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27, 2021

我會對"繼任者"說甚麼

https://www.dedao.cn/article/2m845Ln7q69yKOOdoGKrkebvGDYjgl

  • 如果我今天就退休,我提醒自己的繼任者的,無非就麼三個東西:
  • 第一句:看見那張“圖”。
    • 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一種“荒原感”:手搭涼棚,四面觀瞧,極目楚天,一人沒有。
    • 能力的局限,靠願力突破。
    • 比能力,誰也比誰多不了多少,但是我們可以拼對終局的“想像力”,也就是願力
    • 我們是在做一所全球領先的終身學習的學校
    • 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要求它必須符合“跨週期、跨文化、跨行業”這三條標準。所以,《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每個案例,對全世界的每個企業都有長久價值。
    • 競爭意識削弱競爭力。
    • “你要想贏,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讓自己變強。第二個辦法讓別人變弱。關心競爭多了之後,很容易用第二種辦法。”而天天想招怎麼讓對手變弱,對自己是巨大的損害。
  • 第二句話:看見那件“事”。
    • 一家優秀的企業,應該以“事”為中心,而不是以權力、功能和層級為中心。
    • 組織是一連串事件。
    • 很多組織內部之所以規則越來越多、協作效率卻越來越低,是因為人們之間的關係綁死在層級體系上。而一個優質組織,必然是實幹家的天地,必然奉行誰幹事誰呼叫炮火的簡單規則。所以,以“事”為中心展開協作,才是解決之道。
    • 以“事”為中心:要么你發起了一件事,那你成了“領導者”;要么你參與了一件事,那你成了“幫助者”。這兩個角色,都能夠激發起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善意和創造力。
    • 開會時,誰率先拿起了馬克筆,開始在牆上寫寫畫畫,誰就拿到了會議的主導權。
    • 機場比婚禮現場見證了更多真摯的親吻,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了更多禱告。
  • 第三句話:看見那個“人”。
    • 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老師和學生關係好了,學生不可能不好。教育不是知識和人之間的事,更不是考卷和人之間的事,教育是人和人之間的事。
    • 任何組織的體內都有兩個靈魂,一個是企業,一個是學校。企業追逐效率和利潤,學校追逐生產新知識和擴展新關係。
    • 越過事情,看到人。這個標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極其複雜。今年,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簡要的抓手,那就是:把“用戶”當成“校友”。
    • 腦子裡都要掛上一根弦,我們做這件事,校友會覺得丟人嗎?我們不見得每件事都做得對,做得好,但是我們至少不能做一件讓“校友”覺得​​丟人的事。
  • 一張圖一串事一個人
    • 對未來,建議你要看得見那張圖;
    • 對現在,建議你要看得清那串事;
    • 對世界,建議你要看得見那個人。
  • 這不是什麼誤會,也不是什麼冤情,如果要找原因,只有四個字:德不配位
  • 承認它、接納它。有誤會,就用事實去澄清;有冤枉,就用行動去洗刷
  • “不罵人,是修養。不被罵,是修行。”

                                                  星期三, 5月 26, 2021

                                                  NO.1454 怎样保持坚忍的乐观?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kw.html

                                                  • 任賽男選擇把自己的目標放在對客戶的陪伴上。
                                                  • 客戶的情緒爆發,不再是工作的干擾因素,而是這個工作本身的一部分。你需要的,不再是對抗它,而是理解它,接納它。
                                                  • “樂觀精神”幫她出發,是“堅忍”幫她一次次破局。
                                                  • 店開在哪兒,直接決定了有多少顧客會光顧店鋪,也就直接影響店舖的收入。
                                                  • 與其在城市中跟核心商圈死磕,不如把眼光打開,跟著人流量走。
                                                  • 開店不是一個動作,而是對店鋪與顧客關係的長期經營。
                                                  • 在面對一個高難度目標的時候,不去懷疑,而是把所有力量都聚焦在問題的解決。他抓住了核心變量,圍繞“人流量”這個核心變量,敢於顛覆舊方法,敢於部署資源,用創新去領跑企業的發展。
                                                  • 在她診斷出癌症之後,她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她要給讓企業脫離自己之後,還能夠發展。
                                                  • 她的10年,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由一連串選擇組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徐柳春一定不停地被困境推搡。但是她沒有被推離樂觀發展的軌道。在我看來,這就叫“堅忍的樂觀”。
                                                  • “實幹家”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把事做成”。

                                                                  星期二, 5月 25, 2021

                                                                  NO.1453 怎样应对高难度任务?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Q.html

                                                                  • 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學習,可能不是對某一個學科的鑽研,而是向著真實的挑戰出發,去學習各行各業的實幹家,他們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 怎麼用實幹的方式,突破固有思維,挑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他接到電話的時候,距離任務的死線,只剩下不到36個小時。但是面對這個超高難度的任務,他不僅完成了,還提前完成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只錨定一個任務重點。他提出了一個任務底線,叫“完成大於完美”。
                                                                    • 楊曉光第一時間,冒著丟掉生意的風險,去找主要領導談了一次話,明確告訴對方,“要做成這件事,只能有一個核心目標,哪件事最重要,我們就做哪件。
                                                                    • 他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辦法,發紅包。兩個大紅包丟到群裡,氣氛馬上起來了,誰在看群一目了然。他順勢把這個艱鉅的任務在群裡一說,所有在線搶紅包的人,馬上進行緊急會議。
                                                                    • 他當機立斷,做了三件事。
                                                                      • 第一件事,立刻開始計時,半小時內所有人想辦法,任何發言必須控制在3分鐘。每個人列出必須要幹的事,必須解決的風險,綜合下來,就是你的任務。
                                                                      • 第二件事,他把任務做了新的分解。所有的任務優先級,都按照收益和風險來評估:如果一件事,做了收益很高,不做風險很高,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任務,就是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 第三件事,他實行了嚴格的效率管控。任何問題卡住15分鐘,必須上報;超過半小時的任務上報技術總監,超過1小時上報他本人。
                                                                  • 面對的難題,是管理他們公司在德國的區域經理。
                                                                    • 她馬上做了一件事,就是跟對方手下的幾十個工程師一對一約見,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工作情況。
                                                                    • 第一次談話,她就成功讓對方建立起了對她的好感。
                                                                    • 靠著合理運用手裡的資源,她讓自己成了對方需要的人。
                                                                    • 熟悉兩邊的情況,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德國地區和總部的連接器。最後,因為這位經理對她的信任,又把她介紹給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經理人。
                                                                    • 如果你要取得別人的信任,其實靠的不是一招致勝的創新,而是通過不斷觀察,不斷調整應對的策略和方式。

                                                                                              NO.1452 什么是印象派?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g.html

                                                                                              • 學院派在室內繪畫,印象派在戶外創作;學院派特別強調素描,印象派根本不素描;
                                                                                              • 印象派的出現,與現實主義繪畫有兩個相同的原因: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攝影
                                                                                              • “通過完全透明的霧氣看見的一片風景,不同的色彩相互混融著,顫抖著。我只是忠實地把這一切記錄下來。”
                                                                                              • 法國化學家謝弗勒爾就發現顏色只是光線反射的結果,並且相鄰物體的顏色會互相影響
                                                                                              • 在技​​法上,德拉克羅瓦和透納等前輩已經用過這樣的手法,就是把不同顏色的長條筆觸並列,以自動形成混色效果。那麼,把兩個長條拆分成N個不同的小塊塊,顏色的表現不就更細膩、更逼真了嗎?
                                                                                              • 工藝不一樣,工具也完全不一樣。幸運的是,當時已經發明了可折疊畫架,也出現了圓頭畫筆。其次,更為重要的是,1841年,美國的一個叫蘭德的肖像畫家,發明了管裝的顏料,就是把顏料事先用油調好,裝在鉛錫合金的軟管裡。
                                                                                              • 小孔成像暗室裡那個投影平面上塗一層碘化銀。光照越厲害的地方,就有越多的碘化銀還原成銀,這麼著,自動成像的問題就解決了。攝影這個詞的本意叫“光繪畫”,就是這麼來的。
                                                                                              • 美國作家霍桑就說:“攝影是來自天堂博大而乾淨的陽光帶來的最神秘的真實感,沒有任何畫家的筆觸可以與之相媲美”。
                                                                                              • 印象派畫家不一樣,他們的想法是,你攝影不是只能拍黑白的麼?那我們畫家就還有機會,因為我們能搞出彩色的來呀!這麼著,色彩,就成了畫家們最後的救贖。

                                                                                                            NO.1451 管住上限,还是下限?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P.html

                                                                                                            • 制定法律的時候,就有一個易遵守原則。就是說,以普通人的人性為基礎,只要求人做普通人,而不是做聖人。美國法學家富勒(Fuller)說:“無法遵守的法律不是法律。”
                                                                                                            • 那禁酒令的實際結果是啥?有錢有勢的人還是能喝酒,但是因為不用繳稅了,做私酒的人整體收入還更多了。但對於政府來說,辦案支出也增多了。每年要投入更多的財政資源養一批警察去打擊犯罪。雪上加霜的是,因為禁酒,聯邦政府喪失了一年5億美元的酒類稅收,就這樣一正一反,國庫也是大受影響,經常捉襟見肘。
                                                                                                            • 如果你想用法律思維來製定規則,禁酒令你一定要記得,立法者把高尚的社會理想投射到法律裡,恰恰導致法律無法執行,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成本。
                                                                                                            • 法國作家埃克蘇佩里曾在名著《小王子》中說,什麼是權利的真諦?權利的真諦就是,不要發布無法執行的命令。國王永遠不會命令太陽從西邊升起。
                                                                                                            • 在更多具體的規則當中,法律人克制了對上限的追求,更多地關注下限,避免本應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律,成為社會的災難。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保證下限的基礎上,努力地追求上限的目標。

                                                                                                                  星期五, 5月 21, 2021

                                                                                                                  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https://www.dedao.cn/article/0kzlWERBr6meVb1y65K2j7LD4Od3Zp

                                                                                                                  • 到底怎麼才算,讀懂一本書?其實,關於這個“懂”字,是有一個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還原。也就是,你能否把眼前的對象,還原到一個更大的框架裡。做到這個還原,就做到了懂。
                                                                                                                  • 第一步,肯定是你能把原書的核心內容說清楚,這是最基本的服務。
                                                                                                                  • 第二步,把書的內容向外延伸一層,能把它還原到它所處的知識網絡裡。
                                                                                                                  • 第三步,要把這本書還原到作者的人生處境中
                                                                                                                  •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把這本書還原到每一個讀者的生命體驗裡。
                                                                                                                  • 假如把我們的人生比作一場旅行,這本書是什麼樣的風景?假如把我們的奮鬥比作一場戰鬥,這本書又能成為怎樣的一件武器?
                                                                                                                  • 搞懂的本質,就是在人的生命體驗裡,去讀出一本書的價值。我們關心的不是書,而是眼前的你。
                                                                                                                  • 歸根結底,聽書不是在討好用戶,而是在成就用戶。

