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30, 2023

影響力:說服的六大武器,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擺佈【個案升級版】


  • 知覺對比原則
    • 售貨員先展示昂貴的物件更有利可圖
    • 帶客戶去看他們想買的房子時,總是先給他們看幾間不甚合意的房子(墊底貨)
    • 跟客戶談妥了一輛車的價格,再一一報上備選配件
  • 互惠原理
    • 將來還債義務感是關鍵
    • 只要在向我們提出請求之前,先對我們施個小小的恩惠,就能大大地提高我們依其言行其事的機率
    • 先施恩再乞討
    • 接受禮物後,客戶會願意購買本來不願買的產品或服務
    • 一天,兩天甚至三天,全部免費使用,也不要她負擔任何義務.只要告訴她,你希望她試試這些產品.沒有人能拒絕這種請求的.
    • 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讓明眼人變瞎,又能顛倒正義的人所說的話
    • 人有送禮的義務,接受的義務,更有償還的義務.
    • 倘若有人對我們讓了步,我們便覺得有義務也要退讓一步
      • 假設你想讓我答應你的某個請求,為了提高成功機率,你可以先向我提一個大些的要求,對這樣的要求我鐵定是會拒絕的,等我真的拒絕以後,你再提出一個稍小的要求,這個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標.
      • 要是最初的請求極端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便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
  • 承諾和一致原理
    • 只要一下注,他們對自己所選之馬獲勝的信心立即大增
    •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現言行一致的願望
    • 我希望您能告訴我,為什麼您選擇購買我們公司的保險
    • 中共大量依靠承諾和一致性的壓力來讓戰俘順從
      • 態度溫和地反對美國,支持和平的陳述
      • 談一談美國哪裡不完美
      • 列一張美國的問題清單,並簽上名字
      • 跟其他戰俘組成小組,討論自己的這張清單
      • 寫一篇文章,擴充清單
      • 公開姓名及播放文章
    • 商人做小生意幾乎都不是為了貪圖利潤,而是要建立承諾.
    • 登門檻效應
    • 定下目標,把他寫下來
    • 公開承諾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 "拋低球": 先給人一個甜頭,又使人做出有利的購買決定;然後,等決定做好了,交易卻還沒有最終拍板,賣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頭.
    • 居民們因為引誘才做出選擇,付出承諾,可等引誘它們的東西沒了,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卻更加執著了
  • 社會認同原理
    • 特定情況下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十,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 我們太習慣拿其他人的反應,來判斷節目是否好笑
      • 銷路增長最快
      • 銷量最大
      • 不斷撥出已經認捐的觀眾名單
      • 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率先發起行動.所以,要想把人說服,我們提供任何證據效果,都比不上別人的行動.
    • 要減少孩子們的恐懼情緒,不一定非得讓另一個孩子在現場跟狗玩耍,撥放電影片段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 要意識到旁觀者群體未能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
      • 你應當清楚地喊出你需要幫助.你不能任由旁觀者來判斷你的情況,不能讓他們認為你沒甚麼要緊的,要用救命這樣的字眼,表達出你需要緊急救助.
      • 我建議是從人群裡找一個人來盯著他,直接指著他說: 你,穿藍夾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幫助,請你叫救護車來.
  • 喜好原理 
    • 因素
      • 外表魅力,相似性, 讚美, 熟悉感, 關聯
    • 特百惠保鮮盒派對
      • 互惠
      • 承諾
      • 社會認同
    • 女主人和參加者之間的社會紐帶,肯定了公司策略的有效性
    • 只要客戶承認自己喜歡某件產品,就可以向他施加壓力,問他還有哪些朋友可能會喜歡這種產品 => 是他建議我來找您的
    • 一 個公平的價格,一個人們樂意從他那兒買東西的傢伙
    • 月暈效應
      • 我們會自動為長得好看的人參加一些正面特點
      • 富有魅力的候選人得到的選票,比沒有吸引力的候選人多了兩倍半
    • 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處是在觀點,個性,背景還是生活方式上,我們總有這樣的傾向.
    • 很多研究都顯示,我們更喜歡幫助那些衣著和我們類似的人.
    • 銷售員在年齡,宗教,政治立場,吸菸習慣等方面跟顧客相似,顧客購買保險的可能性會更大
    • 利用"喜歡我們"這個微不足道的資訊,人能就能有效地誘使我們還以好感,答應請求.
    • 面對這場共同的危機,男孩們意識到團結行動的必要性,於是融洽地組織起來
    • 拼圖學習法的本質是,要求學生們一起合作,掌握考試里將會出現的問題.
    • 在典型的募款晚宴上,呼籲人們進一步捐款,再接再厲的演說,從來不會在餐點還沒上桌前開始,通常只會出現在宴會當中,或眾人吃喝完畢的時候.這樣做大有好處:一來節省時間,二來利用了互惠原理.
    • 受試者對用餐期間接觸到的人或事物更為喜愛.
    • 對食物的正常反應還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讚許,舒服的感覺.故此,把這種愉快的感受,這種積極的態度,轉向跟美食緊密相連的東西.
  • 權威原理
    • 機長綜合症
    • 我們的研究發現,在權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幾乎願意做任何事情.
    • 廣告利用了權威原理帶來的影響力,卻根本不曾拿出一個真正的權威,光是看起來像權威就足夠了.
    • 騙子大多喜歡給自己冠上各種頭銜,做權威人士的打扮,帶相關的身分標識.衣冠楚楚地從豪華轎車裡鑽出來,自我介紹說是某某醫生,法官或專員.
    • 三種象徵符號: 頭銜, 衣著和身分標識.
    • 預防
      • 提高對權威力量的警惕性
      • 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
      • 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
      • 多想一想專家會不會因為我們的順從兒得到好處
  • 稀有性原理
    • 務必要在一件商品最不可得,故此也顯得吸引力最大的時候,要顧客承諾購買.
    • 難以得到的東西,一般都比能輕鬆得到的東西好
    • 機會越來越少的話,我們的自由也會隨之喪失.而我們又痛恨失去本來擁有的自由.
    • 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抗拒心理理論的核心.
    • 自由這種東西,給一點又拿走,比完全不給更危險.
    • 到了手的自由,不經一戰是沒有人會放棄的.
    • 因為社會需求導致稀有的餅乾,在整個研究中最討人喜歡.
    • 該物品不管是稀有還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樣的,簡言之,稀有的餅乾並沒有變得更好吃.
  • 即時的影響力
    • 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況且為了追求效率,有時候我們也必須放棄耗時,複雜,整體把握的決策過程,轉而使用更簡單,原始,由單一特徵觸發的回應方式.
    • 在沒意願,沒時間,沒有精力或沒有認知資源對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的時候,我們最容易使用這些孤立的線索.倘若我們正趕時間,壓力大,不確定,不在乎,心煩意亂或心力憔悴,我們往往會把焦點放在一些片面的資訊上.

