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29, 2018

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论语》



文字稿
  • 西方人有所謂的騎士人格、聖徒人格、紳士人格等等,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最典型的人格目標,而我們中國人就是君子人格
  • “知”請問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說這還難得住我?知就是知道、知曉,外界的信息進入我腦子,這就是知識,但是請注意,這個字的字形你再去琢磨一下,左邊是一個矢,矢是什麼?箭,射箭的箭,右邊是一個口,其實就是箭靶子,箭射上了箭靶子這叫“知”,孔子那個時代的“知”是你完全能掌控這個事情,就像射箭正中靶心一樣,去跟它合二為一,這才叫“知”。
  • 比如說你上駕校,第一堂課一定學交規的,原則都知道了吧,會開車嗎?上車之後你說我滿腦子的原則,請問哪個原則有用?這向盤是向左打還是向右打,師傅都罵你的,師傅說“正正好”才行,是正好在中間,一點都不能錯,你那個車才能不畫龍。這叫中庸。學車難就難在“正正好”。
  • 有很多人把中庸誤解為是好好先生,是不講原則,是和稀泥。什麼叫和稀泥?那是一攤,那是好大的一個灰度,可是中庸真的是細如髮絲,我們佩服的那些人他們不就是把那些看似相反的原則,然後結合在一起做到“正正好”嗎?
  • 所謂的“仁”,其實就是二人,一個人跟其他人怎麼協作、怎麼處理關係。仁的本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後來再演變成人和人之間相處的原則,怎麼正確對待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