                                                                                                                              怎麼把知識變資產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5eO3NDrGk8KP0Ae3K2oxp9MRBzQP

                                                                                                                              • 我們看到的所有現象,都曾經解決過一個問題,但是現在的我們,往往只能看到那個現象,卻不知道那個問題了。
                                                                                                                              • 解決方案留下來了,但是它解決的那個問題卻常常被遺忘了。
                                                                                                                              • 二戰的時候,英國空軍部隊有一個規定,戰鬥機的皮革座椅要用駱駝的糞來擦洗保養。據說英國空軍的後勤兵很多年以來一直都這麼幹,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在歐洲戰場上很難找到駱駝,所以很為難。後來有人就問,為什麼要用駱駝糞去擦,才發現原來當年英軍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需要駱駝運輸,可駕馭駱駝的皮具是牛皮做的。駱駝性子大,它一旦聞到怪味,比如牛的味道,就會犯倔,賴著不走。沒辦法,英軍只好用駱駝糞擦牛皮具,蓋住牛皮味,讓駱駝覺得這是它的同類,就不犯倔了。這個原則就這麼一直用到了飛機上。
                                                                                                                              • 用抽象、簡化、總結、提煉的方法,是萃取不出知識和經驗的。把經驗變成資產的方法,不是“濃縮”,而是“還原”。
                                                                                                                              • 還原,指的不是再現原來場景的細節,而是要再現出被遺忘的那些問題。
                                                                                                                              • 知識萃取第一要點:因人而來。
                                                                                                                                • 知識萃取的目的,是把依附於個人頭腦裡的知識變成可以運營的資產,但是我們必須先承認,知識和經驗的源頭,在個人的頭腦裡。
                                                                                                                                • 私董會雖然是給人出主意的,但是居然不可以給人出主意。
                                                                                                                                • 每個人發言只被允許做兩件事:
                                                                                                                                  • 一件是問問題,而且只能是那種指向事實,不帶評判的問題。
                                                                                                                                  • 第二件事說自己,“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類似的情況,我當時是這麼處理的。
                                                                                                                                • 遇到問題的人,需要的不是局外人講的道理,誰還能比誰傻多少?遇到問題的人,需要的是他人在類似情境下的處理方案,以及背後的權衡和得失。
                                                                                                                                • 兩個人生道理:
                                                                                                                                  • 第一:別指著他人說話,那很令人討厭。
                                                                                                                                  • 第二:越普遍的知識越沒有用,越個體的知識價值越高。
                                                                                                                              • 知識萃取第二要點:因事而變。
                                                                                                                                • 我們得到在做“知識萃取”業務的時候的一個準則:若無變化,一言不發。
                                                                                                                              • 知識萃取第三要點:對繼任者說話。
                                                                                                                                • 如果你歲數大了,給自己寫自傳,和給孩子留一封信,會有什麼區別?後者不僅在態度上可能會更坦誠一些,而且會有三部分新東西:
                                                                                                                                  • 第一 ,踩過的坑;
                                                                                                                                  • 第二,合作夥伴;
                                                                                                                                  • 第三,沒有嘗試過,但看到的其他可能。

                                                                                                                                                                星期四, 5月 20, 2021

                                                                                                                                                                自由貿易是不是過時了?

                                                                                                                                                                https://www.dedao.cn/article/dA5eO3NDrGk8KP0Ae3K2oxp9MRBzQP

                                                                                                                                                                •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鄉鎮企業到國有企業,從服裝玩具到家電機械,很多行業都通過外向型加工或貿易賺了大錢。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進出口額連年增長,到2018年,中國外貿總額已經達到30多萬億人民幣,超過了美國。
                                                                                                                                                                • 什麼是影響全球貿易運輸的關鍵手段?我給你念一段這本書裡的話,很有啟發:“航運成本降低的另一因素,來自滯港時間縮短”,“縮短滯港時間似乎再簡單不過,只要與當地代理商簽訂合同,由代理商事先買好你所要的作物,存放於倉庫”。
                                                                                                                                                                • 五個主題:
                                                                                                                                                                  • 誰能製定貿易規則?
                                                                                                                                                                  • 誰在控制貿易運輸?
                                                                                                                                                                  • 誰在選擇熱門商品?
                                                                                                                                                                  • 誰用暴力干預貿易?
                                                                                                                                                                  • 如何確立全球標準?

                                                                                                                                                                星期二, 5月 18, 2021

                                                                                                                                                                決策

                                                                                                                                                                今天觀察到主管展開的決策流程,思考自己與其間的差異並進行檢討,強化未來的決策品質

                                                                                                                                                                • 判斷決策類型,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決策類型,所以需要謹慎
                                                                                                                                                                • 因為謹慎,所以先有暫時方案(2天),得以緩衝內部進行討論
                                                                                                                                                                • 討論先讓部屬進行討論,由部屬進行提案
                                                                                                                                                                • 提案不立即定奪,安排會議單一報告審核討論
                                                                                                                                                                • 決策範疇如果可以縮短盡量縮短縮小(一周可以就不要兩周),降低決策不可逆的衝擊
                                                                                                                                                                  (決策很容易,但後果收不回來)
                                                                                                                                                                • 決策考量包含: 部門與部門的公平性, 員工與員工的公平性, 股東權益及員工權益的公平性, 與競爭對手的相對關係等
                                                                                                                                                                • 結論: 世界不會等你,時間不會等你,比賽是公平的,你的決策影響最終的結果

                                                                                                                                                                讀大書,想大事,看大錢

                                                                                                                                                                https://www.dedao.cn/article/Lpy0edZAG5mnK0wdEWXzD9BkoajY4x

                                                                                                                                                                • 我們只選那些能穿越週期,跨越行業,甚至跨越民族、文化的案例,只收錄那些歷久彌新的觀點。
                                                                                                                                                                • 穿越了周期,穿越了行業、民族和文化。它們構成的,是財經世界的“常識地圖”。而常識,恰恰是人類數千年商業探索得來的知識、邏輯,還有思維
                                                                                                                                                                • “三實”——“事實”“現實”還有“共識”。
                                                                                                                                                                • 當面對一個複雜問題時,我們可以老老實實沉下心來,思考三件事:
                                                                                                                                                                  • 對於這個問題,有哪些事實是需要澄清的?
                                                                                                                                                                  •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面對哪些現實
                                                                                                                                                                  •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早已形成了哪些共識

                                                                                                                                                                          你能每周運動150分鐘嗎?

                                                                                                                                                                           

                                                                                                                                                                          https://www.dedao.cn/article/xzYo2GPNq4W8VEb3P4JejyRBZbnw0d

                                                                                                                                                                          • 運動降低血壓,靠的不是即刻的效果,而是運動中及運動後的長期效應。
                                                                                                                                                                          • 運動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心跳更快、更強,血壓升高。而與此同時,副交感神經也會跟著興奮。它和交感神經相反,作用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在運動的過程中和結束後,副交感神經會被持續調動。所以在長期運動後,人的血壓、心跳不僅不會過度升高,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協調性也會更好。這就相當於血壓的調節系統更靈敏、更協調,當然有利於血壓的穩定。
                                                                                                                                                                          • 運動的時候,血管內皮會釋放一種叫作“一氧化氮”(NO)的物質。這是人體自產的純天然舒張血管物質,可以很好地舒張血管,降低血壓。而且,長期運動還會讓肌肉的毛細血管增多,讓血管變得更粗,自然也能降低血壓。
                                                                                                                                                                          • 目前,醫學證據最多的降壓運動依然是持續的有氧運動
                                                                                                                                                                          • 保證每周至少運動5次,最好能達到7次,也就是每天都運動,才能收穫明確的降壓效果。因為每次運動產生的降壓效果大約可以維持24小時,每天運動一次,就相當於吃了一片藥效是24小時的降壓藥,效果就能持續
                                                                                                                                                                          • 整個運動處方的核心。目前公認的是中等強度。
                                                                                                                                                                          • 最大攝氧量的40-60%所對應的心率範圍就是你的中等強度運動。
                                                                                                                                                                          • 有氧運動最佳心率 =( 220 - 年齡 - 靜息心率 )X | 40%-60% | + 靜息心率
                                                                                                                                                                          •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至少要達到30分鐘。而且請注意,這個時間要除去運動前的熱身5分鐘、運動後的整理5分鐘,只算中間達到有效運動強度的30分鐘。這樣,每週5到7次,總量就是150到210分鐘。
                                                                                                                                                                          •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提示,可能存在比持續的有氧運動降壓效果更明顯的運動類型
                                                                                                                                                                            • 排名第一位的是等長力量訓練。
                                                                                                                                                                            • 排名第二位的是高強間歇訓練。
                                                                                                                                                                            • 排名第三的是一般的力量訓練。

                                                                                                                                                                          星期日, 5月 16, 2021

                                                                                                                                                                          互聯網

                                                                                                                                                                          • 互聯網突破了空間的限制 (台北<=>美國)
                                                                                                                                                                          • 移動互聯網突破了使用時間的限制l (電腦前面<=>手機前面)
                                                                                                                                                                          • 智能互聯網突破了穿越時間的限制,讓過往的經驗集中在當下這個點提供建議(過去<=>當下)
                                                                                                                                                                          • 關鍵: 過往的經驗如何為當下進行賦能

                                                                                                                                                                              星期六, 5月 15, 2021

                                                                                                                                                                              甚麼叫"真管理""假管理"

