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29, 2022

銷售決勝點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12587/tiebreaker-selling

  • B2B市場內的顧客購買行為,變得愈來愈複雜。他們很清楚自己購買的大多數產品和服務,對本身業務不具策略意義,因此一開始就只是先尋找能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且產品符合基本規格的供應商。
  • 當採購經理人要求額外的東西時,實際上是在尋找我們所謂的「決勝要素」(justifier):某個產品裡的某項要素,可以讓採購公司的業務產生有價值的差異化。決勝要素對顧客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清楚說明了,最後獲選的供應商之所以能打破平手僵局、脫穎而出的原因。
  • 舉例來說,汽車租賃公司可能會讓顧客選擇提前取消某些條約,而且沒有罰款。營建公司可能會向客戶提議,指派曾與那家客戶合作愉快的一位資深專案經理人,來服務那家客戶,好讓客戶放心,認為自己的案子可能不需要接受稽核,而且會準時、安全地完成。標準機械零件批發商在包裝時,可以按顧客本身的零件編號貼上標籤,顧客就可以省下麻煩和成本,不必將批發商編號轉換到顧客的庫存系統。
  • 決勝要素或決勝賽局(tiebreaker)幫助採購經理人,向資深領導人展示自己對公司業務的貢獻。
  • 非策略性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並不很了解這類採購任務。所以當他們試圖敲定生意時,容易犯下兩種常見錯誤。
    • 即使顧客不想要或不需要,仍堅持強調自家產品服務的獨特功能
    • 提供顧客不想要的價格折讓
  • 卓越供應商或最後勝出的銷售商,會投注資源在尋找、調查、開發決勝要素的流程上。他們探究可能帶來決勝要素想法的三個來源:
    • 顧客實際上如何運用這個產品
    • 整合其他公司產品的機會
    • 顧客業務的優先順序
  • 成功的決勝要素,天生壽命很短。顧客的優先事項和關心的問題會改變,競爭者也會追上,對你的行動做出應變。這意謂供應商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決勝要素。

NO.1761 你的紧急联系人是谁?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d.html

  • 緊急聯繫人,名詞,指填寫個人資料時,在自己遭遇疾病、意外、人身危險時可以聯絡的親友。
  • 我又有哪一位朋友值得如此託付呢?他願意接受因為我而來的一堆麻煩,對此毫無怨言嗎?我也願意把自己的一切託付給他,相信他能如同我自己一般處理好嗎?
  • 人是一種社會化動物。社會化的意思是我們是能夠從零開始,編織起一張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張網最基礎的功用是解決個人的孤獨感,幫助我們排遣閒暇時光,在生活中找尋一些樂趣。
  • 在這張網的局部,尤其是靠近自己的地方,其實有必要編織起一張更為緊緻細密的網。一個人總得找到三五好友,大家共同經歷一段人生,彼此扶持彼此打氣。一旦有了這麼一張網,人就不再感覺自己正懸浮在虛空中的某處。
  • 這張網的強度取決於大家的共同生活、共同經歷有多少。依照我的人生經驗,人們從熟悉到信任要走過很長的一段路。熟悉能帶來親切和親密,但始終是隔著一層,依然有小心翼翼、彬彬有禮的動作存在。而信任則需要長時間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深入了解對方。你可以把信任度看成是一個數值,在每一次互動中人們都會贏得或者失去一些信用點。當自己的信用點在對方那裡積攢到一定數量,那麼就會形成真正的信任。
  • 我能夠如此全然放心地把自己交給對方,原因是經歷了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變成了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我們彼此都見過對方最為狼狽不堪的時刻,也分享過對方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我們更知道對方身上所有的缺陷,並且在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避開。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經歷過許多次時代和人生的風浪。尤其是在局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能夠勸說對方遵循本心,做出正確而艱難的選擇,並沒有因為壓力和困難而讓自己的內心變形,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樣子。
  • 如果最糟糕的情況出現,我不得不落入最終的結局,那麼我希望開關是在我緊急聯繫人的手上。
  • 人生漫漫,容不得在每個午夜時分細想。想自己是誰,想自己在哪裡,想自己要做什麼,想自己會去向何方。思緒一旦飄飛起來,冷冰冰的、無光的孤獨就會籠罩下來。說到底,任何一個人都是孤零零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在無盡的虛空中不斷下墜。因此有必要找到一張網,可以讓自己落在那張網上。更有必要找到自己生命中的那個緊急聯絡人,因此你會知道即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也不是孤身一人,也並沒有和這個世界完全切斷聯繫。我希望你在任何時候,都能毫不猶豫地填寫下一個名字,我也希望那個名字永遠不會辜負你的信任。

              練習

              每天的練習
              才是戰場上的實際依靠...

              星期三, 4月 27, 2022

              可能的價值主張

              • 一個品牌的整體定位稱為品牌的價值主張(vale proposition), 即品牌賴以差異化及定位地所以利益組合
              • 價值主張解答顧客為何要購買公司品牌的問題
              • 五個淺色方格代表致勝的價格主張-可帶給公司競爭優勢的差異化與定位
              • 三個深色方格則為失敗的價格主張
              • 正中央的方格代表差強人意的價值主張
              • 高利益,高價格策略
                • 提供最好的產品或服務,但也收取足以涵蓋成本的高價格. 這些產品不僅品質卓越,同時也給予購買者尊榮感. 這些品牌也象徵地位與高尚生活型態.
                • 範例: 四季酒店, 百達翡麗手錶, 星巴克咖啡, LV手提包, 賓士轎車, SubZero頂級廚具, Heats On Fire鑽石
              • 高利益,相同價格策略
                • 高品質但相同價格的品牌來攻擊競爭對手的高品質,高價格之定位.
                • 範例: 目標百貨
              • 相同利益,價格較低策略
                • 不強調提供不同或更好的產品,但憑藉著絕佳的採購力與低成本營運,他們提供大幅折扣.
                • 範例: METRO Cash & Carry折扣店, Dixon, Circuit City, Sportmart,亞馬遜Kindle Fir
              • 低利益,超低價格策略
                • 許多情形下,消費者願意以低價格購買品質較差的產品. 定位必須滿足購買者以超低價格換得低品質或低戲能的需要.
                • 範例: 十元商店, 假日酒店
              • 高利益,低價格策略
                • 長期而言,公司會發現要維持高利益,低價格的定位非常困難.

              NO.1759 社区生意,如何让过客变熟客?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i.html

              • 百果園是一家成立於深圳的大型水果連鎖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個水果連鎖品牌,以服務好著稱。它有一個服務是“不好吃三無退貨”。什麼叫三無退貨?就是即使沒有小票,沒有實物,甚至沒有具體的理由,只要你覺得水果不好吃,就給你退貨。這項承諾廣受消費者好評。
              • 對於有實體店的水果企業來說,營銷上會遇到三個困難:
                • 一是,覆蓋的消費者範圍非常受限於門店的距離;
                • 二是,消費者普遍對水果店的品牌沒有什麼忠誠度,甚至對水果店的品牌都沒有概念,想買水果的時候,未必會認定百果園;
                • 再有,買水果有很大的隨機性,誰也無法預估,消費者多久買一次水果,一個月買多少。
              • 怎麼讓附近的顧客經常來百果園買水果,並且養成習慣呢?
              • 百果園的計劃的第一步是,先把附近的消費者通過拉群的方式都聚集起來。
              • 2017年下半年,百果園開始在微信上拉群做運營,試圖把附近的消費者在線上聚集起來,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一開始效果不錯,通過導購的推薦,進群的人數越來越多,群的數量也快速增長。但做著做著,百果園發現,導購們開始不願意向消費者提出加群這個選項了。
              • 百果園發現,問題出在,導購無法判斷哪些顧客已經加過群了,哪些還沒有,所以,他只能每遇到一位顧客就問一次,要不要加我們的社群,加群可以有優惠。但漸漸地,周邊街坊鄰居已經加過群的人越來越多,當一個導購問了三個顧客,接連收到是“已經加過了”的反饋的時候,他就沒有積極性去再問了。
              • 百果園發現,如果通過企業微信拉群,可以把企業微信群內的數據跟自己的會員系統打通,在已經獲得消費者授權的情況下,就能獲得消費者的訂單信息,包括之前的購買記錄等等,從而獲得更多的服務空間。
              • 百果園有一個規定,就是導購要先加顧客為好友,再拉對方進群,不能直接甩一個群二維碼讓顧客自己加。
              • 為什麼一定要先加微信好友呢?因為在百果園看來,好友關係是一個強關係,群是一個弱關係,如果只加群的話,你會發現用戶很容易退群。 2021年2月開始,百果園用兩個月的時間把微信群全部轉移到了企業微信上。
              • 賣水果不能“種草”,消費者不喜歡吃的話,“種草”也沒有用。那我們能做什麼呢?在百果園看來,能做的只有不斷“提醒”消費者,你可以買水果了。百果園製造了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來提醒消費者。下面我挑選三個典型來跟你分享一下。
                1. 製造習慣:週二國民水果日。
                2. 提供驚喜:抽獎免單活動
                3. 拓展交易場景:拼團到店&配送到家&次日達

