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25, 2021

NO.1402 第27期 | 什么叫“会工作”?

https://www.ljsw.io/knowl/article/Ll.html

  • 自主創新的含義是:不自主,就沒有創新。而不是通過什麼方式創新的問題。
  • 重要的東西看不到。退一步說,即使看到了,你也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 這裡面有個重要的東西叫確認權,也就是在產品設計圖紙上簽字的權力。
  • 你只要是跟著別人學,你肯定撿簡單的學。
  • 到最後只能是什麼細細碎碎的事情你都知道,但就是拼不起來關於這個家的一張完整的圖,這是一個特別要命的問題。
  • 怎麼才能不浪費?你腦子裡得有那幅圖。想想看20年前的奇瑞,要造出自己的車,這個圖很清晰。所以,他要學什麼當然知道,他自己手裡有多少錢他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他知道,面對什麼樣的市場他也知道。
  • 貝聿銘先生有一句話:“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我的問題中。”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好處在哪兒?就是你可以一邊全世界搜羅所有有價值的資源,為我所用,一邊把自己的認知資源全部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全力解決當下的問題。
  • 我們沒有能力自己搞調研,研發產品類型,那怎麼辦?豐田出什麼,我就出什麼。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出這一款,但是我心裡清楚啊,豐田出這一款,一定有它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是豐田花了好多錢的調研經費才決定的。我就跟。當然,投放市場之後,我就知道這款車到底合適不合適,賣不好,我就改啊,賣得好,我就琢磨為什麼,然後加大投入啊。時間一長,我不就有本事了嗎?
  • 學習這個東西,其實不怕抄,天下文章本來一大抄,怕的是你不寫自己的文章,這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來的東西好不好,有沒有用。
  • 我們公司內部教大家做知識產品有個要求,就是演講一定要寫稿子,而且是逐字稿。我每場“啟發俱樂部”也要寫稿子。為啥要寫稿?因為稿子是一個可迭代的東西。在這個小劇場的舞台上,你說我現場脫稿講能不能講?能講,但是我的水平會波動,而且沒法迭代。
  • 我們說中國的優勢是規模大,但本質上的優勢還不是規模,而是分層。
  • 對於創新來說,一個清晰的終極圖景遠比資源要重要得多。
  • 真正構成這個世界的,其實不是人,也不是組織,是人或者組織對未來想像的那張圖。
  • 人和人打交道,表面上看是兩個大活人在打交道,其實是你們腦子裡那兩張圖在打交道。人和人之間的博弈,不是力量博弈,而是那張圖的博弈。
  • 試錯是投資人邏輯。而創業者是在做事。創業就是把頭腦裡的那幅畫實現了。這幅圖長啥樣,我說了你也不信,但我腦子裡的圖是很清楚的。
  • 左暉還說:“商業最主要的就是你會被一種畫面感激勵。在做這個事情之前,你心裡面會有一種畫面感,這種畫面感如果能夠實現的話,你覺得自己會得到非常大的滿足,非常大的激勵。
  • 為什麼人類社會演進得這麼快?人腦子裡有圖畫。這是人類給世界帶來的變量。人類社會之所以有今天這樣,靠的是想像力,是腦子裡圖景和圖景的碰撞,不是進化過程。
  • 一個人能不能學好,其實並不是資源問題,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學習資源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誰能生成那個圖的問題,是誰能定義任務、解決挑戰的問題。
  • 世界不是按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
  • 任務設計最終的目標是激發孩子的潛能。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埋得很深很深,如果沒有豐富的學習經歷讓他去嘗試成功、品嚐失敗,那麼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擅長什麼、還能做什麼。好的學習任務,能創造各種可能性,讓孩子在學習中暴露自己的認知水平、看見自己的成長。
  • 一個人會不會講課,重點不是你對知識熟還是不熟,是一個大活人坐在你對面,你講完了之後,他的整個認知狀態經歷了什麼樣的改變,他帶著什麼樣新的認知走出這個教室。這個圖你沒有,你就不是一個會講課的人。
  • 我們這個時代,所有聰明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不是在替老闆打仗,而是想辦法畫出一張圖讓老闆放心,然後這塊就歸我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博弈邏輯。
  • 人們在規劃一件事時,往往會高估自己對其的控制力;在具體做一件事時,又會低估自己對其的控制力。
  • 視頻內容就分四類:第一類叫流行文化。第二是消費。第三類叫視覺奇觀。第四類就是知識
  • 工作其實分三層(阿倫特的理論):勞動(labor)工作(work)、行動(action)
  • 生活的踏實感、確定感,是人的幸福之源。能夠想像終局,是人的大腦極其需要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