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24, 2021

創新這事有多難?

https://www.dedao.cn/article/D4vE8rn63yN5JA5vyxJOpoPzG0MdqB

  • 毛澤東自己總結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還有三大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 回到具體的情境,才能知道策略選擇的難處和妙處。
  • 西方國家,包括俄國在內,19世紀以來,就已經實行普遍兵役制。一般男性公民都有服役義務,受過軍事訓練。
  • 中國共產黨的選擇就是獨立建軍,擁有自己的正規軍隊,這就是“八一”南昌起義。
  • 紅軍是在後來的內戰中建起來的。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1月7日,蘇聯紅軍的建軍日卻是1918年2月23日。
  • 當時士兵的軍餉一般是每個月大洋八元左右,這個收入可不算低,足以養活四五口人。軍官收入就更高了。連長每月的收入就上百元,而當時上好的土地不過每畝幾十元。當上一兩年軍官就可以回家買房子買地了。
  • 那個時候的軍隊,還是只能靠軍餉來維持戰鬥力。一旦軍餉短缺,軍隊就會發生譁變、潰散,或者被有能力發軍餉的其他軍隊收編。
  • 做一個創新的事,難就難在這裡。創新者剛開始總是弱小的,而如果用當時通行的辦法來做事,就很難有成功的希望。
  • 愛因斯坦說:“瘋狂就是一再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 毛澤東在三灣改編的時候,就找到了這個破局點:既然發不出軍餉,那就乾脆取消軍餉
  • 創新,往往意味著重新定義要解決的問題。
  • 首先要解決的是,如果不發軍餉,怎麼讓士兵不譁變,不逃跑?給不了錢,就給尊嚴。就是實現軍內政治民主。建立士兵委員會,軍官不允許打罵士兵。
  • 1928年入冬時山上已經降雪,毛澤東在寫給中央的報告中敘述部隊的情況是:“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一樣苦,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麼人。”
  • 不要以為,這是什麼靈丹妙藥,一吃就靈。搞創新,不是一招鮮。解決了一個問題,會衍生出新的問題。
  • 軍隊生活民主化了,有許多下級幹部戰士走上另一個極端,對上級決議、指示如感到不合意即不願執行,甚至有過打仗前大家舉手表決,不願去的可以不去的怪現象。
  • 怎麼辦?辦法是,把紀律搞細,變成人人都聽得懂的規則。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是解放軍的光榮傳統。
    • 三大紀律是: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 八項注意是: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 在土地革命戰爭年代,就形成了哪家住紅軍,灶裡有柴燒,缸滿院掃淨的作風。以後的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都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光榮傳統。
  • 讓普通百姓參軍,畢竟還是要解決他們的利益動機問題。一支不發軍餉的軍隊,怎麼發動普通百姓呢?我們今天已經知道了那個秘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 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曾說過:“我在井岡山搞的那個土地法很蹩腳,不是一個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 1928年制定的那個土地法,有幾個錯誤:①沒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沒收地主土地。 ②土地所有權屬政府而不是屬農民。 ③禁止土地買賣。
  • 1929年制定的新的《興國土地法》,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打破蘇俄模式,不再沒收一切土地,只沒收地主的田地分給農民。這等於是承認農民的土地私有,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打土豪、分田地”。農民得到了真正屬於自己而不是屬於公家的土地,參軍、參戰、保家保田的積極性就馬上調動起來了。
  •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軍隊的領導力問題。解決的辦法,我們今天也都知道:堅持黨的領導。
  • 原來的舊軍隊什麼樣?都是人,當然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來形成領導力啊。
