                                                                                                                                                                                                                                                                                                                                                                                                                                                                                  • 人類永遠充滿了希望,再過5000年還會有發明創造,對於有志者來說,永遠都有機會。任何時間晚了的悲嘆,都是無為者的自我解嘲。

                                                                                                                                                                                                                                                                                                                                                                                                                                                                                                                                                                                                                                                                                                                                                                                                                                                                                                                                                          NO.1386 身高、视力、语言的时间窗口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q5.html

                                                                                                                                                                                                                                                                                                                                                                                                                                                                                                                                                                                                                                                                                                                                                                                                                                                                                                                                                          • 很多事情都有一個時間窗口,也就是做這件事最合適的時間。一旦錯過了時間窗口,機會可能再也不來了。
                                                                                                                                                                                                                                                                                                                                                                                                                                                                                                                                                                                                                                                                                                                                                                                                                                                                                                                                                          • 身高
                                                                                                                                                                                                                                                                                                                                                                                                                                                                                                                                                                                                                                                                                                                                                                                                                                                                                                                                                            • 以19歲時的身高看,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75.7cm,中國女性平均身高163.2cm
                                                                                                                                                                                                                                                                                                                                                                                                                                                                                                                                                                                                                                                                                                                                                                                                                                                                                                                                                            • 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依然是荷蘭,男性183.8cm,女性170.4cm。
                                                                                                                                                                                                                                                                                                                                                                                                                                                                                                                                                                                                                                                                                                                                                                                                                                                                                                                                                            • 男性最矮小的是東帝汶,160.1cm。女性最矮的是危地馬拉,150.9cm。
                                                                                                                                                                                                                                                                                                                                                                                                                                                                                                                                                                                                                                                                                                                                                                                                                                                                                                                                                            • 身高是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的。遺傳佔比多少呢?對美國白人的統計是,80%由遺傳決定;而20年前的中國統計是,65%由遺傳因素決定。
                                                                                                                                                                                                                                                                                                                                                                                                                                                                                                                                                                                                                                                                                                                                                                                                                                                                                                                                                            • 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飲食起碼不會制約身高,於是身高就更多由基因決定
                                                                                                                                                                                                                                                                                                                                                                                                                                                                                                                                                                                                                                                                                                                                                                                                                                                                                                                                                            • 對身高來說,時間窗口就是骨骺線完全閉合的時刻。
                                                                                                                                                                                                                                                                                                                                                                                                                                                                                                                                                                                                                                                                                                                                                                                                                                                                                                                                                            • 只要在沒有閉合前及時發現身高停止增長的情況,採取行動,比如增加爆發力和拉伸運動、多曬太陽、保證飲食裡的鈣足夠、每天睡到自然醒、少吃游離糖,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定期注射生長激素,就能挽回幾厘米到十幾厘米的身高。
                                                                                                                                                                                                                                                                                                                                                                                                                                                                                                                                                                                                                                                                                                                                                                                                                                                                                                                                                          • 视力
                                                                                                                                                                                                                                                                                                                                                                                                                                                                                                                                                                                                                                                                                                                                                                                                                                                                                                                                                            • 中國小學生近視率45.7%,初中生近視率71.6%,高中生近視率81%,大學生近視率86.7%。 14億人裡有一半是近視眼,這樣高比例的近視排全球第一。美國青少年近視率只有20%,德國15%,澳大利亞不到5%。
                                                                                                                                                                                                                                                                                                                                                                                                                                                                                                                                                                                                                                                                                                                                                                                                                                                                                                                                                            • 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遠視眼,眼軸(眼角膜到視網膜的距離)比較短。隨著年齡增加,眼軸會逐漸拉長。到了20歲時,眼軸應該拉長到一個合適的尺寸。
                                                                                                                                                                                                                                                                                                                                                                                                                                                                                                                                                                                                                                                                                                                                                                                                                                                                                                                                                            • 在嚴重缺乏室外光的成長環境下,眼軸的拉長會過度,可能在十幾歲就拉長到了合適的位置,而後繼續拉伸。於是,清晰的像開始越來越模糊,孩子就近視了。
                                                                                                                                                                                                                                                                                                                                                                                                                                                                                                                                                                                                                                                                                                                                                                                                                                                                                                                                                          • 牙齒
                                                                                                                                                                                                                                                                                                                                                                                                                                                                                                                                                                                                                                                                                                                                                                                                                                                                                                                                                            • 牙齒的時間窗口是在第一次換牙之後。