                                    NO.1758 怎么用一张表格高效学习?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M.html

                                    • 除了看書,高效學習還有一個捷徑,就是找到懂行的人,向他請教。只不過,就算態度特別誠懇和謙虛,如果你問得不得法,往往就浪費了請教的機會。還是用這張表,從人事物理四個維度去問,獲得的回答,質量特別高。
                                    • 用上這張四大天王表,請教行家,既高效、又高興、還高級。

                                    星期二, 4月 26, 2022

                                    NO.1757 高效学习,需要多少种方法?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2.html

                                    • 關於學習效率,你有哪一些困擾,最關切哪一類問題?最希望我能幫你解決什麼問題?
                                      • 第一種,學得多,理不清。
                                      • 第二種,吸收少,忘得快。
                                      • 第三種難題呢,是沒動力,難堅持。
                                      • 最後一種,就是時間緊,任務重。
                                    • 關於效率,我特別贊成吳軍老師那個洞察,做減法,少做事。
                                    • 這張表也很簡單,一共四欄。欄目的名稱,分別是人(人物的人),事(事件的事),物(物品的物),理(道理的理),人事物理四個字。
                                    • 高效學習= 目標驅動+模塊施工+主動變現。
                                      • 第一步,目標驅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第二步,模塊施工,這是給學習降難度的。
                                      • 第三步,主動變現。
                                        • 要求咱們主動把頭腦中發生的認知升級,轉變成現實世界可感知的形式——是這個“變現”。
                                        • “變現”的形式,既可以是說給孩子聽,講給同事聽,也可以是寫成學習文檔,做個公眾號發布,或者拍個短視頻上傳。學習,不能只發生在腦子裡,要變成現實可見的成果。

                                                          「在人生最高點的神聖時刻,要小心,那是魔鬼來找你的時候。」

                                                          最危險的時候,就是認為公司非要靠你的時候

                                                          這時,自我已經膨脹到非常嚴重

                                                          慎之!!

                                                          星期一, 4月 25, 2022

                                                          NO.1754 媒介如何悄悄影响你?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q.html

                                                          • 傳播學就是一門研究連接規律的學問。
                                                          • 課程的第一模塊,我們就來討論其中最底層的問題——人與技術的連接。換句話說就是,人跟媒介之間具有怎樣的互動規律。
                                                          • 媒介不只是個通道,也不只是個工具,而是一種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力量。
                                                          • 媒介最重要的一條影響就是,媒介影響了內容的創作。
                                                          • 現在要寫一條新聞簡訊,那開頭其實就非常固定,必須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過程。
                                                          • 這個規定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它來自於早期的電報機。我們看過老電影的都知道,電報機是按字數計費的,這就要求使用者惜字如金,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最準確、最完備的信息。後來,新聞簡訊的六要素規定就是這麼來的。可以說,電報機這種媒介影響了新聞簡訊的寫作規範。
                                                          • 互聯網通過三個關鍵技術對內容進行了篩選:
                                                            • 首先是超鏈接,它鼓勵我們在各種不同的文本之間跳來跳去,而不是持續專注於一段內容。
                                                            • 其次是搜索功能,它讓我們只用關注碎片信息,而不再需要係統性地理解某一個領域的問題。
                                                            • 最後是多媒體,相比較文字而言,我們的大腦更容易被聲音、圖像和視頻吸引。
                                                          • 互聯網篩選出的內容都有這樣的特點,主題不一定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長篇幅的,而是短篇幅、碎片化的;形式不是只有文字的,而是多媒體的。
                                                          • 內容對人的影響其實是短期的,只要時間足夠長,再火熱的內容也會被人遺忘;但媒介作為內容的載體,對人的影響卻是長期的。相對於內容,媒介還可以塑造我們的思維模式、影響我們的感官。
                                                          • 我們有時獲得了積極的滿足,有時其實是有點失望的。這種充滿了不確定的滿足感,能幫我們的身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我們更快樂,也更容易對手機上癮——明知刷手機沒什麼好處,卻還是欲罷不能。
                                                          • 任何一種新媒介,任何一種新技術,都會賦予與我們一些東西,同時也會剝奪我們一些東西。
                                                          • 媒介不只是個通道,也不只是個工具,而是一種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力量。首先,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影響內容的創作;其次,媒介既是人的延伸,也是人的收縮。它可以塑造我們的思維模式、影響我們的感官。

                                                                                    星期日, 4月 24, 2022

                                                                                    史上最強戰術,孫子兵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vVL-rSX8E&t=970s

                                                                                    到了晚年,該如何評價你的一生?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6710

                                                                                    • 巴菲特和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在哥倫比亞大學聯合會談。場下1名學生提問:「你們兩人透過個人經驗,有學到任何與人際關係有關的重要人生教訓嗎?」巴菲特回答:「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會朝著對方的方向前進,所以重要的是,去和比你更優秀的人往來。」
                                                                                    • 2001年他在喬治亞大學演說時,是這麼建議的:「基本上,等你到我的年紀,你衡量成功人生的方法,是看有多少你想愛的人也真的愛你。」
                                                                                    • 「等你到了我的年紀,沒有人重視你,我不管你的銀行存款有多驚人,你的人生就是一場災難。」
                                                                                    • 好友比爾蓋茲也同意巴菲特的觀點,他說:「有些朋友會激發出你身上最美好的特質,所以投資在這些友誼上很值得。」

                                                                                    星期六, 4月 23, 2022

                                                                                    讓人感動的服務

                                                                                    讓人感動的服務其實難度沒有很高

                                                                                    只要在客人面前,協助客人共同處理外界的難題

                                                                                    你就跟客人站在一起了

                                                                                    累積的力量

                                                                                    你相信累積的力量嗎?

                                                                                    累積

                                                                                    代表著一遍一遍的練習

                                                                                    日復一日

                                                                                    可能看到成長, 可能遇到低潮

                                                                                    但無論如何

                                                                                    還是日復一日的投入

                                                                                    在別人休息時, 在別人放棄時

                                                                                    所以再問自己一次,你相信累積的力量嗎?