                                                                                                                                                                              https://www.dedao.cn/article/Q8dpgOa54NZMVzm7pMKByzxkwYm2Rl

                                                                                                                                                                              • 世界上只有兩種管理,一種是好的管理,一種是壞的管理,或者說一種是真的管理,還有一種是假的管理。壞的管理看上去更像是管理,而好的管理看上去不像是我們所以為的管理。很多公司的管理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假的管理
                                                                                                                                                                              • 什麼叫假管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教練,比賽的時候站在球場外,滿頭大汗地大喊大叫,一直在指揮、命令、控制球員的每一個行為。這樣的管理者看上去很勤奮,但是他是一個假管理者,只是在試圖表現出一個管理者的形象,扮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但他並不是真正在管理
                                                                                                                                                                              • 誰是管理者?這個問題好像不值得問,但是德魯克以獨到的眼光發現,真正的管理者是事,不是人。
                                                                                                                                                                              • 在一個組織裡,行使管理職能的是目標,一個公司之所以陷入管理混亂,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目標在管人。
                                                                                                                                                                              • 德魯克就區別了兩個詞,一個詞叫manager,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管理者。還有一個詞叫executive,指執行、實施。
                                                                                                                                                                              • 這個executive的意思就是,他是目標的執行者。所謂的管理行為不是他在管理。如果把目標叫天的話,他就是心懷目標的替天行道者。所以,CEO叫首席執行官。
                                                                                                                                                                              • 德魯克把管理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確的目標,真正在掌管一個公司,驅動著以首席執行官為代表的眾多執行者去執行這個目標。第二種就是沒有目標,但是有很多manager,也就是監管者、掌控者,下命令的人在實施所謂的管理。這種管理都是假管理。
                                                                                                                                                                              • 真管理就是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由目標、客體、事情來管理的管理。
                                                                                                                                                                              • 在球賽當中,贏球就是目標,進球就是KR。你進了一個球,那就是一個關鍵結果。但是,這個關鍵結果不一定意味著你實現了目標。對方已經進了三個球,你進了一個球,你離目標還很遠。你進了兩個球,也離目標很遠。
                                                                                                                                                                              • KR是由O來確定的,贏球是O,進球是KR。
                                                                                                                                                                              • 我們做管理的時候,常常習慣於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小目標又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指標,這是管理者常常要做的事情。當然,管理者還要做一個事情,就是關鍵指標。有些指標是不重要的,20%的指標決定了80%的結果。所以,你要確定什麼是關鍵指標,KPI就是關鍵業績指標。
                                                                                                                                                                              • 目標和指標常常並不是一一對應的。看上去好像沒有漏洞的指標,把這些指標合成就是目標,其實不是。
                                                                                                                                                                              • 有人問人工智能,我要找一個女朋友,像趙薇一樣的大眼睛,像朱莉婭·羅伯茨一樣的大嘴,喜愛運動,陸上運動、水上運動都會。電腦就根據這幾個指標給出了青蛙。所以,指標和目標常常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 海底撈的CEO張勇說的,每一個KPI體系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複仇女神
                                                                                                                                                                              • 指標是為了實現目標的,但是指標常常是與目標為敵的
                                                                                                                                                                              • 管理者常常把目標拆解為指標,時間久了以後,他就只知道指標,不知道目標。如果目標是林,那麼指標就是木,時間久了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個時候忘記了目標是什麼的管理者,就變成了一個盲目忙碌的人,因為對目標的盲目,所以忙碌,因為忙碌,所以盲目
                                                                                                                                                                              • 兩個去掉蓋的玻璃瓶子,把底對著陽光,然後分別放進去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這只蜜蜂一直是根據指標來飛行的,因為它的趨光性,它就要朝著有光的地方飛行,也就是一直去試圖穿越這個瓶底。當然,它永遠無法做到。蒼蠅不是按照指標,而是按照效果,也就是如何跑出去,擺脫困境。於是它就會四處亂撞,往瓶口這個方向撞,很可能一下子它就出去了。
                                                                                                                                                                              • 在一個公司裡,用指標體系去管理一個公司的話,那麼公司裡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蜜蜂”,他們就是按照這個指標的指引去做事。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成事,只是在工作
                                                                                                                                                                              • OKR管理首先是要創造目標,然後定義目標,對齊目標。公司就是要很透明,我幹這個,你干那個,時刻保持跟其他人同步。就像兩個網球雙打運動員,並不需要教練在旁邊喊叫,運動員根據每一時刻的態勢和場景來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跟對方保持步調一致。
                                                                                                                                                                              • CEO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句話概括,他就是發現苗頭的人,也就是在苗頭當中發現目標的人。
                                                                                                                                                                              • 我們說的這個苗​​頭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反复說到的edge,就是邊緣、前端,在混沌和有序的邊緣出現的若有若無的趨勢。 CEO的能力其實就是發現這種edge,找到這種邊緣競爭力。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在公司的邊緣產品地帶看到未來的趨勢。
                                                                                                                                                                              • 有成效、能夠成事的執行者,不是追求權力和所謂的效率,只追求眼下的小利益、小目標,而忘記大目標的人,與其說他是一個監管者,不如說是一個教導者,或者說是一個謙遜的先知。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發現趨勢,調整趨勢。

                                                                                                                                                                                                                      星期五, 5月 14, 2021

                                                                                                                                                                                                                      NO.1444 什么是企业竞争力的本质?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Y.html

                                                                                                                                                                                                                      • 所謂“競爭力”,其本質是企業專有的、不可模仿的知識。
                                                                                                                                                                                                                      • 日本一橋大學教授野中鬱次郎說, 因為知識有“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分,管理知識,顯得非常困難。
                                                                                                                                                                                                                      • 隱性知識,就是沒有被表述出來的知識、技能、秘訣等,
                                                                                                                                                                                                                      • 顯性知識呢?就是已經用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表述出來的知識
                                                                                                                                                                                                                      • 微軟非常受人推崇的“知識庫(Knowledge Base)”系統了。工程師一邊接電話,一邊查知識庫,80%的問題,症狀、原因、解決方法,早就清清楚楚地寫在裡面了。
                                                                                                                                                                                                                      • 這些記載著“症狀、原因、解決方法”的藥方,是每個解決完問題的工程師,嚴格按照格式要求寫的。寫完後,微軟總部有個類似於“美國FDA”的團隊,驗證每篇藥方的“療效”後,才會公佈到微軟的“本草綱目”。
                                                                                                                                                                                                                      • 野中鬱次郎說,關鍵有四件事。
                                                                                                                                                                                                                        • 第一, 潛移默化(Socialization)
                                                                                                                                                                                                                        • 第二, 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
                                                                                                                                                                                                                        • 第三, 匯總組合(Combination)
                                                                                                                                                                                                                        • 第四, 內化昇華(Internalization)

                                                                                                                                                                                                                                        我們為什麼成為"時間窮人"

                                                                                                                                                                                                                                        https://www.dedao.cn/article/D4vE8rn63yN5JA5ve0JOpoPzG0MdqB

                                                                                                                                                                                                                                        • 時間向來就是權力。誰控制了計時體系、時間的象徵和對時間的解釋,誰就控制了社會生活。
                                                                                                                                                                                                                                        • 芒福德說:“工業時代的關鍵機械,不是蒸汽引擎,而是鐘錶。
                                                                                                                                                                                                                                        • “每天工作時間怎麼說呢,可以說只要你睜著眼睛,你就是工作的,我們是不分上班和下班的,上級找你,你就要響應,你不能以下班為由不回微信或者釘釘,不回應工作安排就意味著你以後沒有表現機會了。”
                                                                                                                                                                                                                                        • 所謂“三元時間結構”,就是在“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之間,出現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中間地帶。
                                                                                                                                                                                                                                        • “倒計時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把某段時間從一個正序的時間序列里分離出來,而採用倒序的方式予以重新敘述,在這個過程中,時間的連續流動被表現為更緊張的片段來得以顯現。在倒計時裡,時間不再是向未來無限延展的可能,而是有邊界有範圍的存在,是逐漸逼近目標的距離。”
                                                                                                                                                                                                                                        • “當採用倒序計時,物和人的關係就顛倒過來了,時間是向內收斂的,目標則成為中心,隨著時間的逼近,人變為主動向目標靠攏。換句話說,在倒計時裡,目標和人的主體性被翻轉了,人徹底淪為實現目標的工具,人在空間中的結構被扭曲了。”
                                                                                                                                                                                                                                        • 外賣平台,用很多手法來形成這個末日降臨的感覺。 “速度快的勞動者能夠獲得更多的獎賞(接單量),而慢的則要接受處罰,這種處罰包括經濟上的(系統派單量的減少)、名譽上的(每週排名靠後)、心理上的(重新接受培訓)。快與慢,成為新的分配正義。
                                                                                                                                                                                                                                        • 在智能係統面前,一個勞動者的處境是這樣的:一方面,你不需要積累技能。另一方面,你積累的技能優勢也會被系統迅速地拿走,不能被你個人獨享。你就是給系統探路的。
                                                                                                                                                                                                                                        • 系統是鐵甲,外賣小哥是人肉墊片和緩衝帶
                                                                                                                                                                                                                                        • 早年的社會不是這樣的。人是怎麼長大的?一定是跟年齡大的人在一起混、混大的。
                                                                                                                                                                                                                                        • 手機的每一次推送和對他人生活的展示,都是在衝擊你既有的價值觀,動搖你選定的道路,讓你對自己的活法產生懷疑。信息流應該為你生命中的事件流服務,而不是讓事件流反過來被信息流擊潰。
                                                                                                                                                                                                                                        • 技術演化,我們決定不了也阻擋不了。但是,成為什麼樣的人,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星期三, 5月 12, 2021

                                                                                                                                                                                                                                                              NO.1443 客户说不需要你的产品怎么办?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f.html

                                                                                                                                                                                                                                                              • 當客戶說,對不起我不需要你的產品時,是“客戶拒絕我了”嗎?不是,我不這樣理解。我會把它分成兩種情況去看:
                                                                                                                                                                                                                                                                • 第一種:他有需求,但不告訴你。
                                                                                                                                                                                                                                                                • 第二種:他並不知道自己有需求。
                                                                                                                                                                                                                                                              • 客戶不想輕易表露需求,這才是常態。
                                                                                                                                                                                                                                                              • 我的做法是,先退出來,我從來不糾纏客戶。然後我找到了這個客戶的同行,因為我在這行做久了,會認識很多同類企業。我會通過同行,去側面了解一些客戶的信息。
                                                                                                                                                                                                                                                              • 當客戶對我一無所知的時候,他總是設防的。
                                                                                                                                                                                                                                                              • 當客戶對你沒有建立信任的時候,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地去說我們的產品怎麼怎麼好,你首先要做的是從行業的視角,用分享的姿態,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性。當對方感覺你是這一行的專家,他就會跟你打開話匣子。
                                                                                                                                                                                                                                                              • 當客戶說“我不需要”的時候怎麼辦?先退出來,然後橫向尋找解決辦法:你可以從多個渠道去搜羅客戶更多的相關信息,比如諮詢客戶的同行。總之,不要執著於說服客戶本身,而是要做足功課,找出客戶的痛點,並帶上你的解決方案,再去跟客戶談。
                                                                                                                                                                                                                                                              • 在這個過程裡,我幫客戶製造了很多“焦慮”,但這些焦慮,可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極大概率會發生的。我只是幫助客戶提前發現了潛在的風險。
                                                                                                                                                                                                                                                              • 焦慮有了,接著就得給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給他創造新的需求。
                                                                                                                                                                                                                                                              • 你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替他做一些戰略規劃,或者做一些提前佈局,創造出一個客戶從來都沒有想過的需求。