                                                                                                                                                                                                                                                                                                                                                                                                                                                                                                                                                                                                                                                                                                                                                                                                                                                                                                                                                            • 排列整齊的牙齒不容易殘留臟東西,細菌也不容易繁殖,於是積年累月下來,整齊的牙能比里出外進的牙多用二三十年。
                                                                                                                                                                                                                                                                                                                                                                                                                                                                                                                                                                                                                                                                                                                                                                                                                                                                                                                                                          • 語言
                                                                                                                                                                                                                                                                                                                                                                                                                                                                                                                                                                                                                                                                                                                                                                                                                                                                                                                                                            • 我們學習外語也有時間窗口,那就是在5歲之前
                                                                                                                                                                                                                                                                                                                                                                                                                                                                                                                                                                                                                                                                                                                                                                                                                                                                                                                                                            • 嬰兒到幼兒時期,大腦接觸任何一種語言都能很快生長出適合處理那種“發音規律”的神經元連接。等那些神經元連接形成一種“圖樣”,然後固定下來之後,今後再遇到類似模式的語言,信號就會自動高速處理。
                                                                                                                                                                                                                                                                                                                                                                                                                                                                                                                                                                                                                                                                                                                                                                                                                                                                                                                                                          • 成長
                                                                                                                                                                                                                                                                                                                                                                                                                                                                                                                                                                                                                                                                                                                                                                                                                                                                                                                                                            • 一個人的成長也是這樣。他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自由的人,和他25歲之前的經歷高度相關。

                                                                                                                                                                                                                                                                                                                                                                                                                                                                                                                                                                                                                                                                                                                                                                                                                                                                                                                                                                                      星期日, 3月 07, 2021

                                                                                                                                                                                                                                                                                                                                                                                                                                                                                                                                                                                                                                                                                                                                                                                                                                                                                                                                                                                      團隊,從傳球開始_第四部_自省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542

                                                                                                                                                                                                                                                                                                                                                                                                                                                                                                                                                                                                                                                                                                                                                                                                                                                                                                                                                                                      • 你的成功,是由你付出的所有努力來衡量,那才是你真正創造出的成果
                                                                                                                                                                                                                                                                                                                                                                                                                                                                                                                                                                                                                                                                                                                                                                                                                                                                                                                                                                                      • 給自己的五大要記
                                                                                                                                                                                                                                                                                                                                                                                                                                                                                                                                                                                                                                                                                                                                                                                                                                                                                                                                                                                        1. 要快,但不要趕
                                                                                                                                                                                                                                                                                                                                                                                                                                                                                                                                                                                                                                                                                                                                                                                                                                                                                                                                                                                        2. 要勇敢面對你的對手
                                                                                                                                                                                                                                                                                                                                                                                                                                                                                                                                                                                                                                                                                                                                                                                                                                                                                                                                                                                        3. 要尊重你的對手
                                                                                                                                                                                                                                                                                                                                                                                                                                                                                                                                                                                                                                                                                                                                                                                                                                                                                                                                                                                        4. 要努力工作與縝密規劃
                                                                                                                                                                                                                                                                                                                                                                                                                                                                                                                                                                                                                                                                                                                                                                                                                                                                                                                                                                                        5. 要做好自我分析以求取進步
                                                                                                                                                                                                                                                                                                                                                                                                                                                                                                                                                                                                                                                                                                                                                                                                                                                                                                                                                                                      • 我是總教練,我只是球隊的一份子,共享球隊的所有權
                                                                                                                                                                                                                                                                                                                                                                                                                                                                                                                                                                                                                                                                                                                                                                                                                                                                                                                                                                                      • 如果我們把時間精力花在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那我們就無法全力去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現狀.