星期六, 4月 29, 2023

Open AI CEO分享如何取得成功的13項建議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11670

  1. 選擇複利增長
    • 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要選擇具有複利效應的職業,而大多數職業的發展軌跡都是一條線性直線。
    • 我們需要的是一份能保持不斷學習的職業。隨著職業發展,我們需要產出越來越多的成果。達成這一目標的途徑非常多樣,比如說資本、技術、品牌、管理、網路效應等。
    •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要把目光放長遠。
  2. 保持絕對自信
    • 對自己不自信的人,很難對未來抱有逆向思維,但逆向思維往往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 我們雖然要建立起自信,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才能避免盲目自大。
    • 保持自信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平衡,可以讓人免於傲氣、避免與他人脫節。
  3. 學會獨立思考
    • 我們可以從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出發,從中想出新的點子,然後與人交流溝通,對這些想法進行改良,之後我們再用簡單便利的方式進行實際測試。
  4. 做好銷售技巧
    • 光有自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具備說服他人的能力。
    •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書面溝通。在這方面我的建議是:首先要保證思路清晰,然後盡量使用簡潔明瞭的語言。
    • 要做好銷售的最佳方法就是真誠,對自己推銷的產品抱有自信。
    • 做銷售的另一個秘訣是:重要的事情要親力親為。
  5. 擁有冒險精神
    • 大多數人往往高估了風險、低估了回報。但冒險對人而言也很重要,因為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我們需要不斷試錯、學習並快速適應。
    • 盡可能長時間過著樸素靈動的生活,會是一個好方法。
  6. 保持專注
    • 一旦你想明白了該做什麼,就不要猶豫,快速行動起來去完成優先事項。畢竟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執行力弱的。
  7. 努力工作
    • 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或透過勤奮努力,一個人可以達成工作領域90%的成就,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但想要做到接近完美,達成99%的成就,就必須兼顧聰明與勤奮,因為在這階段的競爭者往往是兩者兼備的人。
    • 你必須想出一條平衡之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又不至於透支身體。對此,雖然人們的應對之策不盡相同,但有條幾乎不會出錯的黃金準則,就是與相處愉快的人一起從事喜歡的工作。
    • 判斷一個人能否笑到最後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工作耐力。
    • 我認為在剛入職場時就應該要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就像利滾利一樣,越早開始,獲利時間就越長。
  8. 大膽一點
    • 如果你在某個重大問題上取得了進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前來幫忙,不要害怕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9. 保持足夠堅定的意志
    •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敢想就能做成很多事。但大多數人都會懷疑自我、過早放棄、不夠努力,種種原因導致大多數人無法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 只有保持樂觀,才能足夠堅定。樂觀這種性格特徵可以通過練習逐步提升,對比之下,悲觀者是很難成功的。
  10. 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 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那麼你最終就會被薪資要求更低的人所取代。
    • 增強競爭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話語權。例如,你可以利用好個人關系,打造強大的個人品牌,或是在不同領域的交叉點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優勢。當然增強競爭力的方式還有很多,但不論採取什麼方式,關鍵是你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11. 建立優秀的人際網路
    • 打造密切合作又能輕鬆相處的優質人際網路,是事業成功的必要因素。優秀人才人際網路的規模,將決定你成功的上限。
    • 建立人際網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盡可能的多幫助他人。
    • 建立人際網路的另一個途徑是擁有好名聲,不虧待每一位一起共事的人
    • 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因此,我們要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別總盯著缺點,選擇優點定義自己;面對缺點,我們要承認它、想辦法彌補它,不要讓缺點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阻礙。
    • 建立人際網路的特例是找到你生命中的貴人,特別是在職業生涯早期。毫無疑問,能做到這點的最佳方法就是主動去幫助他人。最後,我們要結交那些積極向上且志同道合之人。
  12. 資產才是決定富有的關鍵
    • 擁有能迅速增值的東西,才能真正發家致富。
    • 讓事物迅速增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大量製造人們想要的商品。
  13. 擁有內部的核心驅動力
    • 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是靠內部核心驅動。他們做事情是為了讓自己福至心靈,因為他們覺得為世界帶來改變是自己的責任。
    • 最終你會發現,成功是在自己看重的領域中交出優秀的成績。向自己熱愛的方向,越早出發,就能走得越遠,沒有熱愛之事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就的。

真正的人生攻略

 

  • 一命
  • 二運
  • 三風水
  • 四積德
  • 五讀書
  • 六名
  • 七相
  • 八敬神
  • 九交貴人
  • 十養生
  • 十一擇偶

