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0, 2018

罗辑思维 119 谁杀死了秦帝国



文字稿
  • 整个人类历史上,完成类似功业的人没几个,一个是亚历山大,第二个古罗马帝国,第三蒙古帝国,第四就是秦帝国。
  • 编户齐民。就是把每一个人口,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土地,都登记造册。
  • 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大数据系统,然后通过各个层级的公务员对它进行处理和运算,然后上传到云端。云在哪儿?首都咸阳。所以秦始皇虽然在咸阳,但是他对全国的家底心里非常之清楚,可以自由地调拨全国的资源,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 第一件事,就是对于那些新并购的分公司,他们内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漏算了。
  • 秦国总部派人来当县官,当分公司的总经理,你只能派一个人,你总不能连中层干部也派吧。那这些人怎么产生?一定是在当地产生,而且是当地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有威望,有号召力,还有一些文化和行政经验,你只能靠他们。可是这些人心里想,我这个仕途上面有天花板的,我不是秦国人,我又升不上去。而且我的情感认同又是针对当地,而不是那个千里之外的咸阳。所以一旦当地豪强崛起的时候,这个就是陈胜吴广之后的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就是底层的公务员配合造反的豪强,杀秦国派来的县官。
  • 没搞明白原来六国的那些贵族王族的真正作用。表面上他们很无能,因为他们发明不了一套制度跟你秦国竞争。可是很多他们当地的那些问题,是他们在处理,而且是长久以来积累了一套低成本的处理方法。
  • 原来的那套制度,你觉得很好,很有自信。可是一旦在全国推广,它能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
  • 这些人是因为你制度的僵化而走到你对立面的。所以后来很多史学家批评秦朝残暴,其实哪里是残暴,它就是制度不能与时俱进的一个结果。
  • 秦始皇对自己的制度是充满了自信,可是他忘了一个前提,这个制度运转正常,是以空间比较狭小,人口比较稀少为前提的。一旦复制到全国,这么大的人口,这么广阔的地域面前,这套制度玩不转。所以就分崩离析
  • 一个部队里什么最宝贵?老兵最宝贵。他见过阵亡,所以心里不慌。我们表面上看,是临时拼凑的20万军队,都是骊山上的那些囚徒,临时征发来的壮丁。可是秦国本土的那些男丁,人人都是老兵,都是打过大仗的人。所以这些人往部队里一掺,那马上军心就稳了,士气就振作了。
  • 他是一个讲哥们义气,讲大家一起大秤分金、大块吃肉的投机主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才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