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31, 2021

NO.1537 什么是变老的哲学?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4.html

  • 賈行家老師對2021年有一個很特別的定義。他說,這一年不僅發生了很多大事,還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點,就是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
  • 藝術有兩個永恆母題:愛情和死亡,一個是生命頂點,一個是生命終點,都是說不盡的。
  • 西塞羅在一篇文章裡思考:人變老了還能不能獲得幸福感?他覺得可以。
    1. 變老以後,深思熟慮的性格和表達會更加成熟,仍然可以工作;
    2. 變老會使身體衰敗,但只要保持鍛煉和節制,還可以繼續品嚐生活的樂趣;
    3. 衰老剝奪了很多感官上的快樂,也未嘗不是好事,這有助於去追求更偉大、更高尚的理性愉悅。
  •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也寫過一篇談論老年的文章。羅素說,老年人最容易陷入兩類精神危機:一個是過度緬懷和追憶過去的時光;另一個危機是過於依附年輕人,企圖從後代身上獲取活力。
  • 羅素強烈建議老年人建立熱烈而廣泛的興趣,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那樣一來,就沒有理由在乎自己是不是年老,那僅僅是個統計數字而已。
  • 埃默里在他的《變老的哲學》裡也有近似的觀點,有尊嚴的變老沒有別的方法,只有繼續“像年輕人一樣對待生命”“從時間裡抽身而出”,不用在乎別人怎麼定義自己,也不用去操心還剩下多少時間。
  • 詩人狄蘭·托馬斯的名句來說,就是“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 死亡是野獸,你背對著它逃竄,只能激起它的捕獵慾望,回過身來直視它,才是有尊嚴的態度。
  • 為自己的興趣範圍拓展建立一個目標,讓它變得超越個人,使自我的壁壘逐漸消失,讓個體生命和廣大的人類生命逐漸融為一體。
  • 哲學家海德格爾有一句名言叫“趨向死亡的存在”,常常被翻譯成“向死而生”。
  • 我願意死在工作的時候,為了竭儘自己所能,為了知道我的事業還會有人繼續而欣慰。

                    NO.1536 沈从文:不要停止对人真正的热爱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c.html

                    • 小說的高下並不在題材,在於小說家打開題材的水平。
                    • 沈從文還有特殊的感官天賦,他能把視覺、聽覺、嗅覺和触覺的體驗,用文字表現得很強烈、很準確,他描寫自然的時候,連甲蟲的味道都能寫出來。他的記憶力又特別好,被稱為是“印象派”作家。所以說,他的心靈創傷也就格外地嚴重。
                    • 他努力從殘酷的現實裡尋找美,尋找感動,進行自我療愈,直到成為精神上的昇華。
                    • 我們寫血污,寫灰暗,寫絕望和掙扎,因為我們生而不幸,沒見過別的,還因為我們相信人值得一個更好的所在。
                    • 看到了世界的殘酷,仍然艱難地去熱愛,仍然創造複雜的美。
                    • 一個作家的偉大,你可以看他寫了什麼,也可以看他絕對不寫什麼。就像一篇文章,一件產品設計,刪掉的東西決定了品質。
                    • 沒有任何藉口能讓你熄滅心中那顆美的火種,不要停止對人真正的熱愛。

                              星期一, 8月 30, 2021

                              NO.1535 《孙子兵法》蕴含的七大思考模型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N.html

                              • 第一個:自我發展模型。一句話:不戰不敗,No Zuo No Die。
                                • 兵法講成本,人生的成本就是時間。
                                • 德魯克說,人們總是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業需要的時間。時間還沒到,他等不了了,又換一件事情做,這就是猴子掰苞米。
                                • 懂得等待,下日日不斷之功,下滴水穿石之功,這就是兵法。
                              • 第二個:形勢判斷模型。一句話:形勢比人強。
                                • 人性的弱點就是,他不相信什麼事兒乾不成,懷有僥倖心理。
                                • 《孫子兵法》叫勝中求戰,而不是戰中求勝。
                                • 擇人任勢,擇人是招聘員工,選拔人才;任勢,公司的勢就是管理制度、激勵機制、企業文化。
                              • 第三個:競爭思維模型。一句話:非競爭論。
                                • 經營就是追求顧客,和別人沒關係。
                                • 軍事鬥爭是零和遊戲,市場則完全不一樣,市場是無限的,隨時都可以創造新的空間。
                              • 第四個:虛實思維模型。虛實三大原理和兩大戰略。
                                • 三大原理是:以實擊虛原理,有實有虛原理,以虛換實原理。
                                • 兩大戰略是藍海戰略和主場戰略。
                                • 藍海戰略是一種方法論,就是以虛換實的方法論, 通過放棄一些東西,然後把資源拿到另外一些地方去加強做實。
                                • “《孫子兵法》千章萬句,不出一句: 致人而不致於人。 ”調動別人,不要被別人調動。
                              • 第五個:兵力原則。一句話:戰略重心,壓倒性的投入。
                                • 一生只做一件事,誌有定向,心有定力,不忘初心,不忘本謀,不焦慮,不亂動作,不猴子掰苞米,這就能抓住戰略重心,壓倒性投入。
                              • 第六個:領導力思維模型。這就是《孫子兵法》裡面的將道。
                                • 《孫子兵法》講“智、信、仁、勇、嚴”:
                                • 智是戰略戰術上有智慧;信是對下屬講信用;仁還是對下屬有仁義;勇是在戰場上勇敢;嚴是管理上嚴格,甚至嚴厲。
                                • 曾國藩講的廉、明:廉是自己廉潔,你在金錢上沒毛病,不貪財,大家就服你;明是對每一個人的貢獻看得明,偷姦耍滑的你也看得明,賞罰分明。
                                • 智、信、仁、勇、嚴、廉、明,一共這七條,你就有領導力,就是好將領,你帶兵就有戰鬥力。
                                • 用兵的關鍵在於養兵,養兵的關鍵在於什麼呢?兵真是你自己養大的親兵,不是你買來的僱傭軍,這就叫廝養之道。
                                • 領導者首先是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然後還要承擔培養新的領導人的責任。
                                •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於主。”你要始終站在老闆的立場,而不以自己個人的得失為進退,這就是職業道德。
                                • 別太把自己的名譽當回事,不要太愛惜自己的羽毛。這叫做人至賤,則無敵。
                              • 第七個:成本思維模型。
                                • 每一個動作都要算成本,通過減少動作來降低成本。
                                • 成本意識是總成本意識, 要看到整個戰爭的成本,而不是看局部的成本。

                                                                                      NO.1534 如何拥有极致的影响力?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d.html

                                                                                      • “近者悅,遠者來。”什麼意思呢?就是近處的人喜悅了,遠方的人自己就來歸附了。
                                                                                      • 在那個時期,國家好不好,看移民就知道。因為當時國與國之間主要爭奪的資源就是土地和人口,所以,近悅遠來是儒家對好國家的評價指標,願意歸附的人越多,說明本國人的幸福指數越高。
                                                                                      • 現在的客戶滿意了,遠方的客戶自己就來了,也就是要把資源全部或者說優先投入在現有客戶、正在服務的客戶身上。
                                                                                      • 資源是什麼呢?就是時間、人員和金錢,都優先投入正在服務的客戶、投入現有客戶。
                                                                                      • 如果按近悅遠來的理論(這個是理論,它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就是把精銳力量、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已經簽約的在服務的客戶身上;對外面的客戶呢,不做爭取,不投入資源,讓他自己來。
                                                                                      • 現有客戶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也比還未簽約的超級大客戶天大的事情重要。
                                                                                      • 客戶就是已經付錢的人,沒付錢的不是客戶。那麼,客戶服務就是聚焦到已經付錢的人身上。沒付錢的人,不管他怎麼吸引我,我對他沒有任何義務。只有完全滿足了現有客戶的需求,還有餘力,我才會投入到開拓新客戶上。

                                                                                                NO.1533 全球矿产供应链竞争为何加剧?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T.html

                                                                                                • 真正的問題是構成新能源技術最基礎的部分——關鍵礦產可能出現短缺。
                                                                                                • 世界主要智庫和研究機構就高度關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問題,認為這很快會成為下一步國際競爭的一個新焦點。
                                                                                                • 報告預計10年以後汽車鋰電池成本可能上漲36%,並且導致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上漲3000美元。
                                                                                                • 2030年要實現在歐盟銷售1000萬台電動汽車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實際很困難,因為這些電池所需要的礦物歐盟沒辦法自己滿足。
                                                                                                • 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將造成對關鍵礦物的依賴迅速增加。而這些快速增長的關鍵礦物需求就可能受到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的影響,甚至存在供應中斷的風險。
                                                                                                • 如果從全球維度來看,造成全球礦物供應鏈風險和競爭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中美競爭,而是世界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加速推進清潔能源轉型。
                                                                                                • 世界要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問題,結果引起了另一個維度——礦產供應鏈的緊張,然後又被另一個維度——大國競爭(主要是美國的戰略)所強化。

                                                                                                          星期四, 8月 26, 2021

                                                                                                          NO.1532 长大意味着什么?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M.html

                                                                                                          • 絕不做任何以討好用戶為目的的事。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在意用戶的感受,而是因為我們特別清楚,聽書的價值,從來都不是討好用戶,而是成就用戶。
                                                                                                          • 只知道誇一本書,這叫媒婆視角。你看,媒婆保媒拉縴的時候,不管這人甚麼樣,都得誇出個花來。但聽書不是媒婆視角,而是閨蜜視角。你看,閨蜜在跟你介紹一個人時,肯定不會單純地誇他好,而是原原本本地告訴你,這人到底怎麼樣,到底適不適合你。
                                                                                                          • 知識的累積,不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是一個質變的過程。當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它就不再是知識,而是變成了智慧。
                                                                                                          • 人的四個層面的思維能力。
                                                                                                            • 第一個層面叫數據。它指的是,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基本事實。
                                                                                                            • 第二個層面叫信息。它指的是,對數據的概括總結。
                                                                                                            • 第三個層面叫知識。也就是針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
                                                                                                            • 最高級的思維能力,也就是最終的第四個層面,叫作智慧。它指的是,針對同一個現象,能從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釋。
                                                                                                          • 智慧,就是判斷、選擇和駕馭知識的能力。
                                                                                                          • 要想掌握這個能力,你必須要針對一個問題,掌握足夠多的思維模型。換句話說,針對一個問題,只看一本書是不夠的,你要看得更多。而回到聽書這個產品,從零到三千本,我們提供的,其實就是這個從知識到智慧的價值提升。一個問題,在這裡你總能找到完全不同的看待它的視角。

                                                                                                                          星期三, 8月 25, 2021

                                                                                                                          NO.1531 秦始皇东巡为什么要去海边?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2.html

                                                                                                                          • 這是秦始皇當時所要面對的問題:長期分裂所形成的國別和族群的界線,以及長期戰爭所留下的家仇和國恨,成了橫在原東方六國人心中與秦帝國之間的一道鴻溝。秦始皇只要想建立天下一家的帝國,就必須得填平這道心理的鴻溝。
                                                                                                                          • 既然是人心的問題,當然不是政治軍事手段所能解決。秦始皇採取的主要手段,就是這一講的主題:東巡。
                                                                                                                          • 那什麼叫巡呢?簡單地說,它是統治權的一種宣示,巡的過程是一件賦有政治功能、充滿政治儀式感的事。源頭可以追溯到《尚書》裡舜的巡狩。所以,秦始皇東巡,你可以說他是在仿效一個人。誰啊?儒家尊奉的聖王舜。
                                                                                                                          • 在文化方面,它面對東方,一直處於劣勢。一個在文化上處於劣勢的征服者,怎麼用文化手段去經營優勢的一方呢?秦始皇展現的姿態是:擁抱和接納。
                                                                                                                          • 秦朝的博士是要參與朝廷的決策和諮詢的。秦始皇讓這些齊魯的博士,帶著東方的思想和知識視野,參與整個帝國的決策。
                                                                                                                          • 我一直在說祭祀,身為現代人,你可能會問:祭祀有那麼重要嗎?很重要!在秦漢時期,祭祀是基層社會的粘合劑;在國家層面,祭祀與軍備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 秦始皇東巡,展現出自己對東方文化傳統的接納,以及對東方很多地方性信仰崇拜的接納。這種做法有點像羅馬的萬神殿。羅馬每征服一個族群,就把他們的神請進萬神殿,成為帝國的諸神之一。族群的融合,先從諸神的融合開始。

                                                                                                                                    NO.1530 还原秦始皇的帝国想象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k.html

                                                                                                                                    • 秦始皇的遺產就是中華帝國的模型。
                                                                                                                                    • 歷史學家劉勃老師的話:“帝國內部的矛盾如此之多,有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皇帝在,各方矛盾可以被拉回到談判桌上來,可能被逼到宮廷的陰暗角落裡去,但總還不至於被釋放到戰場上。”
                                                                                                                                    • “有時候,一個東西你不能只看到它的存在造成了多少麻煩,還得看到,如果沒有它,又會產生多少麻煩。”
                                                                                                                                    • 要想貼近真實的歷史,需要透視歷史的三層鏡像。什麼意思?還是拿秦始皇來舉例子說明。
                                                                                                                                      • 第一層,是秦始皇對自我與帝國的塑造,也就是歷史的真實。
                                                                                                                                      • 第二層呢,是當時人們對他的認識與反應。比如,秦始皇滅掉六國,六國的那些人,是怎麼來看秦始皇的所作所為的。
                                                                                                                                      • 第三層,則是後世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包括政治目的對秦始皇的評價和塑造。

                                                                                                                                        星期二, 8月 24, 2021

                                                                                                                                        NO.1529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L.html

                                                                                                                                        • 這類年輕人通常有三點不滿:第一,覺得領導或者單位根本不重視自己;第二,對自己每天干的事情提不起精神來,雖然能完成任務,但好像做得也不算好;第三,即便嘗試了很多職業,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
                                                                                                                                        • 這三個問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就是深度工作的能力不夠,甚至在工作中從來不曾進入到深度工作的狀態。
                                                                                                                                        • 一個人是否喜歡做一件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能把這件事做得有多好。
                                                                                                                                        • 如果一個人做著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又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就會形成雙重負反饋,他就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件事情,於是就考慮換工作。
                                                                                                                                        • 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能夠進入到一種沉浸的狀態中。比如一位頂級的吉他手,在練習彈吉他時,甚至會忘記呼吸;當然人一旦憋氣就會感到難受,然後我們就會看見吉他手大口喘氣。人一旦進入這種忘我的狀態,工作的效率可能是一般的10倍到20倍。
                                                                                                                                        • 簡單的重複性練習很快就會達到一個天花板,只有投入到忘我的練習之中,人才有可能成為大師。
                                                                                                                                        • 第一個方法,要分清淺層工作和深度工作的工作內容,每天安排不同的時間做這兩種不同的工作。
                                                                                                                                        • 第二個方法,要先衡量你所做的深度工作或者所練習技能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 第三個方法,要和你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工作。
                                                                                                                                        • 如果你覺得大家都這麼做,自己做也無妨,那你能夠超出別人獲得成功的理由又在哪裡呢?紐波特講,當你覺得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也可以這麼做的時候,可能就離實現夢想漸行漸遠了。
                                                                                                                                        • 《深度工作》這本書中一直強調兩個關鍵詞:“激情”和“稀有技能”。
                                                                                                                                        • 在每一次的嘗試中,都要盡可能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因為只有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才有可能產生激情。