                                                                                                                                                                                                                                                                                                                                                                                                                                                                                                                                                                                                                                                                                                                                                                                                                                                                                                                                                                                      • 努力工作,好好準備;不要擔心你是否比別人優秀;始終試著拿出你能做到的最佳表現
                                                                                                                                                                                                                                                                                                                                                                                                                                                                                                                                                                                                                                                                                                                                                                                                                                                                                                                                                                                      • 過去只是個參考;未來留給只會做夢的人;唯有當下才是你創造成功的時刻
                                                                                                                                                                                                                                                                                                                                                                                                                                                                                                                                                                                                                                                                                                                                                                                                                                                                                                                                                                                      • "我該如何幫助我們的球隊變得更好?"當我一想出甚麼的時候,我就馬上去做.一切就這麼簡單
                                                                                                                                                                                                                                                                                                                                                                                                                                                                                                                                                                                                                                                                                                                                                                                                                                                                                                                                                                                      • 當你在賽後走回休息室的時候,要確保你能抬頭挺胸
                                                                                                                                                                                                                                                                                                                                                                                                                                                                                                                                                                                                                                                                                                                                                                                                                                                                                                                                                                                      • 領導力的三要
                                                                                                                                                                                                                                                                                                                                                                                                                                                                                                                                                                                                                                                                                                                                                                                                                                                                                                                                                                                        1. 要慢給批評,快給讚美
                                                                                                                                                                                                                                                                                                                                                                                                                                                                                                                                                                                                                                                                                                                                                                                                                                                                                                                                                                                        2. 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能為別人做甚麼,而不是別人能為妳做甚麼
                                                                                                                                                                                                                                                                                                                                                                                                                                                                                                                                                                                                                                                                                                                                                                                                                                                                                                                                                                                        3. 要把注意力放在超前,而不是打平
                                                                                                                                                                                                                                                                                                                                                                                                                                                                                                                                                                                                                                                                                                                                                                                                                                                                                                                                                                                      • 藉由外在的中立機構提供建設的批評,也就是從外人的眼中來看你的組織將會很有益處
                                                                                                                                                                                                                                                                                                                                                                                                                                                                                                                                                                                                                                                                                                                                                                                                                                                                                                                                                                                      • 勝利會帶來更多勝利,但人們常忘了說勝利也會帶來自滿
                                                                                                                                                                                                                                                                                                                                                                                                                                                                                                                                                                                                                                                                                                                                                                                                                                                                                                                                                                                      • 領導者的成功宿命會問:我們可以怎麼再改進
                                                                                                                                                                                                                                                                                                                                                                                                                                                                                                                                                                                                                                                                                                                                                                                                                                                                                                                                                                                      • 如果你今天未曾為別人做一件好事,那妳今天就失去了活著的價值
                                                                                                                                                                                                                                                                                                                                                                                                                                                                                                                                                                                                                                                                                                                                                                                                                                                                                                                                                                                      • 走在旅途上,勝過待在旅館裡
                                                                                                                                                                                                                                                                                                                                                                                                                                                                                                                                                                                                                                                                                                                                                                                                                                                                                                                                                                                      • 偉人之所以能登峰造極,絕非一飛衝天的一蹴可幾.而是在夜裡眾人皆睡之際,一步一腳印的累積.
                                                                                                                                                                                                                                                                                                                                                                                                                                                                                                                                                                                                                                                                                                                                                                                                                                                                                                                                                                                      • 天份是上帝給的,所以你要謙虛點;名氣是別人給的,所以你要感恩點;自負是自己給的,所以你要小心點.
                                                                                                                                                                                                                                                                                                                                                                                                                                                                                                                                                                                                                                                                                                                                                                                                                                                                                                                                                                                      • 大多數人都能通過逆境的考驗,但一旦獲得權力,才是人格考驗的開始.
                                                                                                                                                                                                                                                                                                                                                                                                                                                                                                                                                                                                                                                                                                                                                                                                                                                                                                                                                                                      • 人格的力量是不斷積累而成的.

