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7, 2020

NO.1284 第20期 | 供给过剩时代,怎么办?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S8.html

  • 如果什麼都中國造,什麼都是別人找我們買,那人民幣肯定就不能國際化啊。人民幣要是能大量出去,一定是因為我們買了好多好多東西啊。我們對外有逆差,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啊。
  •  如果要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那應該是周邊地方為你造東西、搞生產、往你這裡運,而不是相反啊。
  • 什麼是“目的地商業”?簡單說就是,消費者去消費它,不是為了什麼別的目的,消費它本身就是目的。
  • 幾乎所有的行業裡都正在出現這樣的分野,有的消費是為了完成清晰的目的,有的消費為的就是這件事情本身。
  • 請問遠方有什麼呢?遠方有山,有水,有文化古蹟,有別人的生活。那些東西確實在遠方,但是你發現沒有,有些人在用人工、用商業手段給你製造一些遠方。
  • 我們並不是真的愛遠方,我們只是討厭苟且;我們也不是真的愛詩歌,我們愛的是詩意,尤其是現成的詩意。
  • 打卡,就是必須要做,哪怕遲到了也要做的事情。
  • “目的地商業”不是贏得競爭,而是不參加競爭。
  •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說的那句話,不要問我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 這個世界比的不是絕對力量大小,而是組織能力的強弱。
  • 理解李佳琦有兩個角度:他是一個化妝品達人;或者,他是一名消費組織者。
  • 從印度傳來的佛教。佛教在印度發展了好幾百年的僧團、戒律、組織結構,一起傳到了中國,啟發了張角的太平道這樣的宗教組織。所以,張角起兵的時候,馬上就有了3、40萬人。
  • 好市多的經營邏輯,非常反常識。簡單說就是三條:
    第一,堅決低價,任何商品的加價幅度不能超過14%。
    第二,替用戶精選。
    第三,主要靠會員費掙錢。這是用制度保證自己堅決地站在消費者這一頭,成為消費的組織者。
  • 在“供給過剩的時代”,其實已經清晰地出現了三條道路:
    1.競爭參與者;
    2.通過“目的地商業”,成為擺脫競爭者;
    3.消費代理人。
  • 一件事、一輩子、一直做,然後成不成交給時間,就是個煉鋼的。
  • 丁立國才說,“在”是關鍵,混半天江湖你不在了,那就不行。或者用羅振宇老師喜歡說的一句話叫:你不能下牌桌。
  • 靜定專精,守一不移
  • 到增量市場中去做你擅長做的事情。
  • 換個地方乾老事兒,到增量市場去拓展自己熟悉的行業。
  • 產品定位上不往外延伸,不做垂直延伸,只做橫向擴張。
  • 整個東南亞需要進口3000萬噸鋼坯,他的工廠就能生產2000萬噸,全部供給給各家做軋鋼。這樣大家其實都喜歡你。雖然你賺到的錢少了。但是大家都不希望你倒下。你要是沒了,那大家還得去進口鋼坯。通過這種方法,你就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態中。
  • 各自賺各自的錢,別有非分的想法,我的事兒你也乾不了,你那個事兒我也不想去做。
  • 真實不虛,度一切苦厄。
  • 製造業做大做強,並不只是有向高端走一條路。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然後堅持,做在這個鏈條中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那個環節,也能做大做強。一個市場飽和了,那就到另一個高增長的市場中,去做自己擅長的事。然後你到當地市場中去,也一定要融入到當地的生態中。
  • 本分的自我要求什麼呢?
    第一,是要做正確的事,不要去做錯誤的事,或者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要走在錯誤的道路。
    第二,本分是被你應該去做的事情驅動,而不是被外部的因素,比如競爭對手、或者其他人的看法驅動。
    第三是考慮長期利益,而不是考慮短期利益。由長期利益驅動,而不是短期利益驅動。
  • 圍棋裡有一個術語叫“本手”。什麼叫本手,就是該怎麼下就怎麼下,不是因為要贏,所以咄咄逼人;或者看到對方有一個漏洞,然後抓住機會去欺負他。
  • 吳清源就說過一句話: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沒有任何廝殺,最終高下立見。
  • 陳明永會說,對於他們而言,永遠都是內部的問題,內部的組織能力、業務能力,這兩點是不是能夠匹配得上。
  • 本分起的作用是避免你少掉到坑里,不一定是讓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會讓你避免錯誤的選擇。
  • 要時刻提醒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不是錯誤的道路上;要被應該做的事情驅動,而不是外部因素驅動;要被長期利益驅動,而不是被短期利益驅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