                                                                                                                                                            高通膨時期如何投資?股神巴菲特:這些是絕佳標的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94713

                                                                                                                                                            • 不需要持續再投資的企業
                                                                                                                                                            • 好的品牌
                                                                                                                                                            • 傑出企業
                                                                                                                                                            • 房地產
                                                                                                                                                            • 指數型基金

                                                                                                                                                            星期一, 8月 23, 2021

                                                                                                                                                            NO.1527 为什么应该领导给下属写周报?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S.html

                                                                                                                                                            • 管理者的學習力,是要求你,得把從組織外部學到的新東西、新信息,嵌入到組織內部,把你的學習成果變成組織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學習,得對整個組織有用,你的學習,能使你們整個團隊的能力得到擴展。
                                                                                                                                                            • 評價一個溝通是好是壞,有沒有價值,不在於我們說服了誰。而在於通過這次溝通,我們有沒有獲取什麼新的信息。
                                                                                                                                                            • 凡溝通必須拿到新的信息,必須把每一次溝通都當成學習的過程。
                                                                                                                                                            • 我的筆記本是不離身的,跟別人談話的過程我會記錄,因為咱們要表達對別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跟別人談完話,我會在筆記本上划拉一下,這場談話我知道了哪些是我談話之前不知道的新事。
                                                                                                                                                            • 向下一級寫週報,意思就是領導把這一周的工作,正式地匯報給自己的下屬看。
                                                                                                                                                            • 我每週都要寫週報,因為我是這家公司CEO,我們公司的每個人都是我的匯報對象,所以每個週五,我都要以周為單位,向全公司匯報我的工作。
                                                                                                                                                            • 如果我們是自下向上寫,首先,人們都會有一個衝動,就是我要向我的領導證明,我乾了很多活,因此所有人都在寫流水賬,然後讓上級覺得,“行行行,你挺辛苦的”。
                                                                                                                                                            • 領導寫週報的時候,可能就要想想,我這一周到底乾了什麼有用的,我幹的這些活有沒有支持我的下屬更好地開展工作。而對下屬來說,看這種週報就很爽,有一種老闆給我匯報,我要給他批示的感受。
                                                                                                                                                            • 週報設計了專門的格式,寫四個內容:本週工作,下週計劃,心得思考和視野情報。
                                                                                                                                                            • 心得與思考,就是這週我做的事裡面,我想了哪些事,我有什麼感受;視野和情報,就是我觀察到外面有一個事值得我們內部知道。
                                                                                                                                                            • 向下一級寫週報,就滿足了每個人的這種心理。作為一個員工,他會覺得,“我的領導,一到週五晚上,要給我匯報他的工作,他在給我匯報他這週的收穫,好有掌控感。”
                                                                                                                                                            • 可見 ,尊重和滿足一個人的掌控感和存在感,是特別能激發人的參與感和積極性的一件事。
                                                                                                                                                            • 訓練管理者的學習力,兩個基本方法,一個是養成一個習慣,凡溝通,必蒐集新信息。第二個就是設計“向下一級寫週報”這樣的溝通機制,讓自己能夠把信息嵌入到自己的團隊中去。

                                                                                                                                                                                  星期六, 8月 21, 2021

                                                                                                                                                                                  中元普渡

                                                                                                                                                                                  年紀有了,就能理解活動本身的儀式感

                                                                                                                                                                                  靜下心來誠心感謝

                                                                                                                                                                                  命運,能掌握得太少

                                                                                                                                                                                  人,只能掌握自己的行為

                                                                                                                                                                                  檢討錯誤,期許改善!!

                                                                                                                                                                                  被譽為「一本會行走的書」 李嘉誠:「記住這5個詞,所以我不失敗」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5681141

                                                                                                                                                                                  •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
                                                                                                                                                                                  • 「成功的人總是注意微笑時延伸的『連鎖反應』,一個人的成功或是失敗,可說是與微笑有著很大的關係。」
                                                                                                                                                                                  • 「我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一直在進步,而他們只能維持現狀,我這不叫『求學』而是『搶學』。」
                                                                                                                                                                                  • 「對我來說,那1元掉的一點價值都沒有,我的司機幫我找到了,而我用100元獎勵他的工作表現,我認為這100元花得很值得!」
                                                                                                                                                                                  • 「花錢看『價值』而非『價格』,每一塊錢都要花得很有『價值』!」
                                                                                                                                                                                  • 他之所以不失敗、可以獲得成功的5個關鍵詞,就是「尊重」、「自律」、「準備」、「學習」及「顛覆」。
                                                                                                                                                                                  • 一直維持有兩個不變的生活習慣:
                                                                                                                                                                                    • 其一是在睡覺之前,一定要讀書,且是非專業類書籍,抓到重點快速閱讀。
                                                                                                                                                                                    • 其二是在晚餐之後,一定要看電視,且是英語節目,平均每天看個20分鐘左右,還要一邊看一邊大聲跟著說,以免落伍了而不自知。
                                                                                                                                                                                  • 不斷假設公司處於逆境中、不停反覆的給自己提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星期四, 8月 19, 2021

                                                                                                                                                                                  NO.1526 你是“会连接”的领导者吗?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K.html

                                                                                                                                                                                  • 很多人都想當管理者,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管理者,更多的其實是責任。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叫負責人,就是對整個團隊,負全部責任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出啥事,最後要扛鍋的那個人。
                                                                                                                                                                                  • 我們成為管理者之後,每天都要面對的一個挑戰。我們的目標被撕裂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被撕裂了,而往往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的那種秩序感也被撕裂了,怎麼辦呢?
                                                                                                                                                                                  • 讓每個管理者通過學習,學會設計溝通場域,改變溝通環境,讓團隊中的所有人都能開始好好溝通。
                                                                                                                                                                                  • 管理者比較特殊的是,他背後是一個隊伍,他對溝通的認識、理解、設計和優化的能力,影響的絕對不只是自己的業績,他影響的是一個環境,一個團隊很多人的戰鬥力,和這個團隊對於工作的幸福感和意義感。而且,對一個管理者來說,你負責的範圍有多大,你影響力的範圍就有多大。
                                                                                                                                                                                  • 一個管理者,在溝通中必備的三個底層能力:全局感推動力學習力。
                                                                                                                                                                                  • 我們需要通過全局感,跳出局部看全局,來看清團隊整個連接網絡,才能準確地判斷在什麼時候應該建立哪些連接。我們需要通過推動力,去推動連接的發生和強化。同時,我們要通過學習力,去擴展我們的整個連接網絡。看得清、能推動、能擴展,這是三個底層能力給我們linker的加持效果。
                                                                                                                                                                                  • 管理者的6個角色分身,分別是破局者、促進者、整合者、承接者、終結者代言者。一共是3個底層能力,6個角色分身。

                                                                                                                                                                                            星期二, 8月 17, 2021

                                                                                                                                                                                            NO.1525 怎样把你每一步的工作成果化?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0.html

                                                                                                                                                                                            • 職場寫作是什麼?它就像拍完就能得出照片的拍立得,把那些說完就過了的瞬間,除了我們自己,不會有別人記得的工作成果,變成一個又一個可追溯、可查找、可複用的產品。
                                                                                                                                                                                            • 如果你能在兩個領域都做到前20%,那麼這兩個領域的跨界加成就能讓你在人群中成為前5%。
                                                                                                                                                                                            • 職場寫作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快速、簡潔、準確。
                                                                                                                                                                                            • 職場寫作一定是寫得短比寫得長厲害,寫得快,寫得準比寫得漂亮厲害。職場寫作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推進工作,所有的職場寫作都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服務。追求文采反而會影響對方的理解成本。
                                                                                                                                                                                            • 好的職場寫作應該是什麼樣的?兩個小時的會快結束了,你能不能在結束的那一刻就發出會議紀要?要發一份通知,你能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全公司5000人都按照你的意思去執行?要匯總項目复盤,你能不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足夠的信息量,節省所有人的時間?

                                                                                                                                                                                                  星期一, 8月 16, 2021

                                                                                                                                                                                                  NO.1523 像丘吉尔一样演讲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h.html

                                                                                                                                                                                                  • 演講的目標不一樣,它追求的,是和聽眾此時此刻的同頻共振。
                                                                                                                                                                                                  • 你心裡本來有很多搖擺不定的情緒,腦子裡有大量並行的想法,你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但是,演講者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準確的捕捉到其中的一種情緒,並且把它喚醒。從這個角度看,好的演講,聽完之後,不是感覺自己掌握了什麼新觀點,而是會讓你感覺,自己擁抱了一個精神上的共同體。所有聽演講的人,在這個時刻跟你,同頻共振。
                                                                                                                                                                                                  • 開場第一句,到底應該說什麼呢?根據作者的觀點,這個問題本身就問錯了。因為一場好的演講,開場根本就不應該著急說話。
                                                                                                                                                                                                  • 第一條演講原則就是,停頓。也就是,上台之後先不要說話,先登台,站定,然後盯住台下半分鐘,跟觀眾的目光一一對視。
                                                                                                                                                                                                  • 開場的第一個技巧,停頓,並且運用沉默的力量,鎖定全場的注意力。
                                                                                                                                                                                                  • 丘吉爾曾經說過,取悅他人的開場,是最愚蠢的開場。所有想討人喜歡,但又並非原創的語句開場,都會讓你的演講黯然失色。
                                                                                                                                                                                                  • 開口第一句話,要能鎮住全場。怎麼鎮住?你必須要一開口,就說出一句,讓所有人都產生強烈共識的話。
                                                                                                                                                                                                    • 你可以說出一個在場人都認同的主張。
                                                                                                                                                                                                    • 你可以說出一個大家都沒有註意到的事實。
                                                                                                                                                                                                    • 你還可以用一個極其自信的願景作為開場。
                                                                                                                                                                                                  • 第一句話不要問好,不要致謝。第一句話必須要快速喚醒在場人的共識。
                                                                                                                                                                                                  • 你必須得知道,聽演講的人是誰?然後根據他們的心理,來準備你的演講。借用作者的原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演講者來說,必須一上來就鎖定目的地。哪裡是目的地?顯然,是聽眾的內心。這也我們要說的第一個要點,叫,建立清晰的對象感。
                                                                                                                                                                                                  • 一個抽象的概念,會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它不會自我呈現,除非用一個具體的故事或者場景來解釋。假如你希望概念被理解和記憶,請把它們變得具體。其中,丘吉爾說的故事和場景,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建模。
                                                                                                                                                                                                  • 演講裡的三個加分項。
                                                                                                                                                                                                    • 建立清晰的對象感
                                                                                                                                                                                                    • 設計有儀式感的引用
                                                                                                                                                                                                    • 還有為你的觀點建模。
                                                                                                                                                                                                  • 演講者應該讓自己成為全場的唯一焦點。
                                                                                                                                                                                                  • 幻燈片在演講中的作用,應該像兜里的手帕一樣,你需要時,拿出來用一用。是你在駕馭幻燈片,而不是幻燈片在引導你。你是一個色彩鮮明的演說者,而不是幻燈片的介紹人。
                                                                                                                                                                                                  •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往往會比規定時長短。假如給你20分鐘,你只講5分鐘,並不會讓人覺得你的內容空洞,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有超出常人的判斷力,會更讓人信服。
                                                                                                                                                                                                  • 好的演講,主題千萬不能多。它只能有一個,而且要能用一句話概括。就像丘吉爾說的,演說就像一場交響樂。它可能有三個樂章,但主旋律只有一個。
                                                                                                                                                                                                  • 有哪些動作需要克制?我們說了作者的三條提醒,
                                                                                                                                                                                                    • 慎用PPT
                                                                                                                                                                                                    • 縮短時長
                                                                                                                                                                                                    • 限制主題的數量。
                                                                                                                                                                                                  • 假如你要經常做演講,那麼你的著裝造型一定要統一,千萬別三天兩頭就換衣服。
                                                                                                                                                                                                  • 假如現場觀眾鼓掌,千萬不要浪費這個時間,你可以迅速低頭看一眼稿子,或者趁機整理一下你的著裝

                                                                                                                                                                                                                                        NO.1522 怎样翻越人生的“第二座山”?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I.html

                                                                                                                                                                                                                                        • “道德生活”和“生命意義”,是兩個最古老、也最根本的哲學命題,是所有哲學家在對人生和世界進行闡釋的時候,需要首先回應的問題。
                                                                                                                                                                                                                                        •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最著名的莫過於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名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感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 甭管我們的人生追求是什麼,這些追求都會成為支配我們人生行動的一種指引。思想指引行動,而行動造就命運。
                                                                                                                                                                                                                                        • 他意識到,“當前在我們文化中猖獗的個人主義堪稱災難,片面強調自我成功、自我完善和個人自由,就是一場災難。”
                                                                                                                                                                                                                                        • 他在書裡把人生比作登山,第一座山是為了獲取個人成就,為了外在的名利和享樂;而第二座山則是關於奉獻的,它強調擺脫自我、捨棄自我,因受到某種召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馬克思曾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著陡峭山路不斷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峰。”
                                                                                                                                                                                                                                        • 加繆說:“邁向高處的掙扎足夠填充一個人的心靈,人們應當想像西西弗斯是快樂的。”
                                                                                                                                                                                                                                        • 布魯克斯也強調快樂,他還為快樂分了好幾個層次,包括身體上的快樂、情感快樂、精神快樂等等,但他認為最高層次的“真正的快樂”是道德快樂,其他快樂都是短暫的體驗,只有道德快樂是永恆的。
                                                                                                                                                                                                                                        •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靈長,並非源於體能、速度或力量方面的優勢,而是因為人類從群居生活中發展出協作能力,進而發展出文明。從部落到民族,再到國家,一步步走來,個體被編織進一張越來越大的社會網絡裡,這張網絡中的人數遠遠超出我們的認識範圍,因而,它被人類學家稱為“想像的共同體”。
                                                                                                                                                                                                                                        • 在戰爭、飢荒、瘟疫等災難面前,人的聯結和協作是必不可少的自救手段,但反過來,這張社會之網也會對個體進行捆綁、束縛,乃至奴役。所以,個人對社會既有依附的需要,又要警惕被其奴役,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張的關係。與專制主義相比,個人主義顯然是一種更進步的社會思潮,它強調個人的權利與自由,用馬克思的話說,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一種“自由人的聯合體”。
                                                                                                                                                                                                                                        • “個人主義曾是我們祖父母的天堂,但經過半個世紀的解放,如今卻變成了我們的地獄。”
                                                                                                                                                                                                                                        • 職業的選擇應該遵循內心,要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真正愛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的靈魂感到振奮。你需要聽從使命的召喚,因為它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需要你做一輩子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會為它全力付出,為它忍受各種痛苦,把它做到極致,同時也才有可能為社會貢獻超額的價值。
                                                                                                                                                                                                                                        • 事業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方面是為個人的生命找到意義,另一方面是為社會貢獻價值。
                                                                                                                                                                                                                                        • 攀登第二座山,是為了獲得一種更真實永恆的快樂,也是為了建設一個互信、互惠、互相依存的美好社會,這樣的社會讓人依戀,又充滿活力。

