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28, 2021

NO.1613 如何找到清晰长远的目标?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iw.html

  • 目標是一個把你和這個世界連接起來的真問題。只有當你真心地關切世界上的某個問題,想要做點什麼來改變現狀的時候,你才算是擁有了一個真正的目標。
  • 戴蒙把這些青少年分成了四個大類,分別是:疏離者、空想者、淺嚐輒止者和目標明確者。
  • 疏離者指的是那些在戴蒙的調查和訪談中沒有陳述任何目標的人。
  • 一份對2000至2006年間的美國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每三個學生中有兩個在畢業後搬回了父母家,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在家裡待的時間超過了一年。
  • 在戴蒙看來,湯米這類疏離者最大的誤區,就在於他們對現狀是滿意的。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社會風氣有時候過於溫和,會讓這些疏離者更加意識不到他們的處境是危險的。
  • 戴蒙相信,對於疏離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及早地認識到疏離狀態的危險性,認識到目標感對幸福的人生是不可或缺的。
  • 空想者能夠表達出他們想要實現的目標,但他們幾乎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去把目標付諸實踐。
  • 在探索目標的道路上落入了一個常見的誤區,這個誤區我們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就是她混淆了消費者和從業者。這就好比你喜歡聽音樂,就說自己想做一個音樂家;你吃到一盤好菜,就說自己要開一家米其林餐廳。
  • 戴蒙想要提醒我們的是,在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和從業者對事業的熱情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
  • 空想者們最需要的是現實的鍛打,這可以幫助他們把空想和現實連接起來。
  • 淺嚐輒止者對目標的認識更加明確,但他們僅僅是認識到了自己能從目標中獲得哪些表層的利益,至於這個目標對更廣大的世界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了解。
  • 目標對於世界的意義為什麼重要呢?戴蒙在書裡打了個比方,他說:一個掉進水里的人,要想不沉下去,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向著一個固定的方向游泳。因為只有在方向明確的運動中,人才能保持鎮定,並且最終抵達岸邊。
  • 在戴蒙的這個比方裡,落水者求生的慾望就好比一個人的目標感。疏離者毫無目標感,他們會直接放棄掙扎,任由自己沉下去。空想者有模糊的目標感,他們想要掙扎,卻找不到合理的發力方式。像羅伯特這樣的淺嚐輒止者找到了某種發力方式,能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他們在水中從容地漂浮著,看起來好像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但他們的目光總是局限在自己身上,局限在眼前的利益上。他們還沒有抬起頭望向岸邊,還沒有把自己的目標錨定在自己之外的更廣大的世界上。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還沒辦法朝著明確的方向穩定地前進。
  • 淺嚐輒止者從目標上看到的短淺的利益,往往不符合世界對這個目標真正的期待。短視是淺嚐輒止者們追求目標路上的最大阻礙。
  • 疏離者的誤區是,根本意識不到目標感對幸福生活的必要性;空想者的誤區是,混淆了消費者和從業者,對目標缺乏現實層面的了解和努力;淺嚐輒止者的誤區是,只關注目標帶來的現實利益,認識不到目標超越於當下的意義。
  • 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過:“所有的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召喚,反映出他們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三個特點:他們自身的能力;世界對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的需要;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所體會的愉悅感。”
  • 在第一個啟示性時刻,瑞恩發現,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東西可以被改正或改進。在第二個啟示性的時刻,瑞恩認識到,他可以為此作出一些貢獻,讓情況有所改變。這兩個啟示性的時刻,就是一個人找到清晰、長遠的目標的關鍵點。
  • 要想幫助青少年建立強大的目標感,這兩個啟示性時刻也是家庭、學校和社會最好的入手點。具體來說,它們應該做好兩件事:第一,幫助青少年找到他們關心的真問題;第二,提供可靠的支持系統。
  • 任何一種工作都是我們幫助他人和實現自我的方式。在目標感方面,父母親能給孩子提供的最有價值的指導,就是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選擇手上的這份工作,這份工作能幫到哪些人,能發揮自己的哪些專長。戴蒙認為,正向地談論自己的工作,這應該成為父母親和孩子交流時的一項黃金準則。
  • 戴蒙認為,很多學校沒有完成一項重要的職能,這就是幫助學生在知識和真實世界的目標之間建立聯繫。
  • 老師在講授知識之前,應該向學生解釋知識的用途,給學生一個學習,或者不學的理由。假如學生能看到他們在學校裡的活動,和他們心中遠大的目標之間的關聯,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極大地提升。
  • 社會輿論不應該把青少年當成“需要規避的風險”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的潛能和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