                                                                                                                                                                                                                                                                                星期二, 5月 11, 2021

                                                                                                                                                                                                                                                                                NO.1442 激活美国科技创新的法案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G.html

                                                                                                                                                                                                                                                                                • 研究的成果還要變成生產力。要實現這個轉化,關鍵在於專利制度。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國家出經費做出來的研究成果,專利權益應該歸誰呢?
                                                                                                                                                                                                                                                                                • 《貝赫-多爾法案》,又叫1980年專利與商標法修正案。一句話說明這個法案的結果,就是讓教授和研究人員能夠拿自己的職務發明為自己謀利。表面上看,這個法案看上去完全是促進研究者個人獲利,但法案的出發點其實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 《貝赫-多爾法案》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明確將專利的所有權下放給承包商和發明人;另一個是讓承包商和發明人可以獨享專利的經濟利益。第二點很重要,上面講了,過去承包商和發明人其實也是能夠使用自己的專利的,但之前沒有獨享權。
                                                                                                                                                                                                                                                                                • 不過《貝赫-多爾法案》也規定了承包商的一個義務,就是要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時披露給美國政府。同時法案也給政府留了一個允許介入的口子:如果有人(通常是政府人員)覺得某項研究成果的利益不該由承包商獨占,政府有權力介入此事。
                                                                                                                                                                                                                                                                                • 美國的事情光有法律條文常常還不夠,還需要打官司,用具體的判例讓法律確立下來。
                                                                                                                                                                                                                                                                                • 政府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第一受益者是發明人,然後才是大學或者企業等承包商。
                                                                                                                                                                                                                                                                                • 《貝赫-多爾法案》和相關判例確立了兩件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權益首先屬於發明者和承包商,而不是政府;在發明者和承包商中,發明者本人又處於優先地位。也就是說,發明人第一,研究機構第二,政府第三。

                                                                                                                                                                                                                                                                                          星期一, 5月 10, 2021

                                                                                                                                                                                                                                                                                          誰設計了美國的科研體制

                                                                                                                                                                                                                                                                                          https://www.dedao.cn/article/6EBOqDNZ27YlVdwYaEKm4bQ1odMAkg

                                                                                                                                                                                                                                                                                          • 如果要在美國歷史上找一個人,對美國的整體科研發展貢獻最大,這個人就是萬尼瓦爾·布什如果說哪一份文獻決定了美國科研的決策方向,而且影響至今,那就是萬尼瓦爾做的那份報告——《科學:無盡的邊疆》。
                                                                                                                                                                                                                                                                                          • 萬尼瓦爾還參與創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高級研究規劃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等科研管理機構。今天,NSF和ARPA演變形成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這些機構是長期以來美國研究型大學主要的政府經費來源,它們的存在保證了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長期領先地位。
                                                                                                                                                                                                                                                                                          • 萬尼瓦爾用一封簡短的信件總結了他的四點最關鍵性的建議:
                                                                                                                                                                                                                                                                                            1. 在不妨礙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把從軍工研究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普及到民用領域,促進民用科學的發展。
                                                                                                                                                                                                                                                                                            2. 成立一個計劃,持續進行醫學和相關科學領域的工作,以戰勝各種疾病。
                                                                                                                                                                                                                                                                                            3. 政府協助公共和私人組織開展研究活動。
                                                                                                                                                                                                                                                                                            4. 開展一個有效的計劃,發現和培養美國青年的科學人才,以確保美國科學研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讓美國的科研水平可以一直保持二戰期間的領先水準。
                                                                                                                                                                                                                                                                                          • 報告講為了刺激私營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政府要做好兩件事情:
                                                                                                                                                                                                                                                                                            1. 製定科研經費抵扣稅收的稅收政策,
                                                                                                                                                                                                                                                                                            2. 做好專利保護。
                                                                                                                                                                                                                                                                                          • 萬尼瓦爾的報告還專門強調了人才培養方面要注意的事項,報告中強調了三個要點:
                                                                                                                                                                                                                                                                                            1. 能做科學研究的人其實是極少數,但要找到這些極少數的人需要有一個很大的基礎人群。
                                                                                                                                                                                                                                                                                            2. 培養科學家的時間非常長,不能急於求成。
                                                                                                                                                                                                                                                                                            3. 政府要通過提供獎學金等方式將人才吸引到科學研究工作中。

                                                                                                                                                                                                                                                                                                              星期日, 5月 09, 2021

                                                                                                                                                                                                                                                                                                              NO.1440 父母的诞生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5.html

                                                                                                                                                                                                                                                                                                              • 真正的問題在於,孩子的出生意味著家庭結構的重組,衝擊了夫妻二人的共同體。
                                                                                                                                                                                                                                                                                                              • 對妻子來說,當媽媽常常意味著跟自己的青春正式告別。懷孕、生產、育兒這個漫長的過程,對女性的衝擊尤其大。
                                                                                                                                                                                                                                                                                                              • 別小看跟“美”告別這件事。它背後是關係中心的轉移。
                                                                                                                                                                                                                                                                                                              • 最常見的一種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就是母親和孩子成了新的中心,而父親被邊緣化。
                                                                                                                                                                                                                                                                                                              •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劃定好彼此負責的邊界,約定好不插手對方負責的領域。
                                                                                                                                                                                                                                                                                                              • 夫妻要保有單獨相處的空間,能夠彼此談談話,找到對彼此的支持。這個空間裡沒有孩子,沒有其他家人,只有夫妻自己。

                                                                                                                                                                                                                                                                                                                      窮查理的智慧語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271

                                                                                                                                                                                                                                                                                                                      隨著漢堡漲價,賣漢堡的公司股價也同樣在上涨。通货膨脹讓商品與資產的價格同時上漲,也代表股票在公司裡持有的資產提高了。通貨膨脹是擁有資產者的朋友。同時通貨膨脹也是擁有現金或債券者的敵人。為什麼?當聯準會印鈔票並放入市場流通,利率就下降。這驅動了股票和房地產這類的金融資產價格上揚。但是聯準會印更多的鈔票也代表美元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這表示東西的價格越來越高。五十年前一個漢堡賣 0.4 美元,如今一個要7塊錢;一棟在1965年價值5萬美元的房子,如今價值50萬美元;還有道瓊工業指數在1965年是九百一十點,如今則站上一萬七千點。如果你一直持有現金,你每年能買的東西就越來越少。如果你在1996年買了二十年國債,然後在2016年免現,你拿回來的現金能買的東西要比你當年買債券時能買到的東西更少。

                                                                                                                                                                                                                                                                                                                      通貨膨脹實際上對銀行和保險業大有幫助。由於5萬美元的房子如今價值50萬美元,要買的人得多向銀行借 45 萬美元。銀行從這裡賺到的費用要比5萬美元貸款賺的費用多出一大卡車。同樣地,房地產保險公司賣給你50 萬美元的房屋保險,也要比賣給你5萬美元房屋保險多賺許多。

                                                                                                                                                                                                                                                                                                                      在上述的例子裡,銀行與保險公司從通貨膨脹得到了1000% 的業績成長,但是他們既不用增加員工,也不用擴大營運的廠房。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蒙格和巴菲特在保險公司和銀行有這麼大的投資:它們不只是對抗通膨最完美的避險工具,甚至從通中獲利。對銀行與保險公司而言,通膨實在是不斷送禮給他們的聚寶盆。

                                                                                                                                                                                                                                                                                                                      星期六, 5月 08, 2021

                                                                                                                                                                                                                                                                                                                      此生:肉身覺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8996

                                                                                                                                                                                                                                                                                                                      "路過交城,正是落日晚照,夕陽霞彩絢麗,城市卻已是一片黃沙廢墟,仍然看得出昔日城垛高大威嚴,街道寬宏齊整,曾經是繁榮的沙漠綠洲,客商行旅絡繹不絕於途,將帥匪寇斯殺爭霸,嫵媚女子明眸皓齒,歌舞爭寵。曾幾何時,沙塵飛撲,金碧輝煌的宮殿台閣,璀璨錦繡要時間灰飛煙滅。肉身曾經來過,筋骨毛髮齒爪膚肉,卻已一無蹤跡,徒留下供人憑弔啼墟的城市廢墟。沙塵間,我看到的也只是新來過的遊客的步履足痕,蹣跚徘徊,仿佛重來一次,在無有人煙的巷弄間還是又迷失了路途,肉身仍然不知何去何從。"


                                                                                                                                                                                                                                                                                                                      為什麼伦勃朗會破產?

                                                                                                                                                                                                                                                                                                                      https://www.dedao.cn/article/zl12vGeNAM0YVpPza2VdmxjOQBP5oL

                                                                                                                                                                                                                                                                                                                      • 十七世紀,意大利、法國、西班牙還都是傳統的訂製市場。畫家們在動筆之前就知道為誰而畫,也會反復和甲方商量畫些什麼、怎麼畫
                                                                                                                                                                                                                                                                                                                      • 荷蘭是新教國家,教堂裡不許有繪畫。荷蘭又是個共和國體制,也沒啥貴族。所以荷蘭畫家的衣食父母就都是些普通人。
                                                                                                                                                                                                                                                                                                                      • 已經混出點兒名堂的畫家當然不能去趕集,他們的銷售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畫廊,二是經紀人。
                                                                                                                                                                                                                                                                                                                      • 畫廊老闆就像住在廟裡的和尚,等客人上門。經紀人卻像雲遊和尚到處跑,看哪個畫家有前途,就啪,甩1​​000個盾的訂金,要求畫家一個月必須畫多少幅畫
                                                                                                                                                                                                                                                                                                                      • 魯本斯的工作室像個合夥制,接到訂單後畫花的畫花,畫人的畫人,然後大家分錢,魯本斯也不在這種流水線生產出來的作品上簽名。
                                                                                                                                                                                                                                                                                                                      • 倫勃朗不這樣。他徒弟畫的畫,他一概簽自己的名字,然後放在自己店裡賣。一旦賣出去了,他就抽頭。
                                                                                                                                                                                                                                                                                                                      • 理查德·康尼夫在《大狗:富人的物種起源》那本書裡,對成功人士性格特徵的三個A的總結:Aggressive/Accumulative/Acquisitive(侵略性、喜歡攢東西和貪婪)
                                                                                                                                                                                                                                                                                                                      • 他的成果之一,就是所謂倫勃朗光,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仍然是攝影師最喜愛的佈光手法之一。
                                                                                                                                                                                                                                                                                                                      • 凡高面對倫勃朗的《猶太新娘》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願意用十年的壽命來換在這幅畫前坐兩個星期,只吃乾麵包。”