                                                                                                                                                                                                                                                                星期六, 8月 14, 2021

                                                                                                                                                                                                                                                                NO.1521 曾国藩有什么样的金钱观?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y.html

                                                                                                                                                                                                                                                                • 曾國藩的為官之路,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8歲中進士,30歲進入翰林院,一直到42歲,他一直是一名京官;從43歲到54歲,他是一位軍事領袖,從無到有創建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此後一直到他62歲去世,他擔任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是當時最具實權和影響力的地方官員。
                                                                                                                                                                                                                                                                • 「別敬」就是外省官員進京辦事,送給京官的紅包,這在當時算是半合法的收入。
                                                                                                                                                                                                                                                                • 曾國藩兼任過兵部侍郎,深知軍隊裡的這些亂象主要原因在於軍餉太低。所以他創建湘軍,在製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引入厚餉制度。一名普通湘軍士兵的收入是每月四到六兩白銀,是國家正規軍的三倍,甚至高過大多數搞副業的綠營兵。這樣,士兵就沒有生活壓力,可以專心訓練,這就為湘軍形成戰鬥力打下了基礎。
                                                                                                                                                                                                                                                                • 除了多發軍餉,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時,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選士人領山農」。
                                                                                                                                                                                                                                                                • 「選士人」,就是湘軍的軍官,大多是讀書人出身,而不是傳統意義上行伍出身的武官。 「領山農」,就是湘軍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農民,而不是遊民和混混。讀書人有理想主義,農民有淳樸的道德,這就決定了湘軍本身帶有一種不同的氣質,軍容風貌和綠營兵大不相同。

                                                                                                                                                                                                                                                                      星期五, 8月 13, 2021

                                                                                                                                                                                                                                                                      中美科技博弈,誰能贏?

                                                                                                                                                                                                                                                                      https://www.dedao.cn/article/92GB1my8okM5VMn0q4JWgNnEe4Z73r

                                                                                                                                                                                                                                                                      • 如果你被“卡脖子”肯定是存在短板。
                                                                                                                                                                                                                                                                      • 產業生態的特點是什麼呢?它有若干個環節,這些環節往往是從產業生態的初期就相互伴隨著、相互合作著一起成長起來。
                                                                                                                                                                                                                                                                      • 如果是直道,其實很難超車,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彎道。
                                                                                                                                                                                                                                                                      • 兩個重點一定要把握住:第一,要有新的科技去改變這個產業格局,才能形成超車的機會;第二,當產業格局改變的時候,我們不能再用進口替代,一對一替代的辦法,而是要用產業生態協作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們要面對未來培養生態。
                                                                                                                                                                                                                                                                      • 工業革命這個改變意味著什麼?簡單地說,叫做生產的規模化。
                                                                                                                                                                                                                                                                      • 規模化的生產和規模化的市場覆蓋,這個是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真正的利益。
                                                                                                                                                                                                                                                                      • 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產品的規模化,它的特點是把服務固化到產品裡
                                                                                                                                                                                                                                                                      • 人工智能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什麼呢?它可以把我們人類的經驗可以被固化下來,而且可以被複製,而且它固化的可以是人類最優秀的經驗。
                                                                                                                                                                                                                                                                      • 我們認為這是真正的未來,叫做服務的規模化
                                                                                                                                                                                                                                                                      • 服務的規模化具體怎麼體現?首先我們說,服務都是由人來提供的,所以服務規模化有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叫做職業的增強,我還做不到對人的服務實現完整替代,因為人的服務的靈活性、個性化是服務特別強大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工業革命初期的時候做不到對服務的替代,而只能給你產品。
                                                                                                                                                                                                                                                                      • 特斯拉研究的是什麼呢?自動駕駛的跟車技術,一個卡車司機開著一輛車在前面,後面第二輛第三輛不需要司機了,只要跟著前車就好了,甚至第四輛、第五輛,所以一個人可以開三輛卡車,而不是一輛,他的職業能力增強了,這是第一個階段。但是這個還不夠好,我們知道到最後一定要實現職業替代,根本不需要人幹。
                                                                                                                                                                                                                                                                      • 將來的機器人應該是全部互聯互通的,它們甚至能夠配合著完成任務,機器人可以協作完成一個任務。對我們而言,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由機器人協作的系統上面的
                                                                                                                                                                                                                                                                      • 全球的經濟發達程度和發展水平,不是取決於先進科技引入的速度,很多窮國引入先進科技也很快,但它取決於引入先進科技的深度,用科技用的人的多少,是不是人人都在用,是不是天天都在用,用的頻度決定了整個經濟繁榮的水平。
                                                                                                                                                                                                                                                                      • 中國的科技製造能力都不是全球第一,而是唯一,我們給了三個定語,如果大家熟悉的話,我們複習一下功課,叫大規模的、複雜產品的開放製造
                                                                                                                                                                                                                                                                      • 他們研究全球預測未來的很多很多理論,很多很多的規則,什麼規則能能預測未來。他們最後發現預測未來最準的理論只有兩條,其他都不太準,一條是大家熟知的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計算能力就翻一倍,成本就降一半——這個過去這些年一直是準的。另一個大家不太熟悉,這個理論比摩爾定律還準,叫做萊特定律
                                                                                                                                                                                                                                                                      • 萊特定律說的是什麼呢,是說你的生產產量提升一倍,你的成本就按一個比例降低,比如10%或者15%,而且會持續降低,你再翻一倍又降15%,再翻一倍再降15%。
                                                                                                                                                                                                                                                                      • 資本方是最容易找到的——因為你天天在產業里幹的就是這個事情,你最知道誰是誰,誰有信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把這個信用傳遞過去。讓資本形成一個信用合作的紐帶,這個是資本方能幹的事。
                                                                                                                                                                                                                                                                      • 我們要把環節打通,把先進科技固化到服務裡並一直提供規模化的服務——這裡說的不是傳統服務,不是外賣小哥,而是用科技能夠提供的規模化服務使得它能夠替代掉最牛的服務人員、最高檔的服務人員,並提供最完善的服務,而且這個服務是規模化提供的。
                                                                                                                                                                                                                                                                      • 服務規模化,核心是要把人類的經驗——尤其最優秀的經驗固化下來。
                                                                                                                                                                                                                                                                      • 中國能不能贏取決於你放在眼下還是放在未來。我認為放在眼下,贏的機會不大。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但是不大。為什麼?人家生態早就佈局好了。放在未來很有可能贏,誰對未來的佈局好誰就可能贏。
                                                                                                                                                                                                                                                                      • 今天的競爭已經不是拳擊手之間的競爭,已經是拔河了,甚至是多方拔河,是一個複雜局面,這時候需要的是你的協調力,是你的掌控力,而不是你把競爭對手幹掉
                                                                                                                                                                                                                                                                      • “冰球理論”。我們知道,冰球場上的冰球跑的是特別快的,所以如果一個傻的冰球運動員,你的行為方式就是追著冰球跑,而一個聰明的人是什麼?是判斷冰球的落點,然後往你預判的那個落點去跑。
                                                                                                                                                                                                                                                                      • 現代化可能不是由任何一個原因導致的,可能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社會組織方式,也不是政治制度,他說看來看去只有一個東西可以導致現代社會的誕生,就是增長的力量。
                                                                                                                                                                                                                                                                      • 服務規模化給不搞科技的人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我們原來經常打一個比方,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但是閃電戰是德國人打出來的,閃電戰比坦克要重要。
                                                                                                                                                                                                                                                                      • 懂技術,而且懂得怎麼把技術用到讓老百姓獲得一個更好的服務——這樣的人在未來有巨大的市場,這才是我們每個人的福音。

                                                                                                                                                                                                                                                                                                                    星期三, 8月 11, 2021

                                                                                                                                                                                                                                                                                                                    NO.1520 怎样和坏习惯作战?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9.html

                                                                                                                                                                                                                                                                                                                    • 癮的下限是甜,上限是大麻。
                                                                                                                                                                                                                                                                                                                    • 癮是一種錯誤的自我療愈。
                                                                                                                                                                                                                                                                                                                    • 所謂的“癮”,是為了擺脫某種糟糕的情緒,我們會用抽煙、喝酒、打遊戲、刷抖音等行為來安撫自己,漸漸地,我們用成癮形成了一套自我保護的儀式。通過成癮,我們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更積極。因此,要想解決上癮問題,必須先認識清楚我們在逃避的事情是什麼。
                                                                                                                                                                                                                                                                                                                    • 成癮行為具有4個特點: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反復出現。
                                                                                                                                                                                                                                                                                                                    • 愛好不是上癮。雖然愛好和癮都會激發我們愉快的感覺,但是癮具有持續的傷害性。
                                                                                                                                                                                                                                                                                                                    • 上癮的根源不是道德問題,不是自製力欠缺,而是親密關係缺失等心理問題。
                                                                                                                                                                                                                                                                                                                    • 無論抽煙喝酒再怎麼能有效地緩解消極情緒,成癮行為都只是一種替代行為,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 成癮物質往往會損害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前額葉皮質是掌管控制、判斷和計劃的區域,杏仁核則負責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大腦中這兩個部位被破壞,自然會給我們的行為帶來嚴重的影響,和意志力無關。
                                                                                                                                                                                                                                                                                                                    • 啟動戒癮的三個重要操作。
                                                                                                                                                                                                                                                                                                                      1. 健康有規律地生活。
                                                                                                                                                                                                                                                                                                                      2. 尋找一個核心支持者。
                                                                                                                                                                                                                                                                                                                      3. 記錄自己的戒癮過程,將你取得的戒癮進展和阻礙都記錄下來。
                                                                                                                                                                                                                                                                                                                    • 所謂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落實到操作上,就是主動讓自己體會更多的成功,尋找那些象徵著內心積極能量的東西。
                                                                                                                                                                                                                                                                                                                    • 戒癮成功的人則往往有能力把成癮和自己分開。他們認可自己的存在和價值,認為我是我,問題是問題,成癮是一個我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代表我不是一個強大的人,更不代表我是一個壞人。不論戒癮成不成功,都不應該否定我們本身。
                                                                                                                                                                                                                                                                                                                    • 癮是一種錯誤的自我療愈。成癮行為具有4個特點: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和反復出現。想要開始戒癮,要做到三點:健康有規律地生活,尋找一個核心支持者,並且記錄自己的戒癮過程。
                                                                                                                                                                                                                                                                                                                    • 每一次戒癮,都是我們在嘗試成為更好的人。但如果你多次失敗,請記住書中這句話:“行為錯了,改正行為即可,即使一時無法改變,也不應該否定我們作為人本身的價值。

                                                                                                                                                                                                                                                                                                                                                能力差不多,為什麼成就差很多?職場菁英和一般人不一樣的7個習慣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4382

                                                                                                                                                                                                                                                                                                                                                1. 菁英:盡全力準備
                                                                                                                                                                                                                                                                                                                                                2. 菁英:早上2小時做最重要的事
                                                                                                                                                                                                                                                                                                                                                3. 菁英:思考這項工作有沒有更好的作法
                                                                                                                                                                                                                                                                                                                                                4. 菁英:同樣的事情再三強調
                                                                                                                                                                                                                                                                                                                                                5. 菁英:每週仍保有休閒娛樂的時間
                                                                                                                                                                                                                                                                                                                                                6. 菁英:依照自己想要呈現的形象選擇衣著
                                                                                                                                                                                                                                                                                                                                                7. 菁英:有逛書店的習慣

                                                                                                                                                                                                                                                                                                                                                星期二, 8月 10, 2021

                                                                                                                                                                                                                                                                                                                                                稻盛和夫因一本著作改變人生!由考中學失敗到成為日本「經營之聖」靠3點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hk/articles/134464/%E6%97%A5%E6%9C%AC%E7%B6%93%E7%87%9F%E4%B9%8B%E8%81%96-%E4%BC%81%E6%A5%AD%E5%AE%B6-%E7%A8%BB%E7%9B%9B%E5%92%8C%E5%A4%AB-%E6%B4%BB%E6%B3%95-%E6%97%A5%E6%9C%AC%E8%88%AA%E7%A9%BA

                                                                                                                                                                                                                                                                                                                                                • 災難是自己招來的,因為自己的心底有塊吸引災難的磁石。要避免災難就要先除去這塊磁石,而不是對別人說抱怨的話。
                                                                                                                                                                                                                                                                                                                                                • 稻盛和夫的做事哲學,以下有3項重點:
                                                                                                                                                                                                                                                                                                                                                  1. 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
                                                                                                                                                                                                                                                                                                                                                  2. 學會「利他」
                                                                                                                                                                                                                                                                                                                                                  3. 學會「感恩」

                                                                                                                                                                                                                                                                                                                                                上市6小時賣光、穩坐電子書龍頭14年 亞馬遜產品成功關鍵:先寫新聞稿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643

                                                                                                                                                                                                                                                                                                                                                • 亞馬遜之所以能開發出這些創新商品,要歸功於獨特的「逆向工作法」:研發新商品的第一步,不是擬企劃案、計算成本效益,而是先預想商品推出後的新聞稿,從「顧客想要的體驗」逆向倒推,才能符合市場需求。(以終為始)
                                                                                                                                                                                                                                                                                                                                                • 新聞稿和常見問答流程的主要目的,是從內部和公司的觀點,轉變為顧客的觀點。顧客經常被推銷新產品,但為什麼這個新產品夠吸睛,足以讓顧客採取行動並購買?在新聞稿中檢視產品功能時,高階主管常問的問題則是「那又怎樣?」如果新聞稿中沒有描述產品確實比現有產品更好(更快、更容易、更便宜),或是能讓顧客體驗逐步改變,那就不值得投資。

                                                                                                                                                                                                                                                                                                                                                奧運會是怎麼起源地?