星期四, 4月 27, 2023

《銷售聖經》中的55句精彩語錄

  1. 人們不喜歡被推銷,但卻熱衷於購買。
  2. 成交之前,一切為零。
  3. 永遠都會有銷售發生,不是你通過「是」把什麼賣給了顧客,就是顧客通過「不」把什麼賣給了你。
  4. 條件一樣,人們想和朋友做生意,條件不一樣,人們還是想要和朋友做生意。成功。
  5. 從拒絕你的人那裡學到東西,每一個反對意見最後都會變成他必定要購買的理由。
  6. 相信你的公司,相信你的產品,相信你自己,否則你的銷售不會成功。
  7. 問題之於銷售,如同呼吸之於生命。如果沒有提出問題,你就會死掉,如果問的不正確,你不會立即死掉,但也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你問的正確,那就是
  8. 一進門就告訴潛在客戶你想做什麼,然後一發現購買信號就向成交發起攻擊。
  9. 真正的拒絕很少,大多數只是一種拖延。認清一個拒絕和克服一個拒絕同樣重要。
  10. 顧客拒絕的不是我,只是我提出的某個建議。
  11.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做有利於銷售的艱苦工作。
  12. 想——思維決定銷售。相比銷售過程的其他因素,一個人對銷售的思維方式更能決定銷售的最終結果。
  13. 信念——相信你的公司,相信你的產品,相信你自己,否則銷售不會成功。
  14. 參與——發展良好的個人關係,切忌率先談及銷售話題。
  15. 發現——人們基於自己的理由而非你的理由進行購買。弄清楚人們的購買動機,遠比你的銷售技巧重要10億倍。所以,要首先找出他們的理由。(客戶)對損失的擔憂要高於對獲利的渴望。
  16. 問——錯誤的問題導致錯誤的答案。提問問題,建立有價值的對話,與他們接觸,最終你就會獲得你想要的:訂單。而這一切均始於提問。
  17. 觀察——觀察的力量並不在於觀察本身,而在於建立在觀察基礎上的看、想、思考和行動。察他人所不察,想他人所未想。
  18. 勇氣——實際上,風險和銷售是一對同義詞。沒有風險就沒有一切。從小事做起,從風險小的開始,一步步進入最佳狀態。成功孕育成功,信心更增信心。
  19. 反省——不要指責自己,而是要負起你的責任。反思銷售失敗的癥結所在。
  20. 目的——在銷售中,你的收入不是賺來的,而是掙來的。做成一筆交易,你會獲得一筆佣金;但交了一個朋友,你會獲得一筆財富。
  21. 證明——一份證明資料(朋友推薦)勝過100種銷售方式。
  22. 轉變——成功的銷售絕非一夕之功,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
  23. 如果客戶是你的朋友,那麼即便是你最強有力的對手也無法搶走他。你不需要更多的銷售技巧,而是需要更多的朋友。
  24. 銷售賺取佣金,朋友獲得財富。
  25. 如果你能夠讓客戶笑,那你就能夠讓他們買。
  26. 最有效的銷售技巧應該包括25%的提問或談話,以及75%的傾聽。
  27. 這並不是硬性推銷,而是用心銷售。
  28. 視引薦客戶為黃金:規則,易緩不易急。
  29. 構成陌生拜訪的基本原則之一:長話短說;提出引人思考的有效問題,引出有意義的談話。
  30. 每一個「不」都會讓你離「是」更進一步。
  31. 記住,人們總是喜歡談論自己。而對你來說,這卻是一個機會,你可以藉此找到與他們的共同點,並建立關係,以提高銷售的成功率。
  32. 要想成為銷售專業人士,關鍵是要摒棄銷售員的腔調。
  33. 關係先行,銷售在後!沒有關係,就沒有銷售!
  34. 在現實生活中,客戶的真正拒絕並不多見,大多都只是一種推拖而已。
  35. 在現實世界中:如果你能夠預見拒絕,那麼你就能夠預防拒絕。
  36. 你必須首先要確定潛在客戶的確希望購買你的產品,然後你才有可能爭取在明年,而且也有可能是在今年,實現這筆交易。
  37. 潛在客戶的任何問題都應被視為購買信號。
  38. 甜點之於食物正如成交之於銷售,是最精華的部分。按照傳統,這應該放在最後,但我卻把它放在最前。
  39. 如果你打了多個不同的電話,一定要記下自己留下的信息。
  40. 你沒有必要總是推銷。如果做法得當,在95%的情況下客戶都會主動去買。
  41. 失敗並不是對局面失去控制,而是缺少執行力。世界上並沒有徹頭徹尾的失敗。
  42. 競爭並不意味著戰爭。它意味著學習,意味著準備,它意味著竭盡全力。
  43. 在銷售中,對和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戶的感受,是讓客戶感到滿意和愉快。那麼,處理令人頭痛的客戶投訴的最佳方法又是什麼呢?不放試一下「私人關懷法」。
  44. 客戶的投訴是強化關係的良機。
  45. 要想成為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技巧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保持沉默。
  46. 首先帶著理解的目的去傾聽,其次帶著回答的目的去傾聽,兩者絕不可倒置。
  47. 世界上不存在客戶類型,而只存在客戶特點。所以,不要將客戶歸類,而是要試著去了解他們。
  48. 其實只需要一個詞語便可攻克所有的客戶:協調。
  49. 人際關係成就事業。
  50. 要想最有效地利用人脈拓展活動,那就要把75%的時間用在你不認識的人身上。
  51. 一流的服務創造了長期的銷售機會。
  52. 在每一筆交易和每一份合同中,客戶都必須得到超越平均水平的對待。
  53. 如果你無法做到每天跟進,那麼你的銷售業績就會一天天變糟。
  54. 讓錢回我家!
  55. 成交為人之所愛,得成交者得天下!

星期五, 4月 14, 2023

一分鐘吸引顧客的注意力-談FAB銷售法

https://594sales.lifecoach.com.tw/684/%E4%B8%80%E5%88%86%E9%90%98%E5%90%B8%E5%BC%95%E9%A1%A7%E5%AE%A2%E7%9A%84%E6%B3%A8%E6%84%8F%E5%8A%9B%EF%BC%8D%E8%AB%87fab%E9%8A%B7%E5%94%AE%E6%B3%95/

  • F指的是Feature,也就是產品與市場上的同質性產品相比,有什麼明顯的特性或特色
  • A指的是Advantage,也就是產品相較於其他競品的競爭優勢
  • B指的是Benefit,也就是「從顧客的角度」來看,這項產品能夠帶給顧客的利益
  • 「理性只能避免失敗,感性才能造就成功!」
  • 工業行銷: FABE
    • Feature/規格特徵
    • Advantage/功能效果
    • Benefit/問題與利益
    • Evidence/證據

星期三, 4月 12, 2023

如何成为工作中靠谱的人?