                                                                                    星期四, 4月 21, 2022

                                                                                    NO.1753 如何用写作获得上级信任?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S.html

                                                                                    • 每到這種關鍵時刻,拼的不僅是業務能力,更是領導對你的信任。
                                                                                    • 職場上,信任就是一種殺傷力。
                                                                                    • 怎麼跟領導建立良性的信任關係?不是要拍馬屁,不是搞關係,就是簡單的及時同步信息
                                                                                    • 重點是三個:
                                                                                      • 第一,邏輯。領導老說我邏輯太差,那一篇寫作怎麼寫得思路清晰?
                                                                                      • 第二,周到。很多人的文章被領導挑毛病,領導會說:“這你怎麼沒想到啊?”“這個問題你想清楚了嗎?”那文章怎麼寫才能顯得我思路全面,想得周到呢?
                                                                                      • 第三,熟悉。這也是我們剛剛那個案例說的:信任是個頻率問題。那我們怎麼建立,用寫作跟領導高頻溝通的機制?
                                                                                    • 邏輯
                                                                                      • 職場寫作的萬能公式:行動+觀點+事實
                                                                                        • 第一句話,先寫行動:
                                                                                        • 第二,再說觀點,也就是支持行動的理由:
                                                                                      • 職場寫作有邏輯的背後,其實有一層隱含的意思:要的不是你思考的邏輯,而是領導接受信息的邏輯,或者說是所有用戶接受信息的邏輯。一個問題,思考的邏輯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用戶接受信息的邏輯可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這是一個萬能框架。
                                                                                      • 用戶最感興趣的信息一定是“需要我做什麼”,然後是“為什麼需要我這麼做”,你就要說觀點。最後是“那你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我們就需要給事實支撐。所以職場寫作的邏輯不是你工作的邏輯,更多是用戶心裡需要信息依次傳達的邏輯。掌握了這樣的萬能思路,所有的職場寫作,都值得按照這樣的思路重新調整一遍。
                                                                                    • 周到
                                                                                      • 周到,而不是全面。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面面俱到,算無遺策。但是怎麼體現,“這件事兒我在一線思考的是很深刻的,關鍵的問題我都想到了”呢?這裡有個方法,那就是:給領導多一個維度的信息。
                                                                                      • 其實這個維度也是有跡可循的。我們通常可以從這幾個思路去思考,比如:
                                                                                        • 這件事會不會出現什麼風險?這是不好的一面。
                                                                                        •  好的一面可能是:它會不會帶來什麼額外的收益?
                                                                                        • 過程中會不會增加成本?會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利益?
                                                                                    • 熟悉
                                                                                      • 熟悉的背後是什麼?可不是一次憋個大招:我要給領導寫一個特別大的方案,讓他全面了解。而是小步快跑,高頻的信息同步。這件事對溝通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你光有主動溝通的意願還不夠,還得領導有時間。但是,你可以寫給他看。
                                                                                      • 兩個關鍵:
                                                                                        • 第一個,是在關鍵節點主動溝通。
                                                                                        • 第二個,是建立習慣。
                                                                                      • 一般你需要和領導同步的信息,通常是你領走了一個任務。那和一個任務相關,有這麼五個節點是你需要重點關注,可以用寫作去同步信息的。
                                                                                        1. 工作開始前。用寫作可以去確認工作任務的信息。
                                                                                        2. 工作關鍵節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你可以主動去給領導做書面匯報。
                                                                                        3. 工作出問題。比如進度延遲,成本超出,或者質量不達標。這種時候,很多人選擇我先去解決問題,實在到沒有辦法再找領導。但會工作的人知道,問題發現的時候,先給領導同步信息、管理預期,是很重要的。
                                                                                        4. 工作交付的時候。你其實可以寫一個簡單的清單,你的工作完成到了什麼情況,是如何被交付到下一個環節的。
                                                                                        5. 工作結束後復盤。這時候給領導同步的,就不是工作具體事項了,而是你沉澱下來的經驗。
                                                                                    • 如何用寫作獲得領導信任。我們講了三個方法:
                                                                                      • 第一,每一篇寫作中都要有邏輯。什麼邏輯呢?用戶的邏輯。我們可以按照“行動+觀點+事實”的結構來寫作。
                                                                                      • 第二,寫作時要考慮周到,那怎麼考慮周到呢?我們可以用一線的信息,在風險、成本、收益、相關人這幾個維度上去考慮。
                                                                                      • 第三,要讓領導熟悉你。有兩個關鍵點,在任務的五個時間點上主動出牌,以及養成穩定的習慣。

                                                                                                                                              星期三, 4月 20, 2022

                                                                                                                                              NO.1751 贾行家:阅读,为了人与书的相互填充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K.html

                                                                                                                                              • 請不要輕視自己的具體經驗。邏輯雖然在分析和傳達事物上值得依靠,然而單靠邏輯思辨又很少能夠產生全新的知識,它需要連接到直接經驗和主觀世界上去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即便是誤解,那也實現了我們的思想延伸。
                                                                                                                                              • 他當年給閱讀下了一個定義:“這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你的頭腦會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了解。而會產生這種結果的運作技巧,就是由許多不同活動所組合成的閱讀的藝術。”
                                                                                                                                              • 讀書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知道有一個絕對的方向,還知道怎麼判斷和推測當下的相對位置。真正的價值產生於邁開步子以後。你會看到,即便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有的時候也會像是一條不小心游進了海口的淡水魚,只是在拼命地向回掙扎而已,努力地把事情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之內,不違背當初讀書的時候為自己定下來的那幾條。你做過事就知道,這種掙扎是多麼可敬。

                                                                                                                                                星期二, 4月 19, 2022

                                                                                                                                                NO.1750 脱不花:《阅读的方法》使用说明书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0.html

                                                                                                                                                • 任何一本書,都可以隨時翻開、隨時合上。不必把讀書太當一回事,隨便翻翻、到處戳戳,就挺棒的。因為這種平視書的視角,閱讀成了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可以真正走進你的生命。
                                                                                                                                                • 當下看來無用的信息,其實是因為它涉及你的盲區,你還不知道怎麼用,甚至你都沒有意識到它已經嵌入了你的頭腦裡。但它在未來某個時刻可能就會“突然蹦出來”,跟別的信息一起,幫你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圖景。而在這幅新圖景裡,自有你此前未曾抵達的遼闊之處。
                                                                                                                                                •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 讀書作為一種長期的腦力訓練,不僅有無窮樂趣,還會讓人獲得一種寶貴的能力,就是把不同事物之間隱秘的聯繫完全打通的能力。
                                                                                                                                                • 一個讀透了書的人,世界在他們眼中是一張遼闊的地圖,總有未知之地等待進發。
                                                                                                                                                • 一個讀透了書的人,無論在何種境遇中,都能“面對複雜,保持歡喜”,不糾結、不慌張,看得全、看得開。有如高手行棋,超脫於事物本身,跳脫出得失之外。

                                                                                                                                                        生命中擁有一個「不想讓他失望」的人,是幸福的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9574

                                                                                                                                                        https://charlierose.com/

                                                                                                                                                        • 「選擇誰與你工作,至關重要。」巴菲特強調,這群人會給予他高度支持,會幫助他,甚至忍受他的怪僻,但,卻不會對巴菲特有所顧忌。信任,是波克夏最珍貴的資產之一。
                                                                                                                                                        • 「我完全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背景,此書調整了我的想法,自此我便當一個有智慧的投資者,我再沒購買其他股票,我只買公開交易的企業,而我成為了企業的持有人。我再沒關注股票的走向,我對股票市場沒有任何想法,但我了解商業世界和企業運作!」
                                                                                                                                                        • 他看重的是一間公司10年或20年的長線價值,甚至希望好公司股價下跌,「我希望能趁低吸納。」
                                                                                                                                                        • 巴菲特最喜悅的事情:「我喜歡得到別人的信任。」
                                                                                                                                                        • 「我想說的是,波克夏和巴菲特為人所知的,是名聲、信譽和我們的金錢。」但巴菲特強調,金錢重要,卻不是決定性因素,信譽才是。
                                                                                                                                                        • 資本主義並不邪惡,但聯邦政府最終才是老闆,政府不該把資本主義搞砸、資本主義也不應該把政府搞砸。社會仍然需要一個裁判,就是政府。
                                                                                                                                                        • 巴菲特甚至說「生命中擁有一個不想讓他失望的人是幸福的」,因為這會使自己變得更好。

                                                                                                                                                        星期一, 4月 18, 2022

                                                                                                                                                        說話慢,是一種特權!