                                                                                                                                                                                                                                                                                                                                                https://www.dedao.cn/article/3bezDG7wBonmJwg18qJvQkAg5PyO1x

                                                                                                                                                                                                                                                                                                                                                • 奧運會是古希臘貴族彰顯優越性、強化競爭意識的一種手段。
                                                                                                                                                                                                                                                                                                                                                • 古代奧運會雖然是體育競技大會,但活動從頭到尾都緊扣“宗教”這個主題。也正因為宗教原因,公元4世紀前後,羅馬皇帝以異端之名叫停了奧運會。
                                                                                                                                                                                                                                                                                                                                                • 奧運會有個報名門檻,運動員必須在參賽前的10個月裡持續接受訓練。競技會開始前一個月,他們更是要在奧林匹亞官員的監視下,再高強度訓練一個月。
                                                                                                                                                                                                                                                                                                                                                • 柏拉圖就說:“如果一個人致力於在德爾菲或奧林匹亞奪冠,將會忙得不可開交,無暇顧及其他活動”。
                                                                                                                                                                                                                                                                                                                                                • 希臘貴族有句格言:“永遠做最傑出的人,永遠超越他人”。
                                                                                                                                                                                                                                                                                                                                                • 古代奧運會有個要求,所有運動員必須提前一個月趕到伊利斯城邦,然後住在一個有點像今天“奧運村”的地方,那裡有訓練設施和宿舍。不過,讓他們住進當時的“奧運村”可不是為了休息、調養,而是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高強度訓練,保證一個月後的比賽足夠精彩。誰來監督他們呢?得靠裁判。
                                                                                                                                                                                                                                                                                                                                                • 裁判可不只是盯著運動員就行,他們還肩負一個職責,淘汰不合格的選手,這有點像現代奧運會之前的預選賽。
                                                                                                                                                                                                                                                                                                                                                • 現代奧運會一般會持續半個月左右,每天都有密集的賽事。古代奧運會的賽程短得可憐,前前後後一般只有五天。而這五天也並不全是比賽。
                                                                                                                                                                                                                                                                                                                                                • 奧運會祭祀宙斯,在羅馬皇帝眼裡,這分明就是異端嘛。所以,羅馬皇帝下令禁止這項比賽。從此奧運會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96年現代奧運會的出現。
                                                                                                                                                                                                                                                                                                                                                • 奧運會是古希臘貴族彰顯優越性、強化競爭意識,鞏固統治的手段。這項活動從公元前8世紀一直持續到公元4世紀。最終,羅馬皇帝把奧運會叫停。不過我們更要看到,造成古代奧運會衰落的,是內在原因,也就是政治對體育競賽公平精神的腐蝕。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合理激勵:為何不讓銷售拿提成?

                                                                                                                                                                                                                                                                                                                                                                https://www.dedao.cn/article/R2Mo65zY4QZ3Vnm5DWKqEdNAa98jGB

                                                                                                                                                                                                                                                                                                                                                                • 如果一家企業想從營銷這顆種子上生長,那它就必須解決好一個關鍵問題:如何有效地向全公司傳遞市場壓力。
                                                                                                                                                                                                                                                                                                                                                                • 為了提高銷量,大部分公司都採用“底薪+提成”的方式來激勵銷售。華為沒有採用這種方式。之前我們提到過,它採用的是“底薪+目標獎金”的方式,獎金部分取決於你完成目標的情況,考核數量,也看質量
                                                                                                                                                                                                                                                                                                                                                                • 提成制。它的好處是上不封頂。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業績突出的人拿得多,大家的積極性就會上來。另外,根據訂單銷售額拿提成,考核起來也方便,節約了人力資源的運作成本。壞處也很明顯。首先,相比於新產品,老產品一定更好賣,所以按照銷售額拿提成,員工就容易只營銷老產品;其次,有時候拿下一個訂單不止是銷售人員自己的功勞,而是團隊,甚至是整個公司的功勞。
                                                                                                                                                                                                                                                                                                                                                                • 提成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考核指標過於單一,導致市場壓力容易被銷售部門內部消化,傳不到後方。壓力傳不過去,後方就沒有動力改進自己的工作。長久下來,企業就會失去活力。
                                                                                                                                                                                                                                                                                                                                                                • 目標考核制。這個制度的缺點當然就是複雜,比較考驗一個公司的管理水平。但它的好處也很明顯,就是公司可以通過設置明確的考核標準,引導銷售採用正確的行為而不發生變異,最終有利於公司達成整體的目標。
                                                                                                                                                                                                                                                                                                                                                                • 首先,雖然沒有提成,但華為會開出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薪資。
                                                                                                                                                                                                                                                                                                                                                                • 所謂目標考核制度,就是根據目標的達成情況,評判一個員工拿多少獎金。
                                                                                                                                                                                                                                                                                                                                                                • 考核指標通常由三個大項構成:
                                                                                                                                                                                                                                                                                                                                                                  • 第一大項是傳統的財務指標,包括其他公司也會採用的銷售額指標、利潤指標,也包括其他公司不太採用的回款指標。
                                                                                                                                                                                                                                                                                                                                                                  • 第二大項叫做市場目標,包括新產品的突破、戰略高地、格局,以及客戶滿意度。
                                                                                                                                                                                                                                                                                                                                                                  • 第三大項叫做內部管理,包括故障率,也就是團隊是否出現重大問題,以及關鍵員工離職率。
                                                                                                                                                                                                                                                                                                                                                                • 設置多維度的考核指標,就是為了讓銷售承接所有市場壓力,然後再把壓力向內傳遞,促進整個公司進步。
                                                                                                                                                                                                                                                                                                                                                                • 華為不僅設置了指標,還設置了標準,甚至換算關係。

                                                                                                                                                                                                                                                                                                                                                                                        星期一, 8月 09, 2021

                                                                                                                                                                                                                                                                                                                                                                                        "孝"究竟是甚麼意思?

                                                                                                                                                                                                                                                                                                                                                                                        https://www.dedao.cn/article/0mPqglk6GzZwKr5q7kXMLBEO3ba2AR

                                                                                                                                                                                                                                                                                                                                                                                        • 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父母唯其疾之憂。”
                                                                                                                                                                                                                                                                                                                                                                                        • 這是孝的最低標準了。什麼意思?你不用替父母做任何事,只要能做到不讓父母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這個生病是免不了的,你生病的時候,父母為你憂心,這個可以免責,其他時候都不需要為你操心。這叫“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孔子的弟子子遊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自以為把父母照顧得很好,其實只是給錢,只是養,是算不上孝的。關鍵是看你能不能做到“敬”,而敬的關鍵就是要能陪伴。
                                                                                                                                                                                                                                                                                                                                                                                        • 弟子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是怎麼說的。孔子說:“色難!”意思是說,最難的是永遠保持和顏悅色。
                                                                                                                                                                                                                                                                                                                                                                                        • 孔子還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葬禮代表了人一生所得到的家庭和社會的評價和承認,不一定風光大葬,但一定要有真情緬懷,依依相送。葬禮的尊嚴和感情,也是對後人的教育和熏陶,是傳承家族精神的儀式。
                                                                                                                                                                                                                                                                                                                                                                                        •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孔子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 繼志是繼承先人的遺志;述事是記述先人的事蹟。前人的志向,因為生命有限不能完成的,後代要不忘他的初心,繼承他的遺志,去完成他的使命。

                                                                                                                                                                                                                                                                                                                                                                                                        學儒家,當然要做實戰派!!

                                                                                                                                                                                                                                                                                                                                                                                                        https://www.dedao.cn/article/92GB1my8okM5VMn0EPJWgNnEe4Z73r

                                                                                                                                                                                                                                                                                                                                                                                                        • 學習不是為了曉得一些說法,而是一種行動反射,最終培養成一種修養和習慣,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 儒家有個詞叫“居仁行義”。這裡的“仁”就好像是一間屋子,你居住在這間屋子裡,你的行為自然就合乎“義”。
                                                                                                                                                                                                                                                                                                                                                                                                        • 曾國藩說,讀書能改變人的骨相。骨相,就是骨骼和麵相,就是命運,這種改變命運,不僅是知識改變命運,更是修養改變命運。事業越到高處,成功就越不是靠能力,而是靠修養
                                                                                                                                                                                                                                                                                                                                                                                                        • 《論語》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這個“習”,在繁體字裡是上面一個羽毛的羽,下面一個白,《說文解字》解釋說叫“鳥數飛也”。什麼意思呢? “學而時習之”的習,不是複習的習,複習功課也挺辛苦的,有什麼“不亦說乎”的呢?這裡的習是練習的習,就像那小鳥練習飛行一樣,練啊練啊,噫!最後飛起來了!是不是“不亦說乎”!是不是鳥生最大的快樂!

                                                                                                                                                                                                                                                                                                                                                                                                              精采的簡報,只有15個詞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555.html?utm_source=Email&utm_medium=GH_epaper&utm_campaign=2108hotlist&utm_content=AR0008555_0809

                                                                                                                                                                                                                                                                                                                                                                                                              • 懂得如何提案
                                                                                                                                                                                                                                                                                                                                                                                                                • 一開始先談你的構想,以及為何你是登台發表這個重要構想的合適人選。雖然那必定是個很棒的構想,但你最多只能用15個詞來傳達。
                                                                                                                                                                                                                                                                                                                                                                                                                • 你應說明觀眾將從你的演講中獲得什麼,以及你的演講對全球的影響。
                                                                                                                                                                                                                                                                                                                                                                                                              • 了解你的聽眾
                                                                                                                                                                                                                                                                                                                                                                                                                • 如果你事先研究過你的觀眾,就有機會用你的觀眾使用的語言來設計你的演講。
                                                                                                                                                                                                                                                                                                                                                                                                                • 使用與觀眾相同的語言,會提高他們聽到你、理解你並受到你啟發的可能性。你較有可能和他們建立情感上的連結。
                                                                                                                                                                                                                                                                                                                                                                                                              • 知道你的目標
                                                                                                                                                                                                                                                                                                                                                                                                                • 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才能做到這些。
                                                                                                                                                                                                                                                                                                                                                                                                              • 懂得精采和差勁演講之間的區別
                                                                                                                                                                                                                                                                                                                                                                                                                • 精采的演講有新鮮、精心編輯的內容,有明確起承轉合的敘述帶我們踏上一段旅程。
                                                                                                                                                                                                                                                                                                                                                                                                                • 精采的演講經過精心排練,因此你可以放下講稿,在當下自在表達那些內容。精采的演講讓你的觀眾在演講結束時,想要採納你的構想。
                                                                                                                                                                                                                                                                                                                                                                                                              • 了解你自己
                                                                                                                                                                                                                                                                                                                                                                                                                • 如果你要發表演講,當天要花些時間靜靜坐著、冥想和補充能量。如果你是外向的人,一定要在上台之前少說話,在講完後才去社交聯誼。

                                                                                                                                                                                                                                                                                                                                                                                                              星期日, 8月 08, 2021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打項目:銷售計畫趕不上變化,怎麼辦?

                                                                                                                                                                                                                                                                                                                                                                                                               


                                                                                                                                                                                                                                                                                                                                                                                                              https://www.dedao.cn/article/xzYo2GPNq4W8VEb37zJejyRBZbnw0d

                                                                                                                                                                                                                                                                                                                                                                                                              • 任正非曾經引用《戰爭論》裡的話說:“當戰爭打到一塌糊塗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麼?就是要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發出的微光,指引著你的隊伍前進。
                                                                                                                                                                                                                                                                                                                                                                                                              • 在制定的目標中,不僅有銷售額和銷售利潤指標,還有一些更細化的指標,它們體現了華為對電信設備市場規律的熟悉程度。比如,重點工作、主攻方向、市場格局、山頭項目、新產品突破等,都在市場計劃之中,這些詞所代表的行動,就是攻打市場的關鍵。
                                                                                                                                                                                                                                                                                                                                                                                                              • 在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先找到一些確定性,這是華為敢於“拍腦袋”的底氣。
                                                                                                                                                                                                                                                                                                                                                                                                              • 一般公司做計劃多是市場部的事情。但是華為是讓產品行銷部和區域代表一起加入進來,共同製定區域計劃。
                                                                                                                                                                                                                                                                                                                                                                                                              • 陳賡大將說過一句名言:“槍聲一響,作戰計劃廢掉一半。
                                                                                                                                                                                                                                                                                                                                                                                                              • 華為的項目策劃流程圖。它包含三個部分,分別叫做項目目標、組織保障、里程碑。其中項目目標又包括戰略目標項目自己的目標,以及總體的策略
                                                                                                                                                                                                                                                                                                                                                                                                              • 華為把它叫做項目里程碑規劃圖,相當於具體的作戰計劃。我請你仔細看這張圖。首先,這個圖按照時間順序列出了一系列奪取項目的重要節點。
                                                                                                                                                                                                                                                                                                                                                                                                              • 華為是把一系列需要努力才能達成的事情,都當做銷售計劃中的里程碑。雖然市場難預測,具體的銷售額指標要拍腦袋定,但是具體的動作是可預測、可計劃的。華為沒有把銷售的目標看作簡單的數值,而是看作一個進度條,這個就超越了對任務達成只有“0”和“1”區別的簡單認識。
                                                                                                                                                                                                                                                                                                                                                                                                              • 甘特圖表面上是做計劃管理的,但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作用,就是給銷售賦能。項目每推進一步,研發部門、技術部門、後勤部門都知道該如何配合,這就等於建立了銷售的主導權。
                                                                                                                                                                                                                                                                                                                                                                                                              • 策劃和計劃要與上級、部門成員溝通和確認。也就是說,華為銷售做計劃,其實是一個溝通的過程。
                                                                                                                                                                                                                                                                                                                                                                                                              • 艾森豪威爾有一句名言,他說:“一切計劃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計劃的過程。
                                                                                                                                                                                                                                                                                                                                                                                                              • 年度計劃的製定,遠比計劃書本身要重要。全公司的產品線、各個銷售區,都要匯報上一年的銷售業績,自己制定的下一年的銷售計劃。這個過程解決的不只是具體問題,還有在內部對齊公司戰略的問題。所有部門要對戰略高地,主打方向,哪些產品要突破,哪些要上量,主要競爭對手是誰,競爭策略是什麼等問題達成共識。你看,這就是在利用做計劃來促進溝通。
                                                                                                                                                                                                                                                                                                                                                                                                              • 同樣是面對不確定性,華為的思路其實不是像算命一樣,想辦法猜得更準,而是把確定性高的動作轉化為里程碑,用里程碑去推動其他部門的支持,推動公司上下的溝通,進而推動目標的達成。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一五一工程:"深情"留不住客戶的心,怎麼辦?