https://m.igetget.com/share/course/article/article_id/103900

  • 所謂靠譜,就是做到三個“做到”。
    • 下級可以“收到做到”
    • 上級可以“說到做到”
    • 決策者可以“想到做到”。
  • 我認為我們掌握的信息分成“知識”和“認知”。
    • 什麼叫做知識?你知道的東西。
    • 什麼叫做認知?你不但知道,而且還能堅持的東西。
  • 靠譜,就是對外不斷交付確定性,對內不斷提升人生算力。
    • 在我20多年的職場生涯當中,我發現那些晉升快的、有成就的、活得風生水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輸出確定性。
    • 面對更複雜的任務呢?比如我向一位靠譜的同事安排一項任務,他會重申目標,分解任務,把難題變成一個一個的小難題,並和我同步時間節點。在這些行為的背後,是“交付成果”的意識。一個人開始擁有交付成果的意識,就開始變成一個靠譜的人了。
  • 一些方法,幫助你成為更靠譜的人。
    • 第一個方法是不要拖延小事,能一分鐘完成的事就馬上去做。
      • “1分鐘原則”。比如給人發個短信、拉個群、打個電話、安排一件事,他不會記在待辦清單上,而是直接去做。
    • 第二個方法,做事從最難處開始搞定。
    • 第三個方法是關於決策有一些基本的認知。比如,要做容易的決策,要頻繁做決策提升自己的決策力,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做決策,要讓決策的人真正地嚐到決策帶來的痛苦,不要指望信息全部在場才做決策。
  • 安妮·杜克的“六步決策法”。
    • 第一步,根據目標和價值取向窮盡各種可能性。
    • 第二步,通過對比每個結果帶來的回報確定偏好——從價值取向來看,你有多喜歡或者多不喜歡每個結果?
    • 第三步,評估每個結果發生的概率。
    • 第四步,評估候選決策將產生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結果的相對可能性。
    • 第五步,考慮其他候選決策,重複步驟二、三、四。
    • 第六步,比較這些決策選項。
  • 三個清單:
    • 記錄工作的待辦清單、
    • 記錄焦慮的焦慮清單,
    • 還有一張風險清單。
  • 找到哪些“盟友”,幫助你成為更靠譜的人。
    • 第一個盟友是導師。如果有人剛剛進入職場,我給他的第一個建議,一定是去找導師。
    • 另一個盟友就是書籍,有時候你花了很多代價學到的東西,就在書店顯眼的位置上擺著的一本書的扉頁上。
    • 另一個盟友,就是朋友

                                          星期二, 4月 11, 2023

                                          如何用AI开启高效写作?

                                          https://www.dedao.cn/share/course/article?id=ml9WNdP1QvaeKYdyAGXAzx82Dyog0B

                                          • 人和AI是分工合作的關係,AI有點像哈利波特手裡的魔杖,魔杖本身強大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發揮出威力,還得靠魔法師去唸動咒語。
                                          • 人在寫作方面有三大優勢,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現階段我不建議你用AI去嘗試。
                                            • 有情感共鳴。人類在表達情感方面,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
                                            • 原創性。人可以寫出有原創性的內容,但是AI不能,它寫不出來還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
                                            • 人類寫作是建立在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之上的,而這些對AI來說卻很難理解。
                                          • 在哪些方面幫我們提高生產力。
                                            • AI能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寫作效率
                                            • AI還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質量
                                              • 對於職場寫作來說,高質量並不意味著文學性,而是兩個特別基礎的要求:邏輯清晰,沒有錯別字。
                                            • AI能極大豐富我們的靈感,為我們的寫作帶來啟發。
                                          • 總結流程,基本在任何的寫作場景下,你都可以套用這個流程進行AI寫作。
                                            • 第一步:定義任務目標
                                            • 第二步:發出任務指令
                                              • 任務指令=定義角色 + 背景信息 + 任務目標 + 輸出要求
                                                • 定義角色”。就是你到底需要AI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第二個組成元素是“背景信息”。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就像你如果接到領導派來的任務,你肯定希望他別考驗自己的“悟性”,把背景信息、前提條件一次性地交代清楚。
                                                • 第三個元素是任務目標。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其實就是把你第一步想好的任務目標寫在這裡就好。
                                                • 最後一步,輸出要求,也就是你希望AI以什麼方式完成這個任務。
                                            • 最後一步,潤色。
                                              • 這個環節稱之為:“加人味兒”。為什麼要做這個處理?最核心的目的,是要凸顯個人特色,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你寫的。

                                                                              星期一, 4月 10, 2023

                                                                              佛学为什么是真的?

                                                                              https://www.dedao.cn/share/course/article?id=7NqeGmE2w4bnK4EqRDVP31lv5WZ9rj

                                                                              • 在很久很久以前,當時沒有發達的科學,也沒有心理學。人遇到煩惱,總得尋求個解法。而當時有一些特別聰明的人,率先想到了一種思考方法,可以解決人的煩惱。在賴特看來,佛學大概就是這麼一套,先人用來解決煩惱的思考方法。它能幫我們從個體的視角中解放出來,用一個更高的水平體驗和觀察世界。
                                                                              • 佛學裡說眾生皆苦。你怎麼理解這個苦?在賴特看來,苦,其實就是,不滿足。也就是,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會想著,只要這麼做了,我就幸福了。但是,當你真的這麼做了之後,幸福的感覺只是短暫的。
                                                                              • 人為什麼總是不滿足呢?賴特認為,這是進化給我們的設定。我們都知道,進化的最高目的,就是繁衍,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是讓自己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中勝出。那麼,怎麼完成這個任務?自然選擇給人類的心理,安插了三個設定。
                                                                                • 第一,是關於快樂的想像。你會覺得,只要你在競爭中獲勝,只要你為自己或者下一代贏得了優勢,你就會特別快樂。
                                                                                • 第二,這個快樂又是短暫的。因為你的基因需要你一直去競爭,一直贏得優勢。而不能是贏了一次,就躺平了。
                                                                                • 第三,大腦會不停地告訴你,專注於前面第一點,忽略第二點。說白了,大腦在幫你,自己騙自己。告訴自己,只要贏了,你就幸福了。但它不會讓你意識到,這個幸福是短暫的。
                                                                              • 所謂的色,其實是你主觀賦予事物的內涵。
                                                                              • 所謂色即是空,指的就是,我們主觀賦予事物的感受、意義和內涵,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你賦予事物的內涵,是你主觀上創造的色。我們的動力來自於此,我們的煩惱也來自於此。
                                                                              • 假如能夠覺察、接納,並且用一種不去賦予內涵的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你就達到了一種相當高的,叫,無色的境界。
                                                                              • 佛學也許是一門關於自由的學問。它能夠讓你自由地去選擇,你要觀察什麼東西,你要獲得怎樣的體驗,以及,這些體驗將怎樣構成你的人生。

                                                                                                星期六, 4月 08, 2023

                                                                                                2023,怎样用好乘法策略?