                                                                                                                                                        連結

                                                                                                                                                        • 說話慢,是一種特權。享有此特權的人通常只有兩種:
                                                                                                                                                          • 有權力的人,如國家/企業領導者
                                                                                                                                                          • 公認非常有實力、有智慧、有專業的人,如學術界耆老、宗教界領袖等德高望重的人士。
                                                                                                                                                        • 許多上位者們都知道,當要面對龐大群眾傳達訊息時,慢而清楚的聲音,透過聲音在空氣中駐留,更有機會在人心中駐留。相較之下,快的講話速度,聲音傳到後面都已經糊成一團了,更遑論要被理解甚至感動人了。
                                                                                                                                                        • 當你尚未握有大權或贏得公認的專家地位,卻講話字斟句酌、慢條斯理,別人不會覺得你是慎重,而是覺得你思考速度慢、不聰明、不敏銳、缺乏效率,並感到聽你說話很浪費時間,沒有耐心聽你說完。總歸一句:只要你還不夠大,你就沒有說話慢的權利。
                                                                                                                                                        •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在談自己熟悉的話題時,錄音起來,之後計算一分鐘內,自己說了幾句話?幾個字?(你可以將自己的錄音逐字稿聽打下來,再數算句數與字數)
                                                                                                                                                        • 一般人日常的語速通常落在一分鐘160至200字之間,唸稿會快一些,約每分鐘240字左右。當然,語速會隨著說話者的個性、個人風格和談論的主題而有變化,例如美學大師蔣勳教授的演講速度約在每分鐘200字上下;而大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的演講速度,則落在每分鐘280字之譜。你可以將自己的語速與周遭的朋友同事或知名演講者做個比較,就能知道自己是偏快、偏慢或者一般。
                                                                                                                                                        • 「調頻」。 人很奇妙,面對頻率與自己接近的陌生人,就是會在最短時間內認為他是與自己「同一國」,並不由自主地對他產生好感。因此,假設你自己平時語速一般,遇到了一個講話像機關槍一樣快的人,你就可以稍微加快速度;而當你碰上深思熟慮的話少一族,也可以把速度減緩下來。盡量讓自己與對方的語速接近,不僅能提升溝通的品質,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星期日, 4月 17, 2022

                                                                                                                                                        NO.1749 如何了解中国的一个省?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J.html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在我們的頭腦裡,好像有一種固定的機制:只要我們知道一件東西來之不易,包含了人類的辛勤和智慧,就會自動給它蒙上一層溫柔的濾鏡。
                                                                                                                                                        • 四種最常見的地域黑是:“河南騙子、安徽乞丐、蘇北苦力、山東強盜”。
                                                                                                                                                        • 河南、安徽、蘇北、山東,這四個地方在地圖上是連在一起的。為什麼地域黑的重災區在地理上會這麼集中呢?
                                                                                                                                                        • 從周朝有明確記載的年代以來,將近三千年的時間裡,黃河下游的河道就像一根沒人看管的橡膠水管一樣,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來回地擺動。這中間掃過的區域,大致就覆蓋了河南的東部、安徽的北部、江甦的北部和山東的西南部。所以,這四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有一個統稱,叫作“黃泛區”,也就是黃河氾濫的區域。
                                                                                                                                                        • 關於河南、安徽、蘇北、山東的地域黑的說法,並不能說明當地的老百姓在品行上有什麼問題。這些刻板印象真正反映出來的,是黃泛區的人民艱難的生存處境。
                                                                                                                                                        • 歷史學界有這麼一種說法:正是為了應對黃河的水患,中原大地上的先民們才結成了統一的國家。
                                                                                                                                                        • 歷史學界有這麼一種說法:正是為了應對黃河的水患,中原大地上的先民們才結成了統一的國家。
                                                                                                                                                        • 黃河的水患之所以能催生出大一統的國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這就是黃河會在黃泛區的各個政權之間形成一種“恐怖平衡”。
                                                                                                                                                        • 什麼叫恐怖平衡呢?冷戰期間,美蘇兩個大國圍繞核武器形成的平衡,就是一種恐怖平衡。因為對立雙方的手上都握著一張和對方同歸於盡的底牌,雙方反倒能冷靜下來,達成一種默契的和平。
                                                                                                                                                        • 巴蜀地區的文化受到了道家思想很深的影響。早在東漢時期,道教的祖師張道陵就在成都西部的鶴鳴山創立了天師道。這里至今都被奉為道教的源頭。
                                                                                                                                                        • 張道陵可不是四川人。他出生在黃泛區的沛國豐縣,就在今天江蘇省的西北角。按照王志綱老師的分析,這裡正是道家思想興起的地方。張道陵從小就熟讀《道德經》,這可能也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 巴蜀人的精神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好享樂、尚自由、不畏死、不避禍。”

                                                                                                                                                                              逐字稿

                                                                                                                                                                              當咱們看到別人完美的演講時

                                                                                                                                                                              常常歸因於別人的天賦

                                                                                                                                                                              因為這樣的歸因會讓咱們感覺到最大的心理舒適

                                                                                                                                                                              "他好是因為他天生強,而不是因為咱們不夠努力"


                                                                                                                                                                              但如果知道羅輯思維的羅胖每場演講都一定寫逐字稿

                                                                                                                                                                              每場演講都必定排練多次,咱們是否需要好好反思

                                                                                                                                                                              也許別人的成功背後,是有堅實的努力作為後盾


                                                                                                                                                                              天分+努力才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天分不如人,咱們只能靠更多的努力打基礎

                                                                                                                                                                              自勉之

                                                                                                                                                                              NO.1747 罗振宇:爱上阅读的24种方法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I.html

                                                                                                                                                                              • 愛上閱讀的方法,說來也簡單,就是:一個段落不喜歡,咱就跳過去。一本書不喜歡,咱就換一本。就像是一個闖進了遊樂場的孩子,奔跑撒歡,輾轉於各個項目之間,碰到無趣的,轉頭就走;遇到喜愛的,就玩個不亦樂乎,單純享受玩耍帶來的快樂。
                                                                                                                                                                              • 這過程當中,唯一需要護持其不滅的,就是那個樂趣本身,就是心頭那一點燈火:能持續覺察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和對自我心性的增進,凡是達成這個目標的,就是好的閱讀方法。
                                                                                                                                                                              • 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本書都沒有辜負我。它們從不逼我讀完,也從不問我要什麼心得,也不出一張卷子來測驗我一下。它們只是一站站地把我接力送到了下一本書的面前。而其中有很多知識的觸角,它像一顆暫不發芽的種子,就這麼埋在我心裡,一樣蟄伏著。在我後來的日子裡偶爾有那麼一兩顆種子,鑽出地面,發芽。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深受它們的恩惠。
                                                                                                                                                                              • 對人負責的方法,它更注重對人的感受。它相信,人的心靈有無限擴展的可能性,只要一直保持讀書的“意願”,它會由一個興趣催生出無數興趣,一個問題帶來無數問題,這個循環是無休無止、無窮無盡的。
                                                                                                                                                                              • 一本好書就應該這樣,像一位溫潤安靜的朋友,你若不找他,他就不煩你;你若去找他,他也有豐富的內在可供你去探尋。
                                                                                                                                                                              • 當一個父親或母親,要送孩子去上大學。孩子的行李箱已經滿了,但這位父母最後還想放一本書進去。希望把它帶到大學去,那請問:他會選擇哪一本書?
                                                                                                                                                                              • 這樣的書選擇起來好難啊。第一,自己得覺得這書有價值。第二,他還得清晰地知道這書對別人有用。第三,塞進孩子的行李箱,得好讀,不是孩子的負擔。