                                                                                                                                                                                                                                                                                                                                                                                                                                     

                                                                                                                                                                                                                                                                                                                                                                                                                                    https://www.dedao.cn/article/ml9WNdP1QvaeKYdYQeXAzx82Dyog0B

                                                                                                                                                                                                                                                                                                                                                                                                                                    • 不信任到底是不信什麼?華為分析,至少有這麼幾種可能:
                                                                                                                                                                                                                                                                                                                                                                                                                                      • 不信任產品
                                                                                                                                                                                                                                                                                                                                                                                                                                      • 不信任員工
                                                                                                                                                                                                                                                                                                                                                                                                                                      • 不信任企業戰略
                                                                                                                                                                                                                                                                                                                                                                                                                                      • 不信任你的售後服務水平
                                                                                                                                                                                                                                                                                                                                                                                                                                    • 華為就打造了一套方法,分別針對這些情況,匹配後方資源,打消客戶疑慮。這套打法,華為內部叫“一五一工程”。
                                                                                                                                                                                                                                                                                                                                                                                                                                    •  “一五一”指的是,一支無往不勝的營銷隊伍,五種固定的銷售動作,以及建立一個可被隨時調取的資料庫。
                                                                                                                                                                                                                                                                                                                                                                                                                                    • “五種銷售動作”分別是
                                                                                                                                                                                                                                                                                                                                                                                                                                      • “參觀公司”
                                                                                                                                                                                                                                                                                                                                                                                                                                      • “參觀樣板點”
                                                                                                                                                                                                                                                                                                                                                                                                                                      • “現場會”
                                                                                                                                                                                                                                                                                                                                                                                                                                      • “技術交流”
                                                                                                                                                                                                                                                                                                                                                                                                                                      • “高層拜訪”
                                                                                                                                                                                                                                                                                                                                                                                                                                    • 在華為,“參觀公司”“參觀樣板點”“現場會”“技術交流”“高層拜訪”,這些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須做的事。
                                                                                                                                                                                                                                                                                                                                                                                                                                    • 這五件事針對的,實際上就是客戶不信任的幾個層面
                                                                                                                                                                                                                                                                                                                                                                                                                                    • 華為解決客戶信任問題的方法其實就是一句話,叫“不靠深情,靠套路”,正所謂“真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具體說,就是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全公司共享的數據庫,靠團隊按步驟接待客戶,增加與客戶接觸的維度,充分利用後方資源,一步步排除他的疑慮。
                                                                                                                                                                                                                                                                                                                                                                                                                                    • 華為在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  “人無我有”指的是華為讓整個客戶接待套路化,無論面對哪個客戶,都從頭到尾走一遍標準流程。有的時候只是因為多做了一步,甚至一小步,客戶就被打動了。
                                                                                                                                                                                                                                                                                                                                                                                                                                      • 人有我新”指的是把每一個套路進行精細化、個性化,讓整個“一五一工程”變成了可調整、可迭代的內部支援型產品。

                                                                                                                                                                                                                                                                                                                                                                                                                                                  星期六, 8月 07, 2021

                                                                                                                                                                                                                                                                                                                                                                                                                                                  BtoB大客户营销技能提升之九招制胜

                                                                                                                                                                                                                                                                                                                                                                                                                                                  http://www.stpxw.com/article/8135.html

                                                                                                                                                                                                                                                                                                                                                                                                                                                  1. 【九招制勝】之一:解讀客戶發展戰略
                                                                                                                                                                                                                                                                                                                                                                                                                                                    1. 營銷階段的變化對營銷人員的要求
                                                                                                                                                                                                                                                                                                                                                                                                                                                    2. 市場成熟度特點和趨勢?
                                                                                                                                                                                                                                                                                                                                                                                                                                                    3. 行業客戶成熟度特點和趨勢?
                                                                                                                                                                                                                                                                                                                                                                                                                                                      1. 解讀行業的方法
                                                                                                                                                                                                                                                                                                                                                                                                                                                    4. 什麼決定了客戶戰略發展?
                                                                                                                                                                                                                                                                                                                                                                                                                                                      1. 解讀客戶戰略—投資規劃
                                                                                                                                                                                                                                                                                                                                                                                                                                                      2. 解讀客戶戰略—組織架構
                                                                                                                                                                                                                                                                                                                                                                                                                                                      3. 解讀客戶戰略—關鍵職位KPI
                                                                                                                                                                                                                                                                                                                                                                                                                                                      4. 解讀客戶戰略—對供應商策略
                                                                                                                                                                                                                                                                                                                                                                                                                                                    5. 如何實施客戶戰略匹配?

                                                                                                                                                                                                                                                                                                                                                                                                                                                  2. 【九招制勝】之二:客戶關係拓展與管理模型
                                                                                                                                                                                                                                                                                                                                                                                                                                                    1. 客戶關係發展的四個階段
                                                                                                                                                                                                                                                                                                                                                                                                                                                    2. 客戶關係決策鏈分析
                                                                                                                                                                                                                                                                                                                                                                                                                                                    3. 客戶關係拓展的三種類型
                                                                                                                                                                                                                                                                                                                                                                                                                                                    4. 客戶關係評估五要素
                                                                                                                                                                                                                                                                                                                                                                                                                                                    5. 普遍客戶關係拓展方法?
                                                                                                                                                                                                                                                                                                                                                                                                                                                    6. 關鍵客戶關係拓展方法?
                                                                                                                                                                                                                                                                                                                                                                                                                                                    7. 組織客戶關係構成?拓展方法?

                                                                                                                                                                                                                                                                                                                                                                                                                                                  3. 【九招制勝】之三:發展客戶成為教練
                                                                                                                                                                                                                                                                                                                                                                                                                                                    1. 誰可以成為我們的教練(Coach:線人)?
                                                                                                                                                                                                                                                                                                                                                                                                                                                    2. 認清外部角色
                                                                                                                                                                                                                                                                                                                                                                                                                                                    3. 認清內部角色
                                                                                                                                                                                                                                                                                                                                                                                                                                                    4. 建立關係網絡
                                                                                                                                                                                                                                                                                                                                                                                                                                                    5. 客戶的職位與影響力
                                                                                                                                                                                                                                                                                                                                                                                                                                                    6. 如何建立客戶關係網絡
                                                                                                                                                                                                                                                                                                                                                                                                                                                    7. 如何甄別客戶的態度和風格

                                                                                                                                                                                                                                                                                                                                                                                                                                                  4. 【九招制勝】之四:識別客戶需求 (案例分析與工作模擬實戰結合)
                                                                                                                                                                                                                                                                                                                                                                                                                                                    1. 客戶需求的維度分析
                                                                                                                                                                                                                                                                                                                                                                                                                                                    2. 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
                                                                                                                                                                                                                                                                                                                                                                                                                                                    3. 客戶需求的四個等級
                                                                                                                                                                                                                                                                                                                                                                                                                                                    4. 客戶需求背後的故事
                                                                                                                                                                                                                                                                                                                                                                                                                                                    5. 客戶需求二重性
                                                                                                                                                                                                                                                                                                                                                                                                                                                    6. 客戶需求緯度

                                                                                                                                                                                                                                                                                                                                                                                                                                                  5. 【九招制勝】之五:競爭對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與工作模擬實戰結合)
                                                                                                                                                                                                                                                                                                                                                                                                                                                    1. 鎖定主要的競爭對手
                                                                                                                                                                                                                                                                                                                                                                                                                                                    2. 建立X-file(客戶抱怨)
                                                                                                                                                                                                                                                                                                                                                                                                                                                    3. 競爭對手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4. 競爭對手的動態變化
                                                                                                                                                                                                                                                                                                                                                                                                                                                    5. 如何轉換攻防策略
                                                                                                                                                                                                                                                                                                                                                                                                                                                    6. 利器&軟肋模型

                                                                                                                                                                                                                                                                                                                                                                                                                                                  6. 【九招制勝】之六:差異化營銷方案製定(案例分析與方法論結合)
                                                                                                                                                                                                                                                                                                                                                                                                                                                    1. 差異化&同質化競爭?
                                                                                                                                                                                                                                                                                                                                                                                                                                                    2. 差異化買點的構成?
                                                                                                                                                                                                                                                                                                                                                                                                                                                    3. 差異化方案的製定?

                                                                                                                                                                                                                                                                                                                                                                                                                                                  7. 【九招制勝】之七:顧問式銷售項目模擬實戰演練(概念,案例分析結合)
                                                                                                                                                                                                                                                                                                                                                                                                                                                    1. 客戶的採購流程?
                                                                                                                                                                                                                                                                                                                                                                                                                                                    2. 供應商項目運作流程?
                                                                                                                                                                                                                                                                                                                                                                                                                                                    3. 如何把我們的產品鏈嵌入到客戶的採購鏈中?
                                                                                                                                                                                                                                                                                                                                                                                                                                                    4. 客戶三種價值的訴求模式?
                                                                                                                                                                                                                                                                                                                                                                                                                                                    5. 如何影響客戶的選型標準案例
                                                                                                                                                                                                                                                                                                                                                                                                                                                    6. 影響客戶的選型標準?
                                                                                                                                                                                                                                                                                                                                                                                                                                                    7. 如何影響CMCC選型標準案例

                                                                                                                                                                                                                                                                                                                                                                                                                                                  8. 【九招制勝】之八:呈現價值(課程總結、學員寄語、行動計劃)
                                                                                                                                                                                                                                                                                                                                                                                                                                                    1. 客戶對價值的認知?
                                                                                                                                                                                                                                                                                                                                                                                                                                                    2. 價值呈現的策略?
                                                                                                                                                                                                                                                                                                                                                                                                                                                    3. 呈現價值的方法?
                                                                                                                                                                                                                                                                                                                                                                                                                                                    4. 某競爭對手價值呈現案例
                                                                                                                                                                                                                                                                                                                                                                                                                                                    5. 策略統一的價值呈現?
                                                                                                                                                                                                                                                                                                                                                                                                                                                    6. 案例演練

                                                                                                                                                                                                                                                                                                                                                                                                                                                  9. 【九招制勝】之九:項目運作
                                                                                                                                                                                                                                                                                                                                                                                                                                                    1. 案例設計
                                                                                                                                                                                                                                                                                                                                                                                                                                                    2. 演練方案
                                                                                                                                                                                                                                                                                                                                                                                                                                                    3. 演練準備
                                                                                                                                                                                                                                                                                                                                                                                                                                                    4. 實戰演練
                                                                                                                                                                                                                                                                                                                                                                                                                                                    5. 演練點評
                                                                                                                                                                                                                                                                                                                                                                                                                                                    6. 學員寄語
                                                                                                                                                                                                                                                                                                                                                                                                                                                    7. 行動計劃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九招致勝:銷售組織怎麼做正確的事?

                                                                                                                                                                                                                                                                                                                                                                                                                                                  https://www.dedao.cn/article/aYB83z6N9dqxVyPWjBK7ZMvy0GQDO5

                                                                                                                                                                                                                                                                                                                                                                                                                                                  • 保證每一名銷售做正確的銷售動作,這對企業來說不僅是個控製成本的問題,更是個控制風險的大事。
                                                                                                                                                                                                                                                                                                                                                                                                                                                  • 華為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動作庫”,就是兵器庫的意思
                                                                                                                                                                                                                                                                                                                                                                                                                                                  • 華為培養客戶經理的內部教材,叫《九招制勝培訓材料》,說的是客戶經理完成銷售動作必須要做的九件事
                                                                                                                                                                                                                                                                                                                                                                                                                                                    • 第一,解讀客戶KPI;
                                                                                                                                                                                                                                                                                                                                                                                                                                                    • 第二,客戶關係管理;
                                                                                                                                                                                                                                                                                                                                                                                                                                                    • 第三,發展教練;
                                                                                                                                                                                                                                                                                                                                                                                                                                                    • 第四,識別客戶需求;
                                                                                                                                                                                                                                                                                                                                                                                                                                                    • 第五,競爭對手分析;
                                                                                                                                                                                                                                                                                                                                                                                                                                                    • 第六,差異化營銷方案製定;
                                                                                                                                                                                                                                                                                                                                                                                                                                                    • 第七,影響供應商選型;
                                                                                                                                                                                                                                                                                                                                                                                                                                                    • 第八,呈現價值;
                                                                                                                                                                                                                                                                                                                                                                                                                                                    • 第九,項目運作。
                                                                                                                                                                                                                                                                                                                                                                                                                                                  • 動作庫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去固化明星銷售的關鍵動作,把它變成所有基層銷售都會做的標準化動作。
                                                                                                                                                                                                                                                                                                                                                                                                                                                  • 華為就把明星銷售的關鍵動作固化,把解讀客戶KPI變為一個標準的招數,讓所有人都去想,我怎麼滿足客戶的需求,幫助客戶實現KPI。
                                                                                                                                                                                                                                                                                                                                                                                                                                                  • 有經驗的銷售人員都知道,2B生意要想做好,一定要在客戶公司裡找到一個對你很友善的人,他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企業需要什麼,能夠帶你找到突破點。那聯繫這個人,就叫做“發展教練”。
                                                                                                                                                                                                                                                                                                                                                                                                                                                  • 華為有一個員工能力培養模型,認為70%的能力來源於實踐,20%的能力是師傅帶徒弟獲取的,只有10%是通過培訓學習的。
                                                                                                                                                                                                                                                                                                                                                                                                                                                  • 任正非說基層員工的工作要流程化、模板化、表格化。流程這個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套路,儘管套路略有貶義,可以它容易理解。
                                                                                                                                                                                                                                                                                                                                                                                                                                                  • 固化了“關鍵環節”“關鍵動作”,華為還做了一件關鍵的事,就是保證九招中的每一招都可以分解到可操作動作
                                                                                                                                                                                                                                                                                                                                                                                                                                                  • 客戶關係管理”這座大廈可以被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關鍵客戶關係普遍客戶關係組織級客戶關係
                                                                                                                                                                                                                                                                                                                                                                                                                                                    • 關鍵客戶,說的是能簽大單的重點客戶;
                                                                                                                                                                                                                                                                                                                                                                                                                                                    • 普遍客戶,就是體量不大、分散,但基數大的用戶,比如小企業,甚至是個人;
                                                                                                                                                                                                                                                                                                                                                                                                                                                    • 組織級客戶,就是那些跟華為規模量級相近的客戶,簡單說就是“門當戶對”的客戶。
                                                                                                                                                                                                                                                                                                                                                                                                                                                  • 一般來說,搞定這麼複雜的大客戶關係,一定需要經驗豐富的明星銷售。但是華為的思路不是這個。它想的是,怎麼能用組織的資源去支援銷售,讓銷售的工作簡化,變為幾個簡單的動作與指標。
                                                                                                                                                                                                                                                                                                                                                                                                                                                  • 組織級客戶,它肯定在意華為的戰略方向是否和自己匹配。那華為給銷售提供的標準動作是什麼呢?是要促成雙方高層、管理團隊之間每年互訪一到兩次。
                                                                                                                                                                                                                                                                                                                                                                                                                                                  • 對於關鍵客戶關係的維護,華為讓銷售做到和產品經理一起,每週與客戶溝通至少5次。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學習型組織:怎樣有效掌握外部經驗