                                                                                                https://gzhba.com/8487.html

                                                                                                •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 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局勢下,假如要尋找一個最合適的突破口,就是消費了。
                                                                                                • 擴大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兩件事是並駕齊驅,彼此捆綁的。因此,讀懂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我們必須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好是總量思維的對面。它的重點不在於堆數量,而是通過優化結構,改進質量。它的核心,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也就是,讓現有資源優化升級,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 靠什麼擴大內需?答案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更好的投資機會。
                                                                                                  • 超大城市指的是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成都。特大城市指的是,人口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比如武漢、西安、杭州、瀋陽、長沙、鄭州,等等。
                                                                                                  • 過去十年,城市化可是一直突飛猛進。為什麼這回強調要瘦身呢?其實,關鍵不在於瘦身,而在於要通過瘦身,紓解不必要的壓力,來實現健體,讓城市變得更強壯。這就是結構性改革的思路了。也就是,要把中心城區裡的低端產業紓解,轉型成高端產業。同時,把過度集中的醫療和教育資源,向周邊擴展,把單一的超大特大城市,變成一個緊密聯繫的,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圈。
                                                                                                  • 今天的東京,嚴格來說,應該叫東京都市圈,包括的是以東京為中心的一都三縣。一都指的是東京都,三縣是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假如這些都算上,東京的人口總數是4200萬,大概比北京多一倍。而且東京一都三縣的總面積是1.4萬平方公里。而北京十六區,總面積是1.6萬平方公里。其實面積差不多。而東京之所以能在差不多的面積,容納比北京多一倍的人口,是因為它主要的人口,都集中在周圍的中小城市。而東京的GDP增長,主要依靠的,也是整個城市圈的協調發展。
                                                                                                  • 看書。你發現沒有,為什麼同樣是看了100本書,有的人進步就很大,有的人就只記住了書裡的只言片語?這是因為,看書的順序不同。假如你先看的是一些好書,那麼這些書會為你構建一個理解世界的好框架。你後面再看別的書,都是在往這個良好的知識結構裡填充內容。假如一開始看的書是很泛泛的心靈雞湯,那麼它會影響你的閱讀方式,後面再看別的書,也很容易把重點放在那些讀起來很雞湯的話上。這個道理並不復雜。簡單說,就是凡事結構優先,先定性,再起量。
                                                                                                • 提醒了2023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最重要的三件事。
                                                                                                  • 第一件事是,閉環意識,所有的業務都要成閉環。馬化騰說,降本增效應該形成一個習慣。
                                                                                                    • 騰訊的文化核心是挑戰。也就是,敢於做新事。但是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又多了層考慮,也就是,做任何事,一定要回到商業的本質。就像劉潤老師說的,一切商業,都是建立在生意的基礎上。
                                                                                                  • 第二個重點是,拿下必贏之戰
                                                                                                  • 第三個重點,是守住底線
                                                                                                    • 借用劉潤老師的評論,這不是水至清而無魚,不是水清不清的問題,而是水有沒有毒的問題。換句話說,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公司都必須要守住底線。尤其在一個公司要穿越週期的時候,底線,就是生命線。

                                                                                                                        數位轉型X 結構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JB9N8yi4

                                                                                                                        • 結構洞
                                                                                                                        • 單一維度極大化

                                                                                                                        星期五, 4月 07, 2023

                                                                                                                        封印

                                                                                                                        當封印解除,得到的是自由還是將護身符撕毀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充滿封印和護身符的世界裡,它們既保護我們,也限制我們。有些封印是我們自己設定的,有些是別人強加於我們的。有些護身符是我們珍惜的,有些是我們厭惡的。我們是否應該打破這些封印,放棄這些護身符,追求自由呢?還是我們應該接受這些封印,依賴這些護身符,維持安穩呢?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有自己的代價。自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勇氣和責任。它也不是一件絕對的事情,它需要平衡和妥協。護身符並不是一件無用的東西,它提供了安全和溫暖。它也不是一件永恆的東西,它可能會變質和失效。

                                                                                                                        所以,當封印解除,得到的是自由,還是我們將護身符撕毀,這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這也取決於我們如何面對自己和世界。或許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合適的答案。或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只有一個變化的答案。

                                                                                                                        星期四, 4月 06, 2023

                                                                                                                        OpenAI 執行長提高生產力的秘訣不是問 ChatGPT,而是用「這個」來列任務清單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3/04/06/sam-altman-productivity-tips/

                                                                                                                        • 搞清楚你的目標,確保完成「重要的事」
                                                                                                                          • 生產力法則有三個關鍵要點:「確保完成重要的事」、「不浪費時間做愚蠢的事」和「列很多清單」。
                                                                                                                          • 習慣使用紙筆來列任務清單,並定期重新抄寫清單,強迫自己在抄寫過程中重複思考每個子任務是否對準最終目標,避免在執行過程中不小心偏離軌道。
                                                                                                                          • 盡量簡短地回覆 E-mail、拒絕參加大多數的會議,把時間留給產值較高的工作。
                                                                                                                        • 除了工作習慣,物理因素也會影響生產力
                                                                                                                          • 影響生產力的最主要因素是睡眠,他習慣在溫度較低、黑暗且完全安靜的房間,躺在一張很棒的床墊上入眠;若非得在旅行時小憩,他也會準備眼罩和耳塞。這些習慣為他帶來高品質的睡眠,讓他隔天工作的狀態更好。
                                                                                                                          • 另外兩個影響生產力的關鍵因素是鍛鍊營養,透過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及頻率、飲食習慣,不但能提升生產力,也能改善整體身體狀況,帶來長久健康。
                                                                                                                        • 倦怠期人人都有,但它總會消失
                                                                                                                          • 每當他經歷這種長約一兩週,完全沒動力做事的非常時期,他會靜待時間過去,並且相信倦怠期終究會結束。在這些時候,他也會盡量避免接觸會讓他心情變差的人或事情,讓身心維持在較輕鬆的狀態。