                                                                                                                                                                                        星期五, 4月 15, 2022

                                                                                                                                                                                        NO.1745 遇到“公事公办”的人,怎么办?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H.html

                                                                                                                                                                                        • 一個人如果從公司的利益出發來行事,來做決定,他就是公辦;如果他是考慮了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來做決定,那他就是出於私心。
                                                                                                                                                                                        • 即使是再刻板的製度,要求再嚴格的公司或者其他團體,在現實中也會給辦事人員一些裁量權。如果一個崗位完全沒有任何權限,那他一定會很快被機器或者軟件系統所取代。
                                                                                                                                                                                        • 對於公司來說,肯定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在職權範圍內做出最有利於公司的決定。但是,對員工個人來說,他們傾向於把每一件工作的風險都降到最低,以免自己受到損失。
                                                                                                                                                                                        • 如果員工和公司之間的利益接合部太大,一件事有利於公司,但可能給員工自己帶來風險,那就有一部分人會用規章制度當擋箭牌,毫無作為。
                                                                                                                                                                                        • 當你在公司裡遇到“公事公辦”的臉,並且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別急著去貶損自己、反思錯誤。你要先判斷一下對方是不是職場上的推脫者,還是真的公事公辦。
                                                                                                                                                                                        • 怎麼去鑑別職場上的推脫者和忠於職守的人呢?這裡我要給你敲黑板了,區別的重點是看擔當。也就是,對公司的忠誠和責任感。
                                                                                                                                                                                        • 要檢驗出他們身上有沒有這種品質並不難。教你一個大招,叫做求助。
                                                                                                                                                                                        • 一個真正為了公司利益考慮的人,是不會排斥幫助你改進工作的。但是,推脫者則會因為事不關己,往往用一句“不知道”來拒絕你的求助。
                                                                                                                                                                                        • 一個推脫者可能是和風細雨打軟太極的高手,甚至是受同事歡迎的人。而一個忠於職守者可能態度上並不友善,尤其是當他佔理,而且認為你的工作有所疏忽、甚至別有用心的時候,他可能會特別粗暴。
                                                                                                                                                                                        • 放下情緒,是成為職場上的成年人,成為職場玩家的前提。有些人一輩子都學不會放下情緒,在職場上是走不遠的。所有的情緒,都應該是你理智的工具,是你向別人施加影響的手段。
                                                                                                                                                                                        • 真正忠於職守的人,看到你的誠意求助或請教,一定會出手幫助,或者給一些提示的。
                                                                                                                                                                                        • 如果你極盡誠懇,對方就是不教你改進工作,也不告訴你為什麼不行,一味說“不知道”。那不用懷疑了,他就是一個推脫者。
                                                                                                                                                                                        • 你要知道他們為什麼推脫,有四個原因:一,害怕擔責任;二,無利不起早;三,顯示存在感;四,給你下馬威。

                                                                                                                                                                                                              真! 莫反感!

                                                                                                                                                                                                              謹記恩師心法
                                                                                                                                                                                                              • 真知灼見
                                                                                                                                                                                                              • 莫忘初衷
                                                                                                                                                                                                              • 反求諸己
                                                                                                                                                                                                              • 感同身受

                                                                                                                                                                                                              星期四, 4月 14, 2022

                                                                                                                                                                                                              NO.1743 别人“不听劝”,你该怎么办?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F.html

                                                                                                                                                                                                              • 但為什麼這一片好心,對方卻不領情呢?真相其實也很簡單:你覺得你在對他好,但是請注意,也僅僅是你覺得你在對他好而已,他可不這麼覺得。
                                                                                                                                                                                                              • 我們的心裡想的是“我這可是為你好”,可是一說出口,往往就是“胡蘿蔔加大棒”,告訴對方,如果你聽我的,會有什麼好處。如果你不聽我的,你會付出什麼代價。
                                                                                                                                                                                                              • 想要讓別人聽你的勸、聽你的話,想要說服別人,關鍵不在於事實上你們有沒有站在一起,而是你有沒有讓對方真的感受到你跟他站在一起。
                                                                                                                                                                                                              • “跟”是跟隨,“領”是引領。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時刻記得“先跟再領”,先跟隨對方的感受,先確認接納對方的情緒,再給出方案。
                                                                                                                                                                                                              • 在“跟”的時候,你需要調動起你的共情能力,去和對方的感受去同步,讓對方覺得“你完全能理解我”,跟隨上了對方的感受和情緒,你才能進入下一步,在行動上引領對方。這個時候對方,才聽得進去你的方案。

                                                                                                                                                                                                                    星期三, 4月 13, 2022

                                                                                                                                                                                                                    志同道合

                                                                                                                                                                                                                    人真的百百種

                                                                                                                                                                                                                    可以不來上課,不交作業

                                                                                                                                                                                                                    但唱歌打球喝酒都能準時到

                                                                                                                                                                                                                    人各有志

                                                                                                                                                                                                                    找志同道合者同行即可

                                                                                                                                                                                                                    PM為何需要挑案子支援?

                                                                                                                                                                                                                    PM的時間有限,扣除睡覺6小時,其餘18小時全部投入工作也只有18小時

                                                                                                                                                                                                                    但全球的業務都認為他手上的專案最重要

                                                                                                                                                                                                                    專案有真有假,有大有小,有短期就能回報,也有需要長期才能回報

                                                                                                                                                                                                                    公司對PM的要求就是達成公司設定的業績目標

                                                                                                                                                                                                                    PM需決策把有限的資源投入那些專案

                                                                                                                                                                                                                    並且確保這些專案能開花結果轉化為業績

                                                                                                                                                                                                                    選擇決定了PM的成果...

                                                                                                                                                                                                                    星期二, 4月 12, 2022

                                                                                                                                                                                                                    投資流程

                                                                                                                                                                                                                    • 搜尋體質好的優質個股
                                                                                                                                                                                                                    • 等待特定事件
                                                                                                                                                                                                                    • 優質個股因為特定事件影響短期價格被低估(長期價值不變)
                                                                                                                                                                                                                    • 漸進買入
                                                                                                                                                                                                                    • 隨特定事件衝擊淡化價格回升
                                                                                                                                                                                                                    • 漸進賣出

                                                                                                                                                                                                                    星期一, 4月 11, 2022

                                                                                                                                                                                                                    NO.1741 什么人能带团队赢?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E.html

                                                                                                                                                                                                                    • 韋爾奇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你成為領導者以前,成功只和自己的成長有關;在你成為領導者以後,成功都和別人的成長有關。也就是說:先努力成就自己,再全力成就別人。
                                                                                                                                                                                                                    • 韋爾奇認為,領導者要把同員工的每一次會面,都作為評估、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的機會。
                                                                                                                                                                                                                      • 一是必須做好評估,讓合適的人幹合適的事,支持提拔出色的,調開那些不適合的,也就是要識人之能、用人之長。
                                                                                                                                                                                                                      • 二是必須提供指導。請注意,不是授權放權,就可以無為而治,而是要給方向、給支持,並及時批評,及時糾偏。
                                                                                                                                                                                                                      • 三是必須樹立員工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激勵員工向前衝,關心、賞識他們,鼓勵他們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敢於冒險。
                                                                                                                                                                                                                    • 領導者就變成了好園丁,一手提灑水壺,一手提肥料桶,偶爾除除草,多數時候只需要澆水施肥、細心呵護。
                                                                                                                                                                                                                    • 韋爾奇提了一個參考標準:領導者要保證自己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員工的實際行動。
                                                                                                                                                                                                                      • 領導要會提問題,提問不是質疑,而是觸發員工思考;同時,好的問題還要引起爭議,推進討論,並讓團隊願意去驗證新想法,否則很容易留下遺憾,領導者再來當事後諸葛,也無濟於事。
                                                                                                                                                                                                                    • 有兩個領導者素質,只能通過後天培養,通過經驗積累才能獲得
                                                                                                                                                                                                                      • 敏銳深刻的洞察力
                                                                                                                                                                                                                      • 幹實事的執行力
                                                                                                                                                                                                                      • 韋爾奇進一步解釋說,這兩方面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信。而真正的自信,往往來自成百上千次的實戰,要靠實戰經驗堆出來。
                                                                                                                                                                                                                    • 那這些可以帶你贏的領導者,他們又應當如何獲取更充分的領導力呢?在《商業的本質》這本書裡,韋爾奇概括為兩個方面:不斷地探求真實,不懈地建立信任,也就是建立“真實和信任”的領導力。
                                                                                                                                                                                                                    • 韋爾奇說,探求真實和建立信任,是領導者應該堅持的兩個底線。這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領導方法。他相信,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個人可以具有更強大的領導力。