                                                                                                                                                                                                                                                                                                                                    星期五, 5月 07, 2021

                                                                                                                                                                                                                                                                                                                                    2021巴菲特股東會乾貨筆記

                                                                                                                                                                                                                                                                                                                                    https://www.dedao.cn/article/a8QZdRM1OmLxVvGaM7JG69rgYPjqWp

                                                                                                                                                                                                                                                                                                                                    • 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以前關注的是能夠穿越週期,具有長期穩定價值的投資資產。比如永遠會被消費的可口可樂,永遠會被需要的能源,永遠會運行的鐵路等等。
                                                                                                                                                                                                                                                                                                                                    • 今年的巴菲特和芒格在聊各種資產的基本面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稅收政策、利率環境這些中短期的變量,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 從1965年起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均複合投資收益率有20%,是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的2倍。
                                                                                                                                                                                                                                                                                                                                    • 有這麼7個觀點,值得在《商業參考》裡存一份:
                                                                                                                                                                                                                                                                                                                                      • 第一是關於航空股。巴菲特說,他短期內不想買航空股了,儘管經濟復甦得比想像的快,但航空業尤其是國際旅行不會很快回來。
                                                                                                                                                                                                                                                                                                                                      • 第二是關於世界頭部商業公司的變遷。巴菲特說,30年後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名單可能會面目全非,如果你喜歡挑選個股來投資,很難確保能夠挑到多年後還活著的公司,所以不如買指數基金。
                                                                                                                                                                                                                                                                                                                                      • 第三是關於蘋果公司。巴菲特說,去年他減持蘋果可能做錯了。而且他認為現在市場給到蘋果的估值不算瘋狂。
                                                                                                                                                                                                                                                                                                                                      • 第四是關於一種名叫“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公司實體,縮寫是SPAC。 SPAC有投機屬性,是用別人的錢來賭博。芒格更直接,他說他不喜歡這種用來騙人投資割韭菜的東西。
                                                                                                                                                                                                                                                                                                                                      • 第五是關於比特幣。芒格說,他憎恨比特幣,討厭比特幣的成功,而且還說比特幣“與我們的文明背道而馳”。
                                                                                                                                                                                                                                                                                                                                      • 第六是關於通脹的可能性。巴菲特說,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現在的通脹比人們預期的要高得多,未來還會走高。以美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地位,美國的通脹可以約等於全世界大多數市場的通脹,所以巴菲特的這個觀點我們也收進來。
                                                                                                                                                                                                                                                                                                                                      • 第七,芒格說,低利率環境導致股票估值大幅飆升,年輕一代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來縮小貧富差距。但他在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的時候又說,伯克希爾沒法在當下這個瘋狂的環境下做任何太大的投資。高估值下收購不划算。
                                                                                                                                                                                                                                                                                                                                    • 蘋果是現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第一大重倉股,它去年底在伯克希爾的投資資產裡佔比達到44%,非常高。而去年一年蘋果也不負眾望,股價漲了81%。
                                                                                                                                                                                                                                                                                                                                    • 菲特還是在今年股東信當中,把蘋果列為公司的第三大最有價值的資產。第一大是保險業務,第二大鐵路業務,都是他的舊愛。
                                                                                                                                                                                                                                                                                                                                    •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伯克希爾的前四大持倉股票是:蘋果第一,持倉市值1109億美元;第二是美國銀行,400億美元;第三個美國運通,214億美元;第四個可口可樂,211億美元。這四家就已經占到了伯克希爾整體持倉的69%,將近七成。
                                                                                                                                                                                                                                                                                                                                    • 蘋果的產品也廣受全世界的歡迎,利潤率也非常高。而且手機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
                                                                                                                                                                                                                                                                                                                                    • 估值需要和利率做比較。說完這個,他還提到了股東會前兩天,美國財政部拍賣430億美元的四周短期美債的時候,得標利率為0的事兒。巴菲特說,現在美國債券沒有什麼收益了,我們在接近零的利率環境裡,如果長期來看利率都是這樣的話,那麼股票價格就顯得便宜。因為找不到什麼債券能夠有蘋果和谷歌這種公司的盈利水平。
                                                                                                                                                                                                                                                                                                                                    • 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在2021年的態度是,比起擔心通脹,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所以他們會寧可保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來換取經濟的復甦,哪怕代價是要忍受通脹。
                                                                                                                                                                                                                                                                                                                                    • 伯克希爾也傾向於認為,美國大概率會長期處於接近零的低利率環境。低利率對應的就是流動性的持續寬鬆,市場上錢又多,債券又不值得買,那蘋果和谷歌的股票自然就是更好的選擇。
                                                                                                                                                                                                                                                                                                                                    • 巴菲特認為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未來還會繼續走高。芒格說,低利率會導致整個股票市場的估值飆升。這就導致,年輕一代人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所以這一代人的貧富差距會比上一代人小得多。
                                                                                                                                                                                                                                                                                                                                    • 蘋果是伯克希爾的第一大重倉股,巴菲特和芒格非常看好它,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蘋果贏得消費者的能力是超出他們預期的;第二個,只要市場處在低利率大放水的金融環境下,錢就還會往蘋果這樣的股票裡流動。

                                                                                                                                                                                                                                                                                                                                    星期四, 5月 06, 2021

                                                                                                                                                                                                                                                                                                                                    NO.1437 我今天不想上班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m.html

                                                                                                                                                                                                                                                                                                                                    •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數據是53%的人認為工作讓他們感到極度疲累。 《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
                                                                                                                                                                                                                                                                                                                                    • 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職業倦怠 ”( Burnout )的概念,用來 指人面對過度工作時產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
                                                                                                                                                                                                                                                                                                                                    • 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壓力源,完美主義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他們設置了很多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達不到以後又自我懷疑——是多種心理疾病的源頭。
                                                                                                                                                                                                                                                                                                                                    • 重複性的工作。遇到這種情況,採用彈性工作時間,或者遊戲化的方式
                                                                                                                                                                                                                                                                                                                                    • 缺乏人際溝通。你可能需要主動尋求更多反饋,增加和工作對象,以及同事間的鏈接
                                                                                                                                                                                                                                                                                                                                    • 當一個工作要求高而且控制水平低,缺乏時間或方式完成的時候,就很容易沒有控制感。這個時候,你主動細分目標,聚焦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或者至少做一個讓自己可以自控的人。
                                                                                                                                                                                                                                                                                                                                    • “倦”,是疲倦、厭倦,是心理感受;“怠”,則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為。
                                                                                                                                                                                                                                                                                                                                    • 沒有人能不倦怠,但是高手能快速從倦怠裡反彈。

                                                                                                                                                                                                                                                                                                                                                領導力口訣第一句:我來

                                                                                                                                                                                                                                                                                                                                                https://www.dedao.cn/article/g258WANERjwQJDzWr6KbOMG1rZqkPl 

                                                                                                                                                                                                                                                                                                                                                • 大多數人都想當領導,只有少數人想發揮領導力。
                                                                                                                                                                                                                                                                                                                                                • 發揮領導力,意味著挺身而出,承擔責任,解決大家面對的一個集體難題,這只有少數人才有興趣。
                                                                                                                                                                                                                                                                                                                                                • 面對一個集體難題,你說“我來”,這句口訣幫助你採取這樣一個行動,你挺身而出,承擔責任。
                                                                                                                                                                                                                                                                                                                                                • 我們天生都是追隨者,人類進化而來的默認設置是追隨,而不是領導。我們的大腦就像電腦一樣,有一個默認設置,也叫缺省設置,是什麼呢?是追隨,而不是領導。
                                                                                                                                                                                                                                                                                                                                                • 有兩個進化上的原因讓我們首先選擇了追隨:
                                                                                                                                                                                                                                                                                                                                                  • 追隨者是隨大流,人越多越安全,有利於在原始環境中的生存;
                                                                                                                                                                                                                                                                                                                                                  • 追隨者通過模仿來學習,避免了試錯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危險代價。
                                                                                                                                                                                                                                                                                                                                                • 旁觀者越多,每個人覺得自己的責任就越小,於是受害者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個旁觀者效應也叫責任擴散效應
                                                                                                                                                                                                                                                                                                                                                • 在組織當中,同樣也有責任擴散效應,一個集體難題涉及到的人越多,每個人感受到的責任就越小,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小
                                                                                                                                                                                                                                                                                                                                                • 南多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 第一,他有想法;
                                                                                                                                                                                                                                                                                                                                                  • 第二,他有信心;
                                                                                                                                                                                                                                                                                                                                                  • 第三,他有行動;
                                                                                                                                                                                                                                                                                                                                                  • 第四,他做表率。
                                                                                                                                                                                                                                                                                                                                                • “我來”可以有不同的說法,面對上級和平級,你可以說“讓我來”。讓我來幹什麼呢?讓我來承擔責任,解決組織面對的一個問題。
                                                                                                                                                                                                                                                                                                                                                • 面對上級和平級說“讓我來”,面對下級呢?常常需要說“跟我來”。 “讓我來”是你挺身而出承擔責任,“跟我來”更進一步,是你挺身而出之後指示方向,你要有方向,大家才能追隨你。

                                                                                                                                                                                                                                                                                                                                                                    星期三, 5月 05, 2021

                                                                                                                                                                                                                                                                                                                                                                    少吃可以延緩衰老?