                                                                                                                        阿里24年来最大变革,给我们的三个提醒

                                                                                                                        https://gzhba.com/9979.html

                                                                                                                        • 第一,阿里的組織變革,幾乎給所有的職場人,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使在大廠,大鍋飯,也將一去不復返。
                                                                                                                          • 劉潤老師說,在管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帕金森定律。指的是,組織一旦形成,就會不自覺地自我膨脹。而且組織越大,體態越臃腫,時間久了肯定越不健康。比如,層級太多導致效率低下。再比如,內耗太多導致成本增加。再比如,公司內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明星業務特別強,而其他業務躺平。
                                                                                                                        • 第二個提醒。對我們個人而言,身在一個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裡,有一個東西,尤其需要警惕,叫螺絲釘感。所謂螺絲釘感,指的是,分工帶來的職責錯覺。
                                                                                                                          • 當公司的分工細到一定程度,身在其中,你可能產生一種,我只需要這樣就夠了的錯覺。
                                                                                                                          • 一個人的能力增長靠什麼?不是一直學習就夠了。而是,你得對結果負責。我做出一個行動,我能清楚地看到這個動作,在整個任務中的結果。然後,我才知道怎麼改進。而過度細化分工,是把這個閉環打碎。你有行動,但是你看不到結果,不用對結果負責。你看,久而久之,能力可不就被鎖死了嗎?
                                                                                                                        • 第三點,咱們在商業之外,再增加一個視角。這就是複雜科學的視角。
                                                                                                                          • 所有的公司發展,本質上,都是規模的壯大。而隨著規模壯大,公司將無可避免地走向衰減。
                                                                                                                          • 生物的成長,本質就是一個不斷變大,細胞不斷變多的過程。但是,它總歸有個極限。不管是人類、大象,還是鯨魚,長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長了。這是因為,當細胞長成以後,它就不再產生新東西了,只是消耗資源,維持自身的存活。直到它的能力退化,攝入的能量,抵不過消耗,這時,就會開始衰老。
                                                                                                                          • 城市的發展,本質上也是不斷壯大的過程。那麼,為什麼城市可以無限壯大,而不是像生物,長到一定程度就不長了?這是因為,城市的產出,是由人和人之間的連接觸發的。連接導致創新,這就導致城市在壯大的過程中,始終在產生新東西。舊的即使衰減,沒關係,還有新的。
                                                                                                                          • 美國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也就是,拋開具體的公司不談,每過10.5年,一定會有一半的公司死掉。能撐過30年的,鳳毛麟角。能挺過50年的,幾乎沒有。而所謂的百年老店,之所以開得時間長,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做大。只要你在壯大,你就面臨創新乏力的問題。
                                                                                                                          • 怎麼改變這個局面?根據張江老師的研究,公司,得學會自我複制。也就是,在內部分裂出更多的自己。一個大集團,分裂成很多業務公司。讓每個公司重新長大,重新激活自己。

                                                                                                                        個人及群體的互動矩陣

                                                                                                                        這個概念可以用在
                                                                                                                        • 個人與群體
                                                                                                                          • 鼓勵
                                                                                                                            • 團隊合作
                                                                                                                            • 主動積極
                                                                                                                            • 提升個人知識及能力
                                                                                                                          • 限制
                                                                                                                            • 辦公室戀情
                                                                                                                            • 濫用公司資源
                                                                                                                          • 補償
                                                                                                                            • 超時工作
                                                                                                                            • 主動補位
                                                                                                                          • 禁止
                                                                                                                            • 偷竊
                                                                                                                        • 小孩與家庭
                                                                                                                          • 鼓勵
                                                                                                                            • 主動學習
                                                                                                                            • 閱讀
                                                                                                                            • 自主規劃
                                                                                                                          • 限制
                                                                                                                            • 網路使用
                                                                                                                            • 偷懶
                                                                                                                          • 補償
                                                                                                                            • 幫忙家事
                                                                                                                          • 禁止
                                                                                                                            • 破壞
                                                                                                                            • 說謊
                                                                                                                        漸漸感覺管理不像物理,更像化學或者生物
                                                                                                                        只能引導及觸發,而非施力
                                                                                                                        常見東方管理現象:過度強調禁止及限制,缺乏鼓勵及補償機制

                                                                                                                        星期一, 4月 03, 2023

                                                                                                                        基恩士:制造公司如何缔造日本首富?

                                                                                                                         

                                                                                                                        https://gzhba.com/8579.html

                                                                                                                        • 機器視覺技術。這個賽道裡已經跑出了全世界製造企業中,利潤率最高的公司之一。這是一個日本公司,名字叫,基恩士。
                                                                                                                        • 首先,2021年,基恩士的創始人滝崎武光,拿下了日本首富的位置。
                                                                                                                        • 基恩士的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是僅次於豐田的日本市值第二企業。但是,豐田有36萬員工,全年營收2700多億美元,基恩士只有8000多人,年營收60億美元上下。再有,基恩士的毛利率高達80%以上,要知道,以高盈利出名的蘋果也才43%左右。再來,基恩士員工的年均收入是2000萬日元,約合120萬元人民幣,普通製造業沒法比,拿日本上市公司來看,員工的年均收入才600萬日元,基恩士大概是它們的三倍還多。
                                                                                                                        • 未來5年移動機器人市場的複合增速,將維持在35%以上,發展空間非常大。而基恩士這一個公司,在2021年,就佔據了全球機器視覺55%的市場份額。目前一共生產20多類,總計1000多種產品。幾乎所有的跟機器視覺有關的工業檢測、測量產品,基恩士都能做。
                                                                                                                        • 你可能會覺得,基恩士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技術。但事實上,它真正維持高利潤的秘訣,是它的經營模式。雖然是製造業公司,但基恩士自己並不製造,而是採用了“無廠模式”來運行,行話叫做fabless。
                                                                                                                        • 基恩士又是怎麼運轉的呢?我稍微梳理了一下,有這麼三招非常關鍵。
                                                                                                                          • 第一招是,用工程師降維打擊同行銷售。基恩士的模式是直銷,好處是容易控制價格、控制折扣、沒有代理商賺差價。但是,直銷肯定也面臨同行競爭,怎麼辦?基恩士的做法是,在銷售方面重投入。基恩士的銷售人員是業內公認的水平高,很多都達到了工程師的水準。並且他們會直接開進客戶的生產現場,迅速響應客戶的產品需求。這樣做,一來能直接第一時間滿足客戶的需要,比其他人更快接觸到客戶,就能比其他人更快賺到錢。二來,這也是絕佳的用戶情報蒐集方式,基恩士的銷售人員走訪客戶時,會蒐集客戶的潛在需求,用“需求卡”的方式發送給產品策劃部門,據說每月公司都能收集到1000多張“需求卡”。但是,這一切做法的前提都是,基恩士有一支專業能力媲美工程師的銷售團隊。這對同行是一個降維打擊。
                                                                                                                          • 第二招是,不在邊界內玩遊戲,而是跟邊界本身玩遊戲。也就是,面對一個約束條件,別人想的是,怎麼在這個約束條件下把東西做好。而基恩士想的是,怎麼改變這個約束條件本身。改變約束條件,這就等於給自己修建了一條護城河。別人都在邊界內玩,而你卻在和邊界玩。這就自然讓你在定價上,有了比同行高出一個台階的底氣。基恩士開發的新品,70%能達到“世界第一”或者“行業第一”水平。他們的開發理念跟蘋果也有一些相似,那就是,不做客戶想要的東西,假如客戶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的提案就沒有價值。他們會把目光瞄向這個行業的約束條件本身,去研發能夠對同行形成絕對優勢的產品。
                                                                                                                          • 第三招,管理生產商。基恩士自己成立了一個工程子公司,從母公司承接大概10%的訂單生產。剩下的90%,由20多家代工廠共同完成。注意,這20多家生產商的選擇很有技巧,沒有大廠,都是中小廠。這樣,基恩士就能把利潤大頭拿在自己手裡。其次,基恩士在產品設計上也很有技巧。基恩士的產品種類很多,但很多產品的基本組成元素具有很高的通用性,這樣一來,基恩士在供應鏈上可以進一步議價,進一步保證利潤。

