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5, 2022

NO.1773 为什么谣言比真相跑得快?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de.html

  • 英國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謊言繞著地球跑半圈了,真相還沒穿上褲子。
  • 2018年,大名鼎鼎的《科學》雜誌還專門發表了一篇論文,把這件事給量化了。研究者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了推特上超過12萬條假新聞,結果發現,謠言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70%。如果我們讓謠言和真相賽個跑,看誰先傳播到1500人的規模,那麼謠言的速度比真相快6倍。
  • 研究者分析了推特用戶在轉發假新聞時的情感狀態,發現最常出現的就是驚訝,也就是不可思議。換句話說,相比於真相,這些假新聞常常打破人們固有的認知,進而引起轉發的行為。
  • 獵奇心在謠言傳遞的過程中,扮演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們把謠言傳播的第一個原動力,稱為“新奇假說”。
  • 社交媒體時代,想要辨別信息的真假,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越來越高了。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評選為了年度詞彙。
  • 打破固有認知的新奇信息,本身就具有社交屬性。一個信息是不是真的,有時候不重要,它是不是足夠新奇、是不是能變成吸引人的談資,才重要。
  • 謠言傳播的第二個動力——人們能在謠言傳播的過程中,完成情緒的充分表達
  • 美國著名的“公關之父”伯內斯的名著《輿論的結晶》。他在書中就講過這麼一個精闢的觀點:沒有什麼比製造一個敵人更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了。群體會無意識地朝著他們想像中的敵人高聲啼鳴,以宣布自己的勝利。
  • 大家的高聲啼鳴,其實就是一次次帶有憤怒情緒的轉發。傳遞謠言的過程,就是大家釋放情緒的過程。是真是假不重要,氣氛烘托到那兒就可以了。
  • 謠言最大的傳播動力還不是滿足好奇、傳遞情緒,而是接下來這句話——對於個體而言,有時候相信謠言、傳播謠言,恰恰是因為謠言能暫時解決他們的問題。說得具體點,傳謠可能是人們對抗不確定性的權宜之計
  • 早期的謠言研究中,有這麼一個公式:謠言滋生的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信息的重要性,另一個是信息的模糊性。
  • 為什麼一到公共健康危機爆發的時候,尤其是爆發初期,各種謠言會一下子冒出來?套用剛才的公式,一方面是重要性,這件事對我們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是模糊性,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非常有限。
  • 非常重要,但又知之甚少,這就會造成人們內心的恐慌感。很顯然,沒有人希望活在不確定的狀態之中。怎麼辦呢?這就需要我們快速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這時候,謠言就提供了一種成本極低的心理安慰劑。
  • 謠言的傳播問題遠不只是“有沒有智慧”那麼簡單。人們傳播謠言的動機,既可能是滿足好奇,也可能是傳遞情緒,還可能是應對不確定性。這三種心態,都是謠言傳播的動力,助長了謠言的滋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