                                                                                                                                                                                                                                                                                                                                                                                                                                                                            https://www.dedao.cn/article/oezW9aA7r8pGX8Blb2VlY4jRMdvmbE

                                                                                                                                                                                                                                                                                                                                                                                                                                                                            • 學習,不是個人的事麼?怎麼還牽扯到組織建設?這是因為比較大的公司,它的行動必然是組織化的,而組織運作的主要動力就是慣性。
                                                                                                                                                                                                                                                                                                                                                                                                                                                                            • 所謂經驗,你從字面就能看出,得先要“經歷”,然後再去“檢驗”,最後才能總結出方法。
                                                                                                                                                                                                                                                                                                                                                                                                                                                                            • 具體到銷售領域,經驗都是銷售人員與客戶打交道,一點點積累的。客戶提出了很多具體需求,銷售人員需要把共性的問題提煉出來,最後匯總成套路,也就是經驗。
                                                                                                                                                                                                                                                                                                                                                                                                                                                                            • 華為發現,在愛立信的經驗裡,你是看不到大量細節和過往事實的,這個所謂的標準答案,其實是一塊“壓縮餅乾”。
                                                                                                                                                                                                                                                                                                                                                                                                                                                                            • 長久下來,當地一線就總結出了一個固定的套路,叫“先國家,再公司,最後產品”。這種套路在多地被證明有效,華為就把它推廣到全公司,這就是一個企業自主學習的過程。
                                                                                                                                                                                                                                                                                                                                                                                                                                                                            • 任正非提出了九個字,叫“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 “先僵化”,說白了就是不要想著改變,先把外部的成功方法搬過來,按照上面的指示做,不質疑。用任正非的話說,“我們是先買一雙美國鞋,不合腳,就削足適履”;“後優化”,說的是經過僵化,讓外部經驗在一些部門先落地,然後進行鬆動性的調整,就是結合自身問題,做一些改良;“再固化”,說的是把優化過的流程變成規範、標準,全員推廣。
                                                                                                                                                                                                                                                                                                                                                                                                                                                                            • 任正非有一段話,比喻得很形象:“我們要像夯土一樣,一層層夯上去,一步步固化我們的創新和改進成果。” 
                                                                                                                                                                                                                                                                                                                                                                                                                                                                            • 華為還總結了哪些組織層面的重要動作。有四條
                                                                                                                                                                                                                                                                                                                                                                                                                                                                              • 第一,領導到一線去。
                                                                                                                                                                                                                                                                                                                                                                                                                                                                              • 第二條,先建試驗田。
                                                                                                                                                                                                                                                                                                                                                                                                                                                                              • 第三條,樹立榜樣,懲戒落後。
                                                                                                                                                                                                                                                                                                                                                                                                                                                                              • 第四條,團隊作戰,分享經驗。

                                                                                                                                                                                                                                                                                                                                                                                                                                                                                                  NO.1515 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为什么那么难?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6.html

                                                                                                                                                                                                                                                                                                                                                                                                                                                                                                  • 諸葛亮和劉備的相遇,史料上非常簡單,只有“凡三往,乃見”,五個字。
                                                                                                                                                                                                                                                                                                                                                                                                                                                                                                  • 什麼是“試煉”?本來的意思是通過加熱來試驗金屬的成色,英文是trial。希伯來聖經中也形象解釋了“試煉”:“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
                                                                                                                                                                                                                                                                                                                                                                                                                                                                                                  • 所謂試煉故事,是指主人公經受住一系列考驗完成人生轉換的故事。
                                                                                                                                                                                                                                                                                                                                                                                                                                                                                                  • 試煉故事通常有這樣四個要點:
                                                                                                                                                                                                                                                                                                                                                                                                                                                                                                    1. 考驗通常不是一次性的,不但會多次出現,
                                                                                                                                                                                                                                                                                                                                                                                                                                                                                                    2. 難度還會不斷升級。
                                                                                                                                                                                                                                                                                                                                                                                                                                                                                                    3. 守門者會對被考驗者進行阻礙和干擾。被考驗者潛在的屬性會被喚醒、強化,實現成長。
                                                                                                                                                                                                                                                                                                                                                                                                                                                                                                    4. 通過考驗的人,將獲得某種資格、某項神奇的能力、某個神奇的禮物。
                                                                                                                                                                                                                                                                                                                                                                                                                                                                                                  • 試煉,往往發生在英雄成長故事的前期,而且是階段性必要環節。所有的試煉,是為了直接挑戰英雄內心的焦慮,唯有在試煉中獲得成長,英雄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 在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裡,諸葛亮既是考驗者,也是劉備經受住考驗之後,獲得的神奇禮物。這是《三國演義》在試煉型故事框架下的獨特創新。

                                                                                                                                                                                                                                                                                                                                                                                                                                                                                                                  星期五, 8月 06, 2021

                                                                                                                                                                                                                                                                                                                                                                                                                                                                                                                  如何回到常識做投資

                                                                                                                                                                                                                                                                                                                                                                                                                                                                                                                   


                                                                                                                                                                                                                                                                                                                                                                                                                                                                                                                  https://www.dedao.cn/article/0kzlWERBr6meVb1d1PK2j7LD4Od3Zp

                                                                                                                                                                                                                                                                                                                                                                                                                                                                                                                  • 做投資,回到常識很重要;財富增長的背後,往往是一些很樸素的洞見。
                                                                                                                                                                                                                                                                                                                                                                                                                                                                                                                  • 房產占到我們絕大部分人財富的很高比例,但是大家居然都沒有買保險,而房產保險一年只要幾百塊錢。這說明很多人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或者巨大的風險而自己不知道。
                                                                                                                                                                                                                                                                                                                                                                                                                                                                                                                  • 管理風險是我們投資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但很多時候,你明明知道有風險,而且可以花一個非常小的成本去管理它,大家卻都不做。
                                                                                                                                                                                                                                                                                                                                                                                                                                                                                                                  • 僅僅用“正態分佈”來考慮問題,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冪律分佈,也就是說,在某個區域集中了很多樣本,而其他區域的樣本分佈很稀薄。
                                                                                                                                                                                                                                                                                                                                                                                                                                                                                                                  • 分析了1926年—2016年,90年來美國股市全部的上市公司,總共有25332家,結果發現,其中有24240家上市公司基本沒有創造價值,它們占到了約96%的比例,而表現最好的1092隻股票,數量雖然只有總數的4%,卻創造了所有的新增價值;而其中最優秀的90隻股票,佔比只有0.3%,創造了整個美國股市總財富的二分之一。
                                                                                                                                                                                                                                                                                                                                                                                                                                                                                                                  • 價值投資”到底在說什麼。我要提醒你,對於那前4%、甚至前0.3%的公司,發現得越早,買入價格越合理,持有的時間自然也就越長,能分享到復利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
                                                                                                                                                                                                                                                                                                                                                                                                                                                                                                                  • 投資本質上是什麼?管住最大的風險,抓住最大的機會。
                                                                                                                                                                                                                                                                                                                                                                                                                                                                                                                  • 薩謬爾森和巴菲特清楚自己的能力,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挑中優秀的個股、優秀的投資人,而其他的普羅大眾,包括他們自己的家人、後代,都沒有這個挑選能力,那麼,對他們來說,相對安全的投資,就是去購買指數基金。
                                                                                                                                                                                                                                                                                                                                                                                                                                                                                                                  • 在能力圈內的事,自己做;不在能力圈內的事情,請別人做,找到有能力的基金管理人,或者去做指數投資。
                                                                                                                                                                                                                                                                                                                                                                                                                                                                                                                  • 剝洋蔥分四層:
                                                                                                                                                                                                                                                                                                                                                                                                                                                                                                                    • 第一層是股價的波動,
                                                                                                                                                                                                                                                                                                                                                                                                                                                                                                                    • 第二層是估值,
                                                                                                                                                                                                                                                                                                                                                                                                                                                                                                                    • 第三層是企業的現金流,
                                                                                                                                                                                                                                                                                                                                                                                                                                                                                                                    • 第四層就是企業的能力和價值觀。
                                                                                                                                                                                                                                                                                                                                                                                                                                                                                                                  • 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也就是說,投股票不要追漲殺跌,而是要看它的內在價值。
                                                                                                                                                                                                                                                                                                                                                                                                                                                                                                                  • 經營活動現金流 = 市場空間 * 滲透率 * 市場份額 * 淨利率 * 淨現比。
                                                                                                                                                                                                                                                                                                                                                                                                                                                                                                                  • 滲透率聽起來比較抽象,它本質上是什麼呢?本質上是一個觀點、理念、產品在人群中的傳播範圍、普及程度。
                                                                                                                                                                                                                                                                                                                                                                                                                                                                                                                  • 汽車行業的滲透率曲線,在1920年代美國的福特T型車推出以後,極大推動了汽車在普通家庭的推廣、使用,大家可以看到1914年汽車在普通家庭的滲透率只有10%;但是到了1921年在分期付款的推動之下,很快滲透率就達到了50%,而1928年滲透率甚至達到了90%。
                                                                                                                                                                                                                                                                                                                                                                                                                                                                                                                  • 為什麼汽車市場的高端佔比是15%,而手機市場的高端佔比是20%呢?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手機單價便宜,頂多1萬多塊錢,但是汽車的單價,高端市場可能是60到80萬。所以買高端手機的人明顯多於買高端汽車的人。
                                                                                                                                                                                                                                                                                                                                                                                                                                                                                                                  • 這個所謂的高中低端市場結構,20%,30%,50%背後反映的是什麼?實際上,這種分層的背後是人群的分佈,或者說不同人群的購買力以及消費習慣;但不同產品的單價,導致了這個不同層級的大小。我們大致可以根據產品定位、產品單價,去推算出對應的細分市場在整個產品市場的佔比。
                                                                                                                                                                                                                                                                                                                                                                                                                                                                                                                  • 以美國的快遞公司為例。因為UPS最開始佔領了汽車運輸市場。而FedEx是靠航空運輸起家,更多佔領的是空運市場。所以最後留下兩個快遞霸主,一個汽運UPS、一個空運FedEx。那麼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誰大?如果講時效性,那一定是空運市場;但是如果講便宜,一定是汽運市場。 2019年,UPS的年收入是740億美元,淨利潤44億美元;而FedEx的年收入是696億美元,淨利潤5.4億美元。所以兩個市場的收入差不多,但汽運市場比空運市場更賺錢。這也是現在UPS的市值1700億美元要比聯邦快遞(FedEx)750億美元市值大很多的原因。
                                                                                                                                                                                                                                                                                                                                                                                                                                                                                                                  • 歷史總是重複,只是踩著不同的韻腳。投資不是買彩票,而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可以循著一些內在規律,為未來的預判做參考。
                                                                                                                                                                                                                                                                                                                                                                                                                                                                                                                  • 第一,挑好雞蛋,也就是好公司;第二,盯好籃子裡的雞蛋,也就是密切跟踪公司基本面、防止公司基本面出現超預期的惡化;第三,市場晃動的時候抱緊籃子,相信好公司能夠穿越市場波動。
                                                                                                                                                                                                                                                                                                                                                                                                                                                                                                                  • 回顧一下這六個是什麼樣的常識。
                                                                                                                                                                                                                                                                                                                                                                                                                                                                                                                    1. 管住最大的風險,抓住最大的機會。這句話的意思我理解是,管理住風險比抓住機會更重要。這是第一個常識。
                                                                                                                                                                                                                                                                                                                                                                                                                                                                                                                    2. 在自己能力圈內的自己做,自己hold不住的事情不要玩,要相信他人。
                                                                                                                                                                                                                                                                                                                                                                                                                                                                                                                    3. 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如果你做過投資的話,你會非常熟悉這句話。
                                                                                                                                                                                                                                                                                                                                                                                                                                                                                                                    4. 歷史總是重複,只是踩著不同的韻腳。也就是說歷史上那些規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你根本就逃不掉也躲不掉地在你生命當中反復出現。
                                                                                                                                                                                                                                                                                                                                                                                                                                                                                                                    5. 德才兼備,長短兼顧。好人是有紅利的,當好人是有好報的,不要不相信這一點。
                                                                                                                                                                                                                                                                                                                                                                                                                                                                                                                    6. 凡人經歷狂風巨浪,才能擁有財富。大的機會都是在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在充滿巨大變革,甚至是振蕩的時候,才會出現。
                                                                                                                                                                                                                                                                                                                                                                                                                                                                                                                  • 訴求就三個:第一,國家得昌盛;第二,百姓得幸福;第三,秩序得井然。
                                                                                                                                                                                                                                                                                                                                                                                                                                                                                                                  • 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讓你有機會去做選擇——這是我相信的一件事情,就是人永遠不要陷入沒有選擇的境地。

                                                                                                                                                                                                                                                                                                                                                                                                                                                                                                                                                                      星期三, 8月 04, 2021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鐵三角:怎麼幫助一線客戶服務好客戶