                                                                                                                                      十一学校怎样做好制度设计?

                                                                                                                                      https://gzhba.com/8696.html

                                                                                                                                      • 公司制度是做什麼的?有一門專門的學科,叫制度經濟學。你知道,什麼一旦跟經濟學沾邊,就意味著,它一定會把兩個要素,作為最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公平和效率。
                                                                                                                                      • 公司制度的作用,其實不是用來約束個體行為,而是用來調節外部性動機的。說白了,就是用來管理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注意,過去我們都覺得制度是用來管人的,但事實上,它最重要的目的,是管理人與人之間的影響。
                                                                                                                                      • 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一共就涉及四種行為。
                                                                                                                                        • 第一種是個人的行為讓自己獲益,同時也讓他人受益。這種情況要考慮以什麼樣的制度來鼓勵這種行為。
                                                                                                                                        • 第二種是個人的行為讓自己獲益,但讓其他人受損。這就要考慮以什麼樣的制度限制或禁止這類行為,以及限制到什麼程度。
                                                                                                                                        • 第三種情況是,個人行為讓自己受損,也讓其他人受損。這種情況要考慮用什麼樣的制度禁止這類行為。
                                                                                                                                        • 第四種情況是,個人的行為讓自己受損,但可以使其他人受益。這種情況需要考慮以什麼樣的制度來補償,以及補償到什麼程度。
                                                                                                                                      • 這就是制度經濟學裡說的外部性行為,一共就這麼四類。而所謂做除法,就是你的公司設計的所有制度,都要分別裝進這四個像限之中。注意,是只能裝到這四個像限裡。假如裝不進去,或者模棱兩可,就說明這個制度是多餘的。
                                                                                                                                      • 關鍵是,這四類制度之間,要保持均衡。李希貴校長就梳理了大量的學校制度,結果發現,很多學校禁止性的制度特別多。很多制度都是以不准和嚴禁之類的字眼開頭。這些規定能占到全部制度的85%以上。但是,對利他行為的補償卻很少。這就屬於不均衡的制度。
                                                                                                                                      • 什麼叫好的學校或者公司制度?核心其實就是兩件事。
                                                                                                                                        • 第一,它能減少甚至禁止行為中的劣勢。
                                                                                                                                        • 第二,更重要的,是它能放大組織內的人性優勢。
                                                                                                                                      • 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來約束個體,而是用來管理關係。畢竟,公司是一個動態的組織,它所有的發展、變革、重構,都是在人與人的關係中發生的。就像李希貴校長說的,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

                                                                                                                                                                          高中交換學生

                                                                                                                                                                          連結

                                                                                                                                                                          • 背景資訊
                                                                                                                                                                            • 美國高中交換學生計畫是一個由美國國會在1962年通過的國際交流法案,稱為Visitor Exchange Program,美國高中交換學生專案就是在這個法案的規範與鼓勵下而形成。這個法案准許外國高中生得前往美國進行文化交流活動,並可進入美國公立高中就讀一學年(一般而言,外國人只能就讀美國私立高中),也因為美國政府的立法帶動,因而衍生了國際高中交換學生專案。
                                                                                                                                                                            • EF是國際機構, 長年經營全球高中交換學生計畫
                                                                                                                                                                            • 期間為9個月, 中間如果有任何狀態,可以立即中斷回國
                                                                                                                                                                            • 此為一年交換學生, 時間到需要立即返國,無法留在美國
                                                                                                                                                                            • 14-18歲學生
                                                                                                                                                                          • 目的
                                                                                                                                                                            • 透過交換學生的歷練,提升視野及獨立
                                                                                                                                                                            • 學習申請過程,有助於未來升學及求職
                                                                                                                                                                          • 希望
                                                                                                                                                                            • 英文學習
                                                                                                                                                                            • 國際觀歷練
                                                                                                                                                                            • 探索興趣及未來
                                                                                                                                                                          • 不希望
                                                                                                                                                                            • 安全問題 => 把關機制
                                                                                                                                                                            • 染上惡習  => 輔導員每月訪談
                                                                                                                                                                            • 跟華人在一起 => 非美國大城市,而是美國鄉下
                                                                                                                                                                            • 都在上網 =>與家庭共同生活,避免上網
                                                                                                                                                                          • 思考
                                                                                                                                                                            • 起始點差異
                                                                                                                                                                            • 有形資產投資進入個人的無形資產來保值及複利
                                                                                                                                                                            • 決策具有可回復性 >> 雖然會損失金錢,但風險相對小
                                                                                                                                                                            • 為何不選擇遊學  >> 遊學時間低於3個月,對於語言幫助不大
                                                                                                                                                                            • 哪個時間點去
                                                                                                                                                                              • 高一考上去: 新同學還沒有認識,回來直接銜接高中, 缺點是年紀小
                                                                                                                                                                              • 高一升高二去: 回來重新念高二,但需要重新認識同學
                                                                                                                                                                              • 高二升高三去: 回來重新念高三,面對大學考試
                                                                                                                                                                              • 高三考完去: 已經唸完高中,再去美國念高中,似乎有點浪費
                                                                                                                                                                          • Action
                                                                                                                                                                            • 5月會考前專注於會考
                                                                                                                                                                            • 自行準備申請文件
                                                                                                                                                                            • 會考後會安排家教強化口語訓練
                                                                                                                                                                            • 確認寄宿家庭後,強化雙方家庭的聯繫

                                                                                                                                                                          星期日, 4月 02, 2023

                                                                                                                                                                          不爽的时间,怎么过得快一点?

