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18, 2022

說話慢,是一種特權!

連結

  • 說話慢,是一種特權。享有此特權的人通常只有兩種:
    • 有權力的人,如國家/企業領導者
    • 公認非常有實力、有智慧、有專業的人,如學術界耆老、宗教界領袖等德高望重的人士。
  • 許多上位者們都知道,當要面對龐大群眾傳達訊息時,慢而清楚的聲音,透過聲音在空氣中駐留,更有機會在人心中駐留。相較之下,快的講話速度,聲音傳到後面都已經糊成一團了,更遑論要被理解甚至感動人了。
  • 當你尚未握有大權或贏得公認的專家地位,卻講話字斟句酌、慢條斯理,別人不會覺得你是慎重,而是覺得你思考速度慢、不聰明、不敏銳、缺乏效率,並感到聽你說話很浪費時間,沒有耐心聽你說完。總歸一句:只要你還不夠大,你就沒有說話慢的權利。
  •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在談自己熟悉的話題時,錄音起來,之後計算一分鐘內,自己說了幾句話?幾個字?(你可以將自己的錄音逐字稿聽打下來,再數算句數與字數)
  • 一般人日常的語速通常落在一分鐘160至200字之間,唸稿會快一些,約每分鐘240字左右。當然,語速會隨著說話者的個性、個人風格和談論的主題而有變化,例如美學大師蔣勳教授的演講速度約在每分鐘200字上下;而大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的演講速度,則落在每分鐘280字之譜。你可以將自己的語速與周遭的朋友同事或知名演講者做個比較,就能知道自己是偏快、偏慢或者一般。
  • 「調頻」。 人很奇妙,面對頻率與自己接近的陌生人,就是會在最短時間內認為他是與自己「同一國」,並不由自主地對他產生好感。因此,假設你自己平時語速一般,遇到了一個講話像機關槍一樣快的人,你就可以稍微加快速度;而當你碰上深思熟慮的話少一族,也可以把速度減緩下來。盡量讓自己與對方的語速接近,不僅能提升溝通的品質,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