                                                                                                                                                                                                                                                                                                                                                                    https://www.dedao.cn/article/2m845Ln7q69yKOOdr6KrkebvGDYjgl

                                                                                                                                                                                                                                                                                                                                                                    • 我們得了解哪些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可控的,然後去控制它們。
                                                                                                                                                                                                                                                                                                                                                                    • 90%的肺癌都和吸煙有關;煙民的肺癌發生率是其他人的50倍;吸煙平均讓人少活12年等等。
                                                                                                                                                                                                                                                                                                                                                                    • 人體健康的管理,確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具體到任何一個人而言,我們確實很難說哪種措施就一定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健康。
                                                                                                                                                                                                                                                                                                                                                                    • 75歲的煙民有16%的概率會死於肺癌,不抽煙的同齡人只有0.3%死於肺癌。
                                                                                                                                                                                                                                                                                                                                                                    • 在工業革命之後這一兩百年裡,世界人均壽命一直是在緩慢提升的。從2000年到2015年,短短15年人類平均壽命就提高了5歲。
                                                                                                                                                                                                                                                                                                                                                                    • 人類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長,活到了更容易得癌症的年齡!
                                                                                                                                                                                                                                                                                                                                                                    • 平均而言,在80歲那一年得癌症的概率差不多是20歲時候的50倍。
                                                                                                                                                                                                                                                                                                                                                                    • 一個證據就是,今天世界上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前20名幾乎都是經濟發達、人均壽命很高的歐美髮達國家,中國連前50名都排不進去。
                                                                                                                                                                                                                                                                                                                                                                    • 美國康納爾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如果每天給大鼠只吃六成飽,大鼠可以多活1/3時間,這對應到人的話差不多多活25年,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 拿猴子的實驗為例,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節食的猴子能活到40歲,破了猴子世界的長壽記錄。
                                                                                                                                                                                                                                                                                                                                                                    • 熱量限制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光延長了動物的壽命,看起來似乎還把動物衰老的過程整個減慢了。
                                                                                                                                                                                                                                                                                                                                                                    • 癌症的發病率也是如此。在猴子的研究中,節食能讓同年齡的猴子的癌症發病率降低50%!
                                                                                                                                                                                                                                                                                                                                                                    • 從今天開始就控制下自己的胃口,是一個很好的健康管理的原則。
                                                                                                                                                                                                                                                                                                                                                                    • 既然節食能延緩衰老,對抗疾病,那如果人們研究清楚了節食過程的生物學,知道了節食到底是如何起到延緩衰老作用的,就可以利用這個方法,直接模擬節食的效果了。一個很有希望的案例是一種藥物,叫二甲雙胍
                                                                                                                                                                                                                                                                                                                                                                    • 二甲雙胍吃下肚子以後,會激活人體細胞當中代表飢餓狀態的信號。換句話說,它能在我們心滿意足地吃飽肚子時,讓身體覺得我們其實還在節食狀態!
                                                                                                                                                                                                                                                                                                                                                                    • 保持年輕,讓自己老得慢一點,會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環節。

                                                                                                                                                                                                                                                                                                                                                                                                星期二, 5月 04, 2021

                                                                                                                                                                                                                                                                                                                                                                                                巴菲特 波克夏股東會他告訴投資人哪7件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612/berkshire-hathaway-meeting-highlights-warren-buffett-charles-munger

                                                                                                                                                                                                                                                                                                                                                                                                • 巴菲特:「不要認為投資是致富的簡單途徑,因為挑選大公司來投資,比了解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還要複雜。」
                                                                                                                                                                                                                                                                                                                                                                                                • 在1900年代大約有2,000家公司進入了汽車行業,因為當時投資者和企業家對此行業有許多美好憧憬,但是到2009年剩下了三家汽車製造商,其中兩家現在也破產了。
                                                                                                                                                                                                                                                                                                                                                                                                • 巴菲特:「世界隨時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因此投資指數型基金(ETF)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 巴菲特:「Robinhood讓股票市場如賭場一般,更多短線、投機的交易進入股市,而Robinhood就從中獲益。Robinhood的做法並沒有違法或不道德之處,但你並不希望社會上有過多的投機份子。」
                                                                                                                                                                                                                                                                                                                                                                                                • 巴菲特:「SPAC熱潮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但市場並不會告訴你什麼時候結束。」
                                                                                                                                                                                                                                                                                                                                                                                                • 「投機者可能不會一直危害企業,但是當企業成為投機漩渦上的泡沫時,這個情況就十分嚴重。當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品時,這項工作很可能做得不好。」
                                                                                                                                                                                                                                                                                                                                                                                                • 巴菲特認為蘋果產品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且不可缺少,如果要在蘋果產品和汽車之間做取捨,那一定是選擇放棄汽車。
                                                                                                                                                                                                                                                                                                                                                                                                • 孟格:「比特幣是噁心且與文明利益背道而馳的發明,我不喜歡對綁架者和敲詐勒索者有用的貨幣,當然,我也討厭比特幣的成功。」
                                                                                                                                                                                                                                                                                                                                                                                                • 孟格:「回購股票是維護股東利益的高度道德行為。」波克夏·哈撒韋在去年回購了247億美元的股票,使波克夏的B股在2021年上漲了18%以上達到歷史新高,同時在今年第一季更加碼回購了66億美元股票,對此,孟格認為回購股票這是符合股東利益的做法,若批評這種作法就是傻瓜的行為。

                                                                                                                                                                                                                                                                                                                                                                                                電子設備是洪水猛獸還是育兒助手?

                                                                                                                                                                                                                                                                                                                                                                                                https://www.dedao.cn/article/Lpy0edZAG5mnK0wdO1XzD9BkoajY4x

                                                                                                                                                                                                                                                                                                                                                                                                • 在現代社會,讓孩子徹底遠離電子設備不現實。
                                                                                                                                                                                                                                                                                                                                                                                                • 因為人腦最擅長從面對面的人際交互中學習,包括學習怎麼識別別人的情緒和意圖,怎麼恰當地與人交流而不產生衝突,怎麼在衝突中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些都不是在電子設備中可以學習過來的。如果不跟真人多交流,就會影響到孩子社會交往的能力,這樣危害就大了。所以你一定要多讓孩子和真人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
                                                                                                                                                                                                                                                                                                                                                                                                • 大原則就是電子設備,能不讓孩子玩就盡量不讓他玩。
                                                                                                                                                                                                                                                                                                                                                                                                • 我在這裡給你三點建議:第一,限定時間;第二,限定場景;第三,提供替代方案
                                                                                                                                                                                                                                                                                                                                                                                                • 限定場景: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很多情況下完全不允許使用電子產品。
                                                                                                                                                                                                                                                                                                                                                                                                • 在睡覺前的一小時裡,我不許女兒玩電子設備。因為電子屏幕發出來的光線,跟自然的太陽光不一樣,會抑制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
                                                                                                                                                                                                                                                                                                                                                                                                • 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運動能讓人產生多巴胺,也就是大腦裡的“快樂因子”。無論是跟孩子打球、爬山,還是隨便瘋跑,都會讓他快樂起來。在戶外運動中接觸大自然,能給孩子大腦各種豐富的刺激,促進他大腦發展,還能保護孩子的視力。
                                                                                                                                                                                                                                                                                                                                                                                                • 你可以邀請孩子的好朋友過來一起玩,跟孩子一邊玩一邊互動。

                                                                                                                                                                                                                                                                                                                                                                                                            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https://www.dedao.cn/article/R2Mo65zY4QZ3Vnm5w1KqEdNAa98jGB

                                                                                                                                                                                                                                                                                                                                                                                                            • 法國的巴黎圣母院失火兩週年。我們都知道,在2019年4月,這座著名的建築被大火損毀。法國總統馬克龍說,法國正在積極重建巴黎圣母院,準備在2024年重新開放。
                                                                                                                                                                                                                                                                                                                                                                                                            • 文明地標的意義不在有形的物質,而在意義本身。
                                                                                                                                                                                                                                                                                                                                                                                                            • 一場大火,燒毀的是教堂的木質結構和磚瓦,卻沒辦法焚毀在全世界人心中的巴黎圣母院的形象。
                                                                                                                                                                                                                                                                                                                                                                                                            • 巴黎圣母院以及它所在的西岱島,孕育了巴黎乃至整個法國,是巴黎真正的中心。
                                                                                                                                                                                                                                                                                                                                                                                                            • 2000年前,羅馬人統治的時候,就在西岱島建設神廟,後來法國成為天主教國家,也在這裡建設教堂。西岱島就成了法國人心中的精神原點
                                                                                                                                                                                                                                                                                                                                                                                                            • 地標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比原子態的物質,更長久、更堅韌。

                                                                                                                                                                                                                                                                                                                                                                                                                    Bill and Melinda Gates divorce after 27 years of marriag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6975466

                                                                                                                                                                                                                                                                                                                                                                                                                    早上看到這則新聞還是感到震驚

                                                                                                                                                                                                                                                                                                                                                                                                                    比爾蓋茲是自己心中全世界最聰明的人

                                                                                                                                                                                                                                                                                                                                                                                                                    但看起來聰明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婚姻的問題

                                                                                                                                                                                                                                                                                                                                                                                                                    人與人的問題看似無法透過理性有效調和

                                                                                                                                                                                                                                                                                                                                                                                                                    該感到一絲感傷還是欣慰呢?

                                                                                                                                                                                                                                                                                                                                                                                                                    星期日, 5月 02, 2021

                                                                                                                                                                                                                                                                                                                                                                                                                    稻盛和夫: 一生懸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660?gclid=CjwKCAjwm7mEBhBsEiwA_of-TFptpPlMfmNSSD8cb_PNaUZh7E5y42SscVyzSdb281BC_F57tFEIYBoCWQkQAvD_BwE