                                                                                                                                                                          https://gzhba.com/9942.html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就專門做了這個研究。答案是,要想讓不爽的時間顯得短一點,有一個辦法,叫改變時間邊界
                                                                                                                                                                            • 兩組數字。第一組,是2點55分到2點58分。第二組,是2點58分到3點01分。請問,這兩段時間,哪個更長?估計我這麼問,你肯定會稍微想一下,是一樣長,都是3分鐘。但問題是,假如我不刻意問這個問題,你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這兩組時間,你大概率上會覺得,2點58分到3點01分,比2點55分到2點58分要長一點。
                                                                                                                                                                            • 這是因為,2點58分到3點01分,跨越了3點這個時間邊界。給你的感覺是,時間從2點多,變成了3點多。而2點55分到2點58分,並沒有跨越3點這個時間邊界。因此你會覺得,它好像短一點。
                                                                                                                                                                            • 在路線、出發點、耗時這些因素全都不變的情況下,假如預計到達時間,跨越了一個整點,比如你打車時是4點多,預估到達時間是5點多,那麼乘客打車的概率就會變低。因為他們會覺得,消耗的時間太長了。
                                                                                                                                                                            • 這裡的邊界,不僅包括小時,也包括上午、下午、天、月、年,等等。總之,同樣長度的時間,一旦跨越邊界,就會顯得長一點。
                                                                                                                                                                          • 怎麼讓不爽的時間過得短一點呢?很明顯,你得讓它,別跨過時間邊界。
                                                                                                                                                                            • 時間又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這能實現嗎?還真能。雖然我們控制不了時間,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時間的描述
                                                                                                                                                                            • 比如,飛機從上午10點58分,延誤到11點30分。你看,跨越了10點這個邊界。乘客心里肯定不爽。這時,航空公司就可以在做播報的時候,不提具體的時間點,而是說,飛機延誤了32分鐘,但依然會在上午降落。這就是在強調,時間還在上午這個邊界範圍內。
                                                                                                                                                                            • 要召集大家開會。一般一個會議是1小時。假如原本是想從10點開到11點,你可以把會議時間,設定成10點50分結束。可別看實際只少了10分鐘,但是大家主觀上,會覺得會議短了很多。
                                                                                                                                                                          • 邊界,就像一個槓桿,它會放大我們對某個東西的主觀感受。從這個角度看,假如你想讓快樂的時間長一點,就多給它劃分邊界。比如組織演出,劃分成上下場,大家就會覺得時間更長。反過來,假如你想讓不爽的時間短一點,就少給它劃分邊界。
                                                                                                                                                                          • 要創造新品類。因為一個產品,可能只是相較於老產品變化了一點點,甚至都完全沒有變化,但只要把它歸到一個新品類裡,就會讓消費者覺得這個東西有創新。
                                                                                                                                                                          • 營銷大師科特勒曾經提過一個理論,叫價格形像管理。也就是,怎麼讓你的價格,顯得更便宜?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管理好價格邊界。假如一個東西,你的同行賣2.9元,哪怕你賣2.99元,也不能賣3元。
                                                                                                                                                                          • 理學家叫塔瓦布,寫過一本書叫《界限》。主要說的就是,人所有的不痛快,都來自自己的邊界被打破。
                                                                                                                                                                          • 怎麼確立內心的邊界感呢?最後,順便跟你介紹一下塔瓦布的方法。確立邊界感,一共需要四步。
                                                                                                                                                                            • 第一步,是明確告訴別人你的邊界,也就是不希望被人觸碰的事情。注意措辭簡短直白,別低聲下氣,也別聲嘶力竭。
                                                                                                                                                                            • 第二步,是假如對方再往前緊逼,直截了當拒絕。而且切記,千萬不要道歉。那麼,萬一別人生氣怎麼辦?別擔心。
                                                                                                                                                                            • 第三步,拒絕別人後,要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想。自己就算忍得了一時也忍不了一世,問題爆發是早晚的,早了比晚了強。
                                                                                                                                                                            • 第四步,是堅決行動。假如對方還觸碰你的邊界,一定要果斷行動。該躲開就躲開,該分手就分手。

                                                                                                                                                                                                  三个方法,避免“幽默未遂”

                                                                                                                                                                                                   https://gzhba.com/9973.html
                                                                                                                                                                                                  • 第一個觀點,來自現代即興戲劇的發起人之一,基斯·約翰斯通。他說過一句很精闢的話。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一個高姿態的個體,被群體驅逐。什麼叫喜劇?喜劇就是一個人輸了姿態,且不值得同情。
                                                                                                                                                                                                    • 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你看。喜劇是把醜陋的東西拉近了給你看。
                                                                                                                                                                                                    • 你可以試試,製造帶有剝離感的自嘲。也就是,你生活中可能有一件不開心的事,先別管它。等什麼時候,這個事已經過去了,你已經能夠用一種剝離、自嘲、跳脫的視角看它的時候,那麼,這件事就能成為你講笑話的素材。
                                                                                                                                                                                                  • 第二個觀點是,幽默,來自情境的反轉。也就是,一件事突然脫離原有的軌道,往一個你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 第三個,最簡單的技巧。這就是,。沒錯,怎麼把人逗笑?最簡單的辦法是,你也笑。
                                                                                                                                                                                                  • 著名的人類學者,羅賓·鄧巴。就是發現鄧巴數,150的那個人。鄧巴教授說,笑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感染力的行為。
                                                                                                                                                                                                    • 鄧巴教授說,人之所以會演化出笑這個能力,是因為笑可以幫助我們向同類釋放善意,並以此來結成社群。
                                                                                                                                                                                                    • 一群原始人聚在一起。你怎麼讓對方相信,你是善意的,你不會攻擊他?通過說話?連語言都不通,根本沒得說。很明顯,只剩一個辦法,笑啊。一旦大笑,就等於在告訴對方,我已經卸下了防備,而且我都笑成這樣了,我哪來的力氣傷害你?
                                                                                                                                                                                                    • 笑是一種向同類釋放善意的方式。而且人的大腦裡,有一個東西,叫鏡像神經元,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感知同類的情緒。而且這個鏡像神經元,對笑特別敏感。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別人一直大笑,即使你完全不知道原因,你也會忍不住跟著笑。
                                                                                                                                                                                                    • 最簡單的幽默技巧是什麼?笑,你笑得越開心,別人就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