                                                                                                                                                                                                                                        星期六, 4月 09, 2022

                                                                                                                                                                                                                                        洛基6 經典台詞

                                                                                                                                                                                                                                        十六種人類重要的情感需求


                                                                                                                                                                                                                                        1. 快樂驚喜
                                                                                                                                                                                                                                        2. 五官刺激
                                                                                                                                                                                                                                        3. 創新探索
                                                                                                                                                                                                                                        4. 從眾流行
                                                                                                                                                                                                                                        5. 貪念慾望
                                                                                                                                                                                                                                        6. 高速高效
                                                                                                                                                                                                                                        7. 安全放心
                                                                                                                                                                                                                                        8. 避損趨利
                                                                                                                                                                                                                                        9. 獨特不同
                                                                                                                                                                                                                                        10. 年輕健康
                                                                                                                                                                                                                                        11. 尊榮重視
                                                                                                                                                                                                                                        12. 愛與幸福
                                                                                                                                                                                                                                        13. 認可肯定
                                                                                                                                                                                                                                        14. 分享連結
                                                                                                                                                                                                                                        15. 影響他人
                                                                                                                                                                                                                                        16. 自我實現

                                                                                                                                                                                                                                        體驗設計的十大定律


                                                                                                                                                                                                                                        1. 自我耗損(ego depletion)
                                                                                                                                                                                                                                          • 大腦採取的是最少努力法則,當人感到疲累時,大腦就自動進入系統一的思維,去尋找最簡單,最安全的選項.
                                                                                                                                                                                                                                          • 人傾向做出最容易的決定,而不是最佳的決策.
                                                                                                                                                                                                                                          • 越簡單,五感,直覺的事物,才容易被系統一接納
                                                                                                                                                                                                                                        2. 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
                                                                                                                                                                                                                                          • 前一個刺激會影響你對下一個刺激的反應
                                                                                                                                                                                                                                          • 經驗與聯想會影響判斷
                                                                                                                                                                                                                                          • 腦補:人類經過暗示或植入想法之後,自我完的對情節的補充
                                                                                                                                                                                                                                          • 善用誘導訊息,讓消費者因為動作,道具,儀式,環境等促發效應自動產生聯想,進一步改變消費者的認知,並影響他們的決策
                                                                                                                                                                                                                                        3. 認知放鬆(cognitive ease)
                                                                                                                                                                                                                                          • 人們對於熟習的事物會產生好感
                                                                                                                                                                                                                                          • 單純曝光原則(mere exposure principle)
                                                                                                                                                                                                                                          • 三人成虎 / 曾參殺人 / 烈女怕纏郎
                                                                                                                                                                                                                                          • 讓消費者覺得親切,熟悉,部會感到神經緊張有壓力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透過大量重複曝光的訊息,就會讓人信以為真.
                                                                                                                                                                                                                                          • 置入性行銷
                                                                                                                                                                                                                                        4.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 人在面臨"獲得"的決策時較為小心保守,而在面對"損失"的決策時,卻很願意冒險
                                                                                                                                                                                                                                          • 先避損,後趨利
                                                                                                                                                                                                                                          • 人對損失的厭惡是大於趨利
                                                                                                                                                                                                                                        5. 錨定效應(reference point)
                                                                                                                                                                                                                                          • 人類的認知會被初始值影響,也就是參照點的重要
                                                                                                                                                                                                                                        6. 計畫謬誤(planning fallacy)
                                                                                                                                                                                                                                          • 人類在估算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任務時,常常離譜地的樂觀
                                                                                                                                                                                                                                          • 表定的完工時間總有20-50%是完成不了的
                                                                                                                                                                                                                                          • 人類總會高估自己
                                                                                                                                                                                                                                        7.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 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樣的內容不同說法會引發不同反應與結果
                                                                                                                                                                                                                                          • 參考點對人們的決策行為有著重大影響
                                                                                                                                                                                                                                          • 人們對於"損失"的重視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
                                                                                                                                                                                                                                        8.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 人們會傾向於尋找支持自己的論點,忽略相反意見或否定自己的意見.
                                                                                                                                                                                                                                          • 我們常常聽從直覺,循著系統一給的一丁點提示就快速做出結論,然後利用系統二去尋找支持自己感覺的證據
                                                                                                                                                                                                                                          • 先做判斷,再找理由
                                                                                                                                                                                                                                          • 同溫層
                                                                                                                                                                                                                                        9.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 當一個人擁有一件東西時,會高估其價值
                                                                                                                                                                                                                                          • 人類對於擁有,佔有的情感,當他要放棄擁有時,痛苦是被放大的.
                                                                                                                                                                                                                                          • 七天鑑賞期
                                                                                                                                                                                                                                          • 拍賣競標
                                                                                                                                                                                                                                        10.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1. 人是不理性的,看待每一分錢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2. 錢的來源影響了人的認知,花錢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3. 在關鍵時刻引導消費者運用不同的心理帳戶買單
                                                                                                                                                                                                                                          4. 送禮<=>自用
                                                                                                                                                                                                                                          5. 現在<=>未來

                                                                                                                                                                                                                                        策略是讓企業處於不公平的競爭

                                                                                                                                                                                                                                        最近腦海一直跑出這個詞:不公平的競爭

                                                                                                                                                                                                                                        如何讓企業位在一個不公平的狀態下進行競爭,才有機會事半功倍!!

                                                                                                                                                                                                                                        戰爭上面常見的是利用地形,資訊, 局部規模,武器等

                                                                                                                                                                                                                                        企業上面常見的是利用專利,特許權,國別,區域優勢,資訊系統,組織模式等

                                                                                                                                                                                                                                        星期五, 4月 08, 2022

                                                                                                                                                                                                                                        NO.1739 怎样认清真正的逆境?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6.html

                                                                                                                                                                                                                                        • 逆境,名詞,字典解釋為不順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指不危害生命的情況下付出大於原有預期。
                                                                                                                                                                                                                                        • 什麼是逆境?生活中遭遇困難與挫折其實不算是逆境,大多數時候只是一種個人感受。換一個時空再來看過,會發現當初自己認為根本無法克服和逾越的逆境,只不過是人生中的小水窪。
                                                                                                                                                                                                                                        • 一旦徹底倒下,無論事情隨後有怎樣的轉機,我也未必有心力和頭腦加以把握。我得保持自己站直,不能為我的心、我的感受所控制。
                                                                                                                                                                                                                                        • 真正的逆境在我看來應該是一種判斷,判斷大勢不在自己的一邊,判斷未來也不在自己的一邊。也就是說,一個人很冷靜地觀察到整個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完全相反,就有點像是逆水行舟。
                                                                                                                                                                                                                                        • 人這種生物真的非常奇妙,當你遭遇挫折和失敗時,你的心能夠造作出很可怕的幻想來折磨自己,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放大無數倍。但是當真正的變化或者說是危機即將到來時,你的心又能找出100條理由來自我安慰,告訴自己一切都沒問題。
                                                                                                                                                                                                                                        • 如果一個行當在一年之內就能湧現許多新公司並且壯大,那麼它一定也能在一年內放棄掉某一種業務。誰都沒有做錯,只是單純因為變化到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由盛轉衰,或者是從零爆發。
                                                                                                                                                                                                                                        • 我不會說什麼戰勝逆境一類的話,逆境並不是一支軍隊,也不是一位對手,勝負不是關鍵。我會說你需要識別逆境,認清逆境,直面逆境,學會區分哪些是暫時心理上的干擾,哪些才是長期看來真實的變化。