                                                                                                                                                                                                                                                                                                                                                                                                                    • 人生方程式: 人生與工作的結果 = 思考方式*熱情*能力
                                                                                                                                                                                                                                                                                                                                                                                                                    • 工作與人生皆有法則;能掌握法則的人會成功,不能的人則會失敗
                                                                                                                                                                                                                                                                                                                                                                                                                    • 古道或聞或誦,未躬行則無用
                                                                                                                                                                                                                                                                                                                                                                                                                    • 三戒是指"不屈服""不撒謊"與"不欺負弱者"
                                                                                                                                                                                                                                                                                                                                                                                                                    • 愛己乃非善之首
                                                                                                                                                                                                                                                                                                                                                                                                                    • 動機良善與否,私心了無與否
                                                                                                                                                                                                                                                                                                                                                                                                                    • 南無,南無,感謝
                                                                                                                                                                                                                                                                                                                                                                                                                    • 三歲靈魂,百歲不改
                                                                                                                                                                                                                                                                                                                                                                                                                    • 用一升買一升
                                                                                                                                                                                                                                                                                                                                                                                                                    • 意識到不幸,它就會到來;忘卻不幸,它就會離開
                                                                                                                                                                                                                                                                                                                                                                                                                    • 我要比別人多努力兩倍;如果別人多努力兩倍,那我就多努力五倍
                                                                                                                                                                                                                                                                                                                                                                                                                    • 成為重度閱讀者,每晚睡前都是看書看到快睡著為止
                                                                                                                                                                                                                                                                                                                                                                                                                    • 稻盛相當熱衷於為球隊加油,每每情緒都十分激昂.總之只要牽扯到勝負,它就會熱血沸騰
                                                                                                                                                                                                                                                                                                                                                                                                                    • 一定要自己先積極地尋求工作並推動其進展,營造出周遭同事會自然前來協助的氛圍;這就是所謂的在漩渦中心工作
                                                                                                                                                                                                                                                                                                                                                                                                                    • 新人技術不足,讓公司時時充斥著危機感與知識飢餓感,進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創意
                                                                                                                                                                                                                                                                                                                                                                                                                    • 所謂一流的知性,指的是心理同時抱有兩種相互對立的觀念,而且能使之持續正常運作的能力
                                                                                                                                                                                                                                                                                                                                                                                                                    • 稻盛每天晚上都會把他們招集起來,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他們聽
                                                                                                                                                                                                                                                                                                                                                                                                                    • 攝取酒精能避免大家都提出相同的見解,並且能讓部下講出平常不會說的話
                                                                                                                                                                                                                                                                                                                                                                                                                    • 要哭?要跳?要哭不如跳!!
                                                                                                                                                                                                                                                                                                                                                                                                                    • 稻盛那彷彿要燃燒起來的熱情以及毫無動搖的信念
                                                                                                                                                                                                                                                                                                                                                                                                                    • 同志團結一致,欲達成對世界與人類有所貢獻之事而聚集於此,按下血印
                                                                                                                                                                                                                                                                                                                                                                                                                    • 因為若是光做不說,周遭的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誓言,這樣等於是為自己留退路
                                                                                                                                                                                                                                                                                                                                                                                                                    • 稻盛在跟別人說話時,一定會一邊看著對方的眼睛,一邊觀察對方的反應
                                                                                                                                                                                                                                                                                                                                                                                                                    • 為了讓少少的員工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成效,就必須要統一方向
                                                                                                                                                                                                                                                                                                                                                                                                                    • 西鄉隆盛的名言:敬天愛人
                                                                                                                                                                                                                                                                                                                                                                                                                    • 先跟客戶說做得出來並拿下訂單.要先接下訂單,再來研究要怎麼樣才能開發出來,以及如何在短期間內交貨,並且為了不給下訂單的客戶添麻煩而拼命致力於開發.新創企業特別需要具備這種態度
                                                                                                                                                                                                                                                                                                                                                                                                                    • 要以未來進行式去判斷自己的能力與企業的力量
                                                                                                                                                                                                                                                                                                                                                                                                                    • 品質,價格快速交貨決勝負
                                                                                                                                                                                                                                                                                                                                                                                                                    • 讓客戶無論如何都想要購買我們的公司的產品
                                                                                                                                                                                                                                                                                                                                                                                                                    • 你曾經在睡覺時抱著商品嗎?晚上要是抱著商品睡覺,商品就會跟你說話
                                                                                                                                                                                                                                                                                                                                                                                                                    • 要側耳傾聽產品說話的聲音
                                                                                                                                                                                                                                                                                                                                                                                                                    • 產品一定要向全新的紙鈔一樣
                                                                                                                                                                                                                                                                                                                                                                                                                    • 當轉包公司對承包公司提出嚴酷的要求,承包公司是帶著怨恨還是感謝之心,會讓企業走向不同的道路,經營者的人生本身也會有所變化
                                                                                                                                                                                                                                                                                                                                                                                                                    • 單位時間核算制度: 生產總值(營業額)減去費用(不含人事成本的材料費等),再除以總工時(表定工時+加班時間)
                                                                                                                                                                                                                                                                                                                                                                                                                    • 領導者(Leader) <=> 管理者(Manager)
                                                                                                                                                                                                                                                                                                                                                                                                                    • 在業績暢旺時,就以全體員工都加發獎金的方式來回饋
                                                                                                                                                                                                                                                                                                                                                                                                                    • 獲利先回饋給員工,再考慮股東
                                                                                                                                                                                                                                                                                                                                                                                                                    • 不能看不見未來
                                                                                                                                                                                                                                                                                                                                                                                                                    • 無法對京瓷的哲學感到共鳴,難以與我心靈契合的人,盡管辭職無訪,應該說我反倒希望他們離職.這些人留在公司,只會種下日後的禍根
                                                                                                                                                                                                                                                                                                                                                                                                                    • 定價就是經營
                                                                                                                                                                                                                                                                                                                                                                                                                    • 在定價的過程中,就能看出經營者的才幹
                                                                                                                                                                                                                                                                                                                                                                                                                    • 他把一切都投注在工作上,甚至還懷抱著向神祈求的心情,努力不懈的結果
                                                                                                                                                                                                                                                                                                                                                                                                                    • 用心思考,腳踏實地的認真工作,自然就會看得到明天;可是,這樣做是看不到後天的,也沒那個必要;走一步自然就會看到下一步,而這一步步的延伸,就會成就未來
                                                                                                                                                                                                                                                                                                                                                                                                                    • 覆核制度: 需求人,採買人驗收人
                                                                                                                                                                                                                                                                                                                                                                                                                    • 應認列的損失,他也會盡可能提早認列
                                                                                                                                                                                                                                                                                                                                                                                                                    • 基本上過剩產品長期庫存都不應該列計為資產
                                                                                                                                                                                                                                                                                                                                                                                                                    • 導致固定費用膨脹的設備投資人力擴編,尤其慎重
                                                                                                                                                                                                                                                                                                                                                                                                                    • 唯有在被逼急的狀態下,創造之神才會對我們伸出援手;唯有秉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來面對難題,神才會開啟創造之門;在悠閒與安樂中誕生的,只不過是靈機一動而已.
                                                                                                                                                                                                                                                                                                                                                                                                                    • 職場是全體員工認真與工作搏鬥的場域,是很神聖的地方
                                                                                                                                                                                                                                                                                                                                                                                                                    • 成功的要訣,就是堅持做到成功為止
                                                                                                                                                                                                                                                                                                                                                                                                                    • 經營者是個人,同時也是法人的代表人,換句話說,就是要為企業喉舌,要豎起耳朵,傾聽企業所發出的聲音
                                                                                                                                                                                                                                                                                                                                                                                                                    • 企業的獲利,是企業貢獻社會的結果
                                                                                                                                                                                                                                                                                                                                                                                                                    • 所謂的企業,是要以便宜的價格,供應優質的商品,讓社會過得更豐饒.而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正是我們對社會做出這些貢獻之後的結果
                                                                                                                                                                                                                                                                                                                                                                                                                    • 所謂的新事業,一但做了之後,就不能輕易放棄.如果你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前景看好的事業,那就不管再怎麼辛苦,都要堅持到底.管他競爭對手是好是壞,我們都要絞盡腦汁,仔細思考,絕不能放棄比賽.當你選擇放棄,我們就失敗了.
                                                                                                                                                                                                                                                                                                                                                                                                                    • 人會遭逢災厄,就證明我們活著.而這些災厄,為您消除了昔日所造的業障.你該煮紅豆飯來慶賀才是
                                                                                                                                                                                                                                                                                                                                                                                                                    • 沒有獲利就沒有安全
                                                                                                                                                                                                                                                                                                                                                                                                                    • 營業利益率至少要有10%
                                                                                                                                                                                                                                                                                                                                                                                                                    • 領導者教育的課程結束後,當場就辦起員工聯誼
                                                                                                                                                                                                                                                                                                                                                                                                                    • 所謂的愛,是人在願意犧牲自己,為對方付出時,才會說的話
                                                                                                                                                                                                                                                                                                                                                                                                                    • 營收極大化,費用極小化
                                                                                                                                                                                                                                                                                                                                                                                                                    • 在阿米巴經營當中,蹲節成本會提升阿米巴的收益,反而可以激勵士氣
                                                                                                                                                                                                                                                                                                                                                                                                                    • 公司裡的所有數字都可視化
                                                                                                                                                                                                                                                                                                                                                                                                                    • 日本企業的領導者們,要拿出更堅強的意志來帶領公司.沒有鬥志的經營,是絕對行不通的,期盼各位能燃起心中的拼鬥精神,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把這家公司做起來給你們看
                                                                                                                                                                                                                                                                                                                                                                                                                    • 生於俗世,飽嚐種種苦樂,經歷幸與不幸浪潮的洗禮,即便如此,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不倦怠,不鬆懈,拼命努力地下去.將這樣的過程視為打磨自我的砂礫,提升自我人性,修養精神,比起初來乍到人世間時的自己,擁有維度更高,更寬廣的靈魂.然後,再離開這個人世.我認為人類的生存目的就是如此,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 人類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行動,不知不覺就忘了謙遜,變得妄自尊大.而且,還會懷抱著忌妒心與仇恨來面對他人.但是,這些邪惡扭曲的心思會讓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都必須留意,在做任何判斷時,不是以自己的好壞為標準來判斷,而是必須以人類的普世價值為基準,做出對人類而言正確的判斷.現在回想起來,毫無經營經驗的我,就是因為秉持著基本的倫理觀及道德律來經營公司,才帶來了成功吧!
                                                                                                                                                                                                                                                                                                                                                                                                                    • 島津齊彬思無邪
                                                                                                                                                                                                                                                                                                                                                                                                                    • 我不左顧右盼,只想朝著自己相信的正道,不帶一絲邪念,筆直前進
                                                                                                                                                                                                                                                                                                                                                                                                                    • 人們會因為活躍於奧運的運動選手而深深感動.那是因為他們徹底地投入一件事,並為此磨練自己的肉體與靈魂的關係.
                                                                                                                                                                                                                                                                                                                                                                                                                    • 勞動對於人類,是更深遠,更崇高並且具有極大價值與意義的行為.透過勞動,人們得以戰勝慾望,磨練心志並逐漸創造出人性.工作不單純只是為了溫飽為目的,還擁有上述這些功能.因此,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在每日的工作中投入精魂,拚死努力,唯有如此,他才能成為你磨練靈魂,提升心智的寶貴修行.