                                                                                                                                                                                                                                                                                                                                                                                                                                                                                                                                                                                                                                                                                                                                                                                                                                                                                                                                                                                      團隊,從傳球開始_第三部_保持競爭優勢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542

                                                                                                                                                                                                                                                                                                                                                                                                                                                                                                                                                                                                                                                                                                                                                                                                                                                                                                                                                                                      • 我不相信一名領導者有辦法像變魔術一樣地, 把某種人格灌輸給原本沒有的人
                                                                                                                                                                                                                                                                                                                                                                                                                                                                                                                                                                                                                                                                                                                                                                                                                                                                                                                                                                                      • 你是否有能力挑選出可靠的人是很關鍵的
                                                                                                                                                                                                                                                                                                                                                                                                                                                                                                                                                                                                                                                                                                                                                                                                                                                                                                                                                                                      • 伍登找的人必須要有人格靈敏度
                                                                                                                                                                                                                                                                                                                                                                                                                                                                                                                                                                                                                                                                                                                                                                                                                                                                                                                                                                                      • 重視四種價值
                                                                                                                                                                                                                                                                                                                                                                                                                                                                                                                                                                                                                                                                                                                                                                                                                                                                                                                                                                                        1. 重視別人
                                                                                                                                                                                                                                                                                                                                                                                                                                                                                                                                                                                                                                                                                                                                                                                                                                                                                                                                                                                        2. 重視真摯
                                                                                                                                                                                                                                                                                                                                                                                                                                                                                                                                                                                                                                                                                                                                                                                                                                                                                                                                                                                        3. 重視忠誠
                                                                                                                                                                                                                                                                                                                                                                                                                                                                                                                                                                                                                                                                                                                                                                                                                                                                                                                                                                                        4. 重視時間
                                                                                                                                                                                                                                                                                                                                                                                                                                                                                                                                                                                                                                                                                                                                                                                                                                                                                                                                                                                      • 我不要我們當中有任何球員抗拒追求心智及體能的成長.相反地,我要找的球員,都是希望能接受嚴苛的必要訓練,以獲得極致的競爭力
                                                                                                                                                                                                                                                                                                                                                                                                                                                                                                                                                                                                                                                                                                                                                                                                                                                                                                                                                                                      • 成功是一種心靈的平靜,當你知道你已盡其所能地去變成最好的自己時,你不只獲得了滿足,也從而獲得了平靜
                                                                                                                                                                                                                                                                                                                                                                                                                                                                                                                                                                                                                                                                                                                                                                                                                                                                                                                                                                                      • 你能在賽後抬頭挺胸,因為你已盡其所能做到最好
                                                                                                                                                                                                                                                                                                                                                                                                                                                                                                                                                                                                                                                                                                                                                                                                                                                                                                                                                                                      • 一名無法讓球隊變得偉大的球員,終歸不是一位偉大的球員
                                                                                                                                                                                                                                                                                                                                                                                                                                                                                                                                                                                                                                                                                                                                                                                                                                                                                                                                                                                      • 領導者的腳色就是要讓數量變成份量
                                                                                                                                                                                                                                                                                                                                                                                                                                                                                                                                                                                                                                                                                                                                                                                                                                                                                                                                                                                      • 沉著與冷靜的自信就是贏家應有的態度,而且是能帶來成效的態度
                                                                                                                                                                                                                                                                                                                                                                                                                                                                                                                                                                                                                                                                                                                                                                                                                                                                                                                                                                                      • 你覺得妳自己再也不需要準備,也不需要改進了.這種態度就是傲慢
                                                                                                                                                                                                                                                                                                                                                                                                                                                                                                                                                                                                                                                                                                                                                                                                                                                                                                                                                                                      • 你的天賦可能會將你帶向巔峰,但是只有你的人格能讓你保持顛峰.因為人格之中存有一個重要面向,那就是永不止息地渴望進步
                                                                                                                                                                                                                                                                                                                                                                                                                                                                                                                                                                                                                                                                                                                                                                                                                                                                                                                                                                                      • 永不改變的人性之一就是自私,自身利益至上
                                                                                                                                                                                                                                                                                                                                                                                                                                                                                                                                                                                                                                                                                                                                                                                                                                                                                                                                                                                      • 去分享他們手中的球;無論這球指的是資訊,人脈,經驗,信用與點子
                                                                                                                                                                                                                                                                                                                                                                                                                                                                                                                                                                                                                                                                                                                                                                                                                                                                                                                                                                                      • 領導者的代辦清單
                                                                                                                                                                                                                                                                                                                                                                                                                                                                                                                                                                                                                                                                                                                                                                                                                                                                                                                                                                                        1. 助長真誠,樂觀與熱情
                                                                                                                                                                                                                                                                                                                                                                                                                                                                                                                                                                                                                                                                                                                                                                                                                                                                                                                                                                                        2. 屏除悲觀主義與負面嘲諷
                                                                                                                                                                                                                                                                                                                                                                                                                                                                                                                                                                                                                                                                                                                                                                                                                                                                                                                                                                                        3. 認同真實稱讚的價值
                                                                                                                                                                                                                                                                                                                                                                                                                                                                                                                                                                                                                                                                                                                                                                                                                                                                                                                                                                                        4. 既使反對,也不要變得難以相處
                                                                                                                                                                                                                                                                                                                                                                                                                                                                                                                                                                                                                                                                                                                                                                                                                                                                                                                                                                                        5. 確定每個人都了解自己再造就團隊成功中所扮演的特定腳色
                                                                                                                                                                                                                                                                                                                                                                                                                                                                                                                                                                                                                                                                                                                                                                                                                                                                                                                                                                                      • 當我看到一個努力的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尤其是完成了少數極為重要的任務時,我會立刻讓對方知道,我注意到了
                                                                                                                                                                                                                                                                                                                                                                                                                                                                                                                                                                                                                                                                                                                                                                                                                                                                                                                                                                                      • 你領導的人亟需你的肯定和稱許.不要等,馬上給.