                                                                                                                                                                                                                                                  星期三, 4月 06, 2022

                                                                                                                                                                                                                                                  NO.1737 让孩子心想事成,正是害了他?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b.html

                                                                                                                                                                                                                                                  • 今天所要談的三個重點:
                                                                                                                                                                                                                                                    • 第一個,為什麼人要受教育?
                                                                                                                                                                                                                                                    • 第二個,教育可以幫助人走向幸福嗎?
                                                                                                                                                                                                                                                    • 第三個,如何得到好的教育?
                                                                                                                                                                                                                                                  •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呢?這是因為人性並不完美,從前面兩集我們已經說過了,柏拉圖提出一個“洞穴比喻”,他說:“很多人把假的當真的,在幻想的世界裡面過日子,並且非常執著於自己所見的。”另外一個是蓋吉茲的戒指(Ring of Gyges)這個傳說,也就是可以讓人隱形的戒指,這說明人性根本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胡作非為。所以,一方面人性很固執,很執著;另一方面,人性又很軟弱,非需要教育不可。
                                                                                                                                                                                                                                                  • 柏拉圖深受蘇格拉底的影響,知道說“知識就是德行”。換句話說,受教育就是讓你得到真正的知識,了解人生的幸福何在。
                                                                                                                                                                                                                                                  •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助產士,所以他從小就知道怎麼替別人接生嬰兒。蘇格拉底認為自己也像助產士一樣,可以幫助別人生出智慧的胎兒。所以柏拉圖也認為一個人要獲得智慧,一定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但在最初的階段,從小開始一定需要有好的教育。
                                                                                                                                                                                                                                                  • 如何得到好的教育。柏拉圖首先提出一個基本的原則,他說:“幸福的人生,不能在財富、名聲,各種裝飾品裡面尋找,一定要轉向內在,在自己的心靈中尋找。”
                                                                                                                                                                                                                                                  • “孩子一歲到三歲的時候對他不可以溺愛,因為溺愛會讓他脾氣惡劣,難以相處;對他也不可虐待,虐待會讓他自認卑微,形同奴隸。”那麼柏拉圖對小孩子的了解是什麼呢?他說:“小孩子聽得懂別人說話的時候,所有周圍的人都要努力使他變得更好,能夠慢慢分辨對與錯、美與醜、敬與不敬、該做的與不該做的。如果小孩不聽從,就要糾正他,就像對待樹苗,長得扭曲變形,必須加以糾正,否則這棵樹將來長不高,無法成材。”
                                                                                                                                                                                                                                                  • 小孩子開始的時候他需要遊戲,遊戲會帶來適度的賞罰;後面還需要通過藝術的教育,讓他心靈上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也不能忽略體育,讓他身體健康,免得因為體力不行,而在戰場上顯得懦弱;同時呢,還要讓他閱讀作品,從裡面學到許多勸言、故事,古代善人的善行與他們的頌詞,使他們充滿熱忱,想要效法先賢;然後音樂老師要以節奏、旋律使孩子的靈魂變得溫和,因為人的整個生命都需要好的節奏與和諧。這一切都要照規矩來,讓他養成正確的觀念與習慣。
                                                                                                                                                                                                                                                  • 教育規劃呢,可以分三個階段:
                                                                                                                                                                                                                                                    • 第一個是要控制內在的混亂狀態,因為人剛剛出生的時候等於是靈魂進入身體,身體充滿了感受與激情,所以他會陷入一團混亂。這個時候要控制內在的混亂狀態,讓孩子可以設法慢慢調試自己。
                                                                                                                                                                                                                                                    • 在青少年階段,就要注意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互動,要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在這裡面求得快樂與榮譽。
                                                                                                                                                                                                                                                    • 後面就要進入到更高層次了,學習數學,最後學習辯證法。辯證法就是柏拉圖所謂的哲學,一種思維的能力,讓你可以不斷地往上提升,找到最後的真理。

                                                                                                                                                                                                                                                                    星期一, 4月 04, 2022

                                                                                                                                                                                                                                                                    NO.1729 什么是“稀缺”?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w.html

                                                                                                                                                                                                                                                                    • 薛兆豐老師是從四個起點出發,帶你搭建起經濟學的知識大廈:
                                                                                                                                                                                                                                                                      • 第一,東西不夠,人們是怎麼搶東西、怎麼爭東西的;
                                                                                                                                                                                                                                                                      • 第二,生命有限,人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怎麼分配現在的商品和未來的商品;
                                                                                                                                                                                                                                                                      • 第三,互相依賴,人與人怎麼克服信息不對稱,建立信任的;
                                                                                                                                                                                                                                                                      • 第四,需要協調,公司、組織和宏觀經濟是怎麼運作的。
                                                                                                                                                                                                                                                                    • 經濟學這棟大廈,應該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才是最穩固的。前面我們討論過,“理性人”不能作為經濟學的最基本假設, 因為人不一定是理性的;“人性自私”也不是一個最基礎假設,因為人也不一定是自私的。
                                                                                                                                                                                                                                                                    • 我們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稀缺”。
                                                                                                                                                                                                                                                                    • 稀缺有兩個原因:
                                                                                                                                                                                                                                                                      • 1)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
                                                                                                                                                                                                                                                                      • 2)人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不斷升級。

                                                                                                                                                                                                                                                                    "殺豬盤"有哪些套路?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g258WANERjwQJDzw10KbOMG1rZqkPl

                                                                                                                                                                                                                                                                    • 總結出了這麼一套詐騙犯的操作守則:
                                                                                                                                                                                                                                                                      1. 要確定你的對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騙子們始終知道受害者和自己接觸之後的固定動作是什麼,他會一路預判你的預判,設計全套的觀察體驗。
                                                                                                                                                                                                                                                                      3. 受害者會發現騙子說出來的一切自己都那麼喜歡,提供的都是自己最需要、最渴望的東西,乃至會從騙子的眼睛裡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4. 放長線的高明騙子不會一味索取,他會先給受害者一些小好處,這是建立節奏上的同步。
                                                                                                                                                                                                                                                                      5. 第五,騙子要提前設計退路,讓受害者不能再追查自己。
                                                                                                                                                                                                                                                                    • 多數人都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有一位精神病院的醫生替我總結了。他觀察病房裡的妄想症患者,感慨地說:無非是這麼兩件事,男人都想要干大事,而女人呢?都想要被人愛。
                                                                                                                                                                                                                                                                    • 受害者看到的東西,90%都是真的,是他所習慣的,而剩下那10%的假才會特別要命。
                                                                                                                                                                                                                                                                    • 瑪麗蓮·夢露的一句台詞:“男人有錢和女人漂亮是一回事兒,你不會只因為一個女孩兒漂亮就娶她,但是你能說漂亮沒有用嗎?
                                                                                                                                                                                                                                                                    • 古時候的歐洲,有一個旅客在客店裡丟了一匹馬,所有人都指責和嘲笑他的粗心、輕信,而他回答說:你們說的都對,可是你們為什麼全都不指責小偷,我是有錯,他可是有罪啊!
                                                                                                                                                                                                                                                                    • 大多數人是不騙人的。心理學的統計發現,智力越高的人反而是越容易相信他人的,而不是相反。因為比起隨時保持戒備,信任他人的狀態是更有進化優勢的。而且“普遍信任感”越高的人,身體和心理會越健康,越容易感到幸福,按照量化的測試,他們的健康和幸福水平是比多疑的人要高7%左右的。一個國家更是如此,誠信環境將會極大地降低經濟和行政成本。
                                                                                                                                                                                                                                                                    • 1936年,著名詐騙犯拉斯梯格因被美國聯邦政府投入大獄,最終病死獄中。臨死前,他給同行留下十條遺言,內容是如何讓受騙者主動走進騙局裡來:
                                                                                                                                                                                                                                                                      1. 永遠耐心地傾聽對方訴說;
                                                                                                                                                                                                                                                                      2. 永遠生氣勃勃;
                                                                                                                                                                                                                                                                      3. 讓對方先表明政治傾向,然後附和;
                                                                                                                                                                                                                                                                      4. 讓對方先表明宗教立場,然後附和;
                                                                                                                                                                                                                                                                      5. 輕微地暗示性話題,但不要發揮,除非對方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6. 不要談論任何疾病,除非對方特別關注;
                                                                                                                                                                                                                                                                      7. 不要打聽對方的私人情況(最終他自己會說);
                                                                                                                                                                                                                                                                      8. 永遠不要自吹自擂,自然明確地顯示你的分量;
                                                                                                                                                                                                                                                                      9. 永遠衣冠整潔;
                                                                                                                                                                                                                                                                      10. 永遠不要喝醉。