                                                                                                                                                                                                                                                                                                                                                                                                                                                                                                                                                          星期六, 5月 01, 2021

                                                                                                                                                                                                                                                                                                                                                                                                                                                                                                                                                          96岁的芒格是如何获得幸福和成功的?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55978652270824#_0

                                                                                                                                                                                                                                                                                                                                                                                                                                                                                                                                                          • 在孩子們眼中,芒格有這幾個特點:坦誠、和藹、公平、周到、勤奮、有趣。
                                                                                                                                                                                                                                                                                                                                                                                                                                                                                                                                                          • 在牌桌上,父親從不拐彎抹角,而是直接不帶惡意地挖苦對方;
                                                                                                                                                                                                                                                                                                                                                                                                                                                                                                                                                          • 在餐桌上,父親則喜歡用獨特的講故事方式來教育子女。
                                                                                                                                                                                                                                                                                                                                                                                                                                                                                                                                                          • 芒格覺得:成功意味著你要非常有耐心,然而又能夠在你知道該採取行動時主動出擊。你吸取教訓的來源越廣泛,而不是僅僅從你自己的糟糕經驗中吸取教訓,你就能變得越好。你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背後的原因。如果你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你關注現實的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那麼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會失敗。
                                                                                                                                                                                                                                                                                                                                                                                                                                                                                                                                                          • 用低廉的價格,甚至是合理的價格,來購買那些擁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
                                                                                                                                                                                                                                                                                                                                                                                                                                                                                                                                                          • 芒格表示:我追求的是永遠不必退出。我甚至不看出口在哪裡,我選擇長期持有。
                                                                                                                                                                                                                                                                                                                                                                                                                                                                                                                                                          • 芒格還強調,成為偉大投資者的訣竅在於不斷學習。關鍵是自律、勤奮和練習。
                                                                                                                                                                                                                                                                                                                                                                                                                                                                                                                                                          • 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 芒格十分注重多元性。他常講,「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
                                                                                                                                                                                                                                                                                                                                                                                                                                                                                                                                                          • 「我們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於遠離難題。我們只是找簡單的事做。我們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此外,我們認為,在你應該做的事情和就算你做了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之間應該有一條巨大的鴻溝。我想你應該遠離那條線。這樣做事的原則對於我們的成功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從不做壞事,更多的時候,我們由於做正確的事情而賺到更多的錢。」
                                                                                                                                                                                                                                                                                                                                                                                                                                                                                                                                                          • 在現實中,總有騙子利用人性的弱點牟利。我們必須增加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離種種欺詐。
                                                                                                                                                                                                                                                                                                                                                                                                                                                                                                                                                          • 「生活和生意上的大多數成功來自你知道應該避免哪些事情:過早死亡、糟糕的婚姻、邪惡之人、性感誘人的異性、染上艾滋病、在路口和車搶道、吸毒等等。要想獲得幸福,你需要培養良好的心理和生活習慣、提防妒忌、避免欠債、減少物質需求、滿足於你已經擁有的、去做有強烈興趣的事、堅持終身學習、找到好配偶……如果因為你的特立獨行而在周圍人中不受歡迎,那你就隨他們去吧。」
                                                                                                                                                                                                                                                                                                                                                                                                                                                                                                                                                          • 芒格說: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以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到最後,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幾乎都能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
                                                                                                                                                                                                                                                                                                                                                                                                                                                                                                                                                          • 怎樣才能夠長壽呢?芒格答:不嫉妒,不抱怨,不過度消費;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保持樂觀的心態,交靠譜的人,做本分的事……都是些簡單的道理,也都是些老掉牙的道理。做到了,一生受益。

                                                                                                                                                                                                                                                                                                                                                                                                                                                                                                                                                                                  怎麼讓客戶看到就想買

                                                                                                                                                                                                                                                                                                                                                                                                                                                                                                                                                                                  https://www.dedao.cn/article/rykaNlMY5gn3Jq1dygJ7EAROW0DLje

                                                                                                                                                                                                                                                                                                                                                                                                                                                                                                                                                                                  • 在零售行業,商品就是你的子彈,選品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那些能瞬間擊中顧客的商品,讓顧客看到就想買
                                                                                                                                                                                                                                                                                                                                                                                                                                                                                                                                                                                  • 那選品應該追求什麼呢?我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讓顧客總是能滿足,常常被吸引,偶爾很驚喜。
                                                                                                                                                                                                                                                                                                                                                                                                                                                                                                                                                                                  • 總是能滿足,就是顧客來你的店裡,十次至少有九次都能被滿足。
                                                                                                                                                                                                                                                                                                                                                                                                                                                                                                                                                                                  • 日常所需的商品,你絕對不能沒有,也不能缺貨。這些商品才是一家零售小店的基本盤。
                                                                                                                                                                                                                                                                                                                                                                                                                                                                                                                                                                                  • 一家店裡,大大小小的商品統一算下來,平均每一個單品,會占到25公分左右的陳列面。
                                                                                                                                                                                                                                                                                                                                                                                                                                                                                                                                                                                  • 一共能放多少貨架,貨架有幾層,每一層有多少個25公分,用乘法一乘就知道了。比如一米二長的貨架,大概就能放5~6支單品。
                                                                                                                                                                                                                                                                                                                                                                                                                                                                                                                                                                                  • 從商品類型上說,如果你要開的是民生店,那民生性的商品比例就要超過60%,次民生的商品佔30%,休閒類商品佔10%。
                                                                                                                                                                                                                                                                                                                                                                                                                                                                                                                                                                                  • 顧客看到某些商品被吸引,然後決定要不要購買,背後都是受商品要素影響的。
                                                                                                                                                                                                                                                                                                                                                                                                                                                                                                                                                                                  • 食品,主要起作用的要素就是製作工藝、品牌、包裝、規格、口味等。
                                                                                                                                                                                                                                                                                                                                                                                                                                                                                                                                                                                  • 非食品,主要要素就是色彩、尺碼、材質、包裝、版型等。
                                                                                                                                                                                                                                                                                                                                                                                                                                                                                                                                                                                  • 那些讓顧客下意識願意靠近的要素,我叫它第一要素
                                                                                                                                                                                                                                                                                                                                                                                                                                                                                                                                                                                  • 對毛巾這樣的產品來說,顏色才是顧客下意識靠近的第一要素
                                                                                                                                                                                                                                                                                                                                                                                                                                                                                                                                                                                  • 為什麼我說第一要素是顧客下意識靠近的要素?就是因為下意識,所以顧客自己都感受不到,賣家也就容易弄錯。
                                                                                                                                                                                                                                                                                                                                                                                                                                                                                                                                                                                  • 第一要素第二要素,第一要素是讓顧客下意識靠近,但決定要不要購買,看的是第二要素。對毛巾來說,材質就是第二要素。剩下的其他要素,也會對顧客選擇產生影響,但就只是錦上添花了。
                                                                                                                                                                                                                                                                                                                                                                                                                                                                                                                                                                                  • 對於食品來說,越是目標性商品,也就是經常會出現在顧客必買清單上的商品,品牌肯定是第一要素,比如醬油,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品牌,而影響購買的第二要素,就是工藝,你是選精釀醬油還是配置醬油,看的就是第二要素。
                                                                                                                                                                                                                                                                                                                                                                                                                                                                                                                                                                                  • 越是隨機性購買的商品,口味是第一要素,包裝是第二要素
                                                                                                                                                                                                                                                                                                                                                                                                                                                                                                                                                                                  • 在小針織品裡面,是決定購買的第二要素。那第一要素呢?要分不同情況。像襪子手套這種穿在外面的,決定購買的第一要素,是看顏色,這跟毛巾是一樣的。那像內衣,屬於穿在裡面的,就不一樣了,決定購買的第一要素是看版型,比如內褲裡經常說的四角褲和三角褲。
                                                                                                                                                                                                                                                                                                                                                                                                                                                                                                                                                                                  • 飯盒、碗筷等等,第一要素是色彩,第二要素是材質。
                                                                                                                                                                                                                                                                                                                                                                                                                                                                                                                                                                                  • T形選品法”,你想像一下這個形狀,長橫代表的是品類,盡量要拉長,就是涉及的商品範圍要廣,避免同質化。但短豎代表的是每一個細分品類裡,單品數量要少,也就是這個豎盡量要短。防止小分類區別又不大,選項太多反而增大顧客的選擇難度。
                                                                                                                                                                                                                                                                                                                                                                                                                                                                                                                                                                                  • 那怎麼能讓顧客覺得偶爾很驚喜呢?有兩類商品你可以選擇。
                                                                                                                                                                                                                                                                                                                                                                                                                                                                                                                                                                                    • 一類就是流行性商品,就是某一段時間流行起來的爆款商品。
                                                                                                                                                                                                                                                                                                                                                                                                                                                                                                                                                                                    • 一類商品也能讓顧客感到驚喜,就是那些銷售頻次並不高,但需要它的人又非它不可的商品,叫做轉身點商品,就是顧客到店後,有這類商品他就會留下來,沒有就會立馬轉身走。
                                                                                                                                                                                                                                                                                                                                                                                                                                                                                                                                                                                  • 一般來說,流行性商品的生命週期就只有3~6個月左右。
                                                                                                                                                                                                                                                                                                                                                                                                                                                                                                                                                                                  • 用“禮物挑刺法”,就是假設這個商品你要拿來送人,你會怎麼想?
                                                                                                                                                                                                                                                                                                                                                                                                                                                                                                                                                                                  • 在選購商品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顧客下意識靠近的第一要素和決定購不購買的第二要素,其次,在結構上要做到T型選品,最好也能補充一些流行性商品和轉身點商品。另外,在選品的時候,用好禮物挑刺法,避免被自己的喜好所誤導

                                                                                                                                                                                                                                                                                                                                                                                                                                                                                                                                                                                                                              你可以這樣理解人間

                                                                                                                                                                                                                                                                                                                                                                                                                                                                                                                                                                                                                              https://www.dedao.cn/article/7EGBgdkRbn1mKgd7yNVY890D3rvPOA

                                                                                                                                                                                                                                                                                                                                                                                                                                                                                                                                                                                                                              • 疊桌子,它是一種雜技表演形式,也可以用來作為人世的模型。
                                                                                                                                                                                                                                                                                                                                                                                                                                                                                                                                                                                                                              • 世界就是一層層疊起來的桌子,人們圍著不同層級的桌子吃飯。
                                                                                                                                                                                                                                                                                                                                                                                                                                                                                                                                                                                                                              • 所謂360度的意思是評估人包括了測評人的上級、同級和下級。從統計上來看,無論個人業績好壞,同級之間的評分往往是三項中最低的。
                                                                                                                                                                                                                                                                                                                                                                                                                                                                                                                                                                                                                              • 如果用座位數來衡量的話,疊桌子模式的確越往上每張桌子越小。但是,如果從每個人擁有的空間和選擇來看,這個模型恰好倒過來,每個人擁有的桌面越往上越大,甚至可以起身散步、起舞、放風箏。
                                                                                                                                                                                                                                                                                                                                                                                                                                                                                                                                                                                                                              • 唸書其實是成本最低的爬桌子方式,可以一開始就把一個人送到中間偏下的桌子上,讓他的起點變得很高
                                                                                                                                                                                                                                                                                                                                                                                                                                                                                                                                                                                                                              • 終身學習則是最溫和的爬桌子方式,不需要面對太多面對面的爭鬥,有時候甚至可以實現跳桌,因為他自行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一層自然束縛不了他。連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樣,同桌的人又如何阻攔他呢?
                                                                                                                                                                                                                                                                                                                                                                                                                                                                                                                                                                                                                              • 我的建議是,無論身在哪一層,都不要忘記轉身背離桌面,去看看周圍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