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19, 2020

NO.1212 第12期 | 怎样才能“破圈”(音频版)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Kn.html

  • 哈耶克說的:事實本身從來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
  • 一個缺了胳膊的人跑得很快,你說,他跑得快的原因是缺了胳膊嗎?
  •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 克里斯坦森教授說,不管數據分析的世界有多熱鬧,真實商業世界的邏輯非常簡單,簡單到每一個人都知道——你的用戶想要進步,所以他有自己的任務,他僱傭你的產品和服務幫他來完成這個任務。商業的邏輯就這麼簡單。
  • 人與人之間建立一種信任關係,往往是用祭品的方式建立信用。包括送禮,很多人以為禮品是一個簡單的利益輸送。其實不是,好的禮品在某種程度上是獻給對方的祭品,或者是投名狀。由於對方在祭品裡看到顯而易見的代價,所以,他能夠很快地跟你建立一種信任關係。
  • 出現一群人,他們認同這個價值,然後能夠形成一個鄙視鏈,他們比外圍的用戶要更認同更懂這個價值。這就是“巫師-麻瓜結構”。
  • 有了“祭品效應”和“巫師麻瓜結構”,一個最簡單的吸引力系統就搭建完成了。
  • 我們再來看一眼“破圈”這個詞,好像是一種自內向外的力量,在征服新的領域。其實不然。破圈的本質是形成一個吸引力系統,把外部的人自外向內地吸引進來。
  • 從效果上看,你的範圍擴大,好像是你的影響力走出了你的圈子,實際上是你的這種有特色、獨到,並且具有某種普遍性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就叫破圈。
  • 從星巴克的LOGO裡,我們就明白了什麼叫出圈,出圈不是你走到別的圈子裡,而是別的圈子的人禁不住聚集到你這兒來。它的整個商業模式、客戶群其實是一個同心圓結構,最核心的是一群咖啡的發燒友,再往外是熟人、半熟人、陌生人。
  • 人是什麼?人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意義網絡上的動物,我們自己用意義編織網絡,我們生活在這個網絡裡,這是我們人。
  • 意義這個東西是人的剛需,它是啥呢?就是我們活著的目的就是要和一個比我更大的東西在一起,這是我們人類最本能的需求
  • 人活著的目的就是要跟一個讓你遠大於你自己的意義體系連接起來。
  • 特蕾莎修女有一句很著名的話:“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 站在“數據智能”的角度來看,人是不變的,人的偏好,人的特徵,人和周遭萬物的關係,都相對靜止。通過一套算法工具,我可以不斷逼近那個最終的事實和真相,從而把握人。
  • 站在“意義生產”的角度來看,人是不斷自我塑造的。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此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我永遠能跳出自我,跳出原來,容納陌生的東西,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 你要出圈的話突破別人的定義是不夠的,你需要賦予自己新的定義,而這個定義必須以產品的形式完成。
  • 產品會改變一個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被不斷打磨,這兩種力量一個把握推向知識的邊界,讓我去突破。
  • 我意識到這才是破圈,這是什麼破圈,就是你不斷突破舒適圈的過程,就是你要一次一次不斷的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去進行自我的挖掘和自我的打磨,這才是出圈的意義。
  • 我只能說我覺得的破圈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和重新定義自己的一個過程,而真的完成這個過程,只有用產品才能幫助我們完成這個過程,為什麼?因為只有產品能夠幫助我們定義價值,完成交易,然後再在市場交換的過程中完成自己這個標籤的塑造,只有產品能做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