                                                                                                                                                                                                                                                                                                                                                                                                                                                                                                                                                                      https://www.dedao.cn/article/qzk8vQM4oYjrXm1501Xw6bEOLl5GPx

                                                                                                                                                                                                                                                                                                                                                                                                                                                                                                                                                                      • 變革組織架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
                                                                                                                                                                                                                                                                                                                                                                                                                                                                                                                                                                      • 在實踐中,華為發現,組織架構解決不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服務客戶,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要靠每一個和客戶打交道的員工。
                                                                                                                                                                                                                                                                                                                                                                                                                                                                                                                                                                      • 從1993年開始,華為的基層銷售就逐漸演化出了三種角色的分工:
                                                                                                                                                                                                                                                                                                                                                                                                                                                                                                                                                                        • 負責技術交流的產品經理
                                                                                                                                                                                                                                                                                                                                                                                                                                                                                                                                                                        • 負責客戶關係的客戶經理
                                                                                                                                                                                                                                                                                                                                                                                                                                                                                                                                                                        • 負責售後服務的服務經理
                                                                                                                                                                                                                                                                                                                                                                                                                                                                                                                                                                      • 分工背後的指導思想叫“做厚用戶界面”,也就是客戶服務要專人做專事,不同事務的溝通界面,應該由不同的人負責。產品、客戶關係和售後各司其職,就能解決銷售有效性的問題。
                                                                                                                                                                                                                                                                                                                                                                                                                                                                                                                                                                      • 華為的一線員工,客戶經理不懂交付,交付不懂客戶,產品不懂市場。換句話說,就算他想溝通,由於不了解同事的具體工作,他也不知道該告訴什麼。
                                                                                                                                                                                                                                                                                                                                                                                                                                                                                                                                                                      • “組織”其實意味著分工,而分工就必然會導致不同崗位的員工,只盯著自己的任務,而無法看清業務的全景。
                                                                                                                                                                                                                                                                                                                                                                                                                                                                                                                                                                      • 工作目標發生了塌縮,從服務客戶,變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
                                                                                                                                                                                                                                                                                                                                                                                                                                                                                                                                                                      • 華為將客戶服務、產品、交付,緊密融合為同一個目標。換句話說,有一項工作沒做好,三個人的績效都不達標。
                                                                                                                                                                                                                                                                                                                                                                                                                                                                                                                                                                      • 在以前,交付的事情就是交付經理去,售後服務的事情就是服務經理去,但是現在,不管任務性質如何,三個人都要在場。甚至,三個人在工作中也要一起辦公,反正在海外也是住宿舍,那麼三個人也要住在一起。
                                                                                                                                                                                                                                                                                                                                                                                                                                                                                                                                                                      • 以前的分工是從自己出發的,現在的分工則是從用戶出發,也就是從“我要做什麼”轉移到“我能幫客戶做什麼”上。具體說,就是客戶經理大部分時間是主心骨,負責把握客戶關係的火候,到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動作,如何在關鍵時刻發現機會點;識別關鍵機會點後,產品經理負責設計出滿足客戶價值的解決方案;快要到交付了,就由交付經理髮揮關鍵作用。不僅如此,針對客戶的領導層,針對客戶的每一層組織,華為都明確提出了“鐵三角”的運作模式。
                                                                                                                                                                                                                                                                                                                                                                                                                                                                                                                                                                      • 三個人要共享榮譽。在以前,簽約肯定是客戶經理的事情,現在,簽約儀式也會邀請交付經理、產品經理。用當時華為員工的話說,那叫“大家一起打糧食的那種滋味,真讓人欣慰”!不僅如此,在公司的表彰會上,也不再是獎勵個人,而是獎勵優秀的“鐵三角”團隊。
                                                                                                                                                                                                                                                                                                                                                                                                                                                                                                                                                                      • 一種基層組織價值觀:
                                                                                                                                                                                                                                                                                                                                                                                                                                                                                                                                                                        • “鐵三角”代表著很好的合作精神,不能吃獨食。管理團隊核心成員都很開放,具有團隊精神,不貪功。
                                                                                                                                                                                                                                                                                                                                                                                                                                                                                                                                                                        • “鐵三角”代表著良好的服務意識,作為一種面向客戶的組織,需要主動積極關注客戶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並將其轉變為內部的組織行為。
                                                                                                                                                                                                                                                                                                                                                                                                                                                                                                                                                                        • “鐵三角”代表著良好的學習能力,在實戰中要讓每一個人都做到一專多能。
                                                                                                                                                                                                                                                                                                                                                                                                                                                                                                                                                                      • 華為做法的關鍵,在於打破最小化作戰單元的“楚河漢界”,從自己的工作界面中跳出來,關注業務全流程,具備幫助客戶成功的心態。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矩正組織:怎麼快速打下新山頭

                                                                                                                                                                                                                                                                                                                                                                                                                                                                                                                                                                                                  https://www.dedao.cn/article/D4vE8rn63yN5JA5vLlJOpoPzG0MdqB

                                                                                                                                                                                                                                                                                                                                                                                                                                                                                                                                                                                                  • 所有的銷售產品都可以分成兩類:已經打入市場的成熟產品,也可以叫老產品,以及剛研發上市的新產品。
                                                                                                                                                                                                                                                                                                                                                                                                                                                                                                                                                                                                  • 品類擴充是許多企業的經營難題,新品成功是讓公司擴張的重要方式。但偏偏這件對公司有利的事情,基層銷售是不願意做的。
                                                                                                                                                                                                                                                                                                                                                                                                                                                                                                                                                                                                  • 什麼是“二維矩陣”呢?簡單來說,就是兩條線,一條是產品線,一條是客戶線
                                                                                                                                                                                                                                                                                                                                                                                                                                                                                                                                                                                                  • 按照對象,也就是客戶服務建立銷售系統,落實到人身上就是客戶經理;按照產品建立行銷系統,落實到人身上就是行銷部門的產品經理。這兩個維度你可以分別看作橫坐標和豎坐標,組合起來就形成了矩陣覆蓋的營銷網絡。
                                                                                                                                                                                                                                                                                                                                                                                                                                                                                                                                                                                                  • 最大的好處,就是這種結構實現了從客戶維度到公司產品維度的網狀覆蓋,對任何一個目標客戶都能銷售公司全系列產品,當然它就解決了新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 客戶經理經常在一線跟客戶打交道,對各地的情況摸得比較透,不想賣新產品,華為就讓他們主要負責賣成熟產品,這可以保證公司的現金流。
                                                                                                                                                                                                                                                                                                                                                                                                                                                                                                                                                                                                  • 那新產品呢?答案是交給行銷部門去做,他們的產品經理就要做專項產品的銷售,就算賣不好,你也只能賣這個產品,壓力就會產生動力。
                                                                                                                                                                                                                                                                                                                                                                                                                                                                                                                                                                                                  • 行銷部負責把新產品完成拓展,進入成熟期後,要把接力棒交給各區域的客戶經理手上。
                                                                                                                                                                                                                                                                                                                                                                                                                                                                                                                                                                                                  • 華為所在的信息通信行業,產品拓展週期很長,有時候兩三年才能打開銷路。這兩三年的工作非常困難,行業內叫做“洗鹽鹼地”。
                                                                                                                                                                                                                                                                                                                                                                                                                                                                                                                                                                                                  • 華為在製度上就明確規定了行銷部的責任,你的職責就是賣新產品,其他產品賣得再好,也與你無關,所以他們必須接受這個任務。其次,賣新產品難度確實大,所以在業績考核上,華為就採用“虛擬銷售額”,你說新產品難賣,好,那麼你賣出去100萬,就算完成了400萬的任務。這樣行銷部“賣新產品吃虧”的想法,就得到了平衡。
                                                                                                                                                                                                                                                                                                                                                                                                                                                                                                                                                                                                  • 從制度上進行強有力地規定,這是明確規定,不交權是不可能的,華為是郡縣制,不是諸侯制;其次,華為的人員不斷輪崗調動,防止了“屁股決定腦袋”,用任正非的話說就是“要砍掉中層的屁股”;第三,產品行銷部洗好了鹽鹼地,到了收穫期,把成熟產品轉給穩定的客戶線,表面上對行銷部不公平,可實際上,因為華為的輪崗制度的存在,當這種類型的產品從成熟產品變成過氣產品時,行銷部的人早已另有安排,這樣就做到了公司和員工雙贏。
                                                                                                                                                                                                                                                                                                                                                                                                                                                                                                                                                                                                  • 上世紀90年代,華為剛剛開拓東北市場,在當地銷售新產品前,並沒有馬上設立區域分公司,而是先建立了新產品行銷部門,把大部分人員囤在總部,最開始只派一個人去接觸客戶。隨著銷售線索越來越多,項目也多了起來,這個時候總部再把更多的人調到前線。

                                                                                                                                                                                                                                                                                                                                                                                                                                                                                                                                                                                                                      NO.1514 什么是“费边策略”?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b.html

                                                                                                                                                                                                                                                                                                                                                                                                                                                                                                                                                                                                                      • 漢尼拔橫掃羅馬,羅馬執政官昆塔斯·菲比阿斯·馬克西姆斯·威盧克瑟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臨危受命,指揮羅馬軍團迎戰漢尼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位統帥大人竟然指揮著正規軍打起了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利用主場優勢跟客場作戰的漢尼拔拼消耗,逐漸積累小的優勢,把漢尼拔耗到吃不消。
                                                                                                                                                                                                                                                                                                                                                                                                                                                                                                                                                                                                                      • 拖延的、拼消耗的、迴避正面決戰的打法就被稱為費邊策略(Fabian strategy)。
                                                                                                                                                                                                                                                                                                                                                                                                                                                                                                                                                                                                                      • 費邊策略後來被博弈論收編過去,要點可以被簡單概括成4個字:化整為零。
                                                                                                                                                                                                                                                                                                                                                                                                                                                                                                                                                                                                                      • 化整為零在博弈論當中的意義是:把一樁大宗的,雙方都承受不起失敗風險的一錘子買賣,拆分成若干小宗的,每一小宗的風險都不難被雙方承受的重複博弈。當一錘子買賣變成了重複博弈,就意味著口碑和信用變得重要了,一報還一報也變得可行了。

                                                                                                                                                                                                                                                                                                                                                                                                                                                                                                                                                                                                                          星期二, 8月 03, 2021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先做戰後建組織:隊伍擴充了,收入上不來,怎麼辦?

                                                                                                                                                                                                                                                                                                                                                                                                                                                                                                                                                                                                                           

                                                                                                                                                                                                                                                                                                                                                                                                                                                                                                                                                                                                                          https://www.dedao.cn/article/7NqeGmE2w4bnK4E4keVP31lv5WZ9rj

                                                                                                                                                                                                                                                                                                                                                                                                                                                                                                                                                                                                                          • 對於銷售團隊來說,高密度、全方位、持續進攻的打法也需要人海戰術。說白了,你投入的人,一定要比對手多,才能形成超密集的砲火,打得對手痛苦萬分。但是,只要先大規模地建組織,就能贏得勝利嗎?答案是不一定。
                                                                                                                                                                                                                                                                                                                                                                                                                                                                                                                                                                                                                          • 同樣的打法,效果卻大不相同,本質原因就是兩個市場存在巨大的差異。 2012年華為在企業網市場,沒有看到跟1999年數據通信的差別,就貿然出擊,導致了一場慘敗。
                                                                                                                                                                                                                                                                                                                                                                                                                                                                                                                                                                                                                          • 面對一個大市場,先建組織再作戰的方式不一定總是好用,如果這個市場你不熟悉,經驗沒法快速復制,那麼搭建的大隊伍很可能就會成為累贅
                                                                                                                                                                                                                                                                                                                                                                                                                                                                                                                                                                                                                          • “我已經對企業業務的組織建設批評過了,忙著建組織,忙著封官,沒任命你就先上戰場打啊,打下來不就當連長了嗎?你戰功卓越,當了軍長,然後跟著你的人當了團長,這個寶塔結構的體係是穩固的。而我們用任命的方法建組織,全世界撒了一大批官,實際上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戰鬥能力。” 
                                                                                                                                                                                                                                                                                                                                                                                                                                                                                                                                                                                                                          • 在任正非看來,一邊作戰一邊建組織其實是可行的,而且他還鼓勵銷售部門這麼做。誰把新市場給公司拿下來了,那麼誰接下來就是這個領域的負責人,接下來戰友加入,就跟他形成了一個團隊,如此下去,一個強大的組織就順理成章地搭建了起來。
                                                                                                                                                                                                                                                                                                                                                                                                                                                                                                                                                                                                                          • 面對陌生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華為會先派一個小股部隊去摸索。摸索不出結果也沒關係,損失不大。
                                                                                                                                                                                                                                                                                                                                                                                                                                                                                                                                                                                                                          • 華為並沒有把上戰場、建組織的先後問題,看成一個選A還是選B,非黑即白的問題。人走向戰場的那一刻,其實組織的搭建也開始了:等到關鍵的戰役打贏,這條戰線上的參戰人員,就等於形成了可靠的組織。
                                                                                                                                                                                                                                                                                                                                                                                                                                                                                                                                                                                                                          • 華為對運營商市場的特點做了一個總結,發現了這麼幾條規律,我給你念一念:
                                                                                                                                                                                                                                                                                                                                                                                                                                                                                                                                                                                                                            1. 產品相對標準化; 
                                                                                                                                                                                                                                                                                                                                                                                                                                                                                                                                                                                                                            2. 代際變化相對緩慢;
                                                                                                                                                                                                                                                                                                                                                                                                                                                                                                                                                                                                                            3. 客戶群體相對集中、具有相似性; 
                                                                                                                                                                                                                                                                                                                                                                                                                                                                                                                                                                                                                            4. 商業模式比較穩定,也就是2B模式,客戶主要購買產品與相關服務。
                                                                                                                                                                                                                                                                                                                                                                                                                                                                                                                                                                                                                          • 華為認為,如果一個市場具有以上四個特徵,那麼華為就可以發揮規模複製的優勢,先建組織,快速奪下一個市場。
                                                                                                                                                                                                                                                                                                                                                                                                                                                                                                                                                                                                                          • 先派出去小股部隊,找到門道之後再方陣式推進。這個,華為內部叫做“主幹清晰,末端靈活”。
                                                                                                                                                                                                                                                                                                                                                                                                                                                                                                                                                                                                                          • 對於那些產品多元化、迭代速度快、客戶群相對分散,而且商業模式比較複雜的市場,華為就會集中優秀骨幹力量,先打攻堅戰。成功了,就先總結、再開枝散葉,體係就自然地組建起來了。