                                                                                                                                                                                                                                                                                                                                                                                                                                                                                                                                                                                                                                                                                                                                                                                                                                                                                                                                                                                      • 說話大聲不代表就是熱情洋溢.
                                                                                                                                                                                                                                                                                                                                                                                                                                                                                                                                                                                                                                                                                                                                                                                                                                                                                                                                                                                      • 我很看重熱情和追求目標的衝動.但兩者都必須能產生出最終的效果:把事情做好
                                                                                                                                                                                                                                                                                                                                                                                                                                                                                                                                                                                                                                                                                                                                                                                                                                                                                                                                                                                      • 有在做事,不等於有把事情做好
                                                                                                                                                                                                                                                                                                                                                                                                                                                                                                                                                                                                                                                                                                                                                                                                                                                                                                                                                                                      • 你必須在各個生活的層面當中,種是與追求心靈及情緒的平衡.你的平衡力越佳,你的領導力越強
                                                                                                                                                                                                                                                                                                                                                                                                                                                                                                                                                                                                                                                                                                                                                                                                                                                                                                                                                                                      • 打造高校團隊的六大法則
                                                                                                                                                                                                                                                                                                                                                                                                                                                                                                                                                                                                                                                                                                                                                                                                                                                                                                                                                                                        1. 重視球隊的鬥志及士氣
                                                                                                                                                                                                                                                                                                                                                                                                                                                                                                                                                                                                                                                                                                                                                                                                                                                                                                                                                                                        2. 找出誰是好球員和誰缺乏競爭力
                                                                                                                                                                                                                                                                                                                                                                                                                                                                                                                                                                                                                                                                                                                                                                                                                                                                                                                                                                                        3. 找出誰是可能的麻煩人物後予以淘汰
                                                                                                                                                                                                                                                                                                                                                                                                                                                                                                                                                                                                                                                                                                                                                                                                                                                                                                                                                                                        4. 公平地給予每個人應得的機會
                                                                                                                                                                                                                                                                                                                                                                                                                                                                                                                                                                                                                                                                                                                                                                                                                                                                                                                                                                                        5. 重視戰鬥力,決心,勇氣和渴望
                                                                                                                                                                                                                                                                                                                                                                                                                                                                                                                                                                                                                                                                                                                                                                                                                                                                                                                                                                                        6. 要求合作及良好的態度
                                                                                                                                                                                                                                                                                                                                                                                                                                                                                                                                                                                                                                                                                                                                                                                                                                                                                                                                                                                      • 信任,雖然偶而會帶來失望,但遠勝於不信任而一直失望
                                                                                                                                                                                                                                                                                                                                                                                                                                                                                                                                                                                                                                                                                                                                                                                                                                                                                                                                                                                      • 狼群的力量來自於狼,而一隻狼的力量來自於團結
                                                                                                                                                                                                                                                                                                                                                                                                                                                                                                                                                                                                                                                                                                                                                                                                                                                                                                                                                                                      • 一個領導者要尋找的團隊組合,每個人必須在能力,個性,以及態度上都能彼此之間產生相乘的加分效果
                                                                                                                                                                                                                                                                                                                                                                                                                                                                                                                                                                                                                                                                                                                                                                                                                                                                                                                                                                                      • 我的建隊目標:建立一支好的球隊,而不只是一支擁有幾個好球員的球隊
                                                                                                                                                                                                                                                                                                                                                                                                                                                                                                                                                                                                                                                                                                                                                                                                                                                                                                                                                                                      • 一條鎖鏈再強固,也比不過她最脆弱的那節鍊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