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12, 2020

NO.1115 诚信是目的还是手段?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00.html
  • 治理國家,誠信當然非常重要,但在儒家和法家那裡,對它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
  • 魏文侯和虞人的故事,最早的記載來自《韓非子》,而不是《戰國策》。
  • 《韓非子》的版本略有不同,沒提酒會的事,來自天氣的阻礙不是下雨而是刮風。
  • 韓非獨創了一種文體,叫作“儲說”。在文章結構上,儲說分成“經”和“說”兩個部分,“經”是簡明扼要的論點,“說”是論據素材的羅列。
  •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信”,意思是說,只要在小事情上建立起信用,就能在大事上擁有信任度,所以明智的君主懂得積累自己的信用值。
  • 子貢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講了三大注意事項:第一,糧食儲備要充足;第二,武器儲備要充足;第三,要獲取人民的信任。這三件事的重要程度並不相同,信任最重要,糧食在其次,武器排在最後。
  •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 儒家對誠信的看法,把誠信當成立國之本。而《韓非子》講的誠信是法家版本的信用,把誠信當成權謀和手段來用。
  • 所謂“小信成則大信立”,在權謀和手段的意義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龐氏騙局:先成小信,集資的時候承諾要給多高的利息,分紅的時候就給多高的利息,一分都不會少,等大家嚐到甜頭了,產生信任了,投入更多的錢了,集資人就怀揣巨款消失不見了。
  • 法家之所以重視誠信,是因為法家最核心的管理技術就是賞罰,賞罰必須由誠信做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