                                                                                                                                                                                                                                                                                                                                                                                                                                                                                                                                                                                                                                                    NO.1513 川渝是怎样归入中国版图的?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R.html

                                                                                                                                                                                                                                                                                                                                                                                                                                                                                                                                                                                                                                                    •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 秦國的版圖還很狹小,人民還很貧困,所以咱們不能好高騖遠,必須腳踏實地,從容易的地方做起,所以才有必要南下攻打蜀國。蜀國是個蠻夷國家,國君暴虐無道,我們輕輕鬆鬆就能把蜀國滅了。
                                                                                                                                                                                                                                                                                                                                                                                                                                                                                                                                                                                                                                                    • 滅掉蜀國,從成本來看,既不會勞民傷財,也不會受到國際輿論的指責,而從收益來看,蜀國的土地都歸我們了,財富也都歸我們了,成本很低而收益巨大。相比之下,攻打韓國,劫持天子,這種事既缺德又冒進,會把我們秦國帶入人人喊打的困境,促使天下列強聯合起來對付我們,讓我們費力不討好,倒惹一身騷。所以還是聽我的吧,打蜀國去,十拿九穩,有益無害。
                                                                                                                                                                                                                                                                                                                                                                                                                                                                                                                                                                                                                                                    • 自從蜀地併入秦國版圖,秦國日益富強,更不把天下諸侯放在眼裡了。
                                                                                                                                                                                                                                                                                                                                                                                                                                                                                                                                                                                                                                                    • 激進方案未必不行,穩健方案也未必真能奏效,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站在秦惠文王的立場,寧願選擇穩健方案,而站在張儀的立場,自然首選激進方案。這就是管理結構裡註定會有的張力,今天也還是這樣。
                                                                                                                                                                                                                                                                                                                                                                                                                                                                                                                                                                                                                                                    • 張儀作為職業經理人,天然就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在短時間內做出肉眼可見的成績。至於會造成多少隱患,短期顯現的不妨見招拆招,每解決一個新的麻煩,反而會讓自己多一份功勞,而長期顯現的隱患就隨它去吧。
                                                                                                                                                                                                                                                                                                                                                                                                                                                                                                                                                                                                                                                    • 站在秦惠文王的立場,秦國是自己的家族企業,自己向上不能讓列祖列宗蒙羞,向下要能讓寶貝兒子可以順利接手。這樣一想,自然容易覺得東進方案比較冒進,而南下方案就算失敗了,也無非死掉幾個人,浪費一點物資而已。
                                                                                                                                                                                                                                                                                                                                                                                                                                                                                                                                                                                                                                                    • 蜀國併入秦國版圖,給秦國帶來的好處除了司馬錯講到的那些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佔據了長江上游,將來打楚國可就容易太多了。

                                                                                                                                                                                                                                                                                                                                                                                                                                                                                                                                                                                                                                                                星期一, 8月 02, 2021

                                                                                                                                                                                                                                                                                                                                                                                                                                                                                                                                                                                                                                                                NO.1511 普通投资者有什么优势?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C.htm

                                                                                                                                                                                                                                                                                                                                                                                                                                                                                                                                                                                                                                                                • 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就像指數基金、ETF 基金、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這些看起來既不高級,也不復雜的投資工具,來完成我們的投資目標。換個角度說,我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我們優秀的投資能力,從而也避免了在捨近求遠的過程中,因為追求一些複雜的手段和技巧導致額外虧損的可能性。
                                                                                                                                                                                                                                                                                                                                                                                                                                                                                                                                                                                                                                                                • 職業投資人天生攜帶的這種“捨近求遠、舍易求難”的使命,還給他們造成了另一重的障礙。就是他們不但要和市場比較,還要和自己的同行們比較。而這種行為,又是投資虧損的一個重要來源。
                                                                                                                                                                                                                                                                                                                                                                                                                                                                                                                                                                                                                                                                • 很多專業投資者看似專業,但其實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
                                                                                                                                                                                                                                                                                                                                                                                                                                                                                                                                                                                                                                                                •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並沒有這種來自於同行和背後投資人的壓力。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像巴菲特一樣,穩如泰山,不去碰那些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也不會有人因為這樣來批評你、否定你。
                                                                                                                                                                                                                                                                                                                                                                                                                                                                                                                                                                                                                                                                • 巴菲特說過的那句名言:“在投資這個領域,當一個人明白自己有多傻之後,他就不再傻了。

                                                                                                                                                                                                                                                                                                                                                                                                                                                                                                                                                                                                                                                                      NO.1510 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28.html

                                                                                                                                                                                                                                                                                                                                                                                                                                                                                                                                                                                                                                                                      • 自己首先得是個貴人,才能遇到貴人,甚至更多貴人。
                                                                                                                                                                                                                                                                                                                                                                                                                                                                                                                                                                                                                                                                      • 你不優秀,就沒有有效的社交
                                                                                                                                                                                                                                                                                                                                                                                                                                                                                                                                                                                                                                                                      • 12條遇到貴人的原則,它們分別是:
                                                                                                                                                                                                                                                                                                                                                                                                                                                                                                                                                                                                                                                                        1. 樂觀的人更容易成為他人的貴人;
                                                                                                                                                                                                                                                                                                                                                                                                                                                                                                                                                                                                                                                                        2. 貴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3. 能幫助他人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貴人;
                                                                                                                                                                                                                                                                                                                                                                                                                                                                                                                                                                                                                                                                        4. 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5. 樂於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6. 不給他人製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7. 不以求助為恥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8. 求助的時候,不應該僅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也不應該收取金錢回報;
                                                                                                                                                                                                                                                                                                                                                                                                                                                                                                                                                                                                                                                                        9. 貴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過是自顧自地牛,貴人可不一樣,他們常常“以和為貴”,並且更懂得“獨貴貴不如眾貴貴”;
                                                                                                                                                                                                                                                                                                                                                                                                                                                                                                                                                                                                                                                                        10. 很多時候,人們的成功,來源於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過來,若是有大量的人不願意看到某人成功,那麼這個人真的很難獲得所謂的“貴人相助”;
                                                                                                                                                                                                                                                                                                                                                                                                                                                                                                                                                                                                                                                                        11. 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相助,所謂得道多助,說的就是這個;
                                                                                                                                                                                                                                                                                                                                                                                                                                                                                                                                                                                                                                                                        12. 活在未來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因為別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來
                                                                                                                                                                                                                                                                                                                                                                                                                                                                                                                                                                                                                                                                      • 求助是一種隱蔽的、意義巨大的交易,是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
                                                                                                                                                                                                                                                                                                                                                                                                                                                                                                                                                                                                                                                                      • 求助是一種交易,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隱蔽的、意義巨大的交易。貴人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你的價值,要么你的這種價值能夠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么這種價值讓他看到了未來的某種可能性。
                                                                                                                                                                                                                                                                                                                                                                                                                                                                                                                                                                                                                                                                      •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越來越像是一個徹底的大市場,而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價值交換和價值集群之中,所有的聰明人都會為自己做兩件事,那就是儲備人際價值,以及到人際價值高的地方去扎堆。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壓力傳遞:如何讓全體部門感受到市場的壓力?

                                                                                                                                                                                                                                                                                                                                                                                                                                                                                                                                                                                                                                                                                                      https://www.dedao.cn/article/ov5WgnrDGd8bKNd52zJMNRm1wO264y

                                                                                                                                                                                                                                                                                                                                                                                                                                                                                                                                                                                                                                                                                                      • 《華為基本法》,基本法的第一條,就寫著一句看起來有點費解的話:“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
                                                                                                                                                                                                                                                                                                                                                                                                                                                                                                                                                                                                                                                                                                      • 電信設備對運營商來說是生產性設備。這一行的商業模式,就是運營商安裝好設備,把通信能力與資源,分配到千家萬戶去。消費者使用這個網絡,按照一定的規則,交給電信運營商服務費。所以對於運營商來說,電信設備本身的質量、功能就非常重要。
                                                                                                                                                                                                                                                                                                                                                                                                                                                                                                                                                                                                                                                                                                      • 對於設備的供應商來說,銷售拼的就是產品競爭力,銷售要讓客戶知道,自己的產品能滿足他的需求。這就決定了供需雙方之間需要頻繁的接觸。要知道,運營商那邊負責採購的也是具體的人。人,都講個情面。那在頻繁的接觸中,不同供應商拼的除了產品競爭力,就還有關係競爭力。
                                                                                                                                                                                                                                                                                                                                                                                                                                                                                                                                                                                                                                                                                                      • 很多企業就會想辦法幫助自己的銷售人員和對方的採購人員建立良好的關係。比如說,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優先安排本地的銷售員。
                                                                                                                                                                                                                                                                                                                                                                                                                                                                                                                                                                                                                                                                                                      • 華為就採用了一個非常反常的舉動,它不允許當地人做當地生意。
                                                                                                                                                                                                                                                                                                                                                                                                                                                                                                                                                                                                                                                                                                      • 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不能讓壓力在銷售這個環節被消解。
                                                                                                                                                                                                                                                                                                                                                                                                                                                                                                                                                                                                                                                                                                      • 一旦銷售依賴了其他手段,而不是正常的銷售能力,那麼就是在他這個環節,消解了市場壓力。而所謂“無依賴”,自然就是不讓銷售採用這樣的手段。
                                                                                                                                                                                                                                                                                                                                                                                                                                                                                                                                                                                                                                                                                                      • 第一個方法非常直接,就是把後方員工直接拉到前線,直接讓研發去一線承壓。
                                                                                                                                                                                                                                                                                                                                                                                                                                                                                                                                                                                                                                                                                                      • 第二個方法就是,當後方和一線發生衝突時,永遠優先滿足一線的需求。
                                                                                                                                                                                                                                                                                                                                                                                                                                                                                                                                                                                                                                                                                                      • 第三個方法就是,華為銷售電信設備,沒有採取業界常用的提成制,而是採用了綜合目標評價的方法
                                                                                                                                                                                                                                                                                                                                                                                                                                                                                                                                                                                                                                                                                                      • 勞動分工、激勵方法、銷售模式等配合得絲絲入扣,華為就能把市場壓力無衰減地從一線傳遞給後方。一句話描述華為銷售的特點,那就是任正非所說的“既要多產糧食,又要增加土地肥力”。

                                                                                                                                                                                                                                                                                                                                                                                                                                                                                                                                                                                                                                                                                                                        星期日, 8月 01, 2021

                                                                                                                                                                                                                                                                                                                                                                                                                                                                                                                                                                                                                                                                                                                        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規則進化:如何讓一線真的能隨時呼叫砲火

                                                                                                                                                                                                                                                                                                                                                                                                                                                                                                                                                                                                                                                                                                                         

                                                                                                                                                                                                                                                                                                                                                                                                                                                                                                                                                                                                                                                                                                                        https://www.dedao.cn/article/R2Mo65zY4QZ3Vnm5jWKqEdNAa98jGB

                                                                                                                                                                                                                                                                                                                                                                                                                                                                                                                                                                                                                                                                                                                        • 所謂以市場為導向,就是全員都能自覺地支持一線的銷售,這才有了那句名言,叫“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鬥”。
                                                                                                                                                                                                                                                                                                                                                                                                                                                                                                                                                                                                                                                                                                                        • 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思想上不夠重視,而是企業一旦變大,後方與前方就必然會產生隔閡,這個隔閡可能體現在部門之間的邊界上,也可能體現在職級的差異上
                                                                                                                                                                                                                                                                                                                                                                                                                                                                                                                                                                                                                                                                                                                        • 華為認為要想有效支援一線,首先要解決決策權在誰手裡的問題。
                                                                                                                                                                                                                                                                                                                                                                                                                                                                                                                                                                                                                                                                                                                        • “公司主要的資源要用在找目標,找機會,並將機會轉化成結果上。我們後方配備的先進設備、優質資源,應該在前線一發現目標和機會時就能及時發揮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擁有資源的人來指揮戰爭,擁兵自重。” 
                                                                                                                                                                                                                                                                                                                                                                                                                                                                                                                                                                                                                                                                                                                        • “機關不了解前線,為了控制運營的風險,自然而然地設置了許多流程控制點,而且不願意授權。過多的流程控制點,會降低運行效率,增加運作成本,滋生了官僚主義及教條主義。當然,因內控需要而設置合理的流程控制點是必需的。把決策權根據授權規則授給一線團隊,後方起保障作用。這樣我們的流程優化的方法就和過去不同了,流程梳理和優化要倒過來做,就是以需求確定目的,以目的驅使保證,一切為前線著想,就會共同努力地控制有效流程點的設置,從而精簡不必要的流程,精簡不必要的人員,提高運行效率,為生存下去打好基礎。” 
                                                                                                                                                                                                                                                                                                                                                                                                                                                                                                                                                                                                                                                                                                                        • 過於強調支援銷售一線,也會把一線“慣壞”,頻繁的呼喚炮火也會讓成本增加,還可能拖累其他部門。
                                                                                                                                                                                                                                                                                                                                                                                                                                                                                                                                                                                                                                                                                                                        • 華為有一個優點,就是它永遠不把管理問題看成是單純的A和B的選擇問題。每個選項都有利有弊,如果陷入辯論,久拖不決,那才是最糟的。
                                                                                                                                                                                                                                                                                                                                                                                                                                                                                                                                                                                                                                                                                                                        • 第二條處理原則就是不斷地優化。一線呼喚炮火當然有副作用,先呼喚,滿足一線的要求,慢慢地就會進化出一種規則,讓呼喚炮火更合理,更合適。
                                                                                                                                                                                                                                                                                                                                                                                                                                                                                                                                                                                                                                                                                                                        • 華為搭建了一個以銷售為中心,外面圍繞著六個接口的體制。也就是以銷售小組為中心,周圍分別有生產、物流、財務、市場、客服、研發這六個後方部門作支撐
                                                                                                                                                                                                                                                                                                                                                                                                                                                                                                                                                                                                                                                                                                                        • 所謂接口,就是說有專門的接口人員或者接口部門負責與一線之間的連接。
                                                                                                                                                                                                                                                                                                                                                                                                                                                                                                                                                                                                                                                                                                                        • 每個接口都規定了支援一線的具體條目,比如說研發,具體的支援工作就包括四部分,分別是“支持客戶需求的理解和開發”“支持定制化產品開發”“支持技術問題的答复”“解決客戶的疑難問題”。
                                                                                                                                                                                                                                                                                                                                                                                                                                                                                                                                                                                                                                                                                                                        • 華為的基本銷售單元由三個人組成,分別是客戶經理銷售經理,以及交付經理,稱為“鐵三角”。
                                                                                                                                                                                                                                                                                                                                                                                                                                                                                                                                                                                                                                                                                                                        • 六個接口也好,具體的工作條目也好,它們相當於一個思考、優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