                                                                                                                                                                                                                                                                                                            NO.1731 如何用写作高效管理团队?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l.html

                                                                                                                                                                                                                                                                                                            • 美團 CEO 王興有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很多事情不統一、不穩定,原因之一就是不夠書面化。所以寫作是我要在美團帶頭苦練的基本功。寫作是廣泛使用的,它適用於每個職能和業務。另一個角度,你要對外傳播就得寫下來,你想不清楚就寫不出來。”
                                                                                                                                                                                                                                                                                                            • 開會容易低效,浪費時間,亞馬遜就用文檔管住會議的效率。開會前必須有會前材料,6頁紙的文檔一個小時必須能討論完,3頁紙的文檔半個小時就可以結束。字節跳動把這套開會方式做了改編,還給它專門起了一個名字叫“飛閱會”:開會前 10 分鐘沒有人說話,都在看飛書文檔。
                                                                                                                                                                                                                                                                                                            • 我在我的團隊內部推廣了“一張便利貼任務佈置法”。給對方佈置一個任務,不光要用嘴說,還要用一張便利貼寫上這5個關鍵信息:
                                                                                                                                                                                                                                                                                                              • 第一,時間,也就是這個任務的截止時間。
                                                                                                                                                                                                                                                                                                              • 第二,責任人,這件事誰來負責?
                                                                                                                                                                                                                                                                                                              • 第三,背景,這個任務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
                                                                                                                                                                                                                                                                                                              • 第四,目標,這個任務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 第五,標準,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交付?
                                                                                                                                                                                                                                                                                                            • 遇到相對複雜的問題,比如你要給下屬安排一件新事,我還會加上幾個信息作為“救命錦囊”:
                                                                                                                                                                                                                                                                                                              • 第一,反饋時間。比如,下週五要交付,那下週二就可以作為一個反饋節點,同步現在的進度和遇到的問題。
                                                                                                                                                                                                                                                                                                              • 第二,求助人。特別是新工作這件事,你可以去問誰?去找誰了解情況?
                                                                                                                                                                                                                                                                                                              • 第三,風險點。你很有可能會在哪遇到麻煩,到時候可以怎麼求助?
                                                                                                                                                                                                                                                                                                              • 第四,資源。為了幫助你完成這個任務,你可以調用的資源有哪些?
                                                                                                                                                                                                                                                                                                            • 匯報三步是什麼呢?
                                                                                                                                                                                                                                                                                                              • 第一,問題是什麼?
                                                                                                                                                                                                                                                                                                              • 第二,影響這個問題的關鍵信息有哪些?
                                                                                                                                                                                                                                                                                                              • 第三,你的建議方案是什麼?
                                                                                                                                                                                                                                                                                                            • 作為管理者,經常需要給團隊講工作重點,講公司的發展方向,翻譯公司的精神和戰略。但是團隊大了,不可能每個人都輔導到,也不太可能每一天都開宣貫會。那怎麼辦呢?我的方法就是寫週報。
                                                                                                                                                                                                                                                                                                            • 週報可以怎麼寫呢?我給你總結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 我們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是什麼?視野案例+啟發行動。
                                                                                                                                                                                                                                                                                                            • 我有三個通過寫作,來解決日常團隊溝通的三個方法:
                                                                                                                                                                                                                                                                                                              • 第一,怎麼佈置任務?我們可以用一張便利貼法,一次性把相關信息都說清楚。
                                                                                                                                                                                                                                                                                                              • 第二,怎麼做好關鍵決策的匯報?我們可以使用匯報三步走模板,提升溝通效率。
                                                                                                                                                                                                                                                                                                              • 第三,怎麼拉齊工作共識?我們可以寫週報,相當於每週開了一次書面的宣貫會。

                                                                                                                                                                                                                                                                                                                                                      星期日, 4月 03, 2022

                                                                                                                                                                                                                                                                                                                                                      NO.1733 为什么要重视“增长”?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8.html

                                                                                                                                                                                                                                                                                                                                                      • 現代社會真正本質的標準就只有兩條——一個是人均GDP有持續的正增長,一個是這個社會能夠約束暴力。
                                                                                                                                                                                                                                                                                                                                                      • 保護財產權的製度和資本市場的建立,它們的前提都是實現了持續的正增長;而憲政、民主、共和、代議制、法治等等,都是約束暴力的不同形式。
                                                                                                                                                                                                                                                                                                                                                      • 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人均GDP能夠實現較長時間的持續正增長。具體來說就是,一個社會的人均GDP在30—40年裡表現出高增長,之後雖然會有周期性的下降,但總增長率的降幅也不會超過20%。
                                                                                                                                                                                                                                                                                                                                                      • 一個不會增長的社會,是一個對未來沒有預期的社會。現實教會了人們一種經過千百年經驗確認過的常識:明年不會比今年更美好,反而可能更糟。所以,人們得到財富後,要么馬上花掉,要么攢起來,為荒年做準備。他不會去投資,也不會對知識感興趣,唯一值得積累的財富只有一種,那就是土地。因為人們的吃穿用住,一切都來自土地的產出。而要想控制土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運用暴力。這是自然條件限制下的最優解。
                                                                                                                                                                                                                                                                                                                                                      • 西漢舉個例子。建國之初,劉邦把全國40%的土地分給了60萬左右的士兵,以及他們的200萬親屬,總共260萬。而當時全國還有1500多萬的人口,分剩下的60%。就這剩下的60%,漢朝還得按照十五稅一的標準再收一波稅。
                                                                                                                                                                                                                                                                                                                                                      • 與古代社會不同的是,現代社會首先是一個正增長社會。哪怕人均GDP的年增長率只有0.1%,你也會清楚地意識到,明天是會比今天好一點的。你的未來開始值錢,生命也變得有價值了,因此,你採取暴力手段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畢竟,命只有一條,如果能靠創新致富,憑藉過人的經商頭腦富可敵國,又何必豁出命去搶別人的一畝三分地呢?
                                                                                                                                                                                                                                                                                                                                                      • 在一個建立了“正增長秩序”的社會裡,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持續增長、優勢不斷疊加的循環之中。這個時候,宇宙間最偉大的力量之一,也就是利率的力量,就開始發揮作用了。一旦利率為正,人們就可以投資未來,投資那些有潛力的年輕人,這就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