  • 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當校長的時候,最愛幹的事,就是找學生個別談話。很親切,“家裡有什麼困難啊?”一聽說有困難,馬上提筆批錢。換來的,就是“校長恩重如山”這句話。據說,蔣介石有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著師長以上軍官的名字、字、號、原籍、父母的生日。一到他們父母生日的時候,委員長的禮物就送上門了。所有這些手段,在形成凝聚力方面,都是有效的。
  • 這個套路有一個命門:通過個人威信來領導的組織,非常容易分裂。
  • 在“三灣改編”中,毛澤東確定了黨管軍隊而不是長官個人領導軍隊。
  • 黨既是具體的人,也是一種精神原則,更有一個不可分裂的核心。堅持黨的領導,同時就意味著,個人權威不能脫離黨的權威。
  • 堅持黨的領導反面是什麼?是不聽黨的話嗎?不,在當時那一刻,堅持黨的領導的反面是另外一個,叫個人權威領導
  • 我同毛主席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共產黨的警衛人員都來自五湖四海。
  • 三灣改編搞了一個“把支部建在連上”。這件事,歷史書上強調得很厲害,毛澤東自己也強調:“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 鄧巴數的意思是說: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50人。 150人以下,你可以個個都認識,超過150人,你就不可能全認識了。
  • 支部建在連上,就意味著專職的黨務工作者,也就是連指導員可以把工作對像變成每一個具體的士兵。
  • 國民黨軍總參謀長陳誠到前方主持檢討會,曾怒罵將領說:“就是送5萬隻雞到萊蕪去,讓共軍捉也要捉兩天。怎麼你們5萬多人幾個小時就叫人家解決了呢?”一些國民黨將領們在會下不服氣地說:“陳長官這就不懂了。要知道打了敗仗以後,人比雞還好捉。雞聽不懂話,到處亂跑。人只要一喊,要他繳槍站隊,就會老老實實照辦。”
  • 回到建軍初期,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擺脫了兩個當時默認的建軍前提:1,在激勵上,必須靠軍餉;2,在部隊凝聚力上必須靠個人權威。三灣改編,把這兩個前提全部變掉了。在激勵上,靠官兵平等和土地改革;在凝聚力上,靠黨的領導。這從這兩個起點開始,就打造出了一支完全不同的軍隊。
  • 發軍餉,有點像現在公司裡的薪酬制度;打土豪分田地,有點像現在公司裡的期權制度。
  • 從紅軍開始,共產黨就強調對士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有士兵認字,才能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共產黨對基層官兵的教育非常重視,參軍後的重要任務就是掃盲、學知識。
  • 軍隊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特殊之處就在於內部嚴格的等級和紀律。 “官大一級壓死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只有這樣,軍隊才能具有強大的執行力,成千上萬的士兵像一個人一樣行動。所以,樹立軍官的權威,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甚至是一個不容置疑的手段。
  • “特科”全稱是中央特別行動科,成立於1927年,周恩來親自創辦和領導。特科確實搞過暗殺,但此暗殺和彼暗殺,大不相同。特科暗殺的,不是敵方領導人,而是本方的叛變人員,是為了減少進一步的損失。
  • 創辦特科時,周恩來親自為特科規定了“三大任務一不許”。 “三大任務”是搞情報、懲處叛徒和執行各種特殊任務,“一不許”是不許在黨內相互偵察。
  • 又進一步規定了幾條禁令:一、不許搞綁票一類活動;二、即使對叛徒,也不是誅殺殆盡,那些背離革命卻不至於造成多少危害的人,就不要打;三是不許搞暗殺活動。
  • 為什麼明明有效的方法,卻不用呢?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手段是雙刃劍,如果以此對敵鬥爭,當然會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反過來,也會嚴重腐蝕本方人員,導致組織的渙散和墮落。
  • 周恩來在1928年就規定,地下人員的工作準則是“盡量職業化、社會化”,也就是地下人員的著裝和日常行動都要和社會上普通群眾相近,絕不能過於引人注目。 “最不像間諜的人,才是好間諜”。
  • 想做成任何一件創新的事,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是新的,而是因為我們重新定義了挑戰,重新定義了解決方案。
  • 你為你的目標,我為我的目標。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方法。你有你的優勢,我有我的優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